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或成真!科學家計劃在火星種農作物,已收集3400方案

2020-11-23 三體使者

如果大家看過《火星救援》,一定會對其中被困火星的太空人,為了生存下去,在火星上種土豆的場面記憶猶新。不過,如果我們拋開電影中的科幻因素不談,現實中人類又是否可以成功在火星上種出農作物來呢?對於這個問題,近日有了答案。



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

進入21世紀,人類的目光開始離開地球,投向太空。人類已經不滿足只生活在地球之上,為了可持續發展,人類想要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星球之上,放眼太陽系中,火星就成為了人類的首選。

從21世紀初開始,「火星移民」的計劃就多次被提及了,儘管一直到今天,人類的探測器都無法做到100%在火星上成功登陸,但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不斷發展的,未來終有一天,人類能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

除了NASA和馬斯克等一些國家航天局、商業航天企業制定的「火星移民」計劃外,在2017年的時候,一直被人們看作是「土豪」象徵的阿聯,也宣布在2117年之前,將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可供60萬人生存的火星城市,同時,在火星上實現真真意義上的自給自足。



什麼是真正的「自給自足」呢?就是未來人類移民到火星上之後,無論是水資源、食物還是礦產資源等,一切生活所需,都不需要從地球運送,完全可以在火星上就地取材。比方說阿聯也曾提到,2117年,人類就可以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

人類真的可以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畢竟火星上的氣候環境,可是和地球截然不同的,不過,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火星移民,如今各大國際空間機構,都計劃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否則,人類移民火星,將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夢想。



畢竟,通過計算,拋開火星不談,如果人類想要生活在距離我們更近的月球上,從地球運送1公斤的蔬菜去月球,就需要花費100萬歐元,自然運送各類資源去往火星,需要的費用也就更加高昂了。

那麼,究竟該如何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呢?為了讓這個計劃順利進行下去,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3400個種植提案,人多力量大 ,由此可見,未來人類或許真的能夠吃上「火星食物」了。



月球農作物實驗即將開始

其實,移民火星並不容易,雖然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當時的科學家都相信,人類進入21世紀,就可以徵服太陽系,不過如今21世紀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顯然,人類距離這個目標還非常的遙遠。

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即使是在近地點,也需要6-7個月的太空航行才可以抵達,考慮到各項因素,直接改造火星,在火星上進行農作物實驗等,也根本不現實,所以,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另一顆星球——距離我們最近的月球。

毫無疑問,整個宇宙中,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從地球出發,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月球了,而且人類在探測月球、登陸月球等方面,也更有經驗。



再加上近年來通過對月球的探測,科學家們還在月球上發現了水資源,自然更讓月球成為了 一個最理想的太空實驗基地。

來自西班牙的科學家團隊,在去年就已經和中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聯合在月球背面開展一項名為「綠月亮」的計劃,這項計劃就是在月球上進行農作物的實驗,截止到目前,人類在月球上種植的棉花種子,已經成功發芽,成為了月球上的第一株植物,為人類太空農業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雖然月球和火星的環境也不相同,但是,由於火星是一顆處於宜居帶中的行星,而且很多數據表明,在遠古時期,火星上也曾經擁有過一段非常舒適的宜居時期,這讓科學家們相信,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將比在月球上更容易。



