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畝玉米幼苗被蟲吃光」!玉米到底出了啥問題?抓緊防治

2021-01-08 愛扒小東

核心提示:勞氏粘蟲勞氏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廣東、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幼蟲食性很雜,可

勞氏粘蟲

勞氏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廣東、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幼蟲食性很雜,可取食多種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

1危害性

幼蟲咬食葉片,1—2齡幼蟲僅食葉肉,形成小圓孔,3齡後形成缺刻,5—6齡達暴食期。危害嚴重時將葉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稈。

2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4—17毫米,翅展30—36毫米,灰褐色,前翅從基部中央到翅長約2/3處有一暗黑色帶狀紋,中室下角有一明顯的小白斑。腎狀紋及環狀紋均不明顯。腹部腹面兩側各有1條縱行黑褐色帶狀紋。卵饅頭形,直徑0.6毫米左右,淡黃白色,表面具不規則的網狀紋。

成蟲

幼蟲一般6齡,體長17—27毫米,體色變化較大,一般為綠至黃褐色,體具黑白褐等色的縱線5條。頭部黃褐至棕褐色,氣門篩淡黃褐色,周圍黑色。蛹尾端有1對向外彎曲叉開的毛刺,其兩側各有一細小彎曲的小刺,小刺基部不明顯膨大。

幼蟲

3生活習性

勞氏粘蟲在廣東一年發生6—7代,在福建、江西等省一年發生4—5代,在福建1—5代卵期,平均天數分別為10.5天,4.6天,3.6天,4.5天,7.8天,各代幼蟲期為40.5(40—41)天,23.5(19—30)天,25.3(22—30)天,263(22—31)天。

成蟲對酸甜物質的趨性很強,羽化後的成蟲必須在取得補充營養和適宜的溫溼度條件下,才能進行正常的交配、產卵。喜在葉銷內面、葉面上產卵,並分泌粘液,將葉片與卵粒粘卷。雌娥產卵量受環境條件影響很大,一般可產幾十粒至幾百粒,多者可產千粒左右。幼蟲共6齡,有假死性。白天潛伏在草叢中,晚上活動為害,老熟幼蟲常在草叢中、土塊下等處化蛹。

4防治方法

勞氏黏蟲,晝伏夜出,要在傍晚施藥:

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10%阿維高氯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1000~1500倍液噴霧。

當前正值玉米幼苗生長時期,也正是勞氏粘蟲的為害鼎盛時期,各位農戶朋友一定要加強防範!

