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說人之一:《理論物理學教程》是怎樣寫成的?

2020-08-14 返樸

​​撰文 | 劉寄星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幾句前言

平時讀書,除讀正文外,也愛讀書中的注釋。讀書之餘,更愛讀作者傳記,查一查他的祖宗三代、親戚朋友和奇聞趣事。如此一來,肚子裡攢下不少材料。這本來只是個人愛好,自娛自樂也就是了。但時間一長,嘴巴把關不牢,不免在飯桌上或聚會中給大家透露幾句,結果落下個「雜家」的名號,經常要被邀請講點典故軼聞。退休之後,先期還能做些科學研究,後期捲入期刊出版和幾個出版社的著書、譯書工作,難以自拔。若干年前,承當時任《物理》主編的老友閻守勝邀請,成為《物理》的編委,之後又在馮世平、楊國楨二位同志擔任主編期間作了幾年副主編,與《物理》編輯部的同志們結下戰鬥友誼。期間編輯部屢屢催我在《物理》開個專欄,講點物理學家軼事典故,我均以譯書繁忙為由推脫。去年年底,譯書工作全部結束,編輯部重提此事,盛情難卻,只好勉強答應下來。無奈此時我已八十有一,記憶力和寫作效率大不如前,經與編輯部商量,開一個名為《談書說人》專欄,講一點我所感興趣的物理學書籍和物理學家的故事,兩個月刊登一篇。但願讀者在閱讀嚴肅科學文章之餘,能從我講的這些陳年舊事中感到若干樂趣,目的也就算達到了。倘能再進一步使大家從這些故事中得到些微啟發,則本人幸莫大焉。

——劉寄星

圖1 朗道、慄夫席茲的木刻雕像和他們的《理論物理學教程》俄文版十卷本

朗道、慄夫席茲的《理論物理學教程》(《返樸》編註:參見《朗道和慄弗席茲的《理論物理學教程》|展卷〉)是一套被稱為「理論物理學百科全書」的教程,既是國際理論物理學界一致公認的經典著作,也是朗道學派對國際理論物理學界的最重要貢獻之一。據我所知,除俄文原版外,該教程已有英、德、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日文6種語言的全十卷譯本。我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至80年代末,依據早期的俄文版,陸續出版過若干卷的中文譯本,但一直沒有出全。自2006年起,高等教育出版社開始組織力量,立大志氣要從俄文最新版本翻譯將其出齊,這無疑是對我國理論物理學研究和教育的一大貢獻。隨著2020年4月第八卷中文版的出版,該社翻譯出版最新版朗道—慄夫席茲《理論物理學教程》十卷的宏偉計劃終告完成。可喜可賀。本人有幸參與其中兩卷的翻譯,榮莫大矣!不妨就以這套書的來歷作為談書說人的開篇。

朗道、慄夫席茲這套書的編撰和出版歷經了40餘年 (1935-1979) 才最終完成,期間頗費周折。這裡僅將我所知情況介紹給有興趣的讀者,以證明做成一件有意義事情之不易。

圖2 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朗道、慄夫席茲《理論物理學教程》中文版十卷本

1 教程撰寫的早期準備和最早的非正式版本

朗道撰寫理論物理學教材的想法萌生於他1931年從歐洲各重要物理學中心訪問歸來之後。朗道在歐洲訪問期間,相繼在哥本哈根和蘇黎世結識玻爾、波恩、海森堡和泡裡等國際物理學大家,他顯露出的超人才能得到他們的稱讚,尤其是他提出金屬電子的朗道抗磁理論之後,派爾斯對其推崇備至,說出「由於有了朗道,我們這些人只能靠撿他剩下的麵包屑過日子了」的讚美之詞,使得他自信心大增。回國之後,他雄心勃勃,決心要使蘇聯的理論物理學走向世界前列。為此他大造聲勢,動員遠在倫敦的卡皮察和哥本哈根的玻爾向蘇聯政府寫信支持他提出的在蘇聯科學院成立由伽莫夫為所長的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主張,同時又與好友M.布隆斯坦商議,要撰寫一套全新的理論物理學教材,得到布隆斯坦的積極支持 (後來布隆斯坦在自己講課的基礎上整理出以自己和朗道為作者的《統計物理學講義》,分發給聽課的學生)。然而,朗道的這些主張無法在列寧格勒實現,由於種種原因,朗道想要成立單獨的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主張被否決,他自己也因言辭尖刻、桀驁不馴與約飛等老一代物理學家搞得關係非常緊張,不得不於1932年採納烏克蘭物理技術研究所首任所長奧布列伊莫夫的建議,離開列寧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到成立不久的位於哈爾科夫的烏克蘭物理技術研究所擔任理論部主任。

