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就走上了科學巔峰,火燒胡克的實驗室,撕萊布尼茨的牛頓

2021-01-07 科學新視界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

作為一個專注卻不太正經的科普文作者,今天還是和大家聊聊科學八卦,今天故事的男主角是我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艾薩克牛頓爵士。作為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先生可不僅僅是那個在海灘上撿貝殼的小男孩。

牛頓作為科學界的大佬,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了。理論物理學就是從這位先生的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開始的。

但是牛頓的主要學術貢獻與成就似乎在26歲前就做完了,26歲之後的牛頓就專注於鍊金術以及用公式證明上帝的存在,順便還炒炒股輸點錢,基本就是瞎折騰的後半生。

牛頓很厲害,除了科學上的成就,他當過造幣廠的廠長,在金融街也是呼風喚雨的大佬。但是牛頓學術優秀也不是純粹的靠他自己,據說牛頓的人品極差,號稱大學閥,喜歡搞剽竊。跟牛頓撕過的同期大神就有兩位。

牛頓

這兩位其中一個叫胡克,有著名的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說彈簧的彈力跟它的形變成正比),胡克說,萬有引力我自己早就發現了,還有文章為證。但是牛頓發表文章的時候根本一個字都沒提胡克,就說這是自己搞出來的,據說,牛頓被蘋果砸了一下得到靈感的故事也是瞎掰的,因為牛頓的老家壓根就沒有蘋果樹。這件事發生後,牛頓一直耿耿於懷,據說在胡剋死後,牛頓把胡克的實驗室都一把火燒了。

胡克的顯微鏡

第二個跟牛頓撕過的大神是一個數學家,來自德國的萊布尼茨,撕什麼相信大家猜到了,這兩個人都說微積分是自己發明的,萊布尼茨可不慣著牛頓,還申請了英國皇家科學院的仲裁。牛頓呢,就找了一大頓自己的粉絲出來拉架,結果呢,你們猜怎樣,他兩誰也沒抄襲誰,都是獨立發現的,於是就有了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萊布尼茨

你覺得牛頓到底抄沒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觀點,小編是覺得抄了的,畢竟以牛頓的地位,不是真受了委屈,誰敢和他爭名奪利啊。

