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風雲氣象衛星50年如何改變中國,未來兩次發射「值得期待」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馬俊】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10日在北京召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對風雲衛星廣泛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給出高度評價:「無論是監測強降雨、颱風等傳統氣象災害,還是森林火災等其他自然災害,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在減輕災害損失方面擁有非常高的性價比,投入產出可以達到1:40」。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依靠風雲系列衛星,中國在氣象國際合作領域已經從單純的受益者轉變為輸出方,擁有許多獨步天下的能力,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從「跟跑」到「局部領跑」

楊軍介紹說,從周恩來總理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氣象衛星研製任務算起,經過50年的奮鬥,我國已成功發射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從北極圈到南極大陸,「6站1中心」對海量衛星數據進行接收、處理和分發;每5分鐘,就有一張中國區域雲圖生成……

其中風雲一號、風雲三號等以奇數作為標記的風雲衛星屬於「極軌氣象衛星」。它運行在距離地面約700公裡的軌道上,每天繞著地球飛行14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均勻無縫隙地觀測一遍。風雲二號、風雲四號等偶數標記的衛星是靜止軌道衛星,它們運行在距離地面3.58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相對地球保持靜止,可以觀測地球表面1/3的固定區域,保證對同一目標地區進行持續不斷的氣象觀測。「靜止軌道衛星遠有遠的好處,站得高看得遠,而極軌衛星比較低,看得更仔細,這兩種衛星的搭配構成了中國風雲衛星的觀測網。」

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衛星的發展中國家。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依靠一代代科學家不斷探索、攻艱克難,從零開始的風雲衛星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實現從跟跑到局部領跑的跨越。楊軍透露,2016年發射的中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對中國區域可實現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並且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垂直探測,綜合探測水平國際領先。2017年發射的風雲三號D衛星搭載有世界上首臺能獲取全球250米解析度紅外分裂窗區資料的成像儀器,可以每日無縫隙獲取全球250米解析度紅外圖像,這種獨步天下的能力為全球生態環境、災害監測和氣候評估提供中國觀測方案。「風雲衛星在體系上非常完整,可以說,其他國家擁有的探測能力我們都有,我們所有的,他們有些沒有。」

此外,風雲衛星的空間覆蓋性非常巨大,從中國東邊的西太平洋到中國本土,再延伸到印度洋,實現靜止軌道全覆蓋,這種能力同樣在亞太區域獨一無二。例如閃電監測是新一代氣象衛星的重要功能,最近肆虐美國加州的山火大都就是由於雷擊引燃乾枯林地所致。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介紹說,目前只有美國和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擁有閃電成像儀,但美國衛星監測範圍僅限於美國及周邊區域,歐亞地區只有風雲衛星具備靜止軌道閃電監測能力。

減災方面效果明顯

楊軍表示,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計算,風雲衛星在減輕災害損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效益非常高,投入產出可以達到1:40。他介紹說,中國是自然災害非常嚴重的國家,每年強降水導致的洪澇和泥石流、乾旱和大風引發的沙塵暴、閃電引燃的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頻發,其中70%以上的自然災害就是因為氣象原因造成的。「氣象問題研究透了,除了地震以外的大部分災害都能搞明白,這也是為什麼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氣象衛星的原因。」

唐世浩介紹說:天氣預報的精度與同化的氣象衛星資料數量成正比。在氣象防災減災時,由於得到大量衛星資料,使颱風的路徑預報、強度預報越來越準。自從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至2020年8月底,西太平洋生成的566個颱風、登陸我國的165個颱風監測無一漏網。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颱風、暴雨等災害天氣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提高到5分鐘,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9%,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從95公裡減小到71公裡,優於美國、日本等國。中國氣象局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防災減災預警服務體系,被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之一。

但要打造如此精準的預報能力,除了攜帶各種專業設備外,對氣象衛星平臺自身也提出很高的要求。作為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氣象衛星必須由多顆衛星組成星座,通過協同工作「抓早抓小」,第一時間發現各種災害的發生並記錄整個過程。例如森林火災有時是晚上發生,如果當時沒有衛星及時發現,等到第二天火災可能已經呈現燎原之勢了。

