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CTLA-4抗體的研究進展

2020-11-29 醫脈通

作者:上海市肺科醫院  鄧沁芳   周彩存


細胞毒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又名CD152,是由CTLA-4基因編碼的一種跨膜蛋白質,表達於活化的CD4+和CD8+T細胞。CTLA-4與其配體B7分子結合後產生抑制性信號,抑制T細胞激活,使腫瘤細胞免受T淋巴細胞攻擊。因此阻斷CTLA-4的免疫效應可刺激免疫細胞大量增殖,從而誘導或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


CTLA-4的結構及功能


CTLA-4基因定位於2號染色體長臂33帶(2q33) ,主要表達於活化的T細胞表面,與T細胞表面的協同刺激分子受體(CD2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CTLA-4和CD28均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二者與相同的配體CD86(B7-2)和CD80(B7-1)結合。與CD28的功能相反,CTLA-4與B7分子結合後抑制T細胞活化。



CTLA-4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可能:①通過其胞外域起競爭配體作用:CTLA4與B7分子具有高度的親合力,與CD28競爭結合抗原提呈細胞(APC)上的B7家族分子,阻斷CD28與B7的信號傳導通路,防止CD28分子促進T細胞激活(圖1)。②抑制IL-2的產生實現負性調節作用。③抑制T細胞從G期進入S期,從而抑制T細胞的增殖、活化。④CTLA-4通過與PP2A及SHP2相互作用幹擾TCR信號,同時CTLA-4與PI3K結合,導致AKT磷酸化,引起促凋亡因子BAD失活,並上調抗凋亡因子Bcl-xL和Bcl-2,在免疫耐受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基於以上理論,CTLA-4為許多疾病包括腫瘤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因此發展抗CTLA-4抗體用於腫瘤的免疫治療,是目前腫瘤靶向免疫治療的熱點。


CTLA-4單克隆抗體

        

臨床前數個小鼠動物模型顯示阻斷CTLA-4後腫瘤的控制率提高。由此研發了抗CTLA-4 單克隆抗體。CTLA-4抗體產生的抗腫瘤作用包括兩種機制:①幹擾腫瘤特異性效應細胞如CD8細胞,導致其克隆擴增。②去除腫瘤誘導的調節性T細胞(Treg),Treg細胞可抑制腫瘤相關抗原的免疫反應。在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組織中,Treg細胞的數量遠遠高於正常的肺組織。Treg細胞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預後因子。


目前兩種靶向CTLA-4的抗體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均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已廣泛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腎癌、前列腺癌、肺癌等。Ⅰ/Ⅱ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抗體無論是抗體單藥還是聯合IL-2,gp100疫苗或化療均顯示安全有效。


Ipilimumab (Yervoy)  Ipilimumab是靶向作用於CTLA-4的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通過作用於APC與T細胞的活化途徑而間接活化抗腫瘤免疫反應,達到清除癌細胞的目的(圖1)。



圖1. Ipilimumab抗體阻斷的生物學作用


a 腫瘤特異性相關靶抗原刺激,特異性抗腫瘤T細胞通過TCR和CD28傳遞信號而被激活 


b CTLA-4隨後表達上調並與B7相結合,阻止CD28信號  


c Ipilimumab 阻斷CTLA-4功能增強T細胞刺激 


d CTLA-4抗體阻斷導致腫瘤細胞死亡,導致皮膚、垂體和腸道毒性反應。

  

近年來,Ipilimumab在肺癌治療中的Ⅱ期/Ⅲ期臨床試驗迅速開展。在NSCLC的臨床試驗中,Ipilimumab與化療藥物配對使用,特別是紫杉醇/卡鉑。化療-免疫方法用於NSCLC試驗,主要由於紫杉醇/卡鉑方案廣泛用於NSCLC一線治療,毒副反應可很好的耐受。此外,細胞及動物實驗均支持聯合化療及CTLA-4抗體,其作用機制如下:①紫杉類和含鉑方案的組合能促進死亡的腫瘤細胞釋放腫瘤特異性抗原,提高微環境免疫原性。②化療增強淋巴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③特定的化療藥物聯合CTLA-4抗體顯示體外協同活性。


