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或成真!科學家計劃在火星種植農作物,已收集3400個方案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21 11:21:32 來源: 愛生活的小淘氣

舉報

  本文參加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如果大家看過《火星救援》,一定會對其中被困火星的太空人,為了生存下去,在火星上種土豆的場面記憶猶新。不過,如果我們拋開電影中的科幻因素不談,現實中人類又是否可以成功在火星上種出農作物來呢?對於這個問題,近日有了答案。

  

  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

  進入21世紀,人類的目光開始離開地球,投向太空。人類已經不滿足只生活在地球之上,為了可持續發展,人類想要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星球之上,放眼太陽系中,火星就成為了人類的首選。

  從21世紀初開始,「火星移民」的計劃就多次被提及了,儘管一直到今天,人類的探測器都無法做到100%在火星上成功登陸,但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不斷發展的,未來終有一天,人類能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

  除了NASA和馬斯克等一些國家航天局、商業航天企業制定的「火星移民」計劃外,在2017年的時候,一直被人們看作是「土豪」象徵的阿聯,也宣布在2117年之前,將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可供60萬人生存的火星城市,同時,在火星上實現真真意義上的自給自足。

  

  什麼是真正的「自給自足」呢?就是未來人類移民到火星上之後,無論是水資源、食物還是礦產資源等,一切生活所需,都不需要從地球運送,完全可以在火星上就地取材。比方說阿聯也曾提到,2117年,人類就可以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

  人類真的可以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畢竟火星上的氣候環境,可是和地球截然不同的,不過,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火星移民,如今各大國際空間機構,都計劃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否則,人類移民火星,將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夢想。

  

  畢竟,通過計算,拋開火星不談,如果人類想要生活在距離我們更近的月球上,從地球運送1公斤的蔬菜去月球,就需要花費100萬歐元,自然運送各類資源去往火星,需要的費用也就更加高昂了。

  那麼,究竟該如何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呢?為了讓這個計劃順利進行下去,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收到了全球各地的3400個種植提案,人多力量大 ,由此可見,未來人類或許真的能夠吃上「火星食物」了。

  

  月球農作物實驗即將開始

  其實,移民火星並不容易,雖然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當時的科學家都相信,人類進入21世紀,就可以徵服太陽系,不過如今21世紀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顯然,人類距離這個目標還非常的遙遠。

  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即使是在近地點,也需要6-7個月的太空航行才可以抵達,考慮到各項因素,直接改造火星,在火星上進行農作物實驗等,也根本不現實,所以,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另一顆星球——距離我們最近的月球。

  毫無疑問,整個宇宙中,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從地球出發,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月球了,而且人類在探測月球、登陸月球等方面,也更有經驗。

  

  再加上近年來通過對月球的探測,科學家們還在月球上發現了水資源,自然更讓月球成為了 一個最理想的太空實驗基地。

  西班牙的科學家團隊,在去年就已經和中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聯合在月球背面開展一項名為「綠月亮」的計劃,這項計劃就是在月球上進行農作物的實驗,截止到目前,人類在月球上種植的棉花種子,已經成功發芽,成為了月球上的第一株植物,為人類太空農業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雖然月球和火星的環境也不相同,但是,由於火星是一顆處於宜居帶中的行星,而且很多數據表明,在遠古時期,火星上也曾經擁有過一段非常舒適的宜居時期,這讓科學家們相信,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將比在月球上更容易。

  