目前,通過火星探測器採集到的數據,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的土壤中,存在著很多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營養元素,這意味著,火星農業是可行的,而火星的土壤也是非常具有潛力的。看來很快人類就能在月球和火星上擁有繁榮發展的太空農業了,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或成真!科學家計劃在火星種植農作物,已收集3400個方案
    》,一定會對其中被困火星的太空人,為了生存下去,在火星上種土豆的場面記憶猶新。畢竟火星上的氣候環境,可是和地球截然不同的,不過,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火星移民,如今各大國際空間機構,都計劃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否則,人類移民火星,將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夢想。
  • 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挑戰很大但不是不可能
    外媒稱,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救援》中有很多科幻內容,但也不乏科學知識。這部被裡德利·斯科特改編成同名電影後搬上大熒幕的小說講述了一名太空人在等待救援時被迫在那顆紅色星球上生存的經歷。他的首要任務是在那顆環境惡劣的星球上通過種植農作物確保自己不被餓死。回到現實中,各國際空間機構大力推動對月球和火星的殖民化也需要採取類似的戰略。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馬克等六人人去火星執行任務,但是遇上巨大的沙塵暴。過了不曉得多久,馬克在氧濃度過高的報警聲中醒來,等他回到基地,發現飛船開走了,整個火星只剩下他一個人。幸好基地的各項功能都正常,所以馬克暫時死不了。按計劃美國宇航局將在四年後才再次登陸火星,這意味著他必須在火星上生活四年,空氣、水都沒問題,食物可以堅持一年,最後他靈機一動,決定在基地裡種土豆,反正本身就是植物學家嘛。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如果你發現自己穿著太空衣從火星醒來,周圍空無一人,整個星球甚至整個太空都無人回應你會怎樣?有個植物學家的做法是,那就在火星上種土豆吧,於是火星被他殖民統治了。因為一旦你在哪裡種下莊稼,就意味著你對那兒開始了殖民統治。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原來出自一本普通小說
    即使逃過了一時性的梗塞或是失溫而死,火星間隔地球最少有500天以上的飛翔間隔,而完成這麼一次飛翔所費計較、預備、人力、物力,簡直不可想像。怎樣往返於火星和地球之間,是全人類的待解難題。動物學家馬克·沃特尼(馬特·戴蒙飾)就在一次火星任務中成功,因而他在火星外表花了4年時光一一應對了這些困難,終極在世返回了地球。這就是《火星救援》的故事。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話說從天問一號成功升空算起,幾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原定的計劃是小可愛它大概會在飛行約7個月後抵達火星,開啟自己的火星傳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最知名的一部關於火星的電影——《火星救援》。《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
  • 《火星救援》的洗腦歌單
    時光網特稿 電影《火星救援》是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後的又一部太空「災難」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輕鬆歡樂得多, 促成這種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劇本與馬特·達蒙演技之外,響徹火星的迪斯科音樂也是「神來之筆」。
  • 科學家發現:火星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
    拿月球來說,伴隨著NASA重返月球計劃的啟動,如今月球工廠、永久性環月空間站都計劃也都紛紛啟動,等到月球被成功改造後,下一步,人類就將朝著火星前進,準備在火星上建造人類的新家園了。所以,人類移民外星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人類移居到外星球後,人類的衣食住行又該如何保障呢?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畢竟,你只靠著情緒和氛圍就能理解整部電影:一個人被孤零零丟在火星上,營養補給即將彈盡糧絕,不得不靠自己用氫和氧造水,用自己的糞便和火星地球混合土壤種土豆養活自己,這麼絕望和充滿挑戰的狀況,很快就被一股幼稚樂觀得不靠譜的中二氣質給消解得特別歡樂——被拋棄在這個星球上的馬克 沃特尼援引《國際海洋公約》的條款宣稱自己在火星上種土豆就等於是殖民火星的開始——「火星是國際水域,我是太空海盜!」
  • 《火星救援》|一份來自火星的生存指南
    火星的地表情況,並沒有嚇退各國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情,多年來,他們仍然在不斷觀測、了解這顆星球,試圖挖掘火星深藏的秘密。在眾多奔赴宇宙探測的太空人中,有一個太空人受到了上帝的戲弄,意外的留在了火星,開啟了驚險萬分的自救生涯。他就是《火星救援》裡的主人公馬克·沃特尼。
  • 《火星救援》裡的物理學
    ,不錯,噴氣推進實驗室就是我們在《火星救援》裡經常看到的JPL。最近大家看了《火星救援》了嗎?火星很接近地球了,你看環境多惡劣啊。」還有一個問題是:「有人說移民火星可以降低房價,您覺得能降多少?」我的回答是:「如前所說,火星環境惡劣,種一百平米的土豆多費工夫,更不用說建房子了,估計房價每平米一億人民幣,這還是打了一折的。至於物業費,你自己想想吧。」當然,馬特達蒙演的植物學家馬克·瓦特尼實際種了一百多平米的土豆。
  • 火星救援種土豆的事可行嗎?未來火星建立基地的可能性有多大
    文/太陽隨著我國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關於火星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生活需求的問題再次被熱議,那麼,像影視劇中在火星上種土豆的事情能夠發生嗎?未來人類在火星建立基地的可能性有多大?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當中有這麼一幕,男主在被困火星食物短缺的情況下,自己搞了個溫室培育土壤種土豆,最後還成功了,那麼這是否說明利用電影中的方法,人類在火星上就能夠種植土豆呢?其實真實的情況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 《火星救援》一部激動人心的電影
    雖然它基於計算機科學家安迪威爾的同名暢銷小說,但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直接喚起了一部更老的電影:拜倫哈斯金的「火星上的魯賓遜漂流記」,其聳人聽聞的標語「美國唯一一位太空人進站反對地球以外的所有可能性!「幾乎總結了兩部電影。
  • 《火星救援》小說原著已在國內開賣 老掉牙火星為啥會好看?
    從火星來的人,從地球到火星的路,改造火星,被火星改造……一系列的題材基本上都已經被挖掘乾淨了。那是什麼理由讓我們今天又開始重新談火星這個話題?那當然是因為馬上要在國內上映的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了。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部以老掉牙的題材為核心的科幻電影,在一向苛刻的爛番茄網上,保持了上映一個月以後依然有93%的新鮮度,而IMDB維持在8.2分。
  • 《火星救援》被遺忘在火星上的太空人,一個人如何生存561天
    大家好,歡迎觀看老酒影視文章解說,本篇文章影視上映於2015年的科幻片《火星救援》,一起來看一名太空人被遺忘在火星上,他要如何生存和自救?,很快,航天局局長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馬克殉職,其他太空人已登上赫爾墨斯號飛船。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科學家發現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 VR體驗館《火星救援》
    科學家發現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為什麼會有這種推測呢?在火星上出現這種氣體,讓人遐想不斷,但是目前也還只是觀測而已,尚未收集到任何樣本,該推測尚有待證明。因為宇宙的神秘和未知,人類對外星生物一直充滿想像,如果有機會去火星冒險你願意嗎?VR體驗館《火星救援》將讓你實現這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