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內心的「不安分」,一種新型氰基化試劑的問世

2021-01-07 騰訊網

芳香腈是製備藥物、染料、塑料及合成纖維的重要結構單元,這類結構也廣泛存在於複雜的天然產物分子中。而說起芳香腈的構建方法,大家一定會想到Sandmeyer反應。1884年,瑞士化學家Sandmeyer將芳香重氮鹽與CuCN混合,反應經歷單電子轉移(SET)機理,消除一分子N2後形成芳基自由基,最終得到芳香腈產物,反應過程中需消耗化學計量的CuCN。除此之外,Rosenmund-von Braun反應也可實現類似的轉化,滷代芳香烴與過量的CuCN混合,反應在高沸點的極性溶劑(DMF、硝基苯、吡啶等)中加熱回流進行。

Sandmeyer反應與Rosenmund-von Braun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以上方法不僅可用於實驗室中少量合成芳香腈,還能實現擴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但均需使用(超)化學計量的過渡金屬氰化物CuCN作為氰基化試劑,反應結束後產生大量的過渡金屬鹽,為後續處理帶來不便。另外,Rosenmund-von Braun反應體系需加熱至150-250 ℃,這種苛刻的反應條件導致許多敏感的官能團無法兼容,限制了底物的適用範圍。

隨後,人們相繼發展了Pd、Ni、Cu等過渡金屬催化(擬)滷代芳香烴的氰基化過程,反應以廉價易得的NaCN、KCN等作為氰基化試劑,降低了過渡金屬鹽的用量。不過,CN-的配位能力較強,有時會毒化過渡金屬催化劑,因而仍舊需要較高的催化劑負載量,加上相應的氰基化試劑毒性較高,大規模使用時還存在安全隱患。為此,人們使用毒性較低的K4Fe(CN)6替代以上氰基化試劑,甚至藉助無需使用氰化物的體系(如DMF/NH3、CH3NO2作為氰基前體,在Cu(II)鹽的作用下原位形成氰基活性物種)完成了芳香腈的合成,但後者需要在高溫條件下進行。

過渡金屬催化(擬)滷代芳香烴的氰基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除了親核氰基化試劑,人們還設計了多種親電氰基化試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篇2015年發表於化學期刊J. Am. Chem. Soc.的文章,勃林格殷格翰製藥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的Jonathan T. Reeves博士團隊在藥物研發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親電氰基化試劑——二甲基丙二腈(DMMN)。這種試劑可以實現一系列芳基格氏試劑與芳基鋰試劑的高效氰基化,相比以往構建芳香腈的方法,反應條件也更加溫和。而說起作者發現這種氰基化試劑的過程,還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故事,藥明康德化學平臺就藉此機會為大家娓娓道來。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親電氰基化試劑是一類氰基與電負性較大的原子或基團直接鍵連,導致氰基形式上顯電正性的氰化物。這類試劑反應活性較高,可與有機金屬試劑發生親電氰基化反應。早期法國化學家Victor Grignard便以氰基與滷素鍵連的ClCN、BrCN作為親電氰基化試劑,與芳基格氏試劑混合得到相應的芳香腈,無需使用過渡金屬催化劑,反應條件也相對溫和。儘管Grignard先生規避了使用毒性較高的親核氰基化試劑,但ClCN、BrCN同樣具有很高的毒性。

ClCN、BrCN作為親電氰基化試劑與芳基格氏試劑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後續人們又設計了PhOCN、TsCN、N-氰基-N-苯基-對甲苯磺醯胺(NCTS)等氰基與O、S、N等鍵連的親電氰基化試劑,其與芳基鋰或芳基格氏試劑反應同樣可完成氰基化過程。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的Paul Knochel教授團隊以TsCN作為氰基化試劑,將氰基化反應的底物適用範圍拓展至反應活性更低的有機鋅試劑。這類親電氰基化試劑的毒性顯著降低,但大多未實現商品化,仍舊需要從毒性高的ClCN、BrCN或NaCN出發製備,部分試劑(如PhOCN、TsCN)在常溫下不穩定,還需低溫保存。

