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屬於高產作物,但是病蟲害很多,一般人真的很難區分開來。玉米苗期出現紫色或者紫紅色在一般人看來,是缺磷引起的,這本來沒有錯,一般情況下都是對的。
玉米苗期出現紫紅色症狀真的是缺磷嗎?
除了病蟲害、藥害引起的症狀以外,但也不能排除以下幾種情況:
玉米缺鉀嚴重時,葉子邊緣和葉尖部位出現紫色,之後出現乾枯,葉片中間還是保持綠色,但是變皺。可以通過底肥使用鉀肥、幼苗期追施鉀肥和葉片噴施150倍磷酸二氫鉀預防和控制。
玉米缺鎂嚴重的話,幼嫩葉片黃白色,莖稈和葉鞘呈現紫紅色。缺鎂地塊可以底肥使用50公斤鈣鎂磷肥預防,也可以苗期葉面噴施0.1%~0.2%的硫酸鎂治療症狀。
玉米幼苗缺磷症狀
玉米苗期缺磷時,這是由於碳元素在代謝過程中受到破壞,葉片積累了大量的糖分而形成了花青素才表現出紫紅色。一般從3片真葉時開始出現症狀,從下部葉片開始,莖杆和葉片呈暗綠和紫紅色,葉緣捲曲,葉尖會逐漸乾枯,並逐步沿著葉緣向下延伸,漸漸呈暗褐色,幼嫩葉片也開始出現症狀。總體來說,都是植株自下而上出現紫紅色條紋,葉緣和葉背面也能看到紫紅色斑塊。
玉米缺磷真的是土壤缺磷嗎?
答案是不一定。有的地塊,明明已經使用量大量的有機肥和磷肥,也會表現出缺磷症狀,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1.粘土地發生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土壤通透性較差,土壤板結,土壤粘重,活土層太淺,玉米吸收磷元素能力下降。
預防辦法:通過多施有機肥或者農家肥,深耕土壤,摻沙改土,間作套種和輪作倒茬等手段讓土壤土質疏鬆,轉變為壤土即可。
2.品種差異
有些玉米老品種幼苗就有紫紅色的現象,屬於自然情況,不必介意。有些品種光合效率高,抵抗低溫和積水能力強,苗期吸收磷肥能力強,就不會表現缺磷症狀。而有些品種適應能力差,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差,特別是適宜高水肥的高產品種苗期吸收磷肥能力極差。
預防辦法:高產品種就需要配合一整套技術和肥沃土地,適期晚播,加強水肥管理即可避免。
3.PH值太低
長期大量使用化肥,特別是氮素化肥,土壤酸化嚴重,大量的磷元素被土壤固定,玉米吸收不到磷元素。
預防辦法:連續3年的每年每畝地施入50公斤左右熟石灰,深翻入土壤,提高PH值,同時每年施入足夠有機肥,提高中和酸性的能力。
4.田間積水
玉米苗期遇到連續陰雨,土壤含水量過高,或者出現積水,導致土壤溫度降低,土壤疏鬆程度下降,根系吸收養分能力下降,葉片製造的營養也不能傳送到根部,花青素積累導致了紫紅色莖葉。
預防辦法:玉米種植前,就要開好排水溝,並保持排水溝通暢,避免田間積水。
5.播後低溫
春玉米播種以後,或者出苗後出現倒春寒,土壤溫度連續低於15度,玉米根系生長緩慢或者停止生長,地上部分新陳代謝受阻,導致出現缺磷現象。
預防辦法:地膜玉米和春玉米營養缽育苗移栽,根據長期天氣預報推遲播種期,都能有效避免苗期低溫問題。
排出其他因素引起的吸收磷肥能力下降,該如何避免幼苗缺磷呢?
1.冬前深翻時或者播種前,施入足夠的農家肥,並將磷肥拌在一起施入,可以避免磷元素被土壤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2.玉米播種時,將磷酸二銨作為種肥穴施或者溝施,保證幼苗根系能夠及時接觸磷肥,促進壯苗。
3.出現缺磷症狀,立即噴施150倍的磷酸二氫鉀,或噴施1%的過磷酸鈣溶液,可以及時有效緩解症狀。同時及時使用磷酸二銨追肥,一畝地20公斤以上。
總的來說,玉米豐產高產,是一個配套的栽培技術,單一的措施只能緩解一時,而不能根本解決,只有水肥跟得上,病蟲預防好,保持土壤疏鬆無雜草,及時間苗定苗和培土,就一定能避免各種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