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隱身不再只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

2020-10-12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光線透過廣闊的海洋,為一些海洋生物提供了天然的防護層,例如,甲殼類透明生物Cystisoma。由於Cystisoma除了一些必要的器官,如眼睛外,幾乎全身都是透明的,它大大減少了散射面,使它能夠避免被大多數捕食者發現。然而,由於某些捕食者眼睛具有特異能力,仍有少數捕食者能夠利用交叉光譜視覺技術探測並成功攻擊這類獵物。如果一個生物能夠有效避開交叉光譜視覺技術,那麼該種生物在海洋中生存的可能性將會更大。受這種生態關係的啟發,一種同時集成長波隱身和短波透明性的跨波長隱身概念應運而生。這種人為地打破了上述生態關係,將透明的「獵物」隱藏在「捕食者」的跨光譜視野中,因此,這種隱身原理對實際隱身技術具有重要意義。例如,迄今為止只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透明隱形飛機或飛行器可以在實驗室中進行模擬。在這樣的飛機或飛行器中,駕駛員可以自由地看到周圍環境的動態,而不必擔心被外部微波雷達系統探測到。

成果簡介

近日,吉林大學徐速聯合浙江大學陳紅勝以及清華大學孫洪波課題組在隱身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作為一種優越的自我保護手段,隱身技術一直是學術界和工業界長期關注的話題,因為它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這些應用目前只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然而,由於材料固有的強色散性,使得跨波長隱身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受海洋動物之間的生態關係及其捕食者的跨波長探測的啟發,本研究提出了多種隱身策略集成的跨波長隱身概念。作者主要通過納米壓印技術證明了長波隱身和短波透明性之間的關係。該工作將隱身技術的概念從單波長光譜的單個隱身戰術擴展到針對跨波長應用的綜合隱身技術,為跨波長集成元器件的發展鋪平了道路。該工作以標題「Cross-wavelength invisibility integrated with various invisibility tactics」 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圖文導讀

圖1 光學透明微波隱身隱身罩的生物學仿生設計

在本工作中所製作的隱身罩是完全透明的,從外面可以看到內部物體(即印有「吉林大學」字樣的金屬徽章)。這一現象表明,內部觀察者可以自由地看到外面,與完全不透明的隱身罩相比,隱形隱身罩的可見尺寸明顯減小。具有光學透明微波隱形隱身罩由兩個超表面組成,它們印在柔軟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上,並由彎曲的透明PET間隔棒隔離,在1 MHz下的相對介電常數為3.37。其中,PET薄膜的厚度為0.15mm,而間隔層的厚度為2.16mm(頂蓋),1.8mm(側壁)。內層超表面是一個完美的電導體(PEC)邊界,並且外層超表面上的環形諧振器提供了適當的相位補償和保幅效果。

圖2 光學透明微波隱身罩的布爾超材料設計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作者製作的隱身罩是基於亞表面的相位補償型,它的特點在於可以重建反射波,使其與原始地平面反射的波相同,因此它不存在明顯的高度問題和散射波的橫向偏移。僅設計對單元進行微波隱身是不足以實現跨波長隱身的。一方面,產生適當相移和保持振幅響應的微波隱身結構需要具有超高導電性的材料,這種材料通常存在於均質金屬中。另一方面,超結構應該呈現出極高的透射光強度,這就要求超低的光學傳導性。為了滿足光學透明微波隱身罩的材料要求,作者首先製備一種透明銀網,以達到極高的導電率和超低的光學傳導性。基於此,作者採用布爾超材料設計方法將這些用於單波段功能,並合併為一個完整的單元結構。通過這一過程,形成的宏觀金屬網絡結構,這些金屬絲具有極高的局部導電率,同時保持極低的整體光導率。

