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如登陸火星,它將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

2020-07-25 李博士的宇宙觀

天問一號已在7月23日升空,過大約半年左右,它將會進入火星軌道,如探測器登陸火星,則已算是中國探測火星的重要突破,那麼,探測器登陸火星後,又該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呢?


火星距離地球很遠,最近可以達到0.37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是1億5000萬千米),最遠可以到2.5個天文單位。


通訊設備傳送訊息的速度是光速,用火星與地球的距離除以光速後,可以算出,地球與火星傳送訊號的雙程來回時間,最短要370秒,最長要2500秒左右。


同時,地球時刻都在自轉,這就導致火星在某些時間段內無法出現在地球的視野中。而想要保持通訊,地球必須要時刻「監視著」火星,即要能看得到火星,因為通訊訊息都是以直線傳播的。


因此,與火星通訊需要做兩項準備。


向地球發射訊號的通訊衛星


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如果能直接向地球發射訊號是最好的,但很多時候,太空任務並不會那麼順利。


以嫦娥4號為例,嫦娥4號登陸於月球的背面,而因受潮汐鎖定的影響,嫦娥四號永遠不可能直接將信號傳遞給地球,因而需要通訊衛星與地球保持聯絡。嫦娥四號先將訊息傳遞給通訊衛星,再由通訊衛星傳回地球。


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如登陸火星,它將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


火星也是一樣,通過通訊衛星傳遞訊號會更方便。而由通訊衛星傳遞訊號的前提是,通訊衛星最好是繞著火星的南北極軌道運行。這是由於火星也存在自轉,繞著南北極的通訊衛星,火星地表任何一點都能看得到,是最好的安排。


不過,所有從地球發射出去的宇宙飛船,都應與各個行星一樣,在行星的太陽軌道平面上運行。而通訊衛星最後要圍繞火星南北極運行,就相當於人為將其運行平面翻轉個90度,這就需要耗費更多的燃料。


地球接收信號的阻礙


由於地球也在自轉,所以地球上必須在每120經度就要布置一個通訊站,以保證每天24小時都可以連續不斷地和太空某個固定位置的通訊無礙。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如果想要做到24小時與宇宙中一個固定方位通訊不斷,則需要在每120經度地段建立一個深太空通訊站,這就勢必要借用其他國家的屬地來建造,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


美國是最早啟動深太空通訊站計劃的國家,如今已有三個深太空通訊站,分別位於加州、坎培拉、西班牙馬德裡。這些通訊站通訊天線的直徑可以達到70多米,而三個地點的經度相差大約為120度。


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如登陸火星,它將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

圖說:2013年,李博士參觀加州戈爾德斯通的深空聯絡設施


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如登陸火星,它將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

圖說:1998年,李博士參觀坎培拉深空聯絡設施


而從中國看,目前尚未有三個在地表固定的深太空通訊站設置。這次火星訊號的接收,還需要另想辦法。比如將遠望號通訊船隻派出至太平洋和大西洋,作為訊號接收點。當然,中國國境幅原廣大,東西橫跨經度60餘度,境內也可以設置數個訊號接收點。還有,在適當時段,使用中國在地球兩極軌道上運行的通訊衛星,也可能在實際操作考慮範圍之內。


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如登陸火星,它將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

圖說:中國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


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如登陸火星,它將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