朗道到哈爾科夫之後,奧布列伊莫夫給予他在理論部開展研究和培養人才的全權。年輕的朗道如魚得水,一方面抓緊時間開展研究,另一方面抓緊人才培養,除在所內為工作人員講授理論物理課程之外,相繼在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學院和哈爾科夫大學講授普通物理和理論物理。1932年起,他陸續招募了皮亞季哥爾斯基、康帕涅茲、慄夫席茲、阿希澤爾、邦梅蘭秋克、蒂薩 (匈牙利人) 等研究生,把該所的理論部辦的風生水起,成果纍纍。在此基礎上,他開始實現自己撰寫理論物理教程的計劃。朗道是1932年9月到達哈爾科夫的,去後不久蘇聯正好結束了從1928 年開始的文化革命,恢復了被革命「革」掉了的學位和職稱,於是他未經論文答辯於1934 年取得數理科學博士學位,1935年獲得教授職稱。1935年7月,朗道不無得意地向研究所的牆報投稿,總結理論部在1935 年第二季度的工作[1]

「這段期間理論部發生了以下重要事件:(1)慄夫席茲完成了磁導率色散的工作;(2)阿希澤爾出色地通過理論物理最低限度考試並顯示出他極有可能掌握原子核的相干散射;(3)康帕涅茲完成了對金屬電導率的綜述並表達了今年秋天要去第聶伯彼得洛夫斯克工作的願望;(4)蒂薩顯著地加快了通過最低限度考試的速度;(5)科列茲同樣也在加速通過考試;(6)羅申凱維奇最終決定退出理論組,到希涅爾尼科夫領導的加速器實驗室做計算工作;(7)皮亞季戈爾斯基正以中等速度推進自己的科學工作。除此之外,他和我一起撰寫了堆積如山的所有的教學大綱並成為組內唯一操心哈爾科夫大學教學的人;(8)科諾瓦洛夫最終把剩下的幾門考試考完了,將在秋天平靜地踏上教育崗位;(9)朗道經過長期準備寫出了4 篇論文。撰寫書籍的計劃正全力進行,正在撰寫的有:(1)統計物理學——慄夫席茲,完成期限:11 月1 日;(2)力學——皮亞季戈爾斯基,完成期限:12 月1 日;(3)原子核——阿希澤爾,完成期限:明年1 月1日。」1)

從這篇總結中我們不難看出,《理論物理學教程》在1935年就已經開始撰寫了,更為重要的是,有著「厭寫症」的朗道從他的研究生中找到了撰寫教程的兩位助手——L.M.皮亞季戈爾斯基和E.M.慄夫席茲 (圖3) ,保證了撰寫計劃的實施。從他對皮亞季戈爾斯基的評價中,看得出他對這位助手頗為滿意。

圖3 L.M. 皮亞季戈爾斯基( 左) 和E.M.慄夫席茲(右)上世紀30年代的照片

上世紀90年代,烏克蘭物理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拉紐克找到了朗道策劃編撰的《理論物理學教程》的最早的原本[2]:由烏克蘭物理技術研究所出版的包含三部分手稿的《理論物理學原理》(圖4)。這個原本封面上明確地寫著:第一部分—— 力學 (朗道與皮亞季戈爾斯基);第二部分——統計 (物理) 學 (朗道與慄夫席茲) ;第三部分——電動力學 (朗道與皮亞季戈爾斯基) 。

圖4 朗道1935年在哈爾科夫編撰的含三個部分的《理論物理學原理》封面

差不多同時,物理學史專家高列裡克得到了理論物理學家Ya.A.斯莫羅金斯基2)保存的四個筆記本[3],是他在列寧格勒大學聽朗道的摯友布隆斯坦講授《統計物理學》時得到的講義,這個講義的作者是「布隆斯坦和朗道」 (圖5) 。這樣一來,《統計物理學》的前期非正式版本就有了兩個。據皮亞季戈爾斯基寫給拉紐克的信所述,《統計物理學》最早的講義是布隆斯坦寫的,他去列寧格勒時,布隆斯坦曾讓他看了這些講義,並帶回哈爾科夫交給了朗道[4]。看來,朗道和慄夫席茲合寫的《統計物理學》至少應當包含了布隆斯坦講義中的一些內容3)。

