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厲曉杭 張昊 朱宇
這是一次與時間賽跑的緊急搶修——
蓋亞那首都喬治敦的海底電纜中斷,部分地區陷入一片黑暗中,蓋亞那政府宣布其為「國家緊急事件」,這時離西方傳統的聖誕節只有不到1個月……
這是一場代表中國出徵的勇敢「逆行」——
在蓋亞那政府緊急求援下,寧波派出的技術專家遠赴重洋,日夜奮戰,深入疫情嚴重的異國他鄉搶修電纜。
這是一段傳遞中圭情誼的動人旋律——
2020年12月24日,電纜接頭放入海底,順利通過空載試驗,電纜得以成功修復,喬治敦的夜空和市民家中被充滿希望的燈光重新點亮。
萬裡馳援的寧波勇士,讓中圭友誼的光芒在喬治敦的新年燈火中變得更加璀璨奪目。
逆行顯擔當,患難見真情。蓋亞那總理馬克·菲利普斯對中國伸出援手表示感激。中國駐蓋亞那大使崔建春點讚這次搶修行動「是中圭抗疫合作和傳統友誼的最新範例」!
求援
供電動脈受損,蓋亞那首都告急
2020年11月,在蓋亞那首都喬治敦的德默拉拉河入海口,一條8公裡長的海底電纜,因被大型船隻錨鏈鉤中而損壞,這是蓋亞那唯一一條69千伏供電動脈,首都部分地區供電因此中斷。
12月初,中國駐圭使館接到蓋亞那政府的求助,希望寧波東方電纜派出技術人員赴圭,儘快完成電纜修復。
蓋亞那的求助,並非出於偶然。寧波東方電纜是我國海洋電纜領域的領軍企業,曾牽頭起草海底電纜國家標準,創造了我國海洋纜領域的多個第一,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少數發達國家對海洋纜核心技術的壟斷。2019年,蓋亞那曾因類似原因出現電纜損壞,當時就是由寧波東方電纜提供接頭並成功修復。
此事關乎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東方電纜第一時間組建了特別技術組,公司決定此次任務仍派原班人馬出徵。
「我們公司業務量逆勢增長,生產任務非常繁忙。前次赴圭搶修電纜的領隊劉明,正在江蘇射陽執行海纜現場接頭任務,我們緊急調派他趕回公司,研究搶修方案。」東方電纜副總裁潘矗直說,從圭方傳過來的照片分析故障原因,技術人員判定電纜外保護層受損嚴重,側壓力和牽引力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根據電纜結構特點,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大家逐個排除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
「2019年,我和葉逸、王國垸在蓋亞那工作了1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電纜修復。」劉明介紹,那次出徵,還徹底解決了蓋亞那長期需要依賴歐美技術並支付高昂費用的困擾,圭方對我方技術人員非常認可。「接到這個任務,雖然疫情風險難以預測,但我們義不容辭!」劉明說。
逆行
輾轉四國,飛越半個地球
疫情陰影籠罩下,如何突出重圍,遠赴大洋彼岸?