氰基與O、S、N等鍵連的親電氰基化試劑與芳基鋰、芳基格氏試劑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DMMN是一種更為廉價、商品化的固體,相比於其他氰基與雜原子鍵連的氰基化試劑,DMMN中氰基與C原子鍵連,化學性質更加穩定,與此同時毒性也較低。在某種藥物的研發過程中,他們需要將藥物中間體1轉化為2。儘管使用以往發展的氰基化手段均可以順利實現,但考慮到安全因素及後期生產成本的問題,他們仍舊希望發展一種更可靠的方法來完成這一轉化。

DMMN作為親電氰基化試劑與芳基鋰、芳基格氏試劑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以往發展的氰基化反應完成1的氰基化轉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作者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一項1930年發表在化學期刊Ber. Dtsch. Chem. Ges.上的工作,芳基三氯甲基酮亞胺在鹼KOH的作用下可去質子化並消除CCl3,得到芳香腈產物,而相應的酮亞胺可通過芳香烴與三氯乙腈(Cl3CCN)發生Friedel-Crafts反應製得。這種芳香酮亞胺向芳香腈的轉化得益於CCl3-具有良好的離去性,消除過程高效、選擇性好,但Friedel-Crafts反應則僅適用於富電子的芳香烴,亞胺化時還存在區域選擇性的問題,藥物中間體1便不適用於這種轉化。

Cl3CCN出發實現芳香烴的轉氰基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他們還將1轉化為相應的格氏試劑1a,嘗試其與Cl3CCN發生親核加成製備芳香酮亞胺4,但Cl2CCN-同樣具有良好的離去性,親滷過程為主要反應途徑,最終僅得到相應的氯化產物。如此看來,這種從Cl3CCN出發實現轉氰基化的過程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

1a與Cl3CCN反應製備芳香酮亞胺4的初步探索(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作者設想在Cl3CCN的基礎上對氰基化試劑進行結構改進,將其中兩個Cl原子換作甲基,第三個Cl原子同樣換作甲基(tBuCN)雖然可抑制以上親滷反應途徑,但強給電子的tBu會導致氰基的親電活性大幅度削弱,芳基格氏試劑對其親核加成十分困難,因而將另一個Cl原子換作其他吸電子基團(EWG)或離去基團(LG)修飾的亞甲基可適當增加其親電活性,由此便得到兩種新戊腈合成子。這兩類結構均存在一定的空間位阻,還可以降低芳基格氏試劑親核加成的速率,避免過度加成。形成親核加成中間體後,兩者又可分別通過α-消除及E2消除途徑得到芳香腈產物。

新戊腈結構轉氰基化試劑的設計思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於是,他們對一系列符合以上新戊腈結構特徵的分子進行考察。相比於其他結構,第三個Cl原子換作CN時反應效果得到顯著改善,DMMN可在低溫條件下高效、快速實現芳基格氏試劑1a的轉氰基化。1a對DMMN親核加成後發生α-消除,形成的異丁腈副產物為液體,通過結晶便可輕鬆除去。

不同轉氰基化試劑反應效果的考察(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作者還進一步探究了兩組甲基對DMMN反應活性的影響,對比三至六元環烷基取代的1,1-二甲腈參與轉氰基化的情況。除了環丙基-1,1-二甲腈,其他二甲腈均可順利發生轉氰基化,環戊基-1,1-二甲腈的環張力最小,反應效果最為出色。當兩組甲基換作苄基時,其空間位阻增大,產率略有下降。綜合考量多種因素,他們最終選擇結構簡單的DMMN作為親電氰基化試劑。

不同1,1-二甲腈參與轉氰基化的情況(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DMMN適用於多種不同芳基格氏試劑、芳基鋰試劑的親電氰基化,反應的官能團兼容性好,大部分底物能以良好至優秀的收率得到目標芳香腈產物。底物的空間位阻對反應效果沒有明顯的影響。對於芳基格氏試劑,無論使用市售的樣品還是藉助Paul Knochel教授發展的碘(溴)代芳香烴與iPrMgCl鎂-滷交換的方法進行原位製備,轉氰基化過程都可以順利進行。不同方法製得的芳基鋰試劑同樣如此。