圖5 斯莫羅金斯基保存的布隆斯坦、朗道合著《統計物理學》綱要手稿的4 個筆記本之一的封面

1935年烏克蘭國立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朗道、慄夫席茲和羅申凱維奇合寫的《理論物理學習題集》的第一部分《力學》(圖6)4)。從這些情況判斷,《理論物理學教程》的正式出版應當是水到渠成。

圖6 1935年出版的《理論物理學習題集》第一部分《力學》的扉頁

2 曲折的出版道路

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理論物理學教程》的正式出版正應了這兩句老話。按照教程第一卷的序言所述,朗道最初擬定的理論物理學教程由5 卷組成:(1)力學;(2)統計 (物理) 學;(3)場論;(4)宏觀物理學;(5)量子力學。然而,從1935年年底開始1937年達到高潮的「烏克蘭物理技術所反革命事件」以及緊接而來的朗道被捕,大大幹擾了教程的出版 (朗道被捕的原因以及他與這個事件的關係將在以後的文章中交代)。1935年底,朗道因科列茲被研究所開除與皮亞季戈爾斯基鬧翻。1937年初他乘研究所大逮捕尚未開始,悄然離開哈爾科夫前往莫斯科投靠卡皮察,在卡皮察任所長的蘇聯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擔任理論部主任,一年之後,他於1938年4月28日被捕入獄,這一切事件使得教程的正式出版變得困難重重。

圖7 1938 年出版的《統計物理學》第一版的封面和扉頁

也許是出於機緣巧合,教程趕在朗道被捕之前出版了第一本——《統計物理學》。所謂機緣巧合,指的是這本書剛好是在朗道被捕前出版的 (圖7) 5)。從該書的版權頁看 (圖8), 這本印數為4000本的《統計物理學》是1937年10月19 日交付排版,1938年1月26日籤發印刷,同年2月上市,時間趕得不謂不巧,正好在朗道成為「 人民的敵人」 之前面世。這個版權頁也特別,它特別在最後一行標了一句「Выход в свет февраль1938 г (1938年2月面世) 」,好像在有意提醒大家,這本書印出時,作者還不是「人民的敵人」。至於這本書印出後是否發行了,我至今存疑。

圖8 1938年版《統計物理學》的版權頁

由朗道和皮亞季戈爾斯基合寫的教程第一卷《力學》則運氣不佳,從版權頁看 (圖9) ,該書的交付排版時間是1938年3月5日,距朗道被捕只差一個多月,而朗道為該書作序的時間恰好是他被捕的當月——1938 年4 月。這樣一來,這本書當然就出不成了。多虧卡皮察大智大勇,經過與史達林、莫洛託夫及貝利亞等蘇聯政府的高層領導交涉,於1939年4月28 日將朗道拯救出獄,重回科學崗位,為國家與物理學界保留下一位曠世奇才。幾乎被「槍斃」的教程第一卷《力學》也於次年面世。《力學》能夠出版,不得不感謝皮亞季戈爾斯基的忍辱負重。1935年夏秋科列茲被捕後,憤怒的朗道認定皮亞季戈爾斯基是告密的「叛徒」,不容分說將他「逐出師門」,取消了他的論文答辯6),將原來分配給他的副博士論文題目轉給了蒂薩,但仍叫他完成《力學》初稿的寫作。處於這種境況下的皮亞季戈爾斯基居然完成了全書初稿的寫作,確屬難能可貴。

圖9 1940 年出版的《力學》第一版的版權頁和扉頁

朗道為《力學》第一版寫的序言在以後的版本中均未提到,中文新版書後作為附錄刊出的「朗道撰寫的第一版序」其實是朗道自己在第一版中所寫的一節導言(Введение) 而非序言(Предисловие)。他寫的序言的特別之處在於署名僅有朗道,而不像其他卷那樣是兩位作者共同署名,為此我專門把這個序言原文刊出 (圖10)。序言最後一段寫道:「本書是我講授這門課程講稿的發展,是由我及皮亞季戈爾斯基共同整理成書的。」顯然,朗道並沒有真正把後者當成作者之一。