此外,現代氣象衛星的服役壽命動輒八年到十年,一旦出現故障難以維修,而且氣象觀測是24小時連續不斷的,這種特殊的使命要求氣象衛星必須要提供穩定、長期的服務,不允許「今天有明天沒有」,或者時好時壞。這對衛星的穩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此領域,我們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解決了風雲衛星的高可靠性和長壽命問題,衛星實際壽命大多都在十年以上。

未來兩次發射「值得期待」

在談及風雲衛星的下一步發展計劃時,楊軍透露,我們即將發射的風雲四號B星和風雲三號E星「值得期待」。他介紹說,風雲三號E星是國際上第一個在晨昏軌道上運行的氣象衛星。此前全球極軌氣象衛星都是上午或者下午觀測,因為這個時間段光線好,衛星圖象的效果好。但如今科學家們發現,凌晨和黃昏的觀測也很重要,但此時天色似亮未亮,挑戰要大得多。目前對這個時間段存在觀測空缺,風雲三號E星就是為了彌補這一空白。「中國晨昏軌道衛星在國際上非常引人矚目。幾年前中國宣布這個計劃時,世界氣象組織的會場上馬上響起掌聲,認為中國此舉將增強全球數值天氣預報能力,提高預報水平。這顆衛星不僅是幫助中國自己,全世界都會受益。」

而風雲四號B星是風雲四號第一顆業務星,它的發射將標誌著風雲四號正式進入業務運行,使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和氣象業務全方位地升級提速。它新增的快速成像功能同樣獨步天下。因為天氣系統瞬息萬變,瓢潑大雨可能轉瞬即逝,以往氣象衛星每隔半小時才能觀測一次,很可能錯過這些動向。而風雲四號B星具備在靜止軌道高精度分鐘級成像能力,可以通過非常壯觀、清晰平滑的動畫,讓天氣系統的變化,第一次高清晰全天候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相關焦點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建成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之一。50年,風雲衛星發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不斷超越的奮鬥史,它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為世界謀福祉。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 風雲五十載,煉就爭氣中國星——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氣象衛星研製任務,我國風雲衛星已歷經50年長河。50年來,風雲衛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如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逐步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
  • 風雲氣象衛星守護航天發射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2020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 2020年10月12日0時57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後的第三天,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實現了航天報國的又一次勝利進軍。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儘管這一時期風雲氣象衛星發展遭遇了挫折,但是中國在解決一些關鍵技術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人才隊伍,積累了寶貴經驗。1999年5月10日發射的「風雲一號」C星在軌工作超過5年,大大超出設計壽命。這顆衛星探測通道增加到10個,首次實現我國氣象衛星的業務化運行,具有重大的裡程碑意義。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作出了突出貢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風雲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50年來,一代代氣象人和航天人攜手共進,勇於創新、接續奮鬥,推動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50年來,「風雲家族」不斷壯大。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綜合性能世界領先 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效果圖:風雲三號E星效果圖:風雲四號B星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2020年,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迎來50大壽。50年來,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早在1969年,周恩來總理就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批准下達氣象衛星研製任務。迄今,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根據這顆衛星的主用戶單位、中國氣象局的說法,風雲四號代表著當今氣象衛星的最先進水平,其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實現了升級換代和技術跨越,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能力。    所謂氣象衛星,相當於一個高懸在太空的自動化高級氣象站,由其提供的氣象雲圖,是現代天氣預報系統的基石。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不遠處還有一個『熱帶擾動』,也就是颱風的雛形正在發展……」10月12日晚,央視發布氣象預報,而在主持人身後,正是清晰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在颱風監測中,『風雲』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告訴記者,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
  • 「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天有可測風雲
    ——紀念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六)陳 輝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 但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升入太空,打破了這一古訓。1969年1月29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中央氣象局等單位的代表時指示,一定要採取措施,改變落後面貌,應該搞自己的氣象衛星。 1970年2月16日,氣象衛星研製任務下達到剛剛組建的上海航天基地。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1969年,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研製任務,我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強國之路就此啟程。這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茁壯成長的50年,是在追求卓越中劈波斬浪的50年,也是在接續奮鬥中革故鼎新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