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已在7月23日升空,過大約半年左右,它將會進入火星軌道,如探測器登陸火星,則已算是中國探測火星的重要突破,那麼,探測器登陸火星後,又該如何與地球保持通訊呢?
火星距離地球很遠,最近可以達到0.37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是1億5000萬千米),最遠可以到2.5個天文單位。
通訊設備傳送訊息的速度是光速,用火星與地球的距離除以光速後,可以算出,地球與火星傳送訊號的雙程來回時間,最短要370秒,最長要2500秒左右。
同時,地球時刻都在自轉,這就導致火星在某些時間段內無法出現在地球的視野中。而想要保持通訊,地球必須要時刻「監視著」火星,即要能看得到火星,因為通訊訊息都是以直線傳播的。
因此,與火星通訊需要做兩項準備。
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如果能直接向地球發射訊號是最好的,但很多時候,太空任務並不會那麼順利。
以嫦娥4號為例,嫦娥4號登陸於月球的背面,而因受潮汐鎖定的影響,嫦娥四號永遠不可能直接將信號傳遞給地球,因而需要通訊衛星與地球保持聯絡。嫦娥四號先將訊息傳遞給通訊衛星,再由通訊衛星傳回地球。
火星也是一樣,通過通訊衛星傳遞訊號會更方便。而由通訊衛星傳遞訊號的前提是,通訊衛星最好是繞著火星的南北極軌道運行。這是由於火星也存在自轉,繞著南北極的通訊衛星,火星地表任何一點都能看得到,是最好的安排。
不過,所有從地球發射出去的宇宙飛船,都應與各個行星一樣,在行星的太陽軌道平面上運行。而通訊衛星最後要圍繞火星南北極運行,就相當於人為將其運行平面翻轉個90度,這就需要耗費更多的燃料。
由於地球也在自轉,所以地球上必須在每120經度就要布置一個通訊站,以保證每天24小時都可以連續不斷地和太空某個固定位置的通訊無礙。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如果想要做到24小時與宇宙中一個固定方位通訊不斷,則需要在每120經度地段建立一個深太空通訊站,這就勢必要借用其他國家的屬地來建造,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
美國是最早啟動深太空通訊站計劃的國家,如今已有三個深太空通訊站,分別位於加州、坎培拉、西班牙馬德裡。這些通訊站通訊天線的直徑可以達到70多米,而三個地點的經度相差大約為120度。
圖說:2013年,李博士參觀加州戈爾德斯通的深空聯絡設施
圖說:1998年,李博士參觀坎培拉深空聯絡設施
而從中國看,目前尚未有三個在地表固定的深太空通訊站設置。這次火星訊號的接收,還需要另想辦法。比如將遠望號通訊船隻派出至太平洋和大西洋,作為訊號接收點。當然,中國國境幅原廣大,東西橫跨經度60餘度,境內也可以設置數個訊號接收點。還有,在適當時段,使用中國在地球兩極軌道上運行的通訊衛星,也可能在實際操作考慮範圍之內。
圖說:中國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
如果中國想要常常探測火星,就必須要在世界上布置深太空通訊網絡,不過目前我並不太清楚中國是否有這個計劃。
並且,如何解決這次的深太空通訊問題,答案也沒有完全清晰,如果中國在南非有布置深太空通訊站,再配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遠望號通訊船隻,任務應當可以順利完成。但這只是我的臆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