圖10 朗道為1938年版《力學》所撰寫的序言

朗道出獄後,很快在超流理論中取得重大突破,1940年卡皮察直接給莫洛託夫寫信,詢問可否提名朗道為蘇聯科學院院士候選人,並在一周後開始正式提名7)。隨著朗道境遇的改善,《理論物理學教程》的出版也變得順利起來。趕在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突然進犯蘇聯之前,《場論》的第一版得以出版(圖11)。第一版的《場論》雖只有283頁,但它包括了全部點電荷在真空中的電動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豐富內容,其表達方式以最小作用原理為綱,獨樹一幟,頗為新穎。故而本書成為教程中繼《統計物理學》之後最早被譯為英文的一卷。

圖11 1941 年出版的《場論》第一版

1941年6月開始的偉大衛國戰爭大大延誤了教程的出版,在戰事最緊的幾年裡,朗道、慄夫席茲所在的物理問題研究所曾從莫斯科疏散至後方的喀山,科學出版機構幾乎停頓。然而,正是在這期間朗道參與了與國防任務有關的理論研究,大大擴展了自己的研究領域,正因為如此,1944年誕生了後來分為《彈性理論》和《流體動力學》兩卷的《連續介質力學》(圖12),這本書與傳統的理論教科書不同,包括了燃燒、起爆、爆轟波傳播、激波和固體碰撞等實際內容,獨具一格。

圖12 1944 年出版的《連續介質力學》封面及扉頁

1943年蘇聯秘密開始核武器研究,在領導蘇聯核武器研究的庫爾恰託夫院士的多次強烈要求和堅持下,徵得高層同意,朗道於1946 年初加入了保密性極高的蘇聯核計劃研究,並於當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之後因研究核武器有功被授予列寧勳章及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名聲大振。他不僅從1947年起在莫斯科大學講授物理,教程的出版也從此進入順風期,相繼於1948年出版了《量子力學—非相對論理論》(圖13) 以及《場論》的擴充第二版、1951年出版了基本上是重新改寫的《統計物理學》(圖14)。1953年出版了大為增補後的《連續介質力學》增補第二版。再經三年的苦心琢磨,於1957年出版了獨具特色的《連續介質電動力學》(圖15)。至此,朗道原來規劃的共包括5 卷的《理論物理學教程》除了第5卷尚缺第二部分《相對論量子理論》之外,應當說是基本完成了。比起戰前每卷書只印刷數千冊來,戰後出版的《理論物理學教程》的印數猛增,《量子力學》第一版的印數為15000 冊,《統計物理學》新版印數為10000 冊,《連續介質電動力學》初印13000 冊,售罄後又於1959年重印了12000 冊,足見其受歡迎的程度。筆者文化大革命前曾在西單中國書店花一塊一毛錢購得一本1959年重印版舊書,拍照為證 (圖16)。

圖13 1948年出版的《量子力學》封面及扉頁

圖14 1948年出版的《場論》修訂二版和1951年出版的《統計物理學》重寫版

圖15 1957年出版的《連續介質電動力學》第一版

圖16 1959年重印的《連續介質電動力學》

1958年朗道對《理論物理學教程》的出版順序作了重新安排,決定教程由9 卷組成,即(1)力學;(2)場論;(3) 量子力學 (非相對論理論);(4)相對論量子理論;(5)統計物理學;(6)流體動力學;(7)彈性理論;(8)連續介質電動力學;(9)物理動理學8)。從此,教程的撰寫和出版進入新階段,其目標是撰寫尚未寫出的第4卷和第9卷,對已出版的1、2、3、5、6、7、8 各卷加以增補。重寫的《力學》1958年出版9),新版作者換成了朗道和慄夫席茲,1960 年出版了《場論》第三版。然而,就在二人寫完《量子力學(非相對論理論)》新版序言的1962年1月,災難降臨,朗道在去杜布納的途中出了車禍,經搶救後雖然保住性命,但已無法從事物理工作。教程的繼續出版似乎面臨絕路。關鍵時刻,慄夫席茲以驚人的毅力和擔當精神,用17年的時間終於將《理論物理學教程》這座豐碑最後完整建成,令世人驚嘆。