Lynch等報導了一項Ipilimumab聯合紫杉醇/卡鉑一線治療IIIb/IV期NSCLC的隨機雙盲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序貫免疫治療組免疫相關無疾病進展時間(irPFS)明顯優於安慰劑對照組,?序貫應用組也延長了WHO標準的PFS。但同步免疫治療組無統計學差異。序貫免疫治療、同步免疫治療和對照組中位OS期分別為12.2?個月、9.7個月和8.3個月。研究認為Ipilimumab聯合化療可有效改善?irPFS?和?PFS,鱗癌患者優於非鱗癌患者,支持進一步開展後續研究。



Ipilimumab除了在鱗癌治療的療效令人鼓舞以外,在廣泛期小細胞肺癌領域也有不錯的療效。Ipilimumab聯合紫杉醇/卡鉑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D-SCLC)的隨機雙盲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CA184-041),共入組了130例患者,按1:1:1隨機分為3組,序貫免疫治療、同步免疫治療和對照組中位?OS?期分別為12.94個月、9.13個月和9.92個月,序貫免疫治療組有改善OS的趨勢。

  

Tremelimumab  Tremelimumab又稱為CP657 206,是一種人源化CTLA-4的抗體,它是一種人免疫球蛋白G2抗體。在一項Ⅱ期臨床試驗中,Tremelimumab用於NSCLC一線標準4段鉑類化療後,處於反應或疾病穩定時期患者,被研究者分入兩個治療組,即 Tremelimumab 組和最好的維持療法組。ORR 為 5%,PFS 兩組無差異。


臨床療效評估

  

與化療直接殺傷腫瘤細胞而致快速腫瘤縮小不同,免疫治療主要通過加強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功能達到抗腫瘤的作用。免疫治療引起的T細胞應答刺激需要幾個月才會出現。在這期間,腫瘤有可能由於炎症反應而增大,傳統的方法如實體腫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或者修改後的WHO標準來評價療效可能會產生錯誤。在Ipilimumab的臨床試驗中,10%~20%的患者在開始治療的三個月後出現了腫瘤增大現象,但隨後在沒有任何其它幹預的情況下出現了腫瘤控制或消退時間的延長。這些患者與獲得更迅速腫瘤消退的患者相比,表現出長期生存。延遲反應隱藏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包括腫瘤中免疫浸潤反應或僅僅只是需要較長的時間來產生可以實現殺腫瘤作用的足夠T細胞。由此導致了新的免疫相關標準(irRC)的提出,這種標準可幫助臨床上關於治療的持續做出決定。若患者在RECIST或WHO標準中無緩解,但是在irRC中有緩解,可能具有延遲的臨床效應,因此在缺乏明顯臨床療效的患者,延長4~6周的觀察期是必要的。


與疾病轉歸相關的生物標記物


應用阻斷checkpoint的免疫治療,需要一些指標提示最有可能受益者,至少篩選出可能有不良作用的患者。CTLA-4抗體的療效因不同的腫瘤類型而異,更好的了解這些區別有助於增強治療的療效。目前尚未發現有單個的免疫學或腫瘤的特徵來完全確定患者對免疫治療藥物的療效。研究發現淋巴細胞絕對計數可能是Ipilimumab治療特異的藥效學生物標記物。腫瘤可產生例如IDO(吲哚胺2,3-加雙氧酶)、精氨酸酶和前列腺素E2等許多可溶性調節因子以拮抗T細胞功能;在此這些化合物可診斷性地認為是有預測作用的生物標誌物。


