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窯最貴,世不一見」千古柴窯真的存在嗎?一起探索柴窯之謎

2021-01-15 北京卞氏拍賣

柴窯一個陶瓷史上的未解之謎,究竟有沒有柴窯,這是中國1000年來的一個懸案,一件件精美瓷器的陸續出現能否解開謎團,薄如紙色如天,在中國瓷器中,簡直就是高不可攀。

2012年4月在香港的一場「中國瓷器」專場拍賣會上,一款有著900年歷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筆洗,被以為收藏者以2.08億港幣的天價成交,汝瓷的珍貴,不僅僅在於稀少,雨過天青之感的釉色更是被各收藏家所喜愛,不過天青釉色並非汝窯獨有,這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神秘的莫過於傳說中的柴窯

可能會有人出現這樣的疑問,一個小小的汝窯瓷器,何以拍出如此高的價格呢?汝窯開窯時間前後只有20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流傳至今的珍品已知的僅60多件,而且大多都在博物館收藏,散落民間被收藏的更寥寥無幾,可見物以稀為貴還是永恆從不變的真理。

其實,很多對瓷器並不是很了解的人,不知道在中國還有比汝窯更稀有的瓷器,那就是存在於「傳說」中的柴窯,這裡為什麼要叫傳說兩個字呢?因為誰也沒有見過柴窯的東西。

而柴窯只存在於書中的記載,明朝人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柴窯最貴,世不一見,聞其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即使是在古代,柴窯都是很難見到一件,這足見其稀有程度,因此有很多人都懷疑柴窯是否真正存在過,那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柴窯?如果有的話,它又在哪裡呢?怎麼會消失得這麼無影無蹤呢?

關於柴窯,五代、宋、元的文獻中並無記載,直到明代才提及。明初洪武年間曹昭《格古要論》中云:「柴窯:柴窯器出北地河南鄭州,世傳周世宗姓柴氏,時所燒者,故謂之柴窯。天青色滋潤,細膩有細紋,多是粗黃土足,近世少見。」

明謝肇《五雜俎》中說:「陶器,柴窯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與金翠同價矣。蓋色既鮮碧,而質復瑩薄,可以裝飾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復見矣。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

明張應文《清秘藏》中記載:「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聞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此必親見,故論之如是其真。餘向見殘器一片,制為絛環者,色光則同,但差厚耳……」

實際上,有關柴窯,就有這麼幾種記載,以後的談瓷書中多是傳抄這幾種說法,或加以推斷想像,派生出一些細微的不同。而以上的幾種記載,除《格古要論》中尚有一些具體的內容外,其他多屬溢美之辭,借物喻色,給人以極大的想像空間。而真的柴窯似乎誰沒見過,不僅今天沒有一件傳世品可以確認為柴窯,而且明清時的人也沒有見過,或者說真正的柴窯似乎誰也沒見過。

由於柴窯的這種特定情況,有些人就開始作假,數以千計的收藏者開始爭奪,曾有幾件著名的所謂柴窯器。如故宮收藏的一件花插,茶褐色,器形似青銅器的尊,底部有篆書款,似為「顯德年制」。另外,故宮和英國裴西沃·大衛各收藏一件帶顯德款如意頭形枕,顯然是宋代的造型,或許是鈞窯的產品。另有一件禮瓶,傳說1919年在山東禹城建造馬路時被挖出,後輾轉流到美國一藏家手中,瓶施翠藍色釉,釉層很薄,肩部有一片白色霧狀結晶,被稱為「雨過天青斑」,在器口部有宋體「顯德年制」戳印款。在陶瓷考古已有了長足發展的今天,這幾件器物儘管都頗有來歷,但己無人相信其為五代時期的製品。

由於柴窯並無傳世品和可以確認的標準器,這給柴窯的考查和研究帶來了很大困難,學者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目前有幾種看法。由於至今在河南鄭州並未發現可以稱為柴窯的五代窯址,因此有學者認為柴窯就是五代時的越窯,依據有《餘姚縣誌》引談薈的話,說是:「吳越時越窯愈精,謂之秘色,即所謂柴窯也,或雲柴世宗時進御雲。」

而且,五代時以越窯青瓷質量最精,錢氏又對後周有過朝貢關係,顯德年間曾兩次以越窯瓷器貢獻於周國。又有人認為柴窯遺址不在鄭州,而在禹縣,「鄭」為「禹」字之誤,柴窯即後周時的鈞窯。也有一派學者認為,柴窯根本就不存在,是明代文人與嗜古之士,誤把景德鎮青白瓷當成柴窯的結果,或認為文獻描述的柴窯只是周世宗柴榮對瓷器的一種要求,而不宜認為是「已成之器」。柴窯是景德鎮的窯工們在這四句讚詞的影響下,經過一定的努力,到北宋時才研製出的青白瓷。

