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能夠控制光線實現隱身的神奇生物

2021-01-07 知新了了

隱形的力量長久以來一直吸引著我們的想像力,從古代神話到現代關於隱身戒指和鬥篷的幻想,這些都可以賦予我們這樣的天賦。

事實上,一種實現隱形的方法就是讓光直接穿過你 —— 變成透明的。這需要一個由既不散射也不吸收光線的組織所組成的身體。實際上,我們的自然界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活生生的例子。

科學家告訴我們,從表面上看,透明是完美的偽裝,玻璃蛙就是這樣的生物。這在水生物種中比較常見,因為動物組織的折射指數與周圍水域相似。

與真空相比,折射率描述的是光通過物質的速度。

由於光線從一種介質傳輸到另一種介質時,其路徑會因速度變化而發生彎曲,因此折射率越低,彎曲就越少。更少的彎曲意味著更清晰的透明度。例如,窗玻璃的折射率為1.52,水是1.33,而空氣更接近於1。

許多微生物和海洋生物都利用了透明度的優勢,可以躲在除了水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包括傳統的水母、海螺和許多小魚。

科學家解釋道:「空氣和組織的折射率差別很大,所以透明對陸地物種的影響不大。事實上,地球上的例子非常罕見。」

但是,世事無絕對。一些陸地上的植物和動物也進化出了至少部分的透明 —— 從昆蟲的翅膀到不起眼的多肉植物「哈沃斯(Haworth Ia Cooperi)」的葉子。

下面,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六種透明物種及其隱形策略。

1. 鏡子面具

除了眼睛和胃,玻璃魷魚幾乎是完全透明的。

生物學家解釋道:「這種生物的眼睛和內臟無法變得透明。眼睛必須吸收光線才能發揮作用,而內臟也會被裡面的東西出賣,因為即使是透明的獵物在消化過程中也會變得可見。」

但魷魚也有處理不透明部位的技巧。組成玻璃魷魚家族的60個物種中,至少有一個的眼睛利用一種叫做光致器的發光器官和反射細胞的組合來偏轉光線。它們一起創造了陽光透過水麵的錯覺。

為了儘量減少對可見消化器官的影響,魷魚沿著它的長度水平遊動時,它的位置是垂直的。它們也舉起手臂,這個姿勢會縮小它們的輪廓,以防魷魚碰巧經過一個飢餓的捕食者,被自己的影子出賣。

玻璃魷魚也可以變形成一個球體作為一種防禦機制,通過把它們的頭和胳膊拉到它們的鬥篷裡 —— 這個過程中看起來非常可笑。

2. 混合邊緣

玻璃青蛙的腸道也能通過透明的腹部清晰可見,但是它們並不會被食肉動物從下面觀察到。 該物種的部分透明性使它的偽裝緊貼其樹木森林家園的茂密綠色葉子,從而有助於完成其偽裝。

腹部透明,有助於兩棲動物的亮度變化,以適應它所選擇的棲息地點的光照水平。青蛙的四肢也是半透明的,模糊了它和周圍環境之間的界限,以便更好地隱藏在普通的視野中。

3.細菌鬥篷

其他透明物種並沒有製造光和鏡子錯覺的能力,它們有不同的策略來隱藏它們可見的眼睛組織,比如甲殼類動物,它們的視網膜與周圍環境的顏色和亮度相匹配。這種名為Paraphronima gracilis的深海端足類動物的眼睛幾乎佔其身體的50%。進化使其找到了一種方法,讓這些巨大的球體中的大多數變得透明,除了每隻眼睛中的12個微小的紅色視網膜。

這些視網膜的排列間距恰到好處,使它們從下面看起來不那麼明顯,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它們對從上方下來的光線的敏感度。

4. 顛簸的幹擾

為了抵消空氣和生物體之間的折射率變化引起的反射,一些生物進化出了具有亞顯微凹凸的組織。如果凹凸寬度小於落在其上的光的波長的一半,它們會在兩個界面折射率之間形成平均的平滑梯度,破壞表面反射光的能力。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在其明顯的皮膚、翅膀以及眼睛的角膜表面就使用這種隱身策略。

