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效應是什麼?——為什麼會有旁觀者效應

2021-02-13 深圳紅樹林心理之家

旁觀者效應  是指隨著旁觀者人數的增多,利他行為有減少的趨勢,又或者說,他人在場對個體的利他行為產生了抑制作用。事例1你走在大街的時候,看到有一個人暈倒,但路上有很多行人,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期待別人來打120,當你想到別人會打的時候,你撥打120的衝動就會降低。事例2:你在坐地鐵的時候,你們那個車廂一排都是年輕人,突然有一個老人上車,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別人會讓座,你做出讓座的衝動也會減少。責任的擴散  當你一個人看到別人暈倒的時候,你可能會比較快地做出決定撥打120,救人要緊。如果你見死不救那要付出的心理代價是比較大的。但當有很多人在這個場合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其他的旁人也有責任,你的責任就會相對減少,人越多你的心裡責任就越小,做出救人的動機也就越小。

出現錯覺  當路上有人暈倒,其他人都不理睬的時候,你內心也會覺得不需要理睬,這不是什麼緊急的事情,可能那個人只是故意躺在那裡而已的錯覺。

  

害怕別人評價自己  你明明知道需要做出助人的行為,但是你看到這麼多人都不去做,你也有產生猶豫,擔心這樣做會發生什麼後果,別人會不會笑話我,而抑制了你的助人行為。

----周五來點心理學---

人的防禦機制有哪些?——10種防禦機制

如何與別人拉近距離?——自我暴露

文 | 紅樹林諮詢團隊

設計&版 | WInnIe

相關焦點

  • 旁觀者效應與姬蒂·吉諾維斯遇害案
    姬蒂·吉諾維斯遇害案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社會有多麼的冷漠。在吉諾維斯遭受侵害的半小時裡,37個旁觀者竟無一出手相助。
  • 旁觀者效應(責任擴散效應)
    同時,研究者告訴他們,這種內部裝置每次僅僅允許一名學生發言,每位學生有兩分鐘的講話時間,然後輪到下一位。2、被試被分為了三組不同的情況,第一組被試認為他只在和另外一個人交談,第二組被試認為他在和另外的兩個人交談,第三組認為他在和其他的五個人交談。這裡就完成了對「旁觀者人數」變量的控制。但是實際上每一個被試都是一個人,他們聽到的全部對話都來自於研究人員提前準備好的錄音。
  • 為什麼《蠅王》裡豬崽子被欺負?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為難好人
    黑羊效應其實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學校、工作單位,甚至朋友之間,都會有這種現象。臺灣著名精神科主任醫師陳俊欽對「黑羊效應」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心得,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一本書叫《黑羊效應》。在這本書裡,陳俊欽全面分析了黑羊效應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擺脫黑羊效應的影響,避免傷害別人和被別人傷害。什麼是黑羊效應?
  • 旁觀者beholder炸彈怎麼解決
    導 讀 旁觀者beholder炸彈怎麼解決?
  • 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       旁觀者效應也稱為責任分散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後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暈輪效應—— 「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所以也形象地稱之為光環效應。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所以也形象的稱之為光環效應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的很好而喜歡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其他的特點比如你漸漸的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你是什麼星座的巴納姆效應認為人們總是特別容易相信一種對於自己的籠統描述即使是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但人們還是確信這就是自己真正的人格面貌相信大家都玩過星座
  • 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為什麼大衣哥什麼也沒有做錯,卻要不斷遭受這些村民集體的傷害攻擊呢?或許「黑羊效應」可以給我們答案。所謂黑羊效應,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坐視不管的現象。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而是它涉及了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之一——即責任分散效應。什麼是責任分散效應?或者,當我們遇到劫匪歹徒危及自身生命安全時,光喊求助是沒用的,同樣會陷入「責任分散效應」的怪圈。正確的做法是讓路人從旁觀者轉變為責任人的角色,從而加強他的責任感出頭「幫助」你。比如在緊急情況下,搶他的手機摔在地上,或者破壞他的車窗等個人物品。
  • 黑羊效應
    「屠夫」,其他的人是旁觀者。        「黑羊效應」常常被用來解釋一個群體對其中某一個個體進行沒有什麼來由的排斥和攻擊的現象,尤其是那種群體裡的每一個人單獨看起來,其實都並不算壞人,最後卻造成了一種「受害者無辜,加害者無心,旁觀者無視」的怪異現象。