市售芳基格氏試劑的轉氰基化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從碘代芳香烴出發原位製備的芳基格氏試劑參與轉氰基化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從溴代芳香烴出發原位製備的芳基格氏試劑參與轉氰基化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從溴代芳香烴出發原位製備的芳基鋰試劑參與轉氰基化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導向基團參與芳香烴的C-H鍵鋰化及轉氰基化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不得不說,假使Jonathan T. Reeves博士「安於現狀」,僅沿用以往發展的氰基化方法推進研發項目的進行,可能就此便與DMMN失之交臂。有些科學發現源自內心的「不安分」,或許您也可以稱之為「好奇心」。

參考文獻:

[1] Jinho Kim et al., Synthesis of Aromatic Nitriles Using Nonmetallic Cyano-Group Sources.Angew. Chem. Int. Ed.2012,51, 11948.

[2] Jonathan T. Reeves et al., Transnitrilation from Dimethylmalononitrile to Aryl Grignard and Lithium Reagent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Aryl Nitrile Synthesis.J. Am. Chem. Soc.2015,137, 9481.

[3] Pazhamalai Anbarasan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erspectives in Palladium-Catalyzed Cyanation of Aryl Halides: Synthesis of Benzonitriles.Chem. Soc. Rev.2011,40, 5049.