5. 儘量平坦

許多小魚從透明的幼體開始就在洋流中遊動,鰻魚也不例外。在它們達到成體之前,淡水鰻魚要經過一個細頭鰻幼蟲期,然後是一個玻璃鰻期。

這些飄浮的「絲帶」採取的策略是把自己的平面發揮到極致。物體越薄,就有越多的光可以不受幹擾地通過。這也使得獵手很難看到它們的側面。

6. 現在你看到了,現在你看穿了

乾燥時,日本山荷葉(Diphylleia grayi)看起來就是一朵相當典型的白花。然而當雨水降臨,它們會神奇地變成飄渺精緻的花朵狀晶體。

實際上,它們的白色並非來自色素,而是當花瓣粗糙的表面和空隙共同作用來反射光線,創造出白色的錯覺時才會出現這種顏色。透明的細胞表面和突起間的空隙,它們之間的折射率差異很大,大到足以漫射和反射大量射入它們的光線,使它們呈現白色外觀。

但是,當雨水填滿細胞之間的空隙,取代了空氣,細胞和縫隙的折射率變得更接近,讓更多的光不受影響地通過,讓我們也能直接看到它們 —— 就像溼透了的白色T恤一樣。

這是否也為日本山荷葉提供了進化上的優勢呢?這是一個謎,但它們真的很美。

近些年,科學家們也從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地球生物的身上獲得了靈感,並將它們的一些透明技巧引入了我們的技術中。

生物學家利用魷魚中的蛋白質使人類細胞具有變化的不透明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它們內部發生的事情。工程師們正在試驗飛蛾翅膀的凹凸不平的表面方法,為設備創造抗反射的表面。