如果中國想要常常探測火星,就必須要在世界上布置深太空通訊網絡,不過目前我並不太清楚中國是否有這個計劃。


並且,如何解決這次的深太空通訊問題,答案也沒有完全清晰,如果中國在南非有布置深太空通訊站,再配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遠望號通訊船隻,任務應當可以順利完成。但這只是我的臆測而已。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俄專家感嘆,若登陸火星將是全人類之福
    其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恆心"號火星探測車預計將於本月30日發射升空,只比中國的"天問一號"晚了一周。而日本火箭搭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於7月20日發射升空。和中美等相比,俄羅斯的火星計劃由於資金短缺而陷入了擱置狀態。
  • NASA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什麼它能比天問一號提早3個月登陸火星?
    在今年夏天的火星發射窗口期間,可謂是熱鬧非凡,人類相繼向火星發射了三個探測器,先是阿聯的希望號,再是中國的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的毅力號。預計這三個探測器都會在大約半年後飛抵火星,並對火星開展探測。之所以都選擇在今年夏天發射火星探測器,是因為在此期間發射最為節約燃料。地球與火星繞太陽公轉的角速度是不一樣的,當火星運行到地球軌道前方時,由於地球的公轉角速度更快,地球將會追上火星。在此期間發射探測器,可以充分利用地球的公轉速度。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何它能比中國天問一號提前3個月登陸火星
    ,而火星探測器一般都採用霍曼轉移軌道(或譯為郝曼轉移軌道,Hohmann transfer orbit)到達火星,這是一種變換太空船軌道的方法,它以太陽為其中一個焦點的橢圓軌道,與低軌道(地球軌道)和高軌道(火星軌道)都相交。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何它能比中國天問一號提前3個月登陸火星
    2020年7月30日,「毅力號」火星車已經成功完成了所有的發射和入軌步驟,開始向著火星前進。」晚發射,但是「毅力號」卻要比「天問一號」早3個月登陸火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中8次火星登陸任務全部成功,迄今為止,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有8個:海盜一號、海盜二號、探路者、機遇號、勇氣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均為美國研製。
  • 我國「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人類史上有哪些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
    ,開啟火星之旅相信大家也已經知道這個好消息,我們國家首個火星探索任務「天問一號」已經發射升空,開啟火星之旅。那在我們歷史上,有哪些探測器成功登陸到火星表面了呢?,在1976年7月20日成功降落到火星表面,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
  • 如成功登陸火星,「天問一號」將讓中國穩坐世界航天第二把交椅
    目前,中國正在開展首次火星探測工程的研製工作。按照計劃,2020年中國將通過長徵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抵達火星。上期我們講了踏上火星軌道的過程,需要經歷哪些艱難險阻。下一步,在人類未來實現登陸火星夢想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等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競賽」美國迎來終極對手
    2020年7月23日12時42分,伴隨著長徵5號運載火箭(胖五)的點火起飛,備受全球矚目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全國人民迎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胖五火箭的攜帶下,「天問一號」將在7個月的太空飛行後於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周邊,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並於4月擇機著陸火星。
  • 正式踏上火星的旅程!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帶你看看我們的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不但可以從中獲得動作指令,更能通過它來將在火星上探尋到的珍貴資料回傳到地球家園。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以太陽為核心公轉,形成了8個環形軌道,其中地球位於「三環」,火星則在「四環」運行。天問一號探測器要想衝出地球抵達火星,絕不是簡單地從「三環」跨越到「四環」,而是長途跋涉幾個月,直線距離突破4億公裡的旅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先發射,為何比美國晚3個月登陸火星?中美差距就在這裡
    但在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現在路途已經過半,只要再過2個月,天問一號即將泊入火星軌道,預計將在5月份登陸火星!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15秒,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天問一號直接送入了地火轉移軌道,開啟了中國第二次火星探測之旅,由於火星和地球之間最近時約為5500千米,而最遠則超過四億千米,因此「天問一號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繞、落、尋」一步到位
    「胖五」將火星探測器送上天!「繞、落、尋」一步到位。智東西7月23日消息,剛剛,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火星探測任務示意圖天問一號在發射後,將由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至7個月抵達火星,經歷火星捕獲、火星停泊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後,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緩慢脫離著陸器後,太陽能火星車預計將在火星上運行至少 90 天,並使用軌道飛行器作為通訊中繼機。軌道飛行器將繼續運行大約一火星年(約 23 個月)。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智東西7月23日消息,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前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長這樣在成功著陸之後,「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天問一號發射!火星,我們來了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承擔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不過,雖然天問一號才初露鋒芒,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早就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的關注。
  • 「天問一號」發射現場燃爆!它的使命和其他火星探測器有啥不一樣
    我國的「天問1號」剛剛成功發射,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宇航局的下一個火星車「毅力號」也將於7月30日發射升空。火星探測器扎堆發射,那麼,探測器是如何被送往火星的,到達火星後它又如何工作?人工智慧能幫助「天問一號」克服哪些困難?中、美、阿聯的火星探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