[4] Qiaodong Wen et al., Copper-Mediated Cyanation Reactions.Tetrahedron Lett.2014,55, 1271.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新型離子阱質譜儀問世
    【經濟日報】新型離子阱質譜儀問世 27種毒品2秒鐘即可識別 2019-03-28 經濟日報 蘇大鵬 【字體:大 中 小】
  • 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抗體檢測試劑
    原標題: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抗體檢測試劑 2020年1月份以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已批准7家企業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
  • 一種由石墨烯和二維超導體製成的新型電晶體問世
    打開APP 一種由石墨烯和二維超導體製成的新型電晶體問世 科技報告與資訊 發表於 2020-03-22 08:18:00 (文章來源:科技報告與資訊) 基礎科學研究所(韓國IBS)內的複雜系統理論物理中心(PCS)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由石墨烯和一個二維超導體製成的電晶體,該電晶體可以放大太赫茲(THz)信號。
  • 一種新型無毒生物滅鼠劑問世了 無毒鼠藥《地芬·硫酸鋇》專家說
    一種新型無毒生物滅鼠劑問世了——無毒鼠藥《地芬·硫酸鋇》專家說隨著公眾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在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殺蟲滅鼠藥物除了講究效果,其安全性和對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新型抗滑鞋底橡膠材料問世
    本報訊   近日,由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廣州市邦爾福鞋材有限公司研發的一種新型鞋材――抗溼滑性和抗冰滑性橡膠材料在廣州問世,填補了我國高檔鞋材技術空白。   據了解,我國鞋底材料早在20世紀初就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但受生產技術和工藝條件的限制,鞋底材料的主要來源只是單一的皮革或天然橡膠。
  • 心理小測試:哪個空房間讓你感到不安?測你內心深處最缺什麼!
    心理小測試:哪個空房間讓你感到不安?測你內心深處最缺什麼!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 A:如果這個空房間讓你感到不安,說明你內心深處最缺安全感
  • 萬孚生物:免疫螢光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研發成功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萬宇)據萬孚生物(300482)官微2月12日消息,公司成功研發出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螢光免疫層析法)、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檢測試劑(螢光免疫層析法)。
  • 新型太陽能玻璃電池問世:讓窗戶發電成真
    據外媒報導,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研製出了一種全透明的太陽能搜集器,可以讓普通的玻璃或窗戶變成光伏太陽能電池,並且加以利用。新型太陽能玻璃電池問世(圖片來自騰訊)    報導稱,窗戶對於建築物的意義,大家都非常清楚,除了讓陽光進來之外,還可以起到通風和空氣流通的作用。
  • 核酸藥物新型納米載體問世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的樊春海與黃慶課題組合作發展了兩種新型的納米載運體系。
  • 天隆科技向武漢捐贈1萬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
    本報記者 殷高峰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根據病毒的基因序列,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隆科技」)研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 上海海關全速通關進口基因擴增試劑,可輔助檢測新型冠狀病毒
    上海海關全速通關進口基因擴增試劑,可輔助檢測新型冠狀病毒 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2020-01-27 11:36 來源
  •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可評測大腦功能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可評測大腦功能 2018-03-26 09 2018年03月26日 09:27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 新冠抗原檢測,熱景生物連續開發出膠體金和上轉發光檢測試劑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相比於核酸檢測試劑成本更低、操作更方便、用時更短,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基於此,抗原檢測對於充分開展新冠病毒檢測,以使檢測更加普及並加快獲得檢測結果十分重要。
  • 本尼迪特試劑(班氏試劑)和斐林試劑的比較
    教材研究:以前只知道生物教材中提到的本尼迪特試劑和化學教材提到的斐林試劑不同,但了解不夠,所以,學生在填寫混淆時也不知道能不能給分,現整理兩者的區別。一、本尼迪克特(Benedict)試劑本尼迪克特(Benedict)試劑是一種絡合復鹽,即硫酸銅、碳酸鈉和檸檬酸鈉組成的混合液,又叫班氏試劑。1、本尼迪特試劑配製:配製方法為將4.3g研細的硫酸銅溶於25mL熱水中,待冷卻後用水稀釋到40mL。
  • 07年問世新型超薄CRT
    07年問世新型超薄CRT 2005年03月24日 08:27作者:天極編輯:王竹巖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薄型CRT顯示器是一種兼具平面顯示器與CRT技術優勢全新產品設計概念,它具有極佳的銳利度、亮度色彩、傑出的對比度等特色,以及非常吸引人的價格。薄型映像管使其CRT顯示器的厚度接近液晶和等離子電視,但成本是它們的三分之一。  垂直升壓器可驅動偏轉軛(deflection yoke)的垂直線圈,以掃描屏幕上的電子束。
  • 有機人名反應——Collins試劑(柯林斯試劑)
    Collins試劑(柯林斯試劑)反應機理連結:httpid=20200731120114Collins試劑是Sarret試劑(CrO3·2Py)以二氯甲烷為溶劑的一種改進的試劑。由一份三氧化鉻緩慢分次加入十份吡啶中(注意:不能將吡啶加至三氧化鉻中,否則會引起燃燒),逐漸升溫至30℃,析出黃色絡合物沉澱,分離出的沉澱加至二氯甲烷中即得。Collins試劑為選擇性氧化有機化合物的試劑。
  • 江湖人士躺在山洞裡讀那女子送來的秘籍,此刻,男人內心騷動不安
    蕭峰在內心不斷祈禱幸運之神也能降臨到僕人的頭上……按往年的時間,高考很快就要發榜了。那個男人多麼希望在那個男人離開黃原之前,能知道僕人的消息。無論那女子考上考不上,那個男人都要為那女子的未來作出安排。這責任天經經脈義落在了那個男人身上。
  • 其實我可以,內心如是說
    很多時候,常常會在內心發出其實我可以的吶喊,但大多夭折在半路,並不會通過喉嚨釋放出來,因為究竟可不可以,還有外界因素的幹擾,最怕過於隨性,導致結局不是自己想要的,只能適得其反。其實內心有一種揭破真相的衝動,遏止再遏止後,才能讓內心的巨浪遠去,恢復平靜。其實我有很多機會可以改變囧狀,但我天生不是個內心柔軟的人,不懂得海闊天空的逍遙,最喜歡用唇槍舌劍來證明我對中國語言魅力的熱衷追捧,漸漸地,可以註定變成了不可以。世紀已更替,而我還是無法順利完成蛻變,依然極力抑制著內心的不安分,打著隨遇而安的幌子,給懶散的日子增添著黑白兩色。
  • 小鼠新型全能幹細胞問世 由最初期胚胎育成
    由最初期胚胎育成  小鼠新型全能幹細胞問世  英國研究團隊在近日《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一種全新方法,利用小鼠發育最初期的4—8個細胞胚胎,培育出了一種全能幹細胞系——擴展潛能幹細胞(EPSCs
  • 又一種新型電池問世:容量是鋰電池的72倍
    密西根大學研發了一種新的可充電鋅電池,可以像生物儲備脂肪一樣,集成到機器人的結構中,比傳統電池提供更多的能量。隨著機器人尺寸的不斷縮小,這種增加電池容量的方法將尤為重要,因為當前電池體積太大且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