不管怎樣,大自然中的這些奇妙生命形式為我們展示出了「扭曲光線」的神奇本領,為人類研究物種進化、演變甚至是直接模仿學習這些技巧提供了絕好的幫助。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安利】蒙蔽天敵雙眼之大自然的隱身者
    【安利】蒙蔽天敵雙眼之大自然的隱身者眾所周知,現實中如果要實現隱身,物體本身就要讓光線暢通無阻,或者讓周圍的光線產生彎曲,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但有些動物卻可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玻璃烏賊深海中的隱者玻璃烏賊,這種烏賊是在南半球的海洋發現的,由於身體呈透明狀,因此得名。它們的眼上生有輕器官,並且擁有將自己滾成球的能力,就像是一隻水生刺蝟。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300到1000米以下的海水中。除了其消化系統,視神經和眼睛之外,玻璃章魚幾乎完全是透明的。
  • 大自然的隱身者:"渾身透明"、蒙蔽天敵雙眼
    眾所周知,現實中如果要實現隱身,物體本身就要讓光線暢通無阻,或者讓周圍的光線產生彎曲,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但有些動物卻可以。生活在靠近海底的深海生物可以將自己的體表顏色與海底的沙子或巖石混合在起來,或者是隱藏在珊瑚中。當然在深海裡,常常是漆黑一片,很多食肉動物並沒有慣常的視覺,所以視覺上的隱身並無必要。生活在上層海水中的動物大可以通過生物發光產生令人眼花繚亂的光線,從而隱藏自己的行蹤。這會讓下層海水中的撲食者無法從射入海水的陽光中分辨出動物。
  • 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浙江大學供圖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一言不合就隱身!「玩弄」光線的光子晶體是怎樣的存在?
    近日,密西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製備出了一種奇特的光子晶體,能夠「玩弄」光線於股掌之間,不僅能使光拐彎,還能再加速,從而達到使物體隱身的效果!現在,採用金屬元素製造隱身鬥篷的超材料,有一些難題還是無法得到解決。
  • 菲涅爾透鏡是什麼,為什麼可以實現「隱身」效果?了解一下原理
    菲涅爾透鏡是什麼,為什麼可以實現「隱身」效果?了解一下原理菲涅爾透鏡鏡片表面一面為光面,另一面則刻錄了由小到大的同心圓。是應用十分廣泛的光學元件,其設計和製造涉及到多個技術領域。但是一聽到名字,或許很多人並不熟悉,菲涅爾透鏡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可以實現「隱身」效果?1分鐘了解原理!在19年末。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成功研發了量予隱形盾牌。這種盾牌非常神奇,它可以通過折射盾牌後面的光線,使人達到隱身的目的,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神奇呢?那為什麼能夠隱身呢?其實它的本質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菲尼爾透鏡。
  • 小夥用神奇畫筆將自己「隱身」於大自然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看過《哈利·波特》的小夥伴們,想必一定還記得電影中的「隱形鬥篷」,穿上它就可以隱身。然而,現實世界裡,並沒有隱身術,那只是人們的一種渴望。近日,山東濟南一位小夥用畫筆呈現了另一種形式的「隱身術」,他將大自然中各種色彩圖案繪於全身,從而與身後景物巧妙融合達到「隱身」效果。
  • 世界上有「隱身衣」嗎
    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隱身衣>隱身衣,這個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衣服,令人充滿幻想。很多人都曾夢想自己能擁有隱身的能力,而加拿大的一家公司「超隱形生物科技」稱,「已將這個夢想實現」。該公司稱,已經研發出了「量子隱形偽裝面料」。這種神奇的」隱形面料「可以使周圍光線彎曲,從視覺上隱藏該面料穿著的人,達到隱身效果! 此項研發得到美國軍方大力贊助,而軍方則是希望未來使用該材料打造新型部隊,「隱身士兵」部隊。
  • 解密浙大隱身衣原理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科學家驗證了「隱身」的可行性,如果有件隱身鬥篷你最想做什麼?
    在電影《哈利波特》中,主人公哈利收到了一個神奇的禮物——隱身鬥篷,這讓哈利和他的小夥伴興奮不已,哈利穿上鬥篷去了圖書館,真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小朋友呀。如果隱身、透視、讀心術三種超能力擺在你面前讓你挑一個,你會選哪種,我想很多人都會選隱身對吧,畢竟如果可以隱身就可以隨便出入女生宿舍啥的,想想都興奮。
  • 黑科技:「哈利波特隱身鬥篷」要夢想成真
    據《以色列時報》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研發了一款「隱形鬥篷」,原理就是能夠將照射到物體上的光線散射出去,使其無法被探測到,可以被視作傳說中的「隱形衣」。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介紹了神奇「隱形衣」背後的技術,通過研究證實,藉助一種光學晶片可讓鬥篷周圍的光線發生彎曲。如此一來,光線便不會與物體發生相互作用,從而達到使物體隱身的效果。研究顯示,將物體放置在由此種「鬥篷」材料製作的表面上,便會使周圍光線發生散射,從而在肉眼眼中「隱身」,不過仍可被紅外線傳感器或雷達檢測到。