3 慄夫席茲對教程的無私奉獻

朗道車禍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尚未寫出的第四和第九兩卷不再可能出版,《理論物理學教程》也就就此結束了。

在此關鍵時刻,慄夫席茲表現出驚人的毅力和擔當精神,他下定兩個決心:一是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各卷的再版,二是決心把未撰寫的三卷寫完。從1963年開始,相繼再版了《量子力學(非相對論理論)》、《統計物理學》和《彈性理論》10)。新版的每一卷都配了不同顏色的封套,頗為悅目 (圖17)。新版印數更是創紀錄地上升,《量子力學(非相對論理論)》新版竟然一次印了70000 冊之多。

圖17 1958年以後再版的教程1、2、3、5、7 卷

撰寫教程尚未寫出的三卷挑戰性極高,慄夫席茲的繼子格洛別茨在他所寫的《在朗道周圍——戰爭與和平的物理學》一書中,曾對慄夫席茲為此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有所透露[5], 以下略敘一二。

首先是選擇合格的合作者。為了保證新寫卷的科學水平不降低,為撰寫第四卷他首先提出與先於他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的弟弟伊利亞·慄夫席茲合作,後者以精力、健康和時間均有問題而婉拒;他繼而找精通量子電動力學的同門師弟加洛辛斯基,後者提出作者署名按姓名字母順序排序為合作條件,慄夫席茲不能接受。之後他又向另一位師弟別列斯捷茨基提出合作,後者同意慄夫席茲署名在前。二人商定由別列斯捷茨基提供他與阿希澤爾早先所寫《量子電動力學》11)中的若干章節的修訂版、再請皮塔耶夫斯基撰寫另一些單獨問題,最後由慄夫席茲匯總並定稿,同時以此方式與出版社籤約。結果就在第四卷第一分冊即將付印之時,別列斯捷茨基突然變卦,堅持要按姓名字母順序署名,這使得慄夫席茲十分沮喪。但為了教程能順利出版,不得不接受了這種做法 (圖18右側) 。

圖18 朗道籤名同意的第四卷的扉頁樣式

另一個困難是要得到朗道對將新寫的各卷編入朗道—慄夫席茲《理論物理學教程》的許可,即請朗道在致出版社的一封授權書上簽名,同意在這些卷的扉頁左端的《理論物理學教程》之上出現朗道的名字。這件看來十分平常的事情,由於朗道夫人科拉·德羅班採娃的幹擾,變得十分棘手。原來朗道從醫院回家後,受嫉妒和報復心理極強的科拉的影響和挑唆,變得與慄夫席茲勢不兩立,不僅不許慄夫席茲來訪,甚至不許人在他面前提起慄夫席茲的名字。在這樣的形勢下,慄夫席茲能忍辱負重,最後取得朗道的籤名,實屬不易12)。教程的第四卷的第一分冊和第二分冊分別於1968年和1971年出版,扉頁設計一如經朗道籤名的約定 (圖18左側) 13)。

繼第四卷之後,慄夫席茲約請皮塔耶夫斯基14)共同撰寫了十卷本的第9卷《統計物理學II》和第10卷《物理動理學》,分別於1978年和1979年出版 (圖19) 。至此朗道從1935年開始策劃的《理論物理學教程》十卷歷時四十餘年,終告完成。

圖19 由慄夫席茲主持新寫的《理論物理學教程》的三卷書

金茲堡在紀念慄夫席茲80壽辰的文章中寫道:「慄夫席茲一直處在光彩照人的朗道的陰影中。只是在一場悲慘的命運轉折後,人們才理解了他在撰寫《理論物理學教程》中的真正作用。1962年1月7日朗道遭遇車禍,此後完全無法工作。此時教程尚未完成,10卷中還有三卷沒有寫出,更不用說增訂再版其他各卷的工作。必須承認,不止我一個人當時認為教程也就只能如此,永遠不會完成了。然而,慄夫席茲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決定,他花費了多年的時光,與皮塔耶夫斯基一起 (還有參與撰寫第四卷的別列斯捷茨基) ,完成了教程的撰寫和出版。應該說《理論物理學教程》是慄夫席茲親手為自己建造的一座紀念碑」。[6]