  目前,通過火星探測器採集到的數據,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的土壤中,存在著很多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營養元素,這意味著,火星農業是可行的,而火星的土壤也是非常具有潛力的。看來很快人類就能在月球和火星上擁有繁榮發展的太空農業了,一起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或成真!科學家計劃在火星種農作物,已收集3400方案
    如果大家看過《火星救援》,一定會對其中被困火星的太空人,為了生存下去,在火星上種土豆的場面記憶猶新。不過,如果我們拋開電影中的科幻因素不談,現實中人類又是否可以成功在火星上種出農作物來呢?對於這個問題,近日有了答案。
  • 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挑戰很大但不是不可能
    外媒稱,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救援》中有很多科幻內容,但也不乏科學知識。這部被裡德利·斯科特改編成同名電影後搬上大熒幕的小說講述了一名太空人在等待救援時被迫在那顆紅色星球上生存的經歷。他的首要任務是在那顆環境惡劣的星球上通過種植農作物確保自己不被餓死。回到現實中,各國際空間機構大力推動對月球和火星的殖民化也需要採取類似的戰略。
  • 科學家發現:火星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
    拿月球來說,伴隨著NASA重返月球計劃的啟動,如今月球工廠、永久性環月空間站都計劃也都紛紛啟動,等到月球被成功改造後,下一步,人類就將朝著火星前進,準備在火星上建造人類的新家園了。所以,人類移民外星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人類移居到外星球後,人類的衣食住行又該如何保障呢?
  • 美國喬治亞大學地質學家為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做準備
    美國喬治亞大學地質學家為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做準備(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混合人工土壤樣本似乎從來沒有這麼有用過,喬治亞大學的地質學家目前正在通過模擬地球上的固體條件,為在紅色星球上種植農作物做準備。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於是「荒星求生」計劃來了。他盤點了食物,現存的食物節約點吃,夠他堅持400個太陽日;然後他上了一次大號,突來來了靈感:我要種植出3年的口糧!在火星上種東西?太瘋狂了!但是他是個植物學家,最清楚植物如何生長,需要什麼條件。
  • 去火星種菜!「天問一號」發射,粵企極飛探索火星地表農作物種植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星1號基地俯瞰圖 極飛科技提供火星表面是一片荒涼廣袤的戈壁,在火星上生產食物是未來人類移民火星必須解決的問題。近日,廣東科技創新企業極飛科技與地處我國西北的火星1號基地籤署了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開展聯合試驗。
  • 火星救援落難者,在火星上種植求自保,隊友這樣救他!
    人類在宇宙上生活,一直是人類多年的希望,而在這部影片火星救援中,就表現出了這樣的事情。美國的幾個月航員在這裡做實驗,但是遠處發生了風暴,他們正要離開的時候,自己的一名隊員竟然出現了意外,被風暴吹走,而且太空衣也破損了。
  • 《火星救援》的洗腦歌單
    時光網特稿 電影《火星救援》是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後的又一部太空「災難」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輕鬆歡樂得多, 促成這種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劇本與馬特·達蒙演技之外,響徹火星的迪斯科音樂也是「神來之筆」。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
    滾滾紅塵,芸芸眾生,能在同一時空相遇,已是一份機緣,若能相知進而志趣相投,那便是朋友了。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小編每天會不定時的給大家更新精彩的文章,希望小編的文章能夠給大家帶來歡樂和愉快!問題是所有的火星登陸計劃都是計劃好的,想要改變這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再說,誰知道馬克能不能堅持到救援活動的那一天呢?還好馬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尋找到數年前的火星探測車——探路者號,這個早就失去聯繫的探測車或許能夠讓他聯繫到地球。果然,探路者號並沒有損壞,只是沒有電了。
  • 科學家發現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 VR體驗館《火星救援》
    科學家發現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為什麼會有這種推測呢?在火星上出現這種氣體,讓人遐想不斷,但是目前也還只是觀測而已,尚未收集到任何樣本,該推測尚有待證明。因為宇宙的神秘和未知,人類對外星生物一直充滿想像,如果有機會去火星冒險你願意嗎?VR體驗館《火星救援》將讓你實現這個願望。
  • 《火星救援》原來出自一本普通小說
    即使逃過了一時性的梗塞或是失溫而死,火星間隔地球最少有500天以上的飛翔間隔,而完成這麼一次飛翔所費計較、預備、人力、物力,簡直不可想像。怎樣往返於火星和地球之間,是全人類的待解難題。動物學家馬克·沃特尼(馬特·戴蒙飾)就在一次火星任務中成功,因而他在火星外表花了4年時光一一應對了這些困難,終極在世返回了地球。這就是《火星救援》的故事。
  • 《火星救援》裡的物理學
    ,一生在康奈爾大學工作,同時還兼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不錯,噴氣推進實驗室就是我們在《火星救援》裡經常看到的JPL。一天前我回答了騰雲公號的十個讀者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如果有一天人類移民外星,哪個星球是比較合適的選擇?」我的回答是:「目前我們並沒有發現像地球一樣對人類這麼和善的星球,哪裡去找這麼好的家啊。最近大家看了《火星救援》了嗎?火星很接近地球了,你看環境多惡劣啊。」還有一個問題是:「有人說移民火星可以降低房價,您覺得能降多少?」
  • 《火星救援》一部激動人心的電影
    雖然它基於計算機科學家安迪威爾的同名暢銷小說,但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直接喚起了一部更老的電影:拜倫哈斯金的「火星上的魯賓遜漂流記」,其聳人聽聞的標語「美國唯一一位太空人進站反對地球以外的所有可能性!「幾乎總結了兩部電影。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被遺忘在火星上的太空人,一個人如何生存561天
    大家好,歡迎觀看老酒影視文章解說,本篇文章影視上映於2015年的科幻片《火星救援》,一起來看一名太空人被遺忘在火星上,他要如何生存和自救?,航天局的工作人員,也注意到了馬克的多次嘗試,開始研究救援和補給計劃,第79個太陽日,馬克種植的土豆成熟了,他將大顆的作為食物保存,小顆的作為種子重新種植,不虧航頭天局取得聯,但是,如果不與航天局取得聯繫,種再多的土豆也無濟於事,馬克也是蠻拼的,他竟然找到了1996年美國發射的探路者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可能由於電力失效,已於多年前失去聯繫,馬克將探路者號帶回基地;接上基地的電源,探路者號竟然成功啟動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用這些青春片該有的元素,換個姿勢再看看《火星救援》,你會覺得這部科幻大片真的挺非典型的:比起《星際穿越》裡的蟲洞、平行宇宙和光線彎曲等對普通人頗燒腦的科學命題,《火星救援》裡展現的科技就沒那麼燒腦:用氫和氧造水,用可循環的水、糞便、地球與火星的混合土壤在太空艙裡種植土豆,用被遺棄的火星車天線發射信號重新與NASA取得聯繫,用中國航天總局提供的「太陽神」超級宇宙引擎實現太空艙在星際間的驚險對接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吐槽《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多大?
    植物農場  在《火星救援》中,瓦特尼把居住艙變為一個自給的的農場,長出的土豆成為第一種火星主食。不過據相關植物學家吐槽,火星小夥伴種植土豆的先後順序出現了嚴重的錯誤!如今,在近地軌道,生菜是太空中供給最充足的農作物。在國際空間站中,Veggie是一個有效的新鮮食物生產系統。
  • 西班牙提出「綠月亮計劃」,將發展太空農業,要成功必須靠我國
    前幾年美國出現了一部講太空人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的電影,名字叫《火星救援》。該電影的大概故事線就是一位太空人在火星上等待救援,等待的過程中他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在火星表面種植食物。最終他成功了,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等植物,最後他也獲救了。這部電影雖然屬於科幻電影,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