蓋亞那人口約為75萬,但當時新冠肺炎疫情確診人數已超過6000人,其中事發所在區域確診人數接近一半。加之當地醫療條件及檢測能力有限,確診人數還在繼續上升。
疫情防控刻不容緩,安排新冠疫苗接種是頭等大事。然而,領隊劉明由於身體原因不宜接種,公司領導、同事和家人尤其為他擔憂。
千難萬險,都擋不住特別技術組為國出徵的勇毅步伐。「身為一個有著十幾年黨齡的老黨員,只要國家需要,定當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劉明說,更何況,自己還是一名退伍軍人,有著軍人迎難而上不畏險阻的大無畏精神。「我跟家人說,不要擔心,這個任務捨我其誰!」
行程單、邀請函、保險單、接種證明、出境證明、兩國免籤協議……浙江省、寧波市相關領導對此次赴圭搶修任務高度重視,市外辦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在因公護照辦理、出國任務審批、人員出入境安排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為赴圭特別技術組按時、安全往返提供堅實保障,原本需要3個月的出發準備工作,用時7天就順利完成。
「我們詳細制定了任務準備、往返、在圭施工及回國隔離四階段工作方案。」市外辦副主任陳國苗介紹,針對中轉、入境、登機等關鍵環節,工作專班通過沙盤推演,排查潛在風險,羅列問題清單,制定應急預案及操作細則,確保特別技術組往返階段萬無一失。
中國駐圭使館經商參贊胡漢銘也參與了搶修任務的全程推動,積極與圭方溝通協調。
「受境外疫情影響,此次任務風險程度高、不確定因素多。」潘矗直說,中轉站巴拿馬疫情非常嚴重,按巴拿馬航空最新防疫要求,乘客登機需提供從取樣時間算起不超過48小時的核酸檢測報告。
東方電纜與北侖開發區中心醫院積極溝通協調,安排技術人員12月9日出發當天一早接受採血取樣,並在去上海浦東機場途中安排專人跟進報告進度,在登機前順利拿到了核酸檢測電子報告單。
「另一個棘手問題是工程搶修所需要的材料準備。關鍵絕緣材料沒有成品可以採購,只能由公司加工並進行真空包裝。留給我們的時間非常有限,工作人員加班加點通宵作業。」潘矗直說。
在經歷7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輾轉四國、飛越半個地球後,特別技術組於12日凌晨抵達蓋亞那首都喬治敦,大家一夜無眠。
搶修
日夜奮戰,工期縮短一半
不顧旅途疲憊,特別技術組一下飛機,立即趕往碼頭查看施工船隻及接頭備件的準備情況。
「時間緊,當地疫情嚴重,條件也非常艱苦,我們一下飛機就投入了工作。」「90後」技術員葉逸說,團隊中他年紀最輕,最苦最累的活要多分擔一點。
13日清晨,特別技術組到達碼頭,隨施工船前往故障點開展定位打撈電纜工作。
「由於當地缺少專業的海底電纜修復船隻和施工人員,電纜打撈定位準備時間相對較長。」劉明說,當地正值小雨季,打撈電纜前後花了6天時間,大家克服氣候條件不佳帶來的施工困難,每天早上7時就到現場,深夜才下班。
而在搶修現場,沒有專業的扶梯用於人員和船舶之間的倒駁,只能用平板船上的挖機抓斗進行人員「擺渡」。
預處理、對電纜進行導體焊接、進行電纜絕緣恢復……經過連續一個多星期的專業操作,特別技術組於23日順利完成了電纜搶修,比原定工期縮短了一半。
因施工條件簡陋,王國垸在搶修時被工作棚上掉落的鐵塊砸傷,縫了好幾針。「我進公司才1年多時間,國家賦予我們如此重大的任務,我感到使命光榮,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王國垸說。
蓋亞那國家電力公司工作人員被中方技術人員吃苦耐勞的精神所折服,有關負責人驚嘆:「從來沒有一個團隊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優質高效地完成搶修工作!」
特別技術組以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超越常規的速度,於當地時間12月24日成功修復受損電纜並恢復通電,圓滿完成了使命任務,得到蓋亞那政府及民眾的廣泛好評。
蓋亞那公共工程部部內部長因達爾表示:「中方第一時間回應圭方訴求,迅速派出技術人員來圭開展修復工作,我們對此由衷感謝。」
在疫情全球蔓延、蓋亞那向多國發出求助的背景下,中國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再次譜寫「萬裡尚為鄰」的佳話,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風範。
搶修作業期間,蓋亞那總理馬克·菲利普斯專程到現場慰問,高度讚賞中方為協調此次修復任務給予圭方的大力支持、為保障該國首都節日高峰用電作出的重要貢獻。
中國駐圭使館高度評價:「此次任務是中圭抗疫合作與傳統友誼的最新範例,是中國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在外交工作中的生動踐行,對促進兩國關係發展意義深遠。」
「寧波東方電纜技術人員不顧安危、不辭辛苦、逆行出徵圓滿完成此次任務,為中圭友好關係深入發展貢獻了力量!」中國駐圭大使崔建春感慨道。
再次跨越歐亞大陸,今年1月2日,特別技術組踏上祖國的土地,並在廣州接受隔離,他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身後有祖國,心中有信念!我們有幸不辱使命,向蓋亞那人民傳遞了光明與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