80年代後期,在陝西銅川黃堡鎮耀州窯遺址發現了五代的地層,其中出土的五代遺物有一種淡青色的產品,質量極佳。因此有學者認為柴窯指的就是五代時的耀州窯,根據是針對《格古要論》中記載的重新斷句,「柴窯出北地……」銅川曾屬唐北地郡。另外,還有一些學者仍孜孜不倦地在河南鄭州一帶尋找柴窯,據報導,他們在河南中牟縣的柴窯村發現了五代窯址,並有較高水平的青瓷出土。1995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這裡進行了一個季度的發掘,但並沒有重要發現的報導。

然而,這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我們只要不拘泥於古人對柴窯的某些不恰當的溢美之辭,從五代時陶瓷生產的客觀狀況出發,經過踏踏實實的考古工作,再假以時日,柴窯的情況終會水落石出的。柴窯目前還是一個謎,而且柴窯應該屬於五代時期,到了宋朝以後就再無記載。

好了,今天小編就說到這裡,本文中所提到的有關資料及配圖均借鑑於網絡,不知道還有哪些資深收藏人士和學者對於柴窯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歡迎下方評論,讓我們共同學習,喜歡收藏的藏家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柴窯存在嗎?千年之謎的柴窯有存世嗎
    在這之前,還有一種傳說中的柴窯: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01柴窯珍貴,世不一見因為存世量少、窯址神秘而鮮為人知的柴窯,甚至被人們懷疑是否真實存在,是不是只是一個傳說。青百合花瓶 被認為是柴窯實物據說,柴窯是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命人燒制的御瓷。清人朱琰《陶說》中記載:「柴世宗時燒者,故曰柴窯。」《長物志》中記載道:「柴窯最貴,世不一見……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 神秘的柴窯為何消失了?柴窯有傳世品嗎?
    陶瓷史上有很多未解之謎,柴窯就是其中一個。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御窯,只見文字記載,卻一直沒找到窯址,傳世品也很難斷定是不是柴窯。柴窯出產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是稀世珍品。
  • 謎一樣的柴窯,是否真實存在?
    說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御窯,建於河南鄭州,是中國古代名瓷。柴窯瓷器為天青色釉,周世宗曾御定御窯瓷,以詩「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讚美柴窯。柴窯瓷器燒製成本很高,出瓷率很低,因此極為稀缺。
  • 景德鎮丙丁柴窯建築/張雷
    浮梁曾經是景德鎮管轄地,被稱作瓷都之源,高嶺古礦遺址也是國際陶瓷文化聖地目前景德鎮蛋形柴窯攣窯技術的傳承人只有70多歲的餘和柱先生,和他帶的三、四個徒弟。 相對於大規模氣窯產品,柴窯燒製成本高火候難把握成品率低,但柴窯燒制的瓷器胎骨細膩油潤,釉色溫潤肥厚,色澤含而不露。據說用永和宣的豐收碗會有喝茶清香,喝酒不醉,喝咖啡醇厚的感覺。像柴窯這些我們還沒有真正了解的傳統手工技藝,或許將很快湮滅在人類歷史長河之中。「瓷器之成,窯火是魂」。
  • 丙丁柴窯,千年窯火永相傳
    ,面積約為1800平方米,採用了當下最流行的原生態建築方式,四面環山,環境清幽。走進柴窯,不免讓人眼前一亮,耗時兩年的丙丁柴窯建築風格十分獨特,是一座非常規穿牆螺栓固定模板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其在保持著傳統窯爐風格的同時給窯房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內部讓人感到莊重,是中西結合的典範。柴窯之所以取名為「丙丁」是因為丙火陽盛,似太陽光芒,充滿向外放射的能量;丁火陰柔,似月光燭光,內斂昭融,柔而得其中。丙丁之火相合,寓意陰陽相濟,靈氣共生,萬物皆寧。
  • 馬未都:30年前80元買的古玩,我以為買到絕世柴窯了!
    宋 這麼牛的瓷器,誰見過呢,誰也沒見過。清朝的朱琰在《陶說》中有寥寥幾個字的記載,「柴世宗時燒者,故曰柴窯」,就是說柴窯是後周柴世宗柴榮下令所燒的御瓷。據說當時底下人跟皇上請示,瓷器要做成什麼樣的?柴世宗只說了14個字「」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就是說按照下雨後天放晴的那個顏色做。可惜柴榮命短,在位僅六年就駕崩了,隨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拿下了江山,做了宋朝的皇帝。
  • 民間柴窯漸行漸遠,又苦又累還面臨生存危機,或許哪天就不復存在