面對這座空前而且很可能絕後的紀念碑,細數它構建的歷程,我們不能不對這些前前後後參加了紀念碑修建的先輩們充滿崇敬之情,並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是:朗道 (1908-1968)、布隆斯坦 (1906-1938)、羅申凱維奇 (1905-1937)、皮亞季戈爾斯基 (1909-1993)、慄夫席茲 (1915-1985)、別列斯捷茨基 (1913-1977) 和皮塔耶夫斯基 (1933- ) (圖20)。

圖20 撰寫《理論物理學教程》的先輩們

1) 這段話裡提到的人名均為當時朗道的理論組內的人員,其中皮亞季戈爾斯基是蘇俄內戰時期失去父母的猶太孤兒,在蘇維埃政府辦的孤兒院長大,1930年從哈爾科夫大學畢業後到烏克蘭物理技術研究所工作,有關他的情況以後的文章中將會詳細介紹。

2) Ya.A.斯莫羅金斯基也是朗道的學生,名列朗道43 人名單的第8,與朗道合著有《原子核理論講義》(1955年)。據說他就是當年在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無理指責周光召工作的那位理論物理學家。

3) 天才的理論物理學家馬特維·布隆斯坦不幸於1937年在史達林發動的「大清洗」運動中被捕,並於1938年被處決。

4) 可惜的是,羅申凱維奇1937年在「烏克蘭物理技術所反革命事件」中被捕並被處決,使得這個習題集未能繼續編寫下去。後來這些習題就都融合到《理論物理學教程》的各卷中去了。

5) 我為《統計物理學I》第二次印刷所寫的「版本說明」有誤,將在下一篇「一則勘誤和兩個故事」中作詳細說明。

6) 由於朗道的持續阻礙,皮亞季戈爾斯基直到1955年才完成了早在20年前就應該完成的副博士論文答辯。

7) 卡皮察請福克院士代寫了推薦朗道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的推薦信,但由於當年蘇聯科學院沒有增補院士,朗道未當選。1946年朗道未經通訊院士階段直接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8) 1975年慄夫席茲和皮塔耶夫斯基在修訂重版《統計物理學》時,決定將《統計物理學》分為兩卷,增加包含量子液體、統計物理學的格林函數方法及圖技術等內容的一卷為《統計物理學II》,置於《物理動理學》之前,於是全教程最後就成為由10 卷組成。

9) 1946年福克院士在《物理學成就》雜誌發文對朗道和皮亞季戈爾斯基合著的《力學》作了評論,並提出尖銳批評。1958年版《力學》對福克的批評有所回應。

10) 《流體動力學》和《連續介質電動力學》的再版時間分別是1986年和1982年。

11) Ахиезер А. И., Берестецкий В. Б. Квантовая электродинамика,Физматгиз(Москва,1957)

12) 科拉詆毀慄夫席茲的內容見科拉自己寫的回憶錄Ландау-Дробанцева К. Академик Ландау. Как мы жили.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М.:Издатель Захаров, 1999, 2000。1935年,健康任性的朗道偏信科列茨,將皮亞季戈爾斯基逐出師門,後者忍辱負重完成了《力學》初稿;33年後受傷的朗道又偏信因他的「愛情契約」變得精神扭曲的妻子,斷絕與摯友慄夫席茲的關係,而慄夫席茲卻要忍辱負重完成整個教程的寫作,想來不禁令人唏噓。

13) 1979年第四卷再版時,慄夫席茲和皮塔耶夫斯基刪去了第一版包含的若干內容,將兩個分冊合一,書名由《相對論量子理論》改為《量子電動力學》。

14) 列夫·彼得洛維奇·皮塔耶夫斯基1955年畢業於薩拉託夫大學,同年通過朗道的最低限度考試,後隨慄夫席茲做研究生,1990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他在協助慄夫席茲編撰《理論物理學教程》中出力最多,慄夫席茲1985年去世後,他主持了教程的重版工作。

參考文獻

[1] Гoробец Б С. Круг Ландау---Жизнь гения.Издателство ЛКС,Москва,2008. p. 53

[2] Ранюк Ю Н. Л Д Ландау и Л М Пятиг-орский,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естествова-ния и техники,1999,No 4,p79—101[3] Горелик Г. О пристрастной историифизики (к 100- летию ЕвгенияМихайл-овича Лифшица). Семь Искусств,No10(79),октябрь,2016

[4] 同[1],p.78[5] Гoробец Б С. Круг Ландау--- Физика войны и мира. Издателство ЛКС,Москва,2009. p. 176—182[6] Ginzburg V L. About Science,Myself and Others. IOP,2005. p. 289—290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相關焦點