展望:聯合治療


臨床前及臨床試驗結果均表明,聯合治療可能是腫瘤免疫治療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免疫治療在肺癌發展迅速,已有許多臨床試驗在進行中。抗CTLA-4抗體如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尤其是Ipilimumab,在肺癌的Ⅰ-Ⅱ期臨床研究中均顯示了較好的療效,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時代。雖然仍有許多問題尚待進一步解決,但我們相信免疫治療在肺癌綜合治療中的良好前景。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CTLA-4抑制劑臨床研究進展分析
    腫瘤免疫治療是當下腫瘤治療研究熱點內容之一,其中免疫檢查點療法能通過解除腫瘤的免疫抑制作用,重啟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應答,已達到清除腫瘤細胞的目的。CTLA-4是免疫檢查點療法的重要靶點之一,本文就CTLA-4抑制劑的臨床研究進展作一簡單分析。
  • 信達生物公布抗CTLA-4單克隆抗體IBI310 I期臨床研究的初步結果
    CTLA-4)單克隆抗體(研發代號:IBI310)I期臨床研究(NCT03545971研究)的初步結果(online publication,摘要編號 # 302489)。主要臨床數據包括:截至2019年11月12日,Ia期研究共入組10例受試者,Ib期研究共入組17例受試者,Ia和Ib期均未出現劑量限制毒性(DLT),目前正在進行Ib期劑量擴展。
  • 專家論壇|閆惠平: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體的研究進展
    在國內外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指南或共識中,自身抗體都是不可或缺的診斷指標之一[1-2]。利用自身抗體的靶抗原進行動物實驗或體外實驗研究是認識AIH發病機制的重要途徑。但近年有關抗-actin研究進展的報導較少。G-肌動蛋白則與酒精性肝硬化有關。2.4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體(抗-SLA)1987年首次報導了抗-SLA[16]。2000年Wies等[17]應用高滴度SLA抗體血清對cDNA表達文庫進行免疫篩選,鑑定出抗-SLA與肝胰抗原(LP)系同一種靶抗原,故將其相應抗體統稱為抗-SLA/LP。
  • 4-1BB激活型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不僅如此,目前已經有多種4-1BB激活型抗體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包括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的urelumab 抗體和輝瑞公司(Pfizer)的utomilumab 抗體,這些抗體單獨或與其它腫瘤治療方法聯合使用,能夠顯著提高腫瘤治療效率。
  • 新一代CTLA-4抗體!和鉑醫藥腫瘤免疫療法候選藥獲批兩項臨床
    第一代抗體充分驗證了CTLA-4抗體在癌症免疫療法中的價值,但安全性問題一直阻礙了其在單一療法或聯合療法中的廣泛應用。  HBM4003是新一代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重鏈抗體,它通過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作用增加了腫瘤浸潤調節性T細胞(Treg)的清除,大幅度提高機體自身針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應答,從而達到治療多種難治或者復發性腫瘤的目的。
  • 全球熱門靶點新藥研發進展:CTLA-4抑制劑
    日前,康寧傑瑞宣布其PD-L1/CTLA-4雙特異性抗體KN046進入澳大利亞1期臨床,華蘭生物也宣布其重組抗CTLA-4全人源單抗獲中國臨床試驗批件。10月1日,James P. Allison教授因發現了針對CTLA-4的免疫檢查點療法和Tasuku Honjo教授(發現PD-1免疫檢查點療法)一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解讀CTLA-4抗體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
    近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針對CTLA-4靶點的抗體藥物並沒有通過阻斷CTLA-4/B7信號的方式來發揮功效。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劉陽教授和鄭盼教授領導的免疫治療聯合課題組,是第一個發表論文公開質疑CTLA-4免疫檢查點阻斷假說的研究團隊。近日,來自此研究團隊的唐飛博士撰文指出,針對CTLA-4靶點的藥物開發和療效提升需要依賴於強化腫瘤微環境中調節性T細胞 (Treg cell)的去除,而不是提高抗體阻斷CTLA-4/B7相互作用的能力。
  • 抗Yo抗體陽性的副腫瘤性小腦變性研究進展
    抗Yo抗體致自身免疫反應機制、抗體檢測技術、抗體分型、抗體滴度與病程進展相關性研究進展 5.1抗Yo抗體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的觸發機制 5.4抗體滴度與病程進展的相關性 PETERSON等在對22名患者應用了血漿置換療法後,監測患者的抗體滴度,其中至少6例患者的血清抗體出現了平穩下降
  • 信達生物宣布IBI310(抗CTLA-4單克隆抗體)聯合達伯舒?(信迪利單抗...
    該研究是一項在中國開展的評估IBI310或安慰劑聯合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用於經一線及以上含鉑化療失敗的晚期宮頸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對照的平行隊列II期關鍵臨床研究。本研究計劃納入174例一線及以上含鉑化療失敗或不能耐受的晚期宮頸癌受試者。該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的馬丁教授表示:「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見惡性腫瘤。