  • 旁觀者Beholder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劇情攻略
    導 讀 旁觀者Beholder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劇情怎麼過;旁觀者Beholder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劇情攻略; 《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 1.這是一個強制讓遊戲結束的倒計時,倒計時一...
  • 一些有趣的效應原理
    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先在自己的心裡掛上一隻籠子,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
  • 校園欺凌,旁觀者也是劊子手
    有一次,當小步要被愛海她們拉走欺負時,他站出來保護了小步。 園田曾問小步:「被欺負成這樣子,你幹嘛還來上學?」 小步堅定地說:「自己不行動的話,就什麼都無法改變。」 在朋友的鼓勵下,小步漸漸變得堅強。她決定和欺負自己的人鬥爭到底,絕不退縮。
  • 科技:在壓力下,氦不再是旁觀者
    研究人員發現,當氦原子進入這些不平衡的高壓環境時,它們會滑入更豐富的離子之間的空間。因此,氦可以增加這些離子之間的距離,這樣它們就不會相互排斥那麼多,同時也不會與任何其他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繆思說,這樣一來,氦就像保姆一樣,被放在汽車後座的孩子們中間——氦位於離子之間,而離子之間通常不會和睦相處,氦有助於維持和平。
  • 《旁觀者》旁觀者結局劇情詳解 任務全流程攻略
    《旁觀者》是一款題材新穎的冒險解謎獨立遊戲,玩家將扮演房東卡爾在房間裡安放竊聽裝置與攝像機來監視自己的房客,並為每個人建立檔案,如果發現有人密謀造反就必須立即上報。下面為大家分享一篇「碉堡了920」講解的《旁觀者》任務全流程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 「防治校園欺凌」第三講:不做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
    煽風點火者,常常通過煽動性的語言或行為鼓動欺凌者繼續實施欺凌行為;如果旁觀者支持欺凌者,為欺凌行為叫好,甚至參與到欺凌中來,會給欺凌者提供一定的正面鼓勵,強化欺凌者的行為,激發起欺凌者的表現欲,讓欺凌者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使欺凌行為持續時間更長、強度增大或發生次數增多。
  • 拒絕校園欺凌沒有旁觀者
    純潔的校園問什麼成為埋藏復仇種子的地方?這是我們該反思的。筆者認為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由於名校被炒得火熱,「升學率」、「上線率」成為部分學校追求的目標,於此忽略了對於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鑑於如此情況,筆者認為學校在加強文化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基準,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主義。
  •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2013年,在墨西哥對於高中生曾有過一項調查,7%的男孩和5%的女孩表示他們曾在上一年經歷過同班同學的性騷擾。在更極端的形式上,發生在校園內或周邊的暴力事件——例如遭受戰亂的地區——可能會對於校園暴力有嚴重影響,約有1580萬6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生活在戰亂衝突頻發的地區。
  • 工作中,你的公司有出現黑羊效應麼?
    黑羊效應:在小組生活日常中,幾個好人莫名其妙地欺負他人,排斥另一個好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集體意識將取代個人意識。每個人的行為往往都是集體行為。許多屠夫甚至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排斥「黑羊」。這裡有三種人,過程中壓榨好人的人——屠夫,被欺負的好人——黑羊,旁邊看熱鬧的好人——白羊,這一整體的過程仿佛和屠夫宰羊一樣。被屠殺的是黑羊。儘管白羊擔心自己的處境,不過他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事實上,大部分的單位都具有「黑羊效應」的現象,許多人經常有這種感覺。 我感覺自己像是被孤立一樣。同事們幾個在一起交談,而我走過去的時候大家都消失了。
  • 治理校園欺凌誰都不是「局外人」誰也不能當「旁觀者」
    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發布全球校園欺凌現狀報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將近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欺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鑑於校園暴力、校園欺凌時有發生且有的行為非常惡劣,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建議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瞭然以上背景,自然會對河南的重拳整治深以為然。客觀地說,在治理校園欺凌問題上,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