相關焦點

  • 山西農民遭遇問題玉米 700畝玉米光長個不結籽
    文水縣下曲鎮青高村的一塊地頭上,堆放著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地的主人老張(化名)還在抱怨收成不好。「一畝也就能打個一千三四(斤),但比起韓立元他們來,我這個收成好多啦。村裡三十多戶人家用了有問題的種子,一畝能打五百(斤)就不錯了。」記者拿起一個玉米棒仔細看了看,老張家這種叫「先玉335」的玉米個頭不是很大,但玉米粒修長飽滿,長勢還算不錯。
  • 玉米剛出苗,葉子被蟲吃,打什麼藥效果最好?
    玉米剛出苗被蟲吃打什麼藥效果最好?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是並沒有簡單肯定的答案的。原因是玉米苗期可能發生的食葉性害蟲有多種,而防治不同的害蟲,在藥劑選擇上不僅是有區別,有時候甚至是區別很大。不同的蟲害可能需要選擇不同的藥劑,適合的藥劑才是最好的藥劑。1、玉米螟。
  • 又一個新型害蟲來襲,對玉米的危害更嚴重,快看如何防治
    已經成為我國農作物上最主要的危險性害蟲,可危害80多種農作物,尤其喜食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可對作物的莖、葉、穗等多個部位造成危害,導致玉米減產20%~70%,甚至絕收。對農業生產破壞極大,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預警的遷飛性農業重大害蟲,由於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大,該蟲遷飛距離遠,目前已經擴展到我國中南部20多個省、市、自治區,成為玉米上又一個危險害蟲。
  • 玉米高溫影響及蟲害防治
    玉米高溫影響以及蟲害防治今年夏玉米播種期間高溫乾旱嚴重,播種受到嚴重影響。由於墒情差播期拉長,玉米沒澆水或澆水晚地塊兒種子出苗差,需要二次補種。根據歷年豫東南地區夏玉米生長情況,6月15日左右播種為最佳時期,可錯開授粉時高溫,所以建議農戶不要著急播種,根據灌溉條件和天氣情況,適時播種。同時蟲害較去年嚴重,以地老虎、二點委夜蛾、灰飛蝨、薊馬為主。
  • 驚現「么蛾子」啃食嫩玉米!成都青白江上演鬥蟲記
    「上周五(7月24日)發現的,經過防治,現在幼蟲基本都消滅了。」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比去年晚了十多天,發現「么蛾子」玉米地大概二十多畝,現在基本已經控制住了。那麼,這些「么蛾子」,是如何被控制住的?
  • 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
    夜間行動,有組織有紀律,攻佔全球,我們戲稱它為非洲「么蛾子」,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害蟲,短短數日就能糟蹋上萬畝農作物,被侵害者甚至變成「光杆司令」…… 這種「危力」巨大的「么蛾子」就是外來物種,草地貪夜蛾。
  • 小心玉米絕產!
    草地貪夜蛾的危害巨大特別能吃:啥植物都吃(只要你能說得出來),但明顯嗜好禾本科,目前吃玉米、水稻最狠,連甘蔗也不放過。特別能飛:它們善於騰雲駕霧(藉助氣流),夜行百裡。被叫做「行軍蟲」。天敵少:目前幾乎沒有天敵,幾十年來從美洲出發跨越各大洲,經歷過數十個國家的幾十種農藥的打擊,對很多農藥已經有了抗性,非常容易蔓延,而且難以防治。目前已經在廣西、雲南、湖南等地發現這類蟲。草地貪夜蛾具體危害玉米是什麼樣的?玉米為害狀幼蟲取食葉片可造成落葉,其後轉移為害。
  • 玉米幼苗葉片發白原因多,認清症狀和原因,才好預防和高產
    2、發生條件及發生規律侵染玉米引起細菌性葉斑病的各類病菌,在種子、土壤或著是上年玉米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隨風雨、昆蟲和灌溉水等傳播,通過氣孔、水孔或傷口侵染玉米植株,並引起玉米植株發病。高溫多溼、排水不良、土壤板結、蟲害嚴重的玉米田,容易發生。3、防治和補救建議種植前選擇抗病品種。播種後,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清除病株,防治和消滅害蟲。
  • 嚴防這個玉米害蟲,危害非常嚴重!
    自2005年開始發現其幼蟲為害夏玉米,2011黃淮海夏玉米區突然爆發,導致大面積夏玉米毀種補種(據報導危害面積達4000萬畝)。而且由於為害部位和長相跟小地老虎十分相似,因此有時候農戶常常誤認。二點委夜蛾主要以幼蟲躲在玉米幼苗周圍的碎麥秸下或在2-5釐米的表土層危害玉米苗,主要啃食玉米莖基部, 根據玉米生長時期不同可以形成以下症狀:2-3葉期危害導致玉米幼苗從根部咬斷死亡3-6葉期蛀食玉米莖基部形成3-4毫米空洞,導致玉米心葉萎蔫枯死7-10葉期,咬食玉米次生根或主根
  • 去年大吃26省玉米地的「蛾子」,今年又來了
    2016年,它悄悄跟著人跑到非洲,2018年就給非洲12個國家帶來1770萬噸的玉米損失,相當於數千萬人一年的口糧。隨後,它飛出非洲,很快就到了印度等亞洲國家。 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經緬甸入侵我國雲南,並在去年陸續遷飛北上;短短半年內,它們攻佔了我國大半玉米地,給農業帶來極大損失,讓農民苦不堪言。
  • 玉米出苗後出現死苗、紅苗和紫苗,啥原因?附防治措施!
    「玉米剛出苗沒多久,但是部分已出現死苗現象,想問問什麼原因?該怎麼辦呢?」,幾位種植春玉米的農戶,同時問到了該問題。隨著春玉米大部分已播種完畢,出苗後的問題接踵而來,引起死苗的原因有多種,本篇內容大家詳細說說原因及解決辦法。
  • 玉米不發芽,甘蔗長不大?原來這是種蟲子搗的鬼!
