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吉利幾何A的造型,尤其是內飾設計、非常很吃驚!如此的黑科技!特斯拉以技術先進而著稱,幾何A的設計前瞻性及做工精緻度,更像是特斯拉model 3下一代車型需要達到的水準。作為吉利新能源品牌旗下的最新款車型,從命名到設計,這款車自亮相以來就引起汽車行業極大的反響,俗話說「有實力的人在背後總少不了議論」,而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一探究竟,它的實力到底如何。
幾何A在上個月的11號就開始正式上市銷售,一共推出了410km和500km兩個續航版本共6款車型,補貼後的售價區間為15-19萬元,這幾臺車型的命名方式也十分幾何範兒,平方、立方和冪方分別代表著不同配置車型,筆者今天試駕的這臺車型為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也就是410km續航版本的頂配車型。
這臺車的電池是由寧德時代提供的一款高容量的三元鋰電池,然後我駕駛的這臺標準續航版本車型上的電池容量為51.9kWh,而在高續航版本車型上面則為61.9kWh。這兩款車型的能量包的密度為分別142Wh/kg和182Wh/kg,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在電池方面還獨創了輕量化技術,在能量密度增加的同時使得電池包減重,電芯的重量。
幾何A有多種充電模式,用戶可根據不同環境和充電條件來選擇最佳的充電方式。在車輛的前後部有兩個充電接口,分別為慢充口和快充口,電池從30%充至80%,標準版車型需要0.5小時,高續航車型需要0.55小時。採用6.6kW家用慢充樁充滿電分別需要8小時和11小時。
動力線性還真不是電動車型的代名詞,諸如某款老年代步車(其實是正經大品牌電動車),當你鬆開電門踏板的一瞬間,那種向後的拖拽感會讓人感到十分的不舒服。這臺幾何A其實就兩種駕駛模式可以選擇,ECO和SPORT,沒有標準模式,在ECO狀態下起步還是能夠感受得到電動機對於輸出功率的限制,顯得十分的柔和,如果不是聽到前方電機嗡嗡聲,我還真以為這是臺汽油車。
幾何A的ECO為ECO模式,SPORT為標準模式,不知道前面這段話您看起來繞不繞口,但是我想說的是這臺車就是這個情況,和其他電動車SPORT模式要起飛的狀況不同,這臺車切換到SPORT模式,其實區別並不大,電門踏板的響應會變得稍微積極一點,除此之外其他方面都沒有變化。
當處於較低等級的能量回收狀態時,這臺車的駕駛感受基本和燃油車沒有太大區別,在鬆開電門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拖拽感。不過建議不要在車上有乘客的情況下,在市區擁堵路況和緩行路段上使用中,高這兩個狀態等級,在這兩個模式下,鬆開踏板時的減速感還是有些明顯,多頻率的話後排乘客容易暈車。不過在高速狀態下,這兩個模式就顯得十分好用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鬆開電門踏板時的制動力替代剎車,在長時間行駛的轉態下右腳只控制一個踏板,疲勞感也會減小許多,在日常使用中我比較推薦使用ECO模式加低等級能量回收狀態,自己開的舒服,後排乘客坐的也比較舒心。
後來對今天的駕駛裡程做一個總結,我們這臺車是四個成年人的標準配置,且全程開啟自動空調,一路上有市區,高速等路況,而且在ECO和SPROT模式下進行了頻繁切換,全程一共行駛了168.7公裡。出發時表顯電池剩餘電量為89.9%,續航裡程為360km,結束時剩餘電量38.4%,這一趟共消耗了51.5%的電量。雖然續航裡程和官方宣稱有所縮水,沒有達到預期,但是我們這一趟有著不少路段的暴力駕駛,且這臺車是滿載且全程空調的情況下進行道路試駕,表現還算合乎人意。這臺車是一個明顯家用定位的車型,總的來說依舊屬於輕鬆好開的類型,而且頗像燃油車的駕駛感受讓這臺車十分好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