相關焦點

  • 胡克:牛頓腳下的巨人
    一 梟雄胡克——暗夜中的星光羅伯特.胡克羅伯特.胡克,英國皇家科學院首任實驗室主任,興趣廣泛,無所不通,號稱「英國達文西」,達文西以博學著稱,在多個領域都達到時代巔峰,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胡克能被稱為「英國達文西」,自然也是一代梟雄。
  • 300年後的復仇——胡克V.S.牛頓
    羅伯特•胡克生於1635年7月18日,他20多歲就顯露出了非凡的科學天分。當時還是牛津大學學生的他加入了波義耳的實驗室,在那裡,他發現,彈性物體在彈性限度內,無論彎曲、扭轉、壓縮還是伸長,力與形變的比值恆為常數——這就是彈性力學的基本原理:胡克定律。1665年,30歲的胡克出版了《顯微製圖》(Micrographia)一書。
  • 想不到,大科學家牛頓和胡克的「萬有引力」之爭!
    甚至那個他在23歲時因為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也遭到研究者質疑,認為萬有引力不是牛頓一個人的獨立發現,而是歷史上若干人研究的積累的結果。這裡就說說這其中一個對他發現萬有引力做出貢獻的科學家胡克。雖然我們不熟悉胡克(Robert Hooke, 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這個名字,但我們都熟悉初中物理學到的彈性定律胡克定律。
  • 細讀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間的「恩怨情仇」,科學界也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牛頓對萬有引力作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只看到了牛頓的偉岸形象,而光環下的人性我們從未謀面,那些豐功偉績,我們暫且不論。來看看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之間的「恩怨情仇」。牛頓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作為同時代的人物,胡克的名氣雖然沒有牛頓的大,但是,在科學方面的見解也非常有建樹的。據了解,在引力的發現前期,胡克先發現引力的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一重要理論,並且毫不猶豫的把這一觀點跟牛頓分享,並且得到牛頓的認可。後來,牛頓無情地拒絕了胡克希望其在萬有引力定律上提名的要求。
  • 胡克才是牛頓的真命天子!
    講到這裡,我們先來插播一段牛頓與胡克之間的小故事牛頓和胡克都是英國皇家科學會的成員。但是兩人之間相處的並不是很友好,頗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胡克是皇家學會實驗室主管,最擅長做各種精密的儀器。比如我們常見的望遠鏡和顯微鏡等,就是胡克的作品。
  • 19歲上劍橋26歲成終身教授!死後國葬名流扶柩
    更氣人的是牛頓的這些成就基本上都是26歲以前取得的,30歲以後的牛頓就開始玩票了。那次訪談,採訪的是一位美國科學歷史學家,內容大部分居然是圍繞牛頓的,物理大咖愛因斯坦極為崇拜牛頓的物理學成就,但是對於牛頓的個人和為人,他也毫不留情一針見血,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前言中沒有隻寫胡克的貢獻,愛因斯坦說「這就是虛榮。跟伽利略沒有向克卜勒致謝一樣,都是虛榮。」
  • 微積分發明權之爭: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巔峰對決
    那就是老坑溫瑞安所說的"寂寞如雪",好像沒有巔峰對決,人生就會很無聊。不過這都是旁觀者的看法,屬於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那種,對於當事人來說,還是獨步江湖更好一點,比如愛因斯坦和玻爾就吵了半輩子,甚至影響了科學的發展,不過兩人都還沒有君子之風,只是學術爭論,沒有上升到人身攻擊。可是對於萊布尼茨和牛頓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 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牛頓和胡克竟為此結怨!到底怎麼回事?
    作為波義耳實驗助手的胡克對此產生了興趣! 他通過對肥皂泡膜的顏色的觀察,在1665年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種縱向波」的假說,胡克認為光的顏色是由其頻率決定的。 胡克當時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也是實驗室管理員!有了他支持,「波動說」也在瞬間成為一種主流解釋!
  • 深扒| 牛頓大哥一統江湖背後的那些血淚史...
    生於摩羯座的牛頓,再加上無與倫比的智力,平易近人應該跟這位大師無緣了,在他眼中,很少有人不是弱智。牛頓是個早產兒,生下來就差點夭折了。別說進口奶粉,就是富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也沒喝著。還沒出生,爹就死了。長到三歲,老媽改嫁,把他扔到了鄉下的姥姥家。一代科學天才,就這樣成了留守兒童。牛頓的姥姥基本是個文盲,能給牛頓講的故事十分有限。
  • 為何胡克被稱為英國達文西
    羅伯特·胡克是17世紀一位重要的英國科學家,也許最出名的是胡克定律、複合顯微鏡的發明以及他的細胞理論。他1635年7月18日出生於英國懷特島淡水,1703年3月3日在英國倫敦去世,享年67歲。下面是一本簡短的傳記:羅伯特·胡克的成名聲明胡克被稱為英國達文西。他因科學儀器的眾多發明和設計改進而功勞不已。他是一個自然哲學家,重視觀察和實驗。他制定了胡克定律,該定律說,在彈簧上拉回的力與從休息中拉的距離成反比。
  • 牛頓,他是科學上的巨匠,卻是道德上的矮子探索他不為人知的一生
    牛頓像艾薩克-牛頓的一生非常極端,他是一個智商290的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作與成就不計其數,在此不再過多贅述,讓我們共同探索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人生——醜陋的德行牛頓vs胡克 萬有引力之爭胡克像胡克是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設計和發明許多科學儀器,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後世公認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也奠定了他科學巨擘的地位。
  • 比肩牛頓的天才胡克,因糟糕的情商自毀300年,值得職場人深思
    胡克定律的重要意義更在於它開創了一種研究的重要方法:將現實世界中複雜的非線性現象作線性簡化。這對人類自然科學的貢獻,以及製造業的貢獻都是傲然於世的。但胡克的創造性貢獻,可遠不止胡克定律。20歲提出光波學說1655年,僅20歲的胡克就提出了光波學說,他認為光的傳播與水波的傳播相似。
  • 「英國達文西」——胡克
    胡克首先科學的提出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行星為什麼在軌道上運行? 地球磁引力如何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 胡克也因其興趣廣泛,貢獻重要而被某些科學史家稱為「英國的達文西」
  • 牛頓建立了宏偉的力學體系,奠定科學理論的基礎,是最有影響力的
    牛頓還發現了太陽光的顏色構成,還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164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裡,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4歲的高齡。
  • 一步步成功站在巨人肩膀上牛頓的一生
    >1668年 26歲1669年 27歲 盧卡斯教授舅舅讓賢:著名數學家舅舅艾薩克·巴羅自動辭去盧卡斯教授之職,舉薦牛頓繼任數學教授一職經國王查理二世許可,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且無需履行神職工作牛頓認為應免除他擔任神職工作的條件,收到查理二世的許可,避免了牛頓的宗教觀點與聖公會信仰之間的衝突舅舅著作:科學著作是《數學講義》(1683年)、《光學講義》(1669年)、《幾何講義》(1670年)。
  • 牛頓簡介及其科學成就
    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它的家庭處境。
  • 航行在思想海域的牛頓,用個性演繹精彩
    母親對牛頓的期望並不高,學一點知識,然後回家務農就可以了。家庭貧困讓牛頓一度輟學,幸得舅舅的資助,牛頓才有機會繼續埋頭書卷。18歲時,牛頓考上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環境的變化並沒有改變牛頓的性格,他依然孤僻,很少與人交往,將所有時間放在了物理和數學研究上。一場席捲歐洲的瘟疫中斷了牛頓的學業,倫敦死了好幾萬人,學校停課,牛頓只好回到鄉下,一住就是18個月。
  • 科學家都受人尊敬,為何取得偉大成就的牛頓,卻不太受人尊敬
    不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就不一樣了。雖然早在26歲之前,他就完成了一堆重要的發現,放在今天至少能獲得三個諾貝爾物理獎。但這絲毫掩飾不了他不討人喜歡的事實。連同為英國著名科學家的霍金,在《時間簡史》的開篇都說,艾薩克•牛頓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可見所傳非虛。
  • 【物理大師】牛頓VS愛因斯坦
    牛頓與愛因斯坦引言300年前,牛頓為物理學建立奠定了基礎;300年後,愛因斯坦將物理學帶到了巔峰。僅從科學視角很難一決高下,於是我們將從智商、成就、人品、婚姻、才藝五方面進行綜合比較,以評斷誰更偉大!一牛頓,自幼聰明伶俐,愛好讀書,喜歡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