  • 朗道和慄弗席茲的《理論物理學教程》|展卷
    至此,這套幾乎涵蓋了理論物理學的方方面面的、被簡稱為「朗道十卷」的世界著名物理學教材終於全部翻譯為中文並出版了,前後共耗時62年。這套書從精闢獨到的視角、一以貫之的原則出發,精心地選擇材料、細緻地歸納梳理,簡潔而又細緻地闡述了理論物理學的各個分支,把它們納入物理學的統一框架裡。自出版以來,這套教程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被翻譯為多國語言,中文是第七個完整翻譯全套教程的語言。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華鍾病逝 曾把物理現象寫成詩
    原標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華鍾病逝 曾把物理現象寫成詩   一生耕耘康樂園 他把物理寫成詩   2018年1月29日,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學家,中山大學李華鍾教授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物理學尤甚
    愛因斯坦在1949年談到他為什麼選擇物理學,他說:「在數學領域裡,我的直覺不夠,不能辨認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研究,哪些只是不重要的題目。而在物理學裡,我很快學到怎樣找到基本問題來下工夫。」因此,對年輕朋友來說,要對自己的喜好與判斷能力(也就是科學鑑賞力),有正確的自我估價。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邀請讀者「共享科學的情與趣,共賞科學的妙與美」,是很有意義的。
  • 如何從零開始學習天體物理學?
    人家是正經八百想學天體物理的呀,那些科普書除了讓人暈乎,真是啥用都沒有(是的,我在開玩笑)。另外,樓上有說「樓主來泡物理男的,正兒八經回答的歇啦」——您確認這不是「小夥伴們的好事,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
  • 陳澤民教授談基礎物理教學的四個理念
    四位物理學大師的四句話應當作為改進基礎物理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理念.一、物理教學理念之一 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請注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都不是.· 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使學生能得到這個最好的老師———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 《紅樓夢》是怎樣寫成的?蔡元培大膽假設被胡適反對
    《紅樓夢》劇照《紅樓夢》是怎樣寫成的——專訪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杜春耕先生《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但數百年來,《紅樓夢》流行的同時,一系列難以解釋的謎團也深深困擾著紅學愛好者和研究者,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作者與成書問題。人民文學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紅樓夢》署名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引發社會關注。
  • 王正行讀《物理學的進化》︱愛因斯坦眼中的物理學三百年
    Born,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合作研究如何修改電動力學的麥克斯韋方程,以描述電子的經典結構,被稱之為Born-Infeld模型或Born-Infeld理論。這是1933-1934年在劍橋卡文迪什時的事,當時他還與玻恩鬧了一點小小的誤會和不愉快,但這次合作的結果使他在物理學中留名。
  • 他是物理學歷史上最偉大的導師,沒有之一
    如果說關於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是物理學歷史上最偉大科學家還有爭論的話,那麼約瑟夫·約翰·湯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是物理學歷史上最偉大的導師沒有任何爭論。為什麼說湯姆森是物理學歷史上最偉大的導師?湯姆森年紀輕輕就成為了第三任卡文迪許教授,也是劍橋大學物理系的主任,湯姆森接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學生申請劍橋的大學的碩士學位。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到最後,希臘聯軍將領之一奧德修斯(Odysseus)想出一絕妙之計:造一隻巨大的空心木馬,將精銳士兵藏於木馬腹內,然後佯裝撤退。結果特洛伊人自以為取得最後勝利,歡歡喜喜帶著木馬作戰利品入城。那麼到底荷馬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特洛伊城是否存在?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如果特洛伊戰爭真實曾經發生,那麼《荷馬史詩》當中所記載的,到底又有幾分真、幾分假?以上一連串的問題非常複雜;研究樓上每個問號,都足夠各出一本學術專著。
  • 物理學中最深刻的聯繫之一——對稱性與守恆定律之間的關係
    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獲得者理察·費曼在他的物理學教科書《費曼的物理講義》中引用:更精確地說,連續性方程表明,守恆量的數量只能隨流入或流出包含系統的體積的數量而變化。如前所述,所有物理學中最重要的結果之一,稱為諾特定理,指出在底層物理中存在一個守恆電流對應於每一種對稱性。在本文中,我將集中討論拉格朗日場論,它是與通常的拉格朗日力學(處理粒子)相對應的場論。