    並且村裡老人還不止一次地告誡我:做人千萬不要做成「磕頭蟲」一樣的懦夫!其實這長大之後的磕頭蟲,也就是我們嬉笑的對象。但是磕頭蟲的幼蟲卻真的是農村的一大禍害,因為這黃色的小蟲子是真的在危害莊稼。這磕頭蟲的幼蟲有著自己的學名,叫「金針蟲」。它在每年秋收之後,隱逸在農田裡,開春暖和之後就開始啃咬小麥等職務的根莖以及播種的種子。
  • 玉米常見病、蟲高清圖譜!一文教你快速識別和預防玉米病蟲害!
    01防控策略  針對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重點病蟲害,以綠色防控技術為支撐, 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合,實施秸稈粉碎還田、 選用抗(耐)病蟲品種、種子處理、苗期病蟲害防治、赤眼蜂防蟲和中後期病蟲防治技術,實現節本增效,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 玉米的常見蟲害和防治方法
    玉米常見蟲害 防治方法:使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液噴灑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蟲、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使用2%阿維菌素3000倍液,可防治玉米葉蟎;使用2%阿維菌素3000倍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蚜蟲、灰飛蝨等。
  • 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玉米還可以這麼吃
    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比普通玉米還要高。因為玉米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纖維,能夠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排便。所以具有防止便秘腸炎的功效。還能夠阻礙身體i過量的吸收葡萄糖,起到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纖維素還能夠抑制脂肪的吸收,起到降低血脂水平和預防和改善冠心病、肥胖、膽結石等病症的發生。孕婦能吃玉米嗎孕婦能吃玉米嗎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多食玉米對人體健康頗為有利。
  •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意見 來源: 南通市耕地質量保護(植物保護)站 發布時間:2020-08-24 字體:[ 大 中 小 ]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屬於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廣泛分布於美洲大陸,被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評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
  • 玉米苗是啥顏色?為什麼我家地裡長出了紅苗和紫苗
    而玉米是農民最喜歡種植的品種,是我國的三大主糧之一,種植的人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在種植實踐中,遇到了問題都想問個究竟,深怕一個不注意就賠掉了自家一年的收入。今年,播種結束後,很多農民發現了一件怪事,人人都知道玉米苗長出來是綠色,怎麼地裡有的苗長出來是紅色,還有的是紫色?難道是品種更新換代了?
  • 山東:優化調整玉米種植結構 探索多元化種植
    應綜合考慮當地地力、光溫條件、產量要求、耕作習慣、管理水平、灌溉條件等因素,選擇生育期適宜、高產、穩產、抗逆、適宜機械化的品種。播種密度比預定收穫密度應增加10%左右,耐密型玉米一般大田每畝播種5000粒左右,示範田5500粒左右,高產攻關田5800~6000粒,大穗型品種4600粒左右,高產攻關田5300粒左右。水分及肥料處理。為充分利用光熱資源,提倡搶時播種,播後立即澆「蒙頭水」,有利於早出苗、出全苗、成苗壯。底肥或種肥隨播種帶狀施用,優先選用深松多層施肥和定位施肥玉米精播機械。肥料推薦使用緩控釋肥。
  • 玉米紫苗原因多,對症下藥才有效!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這個玉米紫苗的原因和防治。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玉米長至3~4葉期經常會出現紫紅色的植株,到了7~8葉時仍不褪色,有時候甚至會蔓延到整個葉鞘和莖部均為紫紅色,這種現象我們稱為玉米紫苗或紅苗。
  • 「蟲口奪糧」,我們一直很認真
    2019年1月1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植保技術人員田間普查到幼蟲危害玉米,經專家核實確認,草地貪夜蛾已入侵我國。啥危害?超級能吃、超級能生、超級能飛,是這種蟲子的三大危害特點。首先「貪吃」,草地貪夜蛾寄主廣泛,可為害80餘種植物,最易為害玉米、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粟、甘蔗、黑麥草和蘇丹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