  • 抗4-1BB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在一項臨床前研究中,一種與4-1BB胞外域結合的人IgG2,即PF-05082566,可以有效地防止異種移植人類癌症模型的進展。這種抗4-1BB抗體激活NF-κB,誘導人和猴白細胞產生下遊細胞因子,並促進猴CD8+T細胞增殖。抗4-1BB單抗已被考慮用於晚期癌症患者的臨床試驗,但由於4-1BB受體上抗4-1BB抗體結合位點的物種間差異,其抗癌能力應該是多變的。
  • 科學家在4-1BB激活型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Cell Reports 雜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和田波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山關於4-1BB與配體及激活型抗體作用機制的重要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4-1BB結合配體及激活型抗體的作用模式,指出配體和激活型抗體介導的4-1BB交聯受到其獨特的結合模式的調控,且T細胞表面mono-4-1BB 和di-4-1BB
  • 近期單克隆抗體在治療多種疾病上的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近期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治療多種疾病上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2】中國新一代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新一代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取得重大進展。7月11日,同濟大學與邁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了人民幣3000萬元的技術轉讓協議,共同在同濟大學醫學院研發成果的基礎上合作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
  • 治療多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交叉中和抗體反應,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分析了一名康復的SRAS供者的記憶B細胞庫,發現了200種靶向S蛋白表面上多個保守性位點的SARS-CoV-2結合抗體,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治療多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研究人員發現將這種納米膠囊修飾CXCL13(CXCR5趨化因子受體配體,經常在B細胞淋巴瘤表面發現)後,一次注射就可以導致改善對非霍奇金淋巴瘤CVXR5陽性轉移灶的控制,並清除異種移植的人骨髓-肝-胸腺小鼠模型的淋巴瘤。【4】NEJM:單克隆抗體或將變革感染疾病防治!
  • 預防巨細胞病毒感染 中和抗體研究取得進展
    來源:科技日報預防巨細胞病毒感染 中和抗體研究取得進展巨細胞病毒(CMV)感染可引發一種強有力的免疫反應,包括刺激具有中和活性的抗體。最近的研究集中在闡明中和抗體在預防巨細胞病毒感染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描述中和抗體所針對的病毒抗原。
  • 免疫激活型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4-1BB(基因為:CD137)就是一種重要的激活型免疫檢查點分子,目前已經有多種4-1BB激活型抗體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包括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的urelumab 抗體和輝瑞公司(Pfizer)的utomilumab 抗體,這些抗體單獨或與其它腫瘤治療方法聯合使用,能夠顯著提高腫瘤治療效率(圖)。
  • 康方生物-B(09926):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新藥獲準開展治鼻咽癌...
    公告 康方生物-B(09926):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新藥獲準開展治鼻咽癌的註冊臨床試驗及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康方生物-B(09926)發布公告,公司自主研發全球首創的PD-1/CTLA
  • 世衛組織專家:無證據表明有抗體就可免疫,怎麼理解抗體保護的意義...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在4月17日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每日新聞發布會上,WHO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技術負責人Maria van Kerkhove博士表示,「尚無證據表明抗體檢測可顯示個體已免疫或可免於再次感染。
  • 用於重組抗體生產的細胞構建技術研究進展
    近年來,工程細胞系構建技術的研究進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利用"細胞工程"技術提高宿主的生長、表達能力,新型載體功能元件和定點整合技術克服載體隨機整合時發生的"位置效應",以及應用流式細胞分選術和高通量篩選機器提高了重組細胞的篩選通量和效率。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2015 年 3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該藥成為首個針對一線化療期間或之後疾病進展晚期肺鱗癌的 PD-1 抗體。Ⅲ期試驗 Checkmate 017[12]和 Checkmate 057[13]分別研究納武單抗對多西他賽治療一線化療失敗的晚期鱗癌(272 例)和非鱗癌(582 例)的療效,其中鱗癌患者抗體組和對照組 mOS 分別為 9.2 個月和 6.0 個月,緩解率(RR)為 20% 和 9%,中位緩解持續時間(mDOR)分別為未達到(NR)和 8.4 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 3.5 個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