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1] 唐 韋莊
滿耳笙歌滿眼花[2],滿樓珠翠勝吳娃[3]。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4],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娥散[5],揚子江頭月半斜。
【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年─910年),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韋莊的律詩圓穩整贍,音調瀏亮,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發人深思;尤工詞 ,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其詞多寫自身的生活體驗和上層社會之冶遊享樂生活及離情別緒,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後人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
【簡要注釋】
[1]金陵:指潤州,即今江蘇省鎮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稱鎮江為丹徒或金陵。府相:對東道主周寶的敬稱。中堂:大廳。[2]笙歌:樂聲和歌聲,泛指音樂。[3]珠翠:婦女的飾物,這裡代指美女。吳娃:吳地的美女。[4]繡戶:指華麗的居室。[5]青娥: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誦讀目標】
通過反覆誦讀、品讀來理解詩人在描寫豪華之景之外的對好景不常的感慨和憂時傷世的情懷。
【文選簡析】
詩題中的金陵,指潤州,即今江蘇省鎮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稱鎮江為丹徒或金陵。此詩是詩人參加周寶的盛大宴會,有感而作。
起二句連用三個「滿」字,筆酣意深。滿耳的笙簫吹奏,滿眼的花容月貌,滿樓的紅粉佳麗,佩戴著炫目的珠寶翡翠,真比吳娃還美,若非仙宮似的富貴人家,哪得如此。頷聯「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聯歌舞喧闐、花團錦簇的豪華場面。可詩人匠心獨運,以倒說出之,便覺語新意奇。本來神話中的仙境,人間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詩人卻倒過來說,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這樣的「人間富貴家」。淡淡一語,襯託出周寶府中驚人的豪奢。沈德潛評此詩時說:「只是說人間富貴,幾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說,頓然換境。」
頸聯「攢」、「曳」二字絲絲入扣。雕飾精美的門庭,燈燭輝煌,象是紅燭夜市一般。歌女們翩翩起舞,彩衣象牽曳著碧空雲霞。輕歌曼舞,輕盈搖曳之姿畢現。「夜攢」益顯其滿堂燈火,「晴曳」更襯出錦繡華燦。「夜」和「晴」又把周寶夜以繼日、沉湎於歌舞聲色之中的場面寫了出來。詩吟至此,已把爭妍鬥豔、溢彩流光的相府夜宴寫到絕頂了,收筆幾乎難以為繼。而詩人別具心裁,毫鋒陡然轉到了宴會場外的靜夜遙天:「卻愁宴罷青娥散,揚子江頭月半斜。」一個「愁」字,點出了清醒的詩人並未被迷人的聲色所眩惑,而是別抱深沉的情懷。酒闌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揚子江頭,西望長安,北顧中原,兵戈滿天地,山河殘破,人何以堪!傷時,懷鄉,憂國,憂民,盡在一個「愁」字中含蘊了。
「月半斜」之「半」,既是實景,又寓微言。這時黃巢起義軍縱橫馳騁大半個中國,地方藩鎮如李克用等也擁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搖搖欲墜。只有東南半壁暫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寶卻整日沉湎酒色。這樣一個局面,豈不正是殘月將落,良宵幾何!全詩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筆濃墨極寫閥閱之家窮奢極欲、歌舞夜宴的富貴氣象,而主旨卻在尾聯,詩眼又濃重地點在一個「愁」字上。一「愁」三「滿」,首尾相應,產生強烈的對比作用。三「滿」正是為了襯託出深「愁」。「愁」,是這首詩通前徹後的中心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