  • 華裔科學家參與隱身試驗 實現物體可見光下隱身
    華裔科學家參與美國重大科學突破:首次實現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隱身  本報特約撰稿 池晴佳  披上隱身衣,瞬間便可隱匿行蹤,哈利•波特的魔幻本領有望藉助現代科技而成為現實。隱身衣看似只是科幻小說裡的離奇情節,事實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 大自然最神奇的金屬鈦色龍
    這些五顏六色的鈦杯不是採用陽極氧化的方法,而是根據鈦的特殊性能生產出來的,不但沒有任何毒性,而且依然保持著原汁原味的健康特性,挺神奇的!一段假設的對話開啟了記者探索揭示大自然鈦金屬變色的神奇之旅。  記者首先想到了彩虹、變色龍。大自然裡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產生彩虹、變色龍的神奇。
  • 以色列科學家研發「隱形衣」新技術,「哈利波特隱身鬥篷」要夢想成真
    說到隱形衣,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哈利·波特》萌萌的小演員表演的神奇魔法——隱身鬥篷。  據《以色列時報》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研發了一款「隱形鬥篷」,原理就是能夠將照射到物體上的光線散射出去,使其無法被探測到,可以被視作傳說中的「隱形衣」。
  • 夢寐以求的「黑武器」來了 量子隱形衣讓隱身將成為現實
    今天我教大家一個足不出戶就能走遍全世界的神奇辦法。就是坐好,微笑,然後……換背景板。這可算是原始版的修圖了,不過最近國外有人號稱可以製作出一款量子隱形衣,能夠讓人瞬間隱身。這,真的靠譜嗎?隱身,一直是許多科幻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場景。哈利波特那件隱形鬥篷,就是大家夢寐以求的「黑武器」。不過最近有報導稱,加拿大某生物材料公司製作了一款現實中的隱形鬥篷,穿上就能像哈利波特那樣隱形了。
  • 未來已來:隱身不再只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
    光線透過廣闊的海洋,為一些海洋生物提供了天然的防護層,例如,甲殼類透明生物Cystisoma由於Cystisoma除了一些必要的器官,如眼睛外,幾乎全身都是透明的,它大大減少了散射面,使它能夠避免被大多數捕食者發現。然而,由於某些捕食者眼睛具有特異能力,仍有少數捕食者能夠利用交叉光譜視覺技術探測並成功攻擊這類獵物。如果一個生物能夠有效避開交叉光譜視覺技術,那麼該種生物在海洋中生存的可能性將會更大。受這種生態關係的啟發,一種同時集成長波隱身和短波透明性的跨波長隱身概念應運而生。
  • 這些深海魚自帶超黑「隱身衣」,可吸收超過99.5%的光線
    這些超黑魚吸收光線的效率極高,即使在明亮的光線下,它們看起來也像沒有明顯特徵的輪廓。在黑暗的深海中,它們即使被生物螢光包圍也能隱身。 超黑魚能幾乎完全吸收光線,這依賴於黑色素。這種色素同樣存在於人類皮膚中,並保護皮膚免受陽光傷害。Osborn 和同事發現,黑色素不僅在超黑魚的皮膚中大量存在,而且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分布。充滿色素的亞細胞結構被稱為黑素體,它們緊密地聚集在色素細胞中,而這些色素細胞連續地排列在貼近超黑魚皮膚表面的地方。
  • 中國研究團隊研製出「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改變材料對電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夠將物體隱藏起來。日前,我國科學家運用這一原理,研製出能夠在可見光波段將生物隱形的隱身器件。  「我們在可見光中實驗實現了物體的隱身,而且無需使用精密設計的納米電磁材料。」
  • 當家電學會隱身術 要逆天了 你還能找到它們嗎?
    其實,這個夢想已經實現!  去年,一家加拿大的公司成功研發了一種量子隱形材料——  Quantum Stealth camouflage  中譯名為量子隱形偽裝材料,  一聽就很高大上。  披上去效果是這樣的。
  • 隱形衣是怎樣實現隱形的呢?你可曾有過隱形夢?
    2012年,加拿大超級隱形生物科技公司(Hyperstealth Biotechnology Corp)所研發的產品。據稱這款量子隱身衣採用了高科技的「量子偽裝面料」,我們先來見識一下這款量子隱身衣的神奇之處,如下圖所示。如此驚人的隱身效果,它其中的原理是什麼呢?
  • 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
    古往今來,從西遊記中遁跡匿影的孫悟空到哈利波特手中神奇的魔法棒,無數神話電影表達著人類對隱身的美好嚮往,也激勵著科學家不斷探尋的腳步。自然界存有兩種「隱身衣」,是生物的生存利器。一種是「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螳螂匿藏於樹葉之中,其顏色紋理和背景相似,有利於埋伏或進攻,這種擬態隱身在變色龍和章魚等頭足類生物中最為常見;另一種是透明隱身,即光透過物體時不產生任何散射,例如海樽和水母。近些年,隨著變換光學和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的發展,隱身相關的科學研究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