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勞氏粘蟲勞氏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廣東、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幼蟲食性很雜,可
勞氏粘蟲
勞氏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廣東、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幼蟲食性很雜,可取食多種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
1危害性
幼蟲咬食葉片,1—2齡幼蟲僅食葉肉,形成小圓孔,3齡後形成缺刻,5—6齡達暴食期。危害嚴重時將葉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稈。
2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4—17毫米,翅展30—36毫米,灰褐色,前翅從基部中央到翅長約2/3處有一暗黑色帶狀紋,中室下角有一明顯的小白斑。腎狀紋及環狀紋均不明顯。腹部腹面兩側各有1條縱行黑褐色帶狀紋。卵饅頭形,直徑0.6毫米左右,淡黃白色,表面具不規則的網狀紋。
成蟲
幼蟲一般6齡,體長17—27毫米,體色變化較大,一般為綠至黃褐色,體具黑白褐等色的縱線5條。頭部黃褐至棕褐色,氣門篩淡黃褐色,周圍黑色。蛹尾端有1對向外彎曲叉開的毛刺,其兩側各有一細小彎曲的小刺,小刺基部不明顯膨大。
幼蟲
3生活習性
勞氏粘蟲在廣東一年發生6—7代,在福建、江西等省一年發生4—5代,在福建1—5代卵期,平均天數分別為10.5天,4.6天,3.6天,4.5天,7.8天,各代幼蟲期為40.5(40—41)天,23.5(19—30)天,25.3(22—30)天,263(22—31)天。
成蟲對酸甜物質的趨性很強,羽化後的成蟲必須在取得補充營養和適宜的溫溼度條件下,才能進行正常的交配、產卵。喜在葉銷內面、葉面上產卵,並分泌粘液,將葉片與卵粒粘卷。雌娥產卵量受環境條件影響很大,一般可產幾十粒至幾百粒,多者可產千粒左右。幼蟲共6齡,有假死性。白天潛伏在草叢中,晚上活動為害,老熟幼蟲常在草叢中、土塊下等處化蛹。
4防治方法
勞氏黏蟲,晝伏夜出,要在傍晚施藥:
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10%阿維高氯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1000~1500倍液噴霧。
當前正值玉米幼苗生長時期,也正是勞氏粘蟲的為害鼎盛時期,各位農戶朋友一定要加強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