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達文西」——胡克

2020-11-25 騰訊網

主編:啟航君

文 /小連哥大宇宙 圖 / NASA

克卜勒行星三定理,雖然正確的描述了行星是怎麼運行的,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運行。

胡克首先科學的提出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行星為什麼在軌道上運行?

地球磁引力如何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

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英國博物學家,發明家。

他提出了彈簧的基本定理——胡克定律。

他還設計改進了顯微鏡、望遠鏡等,細胞的發明者。

胡克也因其興趣廣泛,貢獻重要而被某些科學史家稱為「英國的達文西」

胡克是17世紀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他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所設計和發明的科學儀器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

他本人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

胡克在天文學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他改良的天文望遠鏡所帶來的更清晰的觀測。

比如他首先觀測到了木星的「大紅斑」,觀測到了月亮的環形山,火星的自轉和雙星系統。

另外胡克已經提出了天體之間是有引力存在,並且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他給牛頓的信中提出了這些觀點。

但可惜的是,胡克本人的數學和邏輯學相對差些,自己的很多發明和觀點不能自己證明,導致很多發明創造拱手讓人。

而他本人又剛愎自用、持才傲物等,導致他與牛頓等諸多科學家存有隔隙。

以至於晚年非常悽涼,死後更是人走茶涼。

胡克諸多相關事物被消除殆盡,連肖像都沒留下。

本應光芒萬丈的胡克就這樣默默無聞的被歷史淹沒,直到2006年出土了他本人的手稿,才讓世人了解他的發明竟如此之多,逐漸恢復了他應得的榮譽和地位。

/青島星趣天文/

天文知識/星象觀測

主題活動/攝影交流

支持小編創作點 「在看

相關焦點

  • 為何胡克被稱為英國達文西
    羅伯特·胡克是17世紀一位重要的英國科學家,也許最出名的是胡克定律、複合顯微鏡的發明以及他的細胞理論。他1635年7月18日出生於英國懷特島淡水,1703年3月3日在英國倫敦去世,享年67歲。下面是一本簡短的傳記:羅伯特·胡克的成名聲明胡克被稱為英國達文西。他因科學儀器的眾多發明和設計改進而功勞不已。他是一個自然哲學家,重視觀察和實驗。他制定了胡克定律,該定律說,在彈簧上拉回的力與從休息中拉的距離成反比。
  • 胡克:牛頓腳下的巨人
    一 梟雄胡克——暗夜中的星光羅伯特.胡克羅伯特.胡克,英國皇家科學院首任實驗室主任,興趣廣泛,無所不通,號稱「英國達文西」,達文西以博學著稱,在多個領域都達到時代巔峰,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胡克能被稱為「英國達文西」,自然也是一代梟雄。
  • 想不到,大科學家牛頓和胡克的「萬有引力」之爭!
    他藉助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身份對獨立創立了微積分的萊布尼茨百般打壓,認定萊布尼茲是微積分的抄襲者,拒絕使用更為合理的萊布尼茲的微積分符號,使整個18世紀英國在數學發展上大大落後於歐洲大陸。他還壓制、阻撓天文學家弗拉姆斯蒂德等人的研究並且剽竊他們的成果。甚至那個他在23歲時因為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也遭到研究者質疑,認為萬有引力不是牛頓一個人的獨立發現,而是歷史上若干人研究的積累的結果。
  • 胡克?虎克?列文虎克?列文•虎克?羅伯特•胡克?
    胡克?虎克?列文虎克?列文•虎克?羅伯特•胡克?傻傻分不清楚。實際情況其實挺蒼白的。
  • 比肩牛頓的天才胡克,因糟糕的情商自毀300年,值得職場人深思
    文 | 景素奇責任編輯 | 楊光來源 | 中外管理雜誌前兩期分別寫了牛頓和哈雷,本期登場的則是與他們都有職業交集與交往故事的人,他就是對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氣象學、生理學、鐘錶機械等多領域都做出過重要貢獻,同時在藝術、音樂和建築方面也頗有建樹,而被譽為英國的達文西和
  • 還是胡克?
    可惜,並不並不是……到了初中,在七年級上冊顯微鏡實驗章節的學習中,又遇到了一個人——胡克。具體的事件是胡克利用自製顯微鏡觀察軟木塞薄片,發現了許多小室,並將之命名為細胞,開啟了細胞領域的研究。因為「自製」這個詞,以及相近的發音,許多人又把胡克當做了虎克,以為胡克就是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這又是一個大誤會,胡克全名是羅伯特胡克與列文虎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 300年後的復仇——胡克V.S.牛頓
    」7月7日和7月8日,在英國皇家科學院和倫敦格雷欣學院召開的專題學術會議中,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有時也被譯作虎克)可能是被談論最多的名字之一。「說起17世紀英國的天才,你會想到牛頓,或者還有克里斯多福•雷恩(聖保羅大教堂和劍橋三一學院圖書館的建造者),但公眾對足可與他們匹敵的胡克在那個時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他做出的重大貢獻幾乎全然不知。這是不公平的,」威斯敏斯特學校化學及科學系主任羅德•必芬(Rod Beavon)指出。在胡克逝世300周年的時候,眾多學者們用數十本新書和論文為已屍骨無存的胡克向牛頓復仇,這樣的輪迴,多少有些悲涼。