  •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理論
    物理學第二原理的核心理論:在原始宇宙吸引力與離心力吸引,湮滅,轉化過程中,每100萬個吸引力與離心力的湮滅,產生六個帶熱的引力。這種熱引力作為自旋團→轉化為中微子→凝聚成夸克→凝聚成中子質子→凝聚成原子→凝聚成分子。從而創造了整個天體物質世界。熱,能量,質量本為一體,互相轉化。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主導了宇宙這臺大戲的一切。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主觀經驗從何而來似乎與物理學無關。然而,一些科學家推測,也許理論物理學的最深層包含了闡明這個問題所需的洞察力,他們認為量子物理學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意識與量子物理學意識和量子物理學結合的最初方式之一是通過對量子物理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在這個理論中,量子波函數由於有意識的觀察者對物理系統進行測量而崩潰。這是量子物理學的解釋,引發了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證明了這種思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的荒謬,只是它確實完全符合科學家在量子層面觀察到的證據。
  • 近代歐洲哲學家心理思想的創始人之一——笛卡爾
    書中系統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觀點。1637年,笛卡爾用法文寫成三篇論文《折光學》、《氣象學》和《幾何學》,並為此寫了一篇序言《科學中正確運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論》,背學史上簡稱為《方法論》,並於6月8日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重要著作。
  • 寫成詩行的科學著作
    不過,在為自己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命名時,印度科學家和政府官員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們名聞天下的佛祖,而是用一本著作影響了印度數學和天文學10多個世紀的人——阿耶波多。    公元499年,恆河南岸的拘蘇摩補羅已是笈多王朝的數學中心。當23歲的阿耶波多在這裡寫完第118行詩的時候,印度歷史上第一本有明確作者的完整科學論著誕生了。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看看歷史上曾經擔任過此教授職位的僅有的幾個人名你就知道了:牛頓、狄拉克(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霍金的人生寫滿了傳奇,一件有趣的事是,他出生在伽利略的祭日,同時又去世於愛因斯坦的誕辰,而他在生前也對自己的出生日期充滿了敬畏之情。
  • 理論物理學對時空起源 我們的三維物理世界
    ——介紹理論物理學對時空起源的探索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物理學不僅要能解釋時空的表現,還要能解釋時空本質的起源,否則物理學的任務就不算完成。  「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你醒來,發現自己生活在計算機遊戲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馬克·范拉姆斯東克說。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但這正是他對現實的一種理解方式。
  • 諾特定理——物理學的基本原則之一,任何新理論都必須遵循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要了解物理學的基本原則之一——諾特定理。諾特定理是由數學家艾米·諾特在1918年提出的,它表達了連續對稱性和守恆定律的一一對應。比如說,無論何時,當一個系統處理對稱性問題時就能得出能量守恆定律。如果宇宙的規則在經過漫長的時間後仍舊保持不變,那麼就必定能出現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這個系統能實現能量守恆。
  • 理論物理學博士「不務正業」,「中國版謝耳朵」用漫畫傳播科學
    就像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理論物理學博士Sheldon一樣,李劍龍一直喜歡給身邊的人講科普,為了致敬偶像,他的英文名也叫Sheldon。在做科普工作的過程中,這位「中國版謝耳朵」逐漸發現,單單靠文字講述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圖像必不可少。而要吸引孩子感興趣,漫畫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
  • 怎樣判斷「光是電磁波」等物理學理論的科學性——判斷的原則和方法
    無庸置疑,這些知識觀念都是人思維創製的產物——因為它不可能來自人的感官感知。事實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麥克斯韋的「電磁波理論」、「量子力學」以及「大爆炸」等理論都是人解釋「黑箱」現象的創製結果。但是,黑箱理論的科學性並不是單純的物理學問題而是哲學問題,只有哲學才能告訴人們「科學是什麼」和怎樣對理論進行科學性判斷。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當扎克伯格的女兒才數月大的時候,一張扎克伯格給女兒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的照片,就驚呆了所有人。這教育也太太超前了!一時間,《寶寶的量子物理學》一書就衝上了亞馬遜幼兒讀物排行版的前十名,所有人都在爭先恐後地培養孩子量子物理學了,咱也不能落後呀,先來看看這本書是介紹什麼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