諸葛亮為何不讓趙雲去鎮守街亭?一句話概括:誰去都得丟

2020-12-05 騰訊網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這是一首關於三國的歌曲,裡面描寫的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是曹操。曹操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好評,不過和曹操是死對頭的諸葛亮倒是歷史上流傳的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劉備,直至劉備離世後依然輔佐劉備的兒子。如此優秀之人也還是會有失算的時候的!

在諸葛亮北伐中有一場戰役是他生平輸得最慘的一次。這一戰就是街亭之戰。這場戰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中的決定性戰事。就在魏太和二年的春天諸葛亮決定帶兵攻打曹魏。諸葛亮這次北伐的動靜比較大,震驚曹魏,魏明帝還親自到長安督戰,並且還派出了張郃攻打進攻祁山的諸葛亮。對於這次的戰爭諸葛亮做足了準備,出戰派誰諸葛亮都有自己的想法並沒有聽從旁人的觀點,堅持派自己很賞識的馬謖去鎮守街亭,儘管自己策劃的再好,也還是會有失算的時候,最后街亭失守了。

馬謖聽從諸葛亮在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按照計劃是不會失守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街亭還是失守了。馬謖在街亭違反了諸葛亮的節度,導致他自己舉措煩憂,在街亭馬謖捨棄水源,放棄了山下的城鎮,選擇南山據守,這期間也有將領多次規勸,可是馬謖並沒有聽。曹魏將領張郃到後就包圍了山上,並且還斷絕了馬謖的水源,之後派兵大舉進攻,張郃此次所帶軍隊比馬謖足足多了4倍,最後將馬謖軍隊打的士卒四散,已經沒有一個軍隊的樣子了。

就這樣街亭失守了,面對張郃的強烈進攻又有幾個將領可以受得住呢!街亭失守後,馬謖罪責難逃,諸葛亮將其處死。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派趙雲去鎮守街亭呢?對於這樣的戰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誰去都會丟!街亭地形比較狹窄,並且張郃所帶之人如此之多,想要平安地鎮守很難,並且當時趙雲還有其它的任務在身,所以不管派誰去鎮守街亭,街亭都是守不住的。

這場戰役以失敗告終,馬謖也被處死。街亭之戰是諸葛亮輸得最慘的一次,這次戰役也讓他痛失了一位大將。在這次戰役中諸葛亮的策略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一樣都不可以少,想要贏得戰爭就要做出最好的謀劃還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才可以!