  • 【科學家的故事】「倫敦的達文西」——羅伯特·胡克
    光學貢獻胡克是17世紀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所設計和發明的科學儀器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他本人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在光學方面,胡克是光的波動說的支持者。1655年,胡克提出了光的波動說,他認為光的傳播與水波的傳播相似。1672年胡克進一步提出了光波是橫波的概念。
  • 細讀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間的「恩怨情仇」,科學界也沒那麼簡單
    來看看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之間的「恩怨情仇」。牛頓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作為同時代的人物,胡克的名氣雖然沒有牛頓的大,但是,在科學方面的見解也非常有建樹的。據了解,在引力的發現前期,胡克先發現引力的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一重要理論,並且毫不猶豫的把這一觀點跟牛頓分享,並且得到牛頓的認可。後來,牛頓無情地拒絕了胡克希望其在萬有引力定律上提名的要求。
  • 超輕量級拳王統一戰結束,拉米雷茲TKO胡克贏得大勝!
    北京時間(7月28日)今天中午,在德克薩斯州阿靈頓結束了一場頗為引人矚目的超輕量級拳王統一戰,兩位不敗冠軍——約瑟.拉米雷茲、莫裡斯.胡克展開廝殺,最終WBC拳王拉米雷茲六回合摧毀WBO拳王胡克,贏得大勝!
  • 26歲就走上了科學巔峰,火燒胡克的實驗室,撕萊布尼茨的牛頓
    牛頓這兩位其中一個叫胡克,有著名的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說彈簧的彈力跟它的形變成正比),胡克說,萬有引力我自己早就發現了,還有文章為證。這件事發生後,牛頓一直耿耿於懷,據說在胡剋死後,牛頓把胡克的實驗室都一把火燒了。
  • 《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是否是出自達文西手筆?
    2013年2月,英國《每日郵報》稱,研究表明此同為達文西真跡。真跡鑑定達文西將許多人體和古建築的幾何原理用在了自己的畫作中,專家認為他在創作《蒙娜麗莎》時用到的技巧也用在了《艾爾沃斯·蒙娜麗莎》上。因此,在《艾爾沃斯·蒙娜麗莎》重見天日後,為了證明該畫作是《蒙娜麗莎》的年輕版本,魯比諾於是被請來用幾何學方法進行鑑定。
  • 胡克才是牛頓的真命天子!
    講到這裡,我們先來插播一段牛頓與胡克之間的小故事牛頓和胡克都是英國皇家科學會的成員。但是兩人之間相處的並不是很友好,頗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胡克是皇家學會實驗室主管,最擅長做各種精密的儀器。比如我們常見的望遠鏡和顯微鏡等,就是胡克的作品。
  • 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牛頓和胡克竟為此結怨!到底怎麼回事?
    作為波義耳實驗助手的胡克對此產生了興趣! 他通過對肥皂泡膜的顏色的觀察,在1665年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種縱向波」的假說,胡克認為光的顏色是由其頻率決定的。 胡克當時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也是實驗室管理員!有了他支持,「波動說」也在瞬間成為一種主流解釋!
  • 蒙娜麗莎:難解的「達文西密碼」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近日,美國畫家羅恩·皮西尼羅宣稱「破解了一個隱藏500年的秘密」,在達文西的名畫根據達文西筆記中「要讓她的心臟仿佛被一隻大蛇所噬咬」等表述,以及蒙娜麗莎手的姿勢等細節,羅恩賦予這幅畫作主題一個新的闡釋:嫉妒。這一觀點再次引起了藝術界對於這幅傳世經典畫作的關注與討論。  一直以來,達文西的這幅作品不僅僅因為其藝術成就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還因為畫作中很多細節對人們來說都是「謎一樣的存在」而引人關注。
  • 高中物理(第二十一講)彈簧和胡克定律
    這就是胡克定律。例如上圖,假如我們規定方向向右為正向,那麼就本題來講,力的方向為負,位移也為負,彈簧的恢復力是多少呢?彈簧的恢復力正好是你壓彈簧的力,第二組圖施加的是5牛,第三組圖施加的是10牛,他們是通過位移和常數的實驗來計算出來的,每一個彈簧都有自己的彈性係數。
  • 《越獄》粉絲利用胡克定律驗證劇情真實性(圖)
    ▲《越獄》男主角身上的魔鬼紋身隱藏著「胡克定律」的秘密。  胡克定律:材料力學和彈性力學的基本規律之一。胡克定律的內容為:在材料的線彈性範圍內,固體的單向拉伸變形與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實驗目的在於,計算出牆的關鍵受力點,然後在關鍵位置鑽孔,牆的承重強度就會降低,最終推倒牆體。
  • 《越獄》粉絲利用胡克定律砸牆 驗證劇情真實性
    ▲《越獄》男主角身上的魔鬼紋身隱藏著「胡克定律」的秘密。胡克定律:材料力學和彈性力學的基本規律之一。胡克定律的內容為:在材料的線彈性範圍內,固體的單向拉伸變形與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實驗目的在於,計算出牆的關鍵受力點,然後在關鍵位置鑽孔,牆的承重強度就會降低,最終推倒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