    不僅是酒瓶「土」,連釀造的過程也很「土」,土灶、鐵鍋、竹筒、土陶冷卻缸.....整個就是完全原生態的過程,蒸餾一鍋酒需要連續燒柴兩天一夜,耗時、耗力、還耗柴,今天這種原生態的釀酒工藝在很多地方已經不再多見了。整個過程「土」味很濃,毫無效率可言。當時我問小錢,這麼麻煩,怎麼沒有考慮改進一下,現在外面很多高效的小作坊用釀酒設備,已基本實現無人看管。
  • 閒來無事再說柴窯,傳世真品很少話題很多,何種魅力吸引了我們?
    閒來無事再說柴窯,傳世真品很少話題很多,何種魅力吸引了我們?今天小編再一次帶領大家來欣賞一下柴窯藝術精品。作為凌駕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上的柴窯瓷器,一直以其神秘的面紗吸引著眾多瓷器收藏者的關注。雖然柴窯的傳世真品很少,但是關於柴窯的話題是非常的多,然而這種瓷器生產的年代卻非常的短。
  • 品柴燒之美,探索臺灣最古老的水裡蛇窯
    不是水裡的蛇,其實水裡是地名,它是南投縣水裡鄉最古老的窯口。水裡蛇窯是由制陶師傅林江松於1927年建立的,坐落在臺灣南投縣水裡鄉頂崁村、鄰近日月潭,臺灣現有最古老、最傳統的柴燒窯,目前已傳承四代。除窯本身之外,現有陶藝工作室、陶藝文物室、921地震紀念室等設施,目前是臺灣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 中國最「邪門」的寺廟,蟲不入鳥不棲,蜘蛛不結網,成千古之謎
    保國寺是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構建築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國寺大殿「鳥不棲,蟲不入,蜘蛛不結網、梁上無灰塵」成千古之謎。在我國乾燥的北方,有上千年歷史的名剎古寺並不少見,但在潮溼多雨、還經常有颱風等光顧的江南,木結構的殿宇建築能完整保存上千年則絕非易事,位於寧波的保國寺卻做到了這一點。在建築學上,保國寺的地位甚至不亞於北京故宮。
  • 瓷城醴陵,追求穿越時空的永恆之美
    瓶高46.8釐米,撇口直徑20釐米,瓶體潔白如玉,造型宛如鳳尾,線條流暢,其釉面晶瑩潤澤,色彩沉穩典雅,花色構圖生動自然,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自此,醴陵瓷器舉世聞名,採購客商絡繹不絕,一批私營細瓷製造公司相繼興建,當時的盛況大有與景德鎮並駕齊驅之勢
  • 未解千古之謎:中國歷史上消失的三個人,至今仍是謎團!
    真的被燒死了嗎,還是逃到海外了?說到歷史上「消失」的人,就不能避免建言問題。最終,人們在歷史上「消失」的人群中官場最大,也許懸念最大,關於建事的傳說也最多。歷史上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不死,逃離南京,去貴州的一個寺廟當和尚。嚴朱謙圍城後,建文皇帝說每天都沒有效果,為了防止土地被捕獲屈辱,建文皇帝決定殉道。
  • 浙江有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成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未解之謎
    本文將向您介紹的這些未解之謎,曾一度轟動一時,後來成為不朽的謎團。讓我們來看看。你知道多少?讓我們從發生在中國的古老謎團開始。俗話說,世界充滿奇蹟。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各種神秘的東西都隱藏著,雖然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越來越深。事實上,除了秦始皇的兵馬俑,中國還有另一個令人驚嘆的建築,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 浙江有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成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未解之謎
    導讀:說到世界未解之謎,被關注最多的大概就是關於UFO了。這個幾個世紀,被世界各個不同地方,不同國家和民族都在關注的一個「世界未解之謎」,無數的人至今依然關注著,更有很多科學家以及相關興趣人員前赴後繼的投入到這個解密的事業當中,他們堅信有朝一日,一定會揭開UFO的神秘面紗。在我們國內也有很多的「世界未解之謎」,其中在浙江有一處地下石窟群——龍遊石窟,從它得意重見天日的那天起,就成為了能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未解之謎」。
  • 科普:化學建盞有毒嗎?
    高溫階段每要升高十度就要耗費很多燃料(先別管氣窯、電窯或者柴窯都一樣)。所以就有了各種添加助熔劑的說法,例如鉛,就能將熔點降低到1100度甚至更低的溫度,那問題就出現了,這些助熔劑有可能殘留在燒成的器具上,在你使用過程中,如果遇到高溫(油炸),或者強酸,就有可能把鉛一類的重金屬溶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有毒。草木灰可是,真的有必要這麼緊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