相關焦點

  • 趙雲的真正死因是什麼?簡單分析一下,就會得出答案!
    說到三國時期的「常勝將軍」趙雲,不少朋友便會聯想到一個關鍵詞,「儒將」,的確趙雲一生不求名,不求利,他真正跟隨劉備打天下其實只是為了能夠早日匡扶漢室天下,從而還給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的世道。公元214年劉備成功拿下益州,當時劉備非常高興於是就準備把新得到的,田園,還有宅子都打算賞賜給手底下的將領們。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當時趙雲接到的任務是守箕谷,並佯攻魏國的郿縣,目的在於吸引魏軍主力。結果他對上了魏國名將曹真,很快就被擊敗了。這個時候,因為街亭已失,諸葛亮已經在退兵了,所以曹真沒有繼續追擊,但是如果街亭不失呢?曹真一定會繼續進攻的,因為過了箕谷,便是褒中和南鄭,是蜀軍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就算曹真無法拿下,只要簡單的包圍,諸葛亮就得乖乖撤退。
  •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
  • 為何諸葛亮到死也不重用五虎上將趙雲,原因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雖然他們都作戰都十分豐富,但多次被曹操的軍隊打敗,結交諸葛亮,可能是劉備一生當中做得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事情了 諸葛亮熟悉每一將領的特點,安排不同任務,挖掘出他們最大的潛力和才能。可以說,劉備後來的成功離不開諸葛亮的扶持。在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赤壁之戰,它的勝利也是因為有諸葛亮的謀劃,如果沒有他,誰也無法預料戰爭的結局是什麼。
  • 為何一定要殺馬謖?其實諸葛亮還有個目的,讓趙雲都感到心寒
    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裡,出於戰爭的需要,謀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史書對於謀略的描寫,大多都較為淺顯和簡單,實際上,很多謀略都是錯綜複雜的,遠不像史書上簡簡單單的記載的那樣,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明知曹操必走華容道,諸葛亮為何不派張飛或趙雲去截,而是派關羽
    一人慾煩腳底下將一條最緊要的隘口堵上,怎奈有違,又不敢教,雲長曰:「有違呢?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當有一份報答。今天操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必放他過去。所以不敢教,」雲長說:「好軍師!這一天,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斬顏良,斬文丑,解白馬之圍,報給他。今天碰巧碰上,豈肯放過呢孔明曰:「若放手一搏,又如何?」雲長曰:「以軍法為依!」
  • 為何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這一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心寒
    諸葛亮,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謀略家。諸葛亮原本深居於隱蔽之處,後被劉備的三次登門拜訪而打動並最終決定出山幫助劉備完成宏圖大業。諸葛亮跟隨劉備期間,鞠躬盡瘁,為劉備忙前顧後,成為劉備建功立業的一大功臣。
  • 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蜀漢建興6年,諸葛亮士兵康馬莊,糧草豐裕,準備北伐。突然颳起了大風,吹起了法庭前的松樹。孔明看到大事不好,打一分也要「打敗隊長!」說。大家都不相信,在喝酒,在喝酒,突然趙雲的兩個兒子來看丞相。孔明大為驚訝,把杯子扔在地上說。「結束了,子龍不見了!」「兩個人進來哭著說。」
  • 三國演義:趙雲的話讓劉備明白,最寵的趙子龍從來不是忠誠於他
    ,趙雲也是三國時期最為亮眼的一個將領,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也一直把趙雲當作關羽、張飛之後的第三個拜把子兄弟,雖然趙雲並沒有和劉備拜把子;但這一定都不影響劉備對趙雲的信任。  趙雲一句話讓劉備明白,到底忠於誰  對於劉備為兄弟報仇置朝廷於不顧的衝動行為,而當時蜀漢朝廷一片反對之聲,但是劉備已經到了不敢不顧的地步,他認為如果連兄弟的仇恨都不能報,那麼自己統一天下又有什麼用,劉備整頓軍隊準備出發的時候,趙雲說了句話讓劉備明白,陪伴自己身邊最信任的男人其實並不是忠誠於自己。
  • 劉備為何近龐統遠諸葛亮?只因龐統具備一個諸葛亮沒有的「美德」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劉備也是當世梟雄,而且一貫以知人善任著稱,但是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龐士元,諸葛亮被留在荊州看家;龐統犧牲後才緊急招諸葛亮張飛黃忠趙雲馳援,而平定了益州有了法正法孝直之後,諸葛亮又靠邊兒站了——劉備去跟曹操徵漢中
  • 我心目中最好的三國電影,劉德華演的趙雲,看得我熱血沸騰
    「為何參加義軍?」 「我想太平後有個家!」 升職後的羅平安接到護送劉備(嶽華 飾)家屬撤離的任務,由於膽小怕死而讓劉備家屬走丟,犯了殺頭大罪。 趙雲挺身而出,直言進諫,要求替兄救主,惹惱張飛(陳之輝 飾)、關羽(狄龍 飾),一人力戰關張,震驚劉備。此時的趙雲,霸氣初露,一身是膽。 劉備賜甲,趙雲披掛,單騎救主,衝鋒奪劍,躍馬踏山丘。
  • 三國中唯一打敗趙雲的將將,趙雲對他心服口服,此人到底是誰?
    要說起三國中最受人們喜愛的戰將,那麼無疑非趙子龍莫屬,因為趙雲不僅能文能武,而且性情溫和謙遜,基本上別的武將擁有的有點他都有,而別人所擁有的缺點他都無。也正是因此,他才會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喜愛的名將之一。
  • 三國猛將趙子龍,為何怕娶漂亮寡婦為妻?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三國猛將趙子龍,為何怕娶漂亮寡婦為妻?原因讓人意想不到文/動感歷史說起三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其中的帝王之術以及軍事謀略讓人看得大呼過癮。趙雲一開始是跟著公孫瓚的,後來跟了劉備,一開始並不引人注意,後來劉備敗於當陽長坂,他憑一己之力救出劉嬋,七次出入曹軍之中,無人能擋。此後名聲大噪。劉備盛讚他的這位將軍,稱他渾身都是膽。當年周瑜死後,諸葛亮前去弔唁,只因身邊有趙雲持劍相隨,吳軍無人敢動諸葛亮,在漢水救黃忠時,讓魏軍大將張郃和徐晃心驚膽戰,不敢應戰。
  • 諸葛亮到底得了什麼怪病?七星陣都難以續命,病名聽著耳熟
    作為一個以戰爭為主要旋律的歷史,最令人所津津樂道的應該便要屬戰場上的武將們了,比如說關羽還有趙雲等人。然而真正決定勝負的卻還是戰場上的軍師們,要說三國時代最為著名的軍師那麼還是非諸葛亮莫屬。對於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諸葛亮原本是徐州琅琊陽都人士。早年歲叔父諸葛玄遊歷到了荊州,叔父諸葛玄去世之後,諸葛亮便在隆中一帶隱居了起來。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在當時劉備的蜀漢政權人才上能人也不算少,文有孫乾、簡雍 、諸葛亮 、馬良、蔣腕、法正、鄧芝、馬謖、向朗等,武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 、黃忠、魏延、嚴顏、黃權、關平、劉封等,但是對於漢末來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不濟的孫權也有著可以匹敵劉備的文武集團,太史慈、甘寧、周泰、黃蓋、韓當、程普、凌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張昭、顧雍等等,這些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和劉備的文武集團對抗,曹操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三國時期的梟雄
  • 三國最有權勢的人物,金色的眼睛一句話揭示了諸葛亮和劉備的結局
    三國最有權勢的人物,金色的眼睛一句話揭示了諸葛亮和劉備的結局。司馬徽,不要叫水鏡先生(?——208 ),他知道如何善用人,並且有很高的能力。司馬徽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他是諸葛亮、徐庶和司馬懿的老師。這三個人應該彼此熟悉。他們都屬於三國負責世界事務的部長,這充分顯示了司馬徽的地位。
  • 在劉備心中,有一個人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劉備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建立蜀漢政權,除了靠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之外,還靠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龐統、法正等人的輔佐。在這些人中,劉備最在乎的不是諸葛亮,也不是關羽和張飛,而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在劉備心中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 我的2020|《三國演義》裡姜維深得諸葛真傳,為何不能挽救蜀漢?
    怎奈舉事不成,而招殺身之禍。姜維臨死,舉手向天而嘆:我計不成,乃天命也!隨後殺身成仁。姜維原本魏將,在與諸葛亮對陣時被招降。諸葛亮深愛其才,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把他當做自己的接班人來用心培養。而姜維也不負厚望,在諸葛亮死後竭盡才智繼續北伐,獨立支撐搖搖欲墜的蜀漢政權,為其續命。但終究因為天下統一大勢浩浩蕩蕩不可阻擋,而功敗垂成!
  • 諸葛亮北伐一共幾次?數六次的那位同學站住!
    這次北伐中,魏延提出驚天謀略『子午谷奇謀』,由魏延帶領小股精英部隊襲取潼關,和從斜谷出兵的諸葛亮大軍會師,一舉拿下長安以西的地區,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同意,認為魏延的做法風險太大,萬一有去無回,那就太得不償失了,還是穩紮穩打的做法適合諸葛亮,更適合現在的蜀軍。派趙雲、鄧芝吸引曹軍主力,由諸葛亮親率大軍從祁山攻入,一時間各郡紛紛投降響應諸葛亮,而且諸葛亮得一員大將—姜維。
  • 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不能全怪劉備,看看他都帶的那些將領
    很多人說如果帶上諸葛亮劉備就不會敗了,今天我們從3個方面的來介紹下,夷陵之戰為何會敗!最大原因就是劉備自己「犯規」了。如此大的戰役卻不帶上諸葛亮對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一般人了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伐吳不贊成,所以就沒去,其實這是錯誤的,我覺得有兩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