圖3 布爾設計後環形諧振器的相位和振幅響應

為了計算單個單元的振幅響應,作者定量研究了不同層電阻下的電位反射衰減。從結果可以看出,與隱身罩要求相匹配的薄片材料的電阻非常有限。當材料的薄片電阻超出這個範圍時,系統中的歐姆損耗將衰減反射電磁波的振幅,並持續地惡化隱身效果。在實際中,有效的材料參數設計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例如,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銦錫氧化物、石墨烯和碳納米線具有良好光學透明性,通常只有具有高於1歐姆/片的電阻。然而,發現當片電阻大於1歐姆/片時,這種超表面無法實現保幅。換言之,這種透明導電材料可能無法滿足跨波長隱身方法的關鍵要求,儘管它們已被廣泛用於微波吸收器和其他微波器件的屏蔽領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歐姆損耗,因此,作者將金屬絲的寬度限定在6 μm左右,能有效地降低歐姆損耗。

圖4 隱身罩的光學特性表徵

由於既要保證在微波尺度下大面積隱藏宏觀物體,又要保證微米尺度的金屬絲的高精度製作,因此作者選擇了一種先進的納米壓印技術來實現光學透明的微波隱身罩。隱身罩外殼的反射光束分布與地面反射光束分布相同,這表明當隱身罩凸起時,反射光束可以恢復如初。為了與隱身罩和地面情況進行比較,分別採用了由透明PEC膜和鋁膜製成的凸起面的反射光束分布。在這兩種情況下,反射光束分為幾個部分,其模式與地面情況完全不同。我們可以看到,在透明PEC的情況下,反射光束的分布幾乎與鋁膜塊的情況相同,這表明金屬網絡具有極高的導電性。

總結展望

在以往的控制電磁波手段的基礎上,作者採用布爾超材料設計方法提供了多種隱身的可能方式。重要的是,該工作提供了一種採用跨波長集成隱身的方法。此外,在集成邏輯電路概念的啟發下,該工作可以對不同功能需求的緊湊設計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從而為設計緊湊尺寸的多功能物理器件鋪平道路。

文獻信息

Cross-wavelength invisibility integrated with various invisibility tactics, Science Advances,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9/eabb3755

來源:微算雲平臺 江蘇雷射聯盟轉載

相關焦點

  •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隱身衣可3D列印
    ■本報記者 沈湫莎  想擁有一件哈利·波特小說中的隱身鬥篷麼,科學家說沒問題。在昨天上海科協大講壇舉辦的「3D列印與超材料智造」上,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辛皓教授表示,可以通過人為控制電磁波折射率的手段,讓衣服「隱形」。「我相信有生之年能夠做出這樣的衣服。」辛皓說。
  • 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了,人造重力或將實現!
    長期以來,人造引力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內容,想像一下《2001太空漫遊》和《火星人》等影片中出現的輪狀飛船,它們在太空中旋轉,產生自身的重力。現在,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團隊正在努力使這些技術成為現實。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沒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迫不及待地盼望著未來的到來,而他們的讀者也有別於那些害怕改變、屈服於未來衝擊的芸芸眾生,這些人不想等著未來按部就班地降臨,而是希望通過閱讀關於未來的小說提前目睹未來的景象。但是,在關於未來的小說中,含警戒意味的故事幾乎和粉飾未來的故事一樣多,就連最美妙的技術天堂裡也有那麼一兩個長蟲的蘋果。
  • 用科幻小說來預測未來技術,靠不靠譜?
    編者按:科幻小說的超凡魅力之一,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閱讀過去的科幻小說,我們總會發現其中一些設想在現在成為了現實。但是細心來看,每個科幻作者都無法跳出時代背景的限制。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在現在的科幻小說中管窺未來的技術發展呢?
  • 《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本土科幻小說的春天來了
    不再是小圈子內的孤芳自賞,伴隨著對影片原著、各大科幻IP的熱議,人們開始思考,怎樣的科幻佳作才是屬於中國的「藏有未來答案」的科幻佳作。那麼,由其帶出的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現狀的話題,則對於本土科幻小說的未來發展更具意義。人們開始思考,怎樣的科幻佳作才是屬於中國的「藏有未來答案」的科幻佳作。在劉慈欣口中,中國本就是科幻作品最好的背景,他曾說過:「當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正快速推進,已成為全世界最具『未來感』的國家,這是中國科幻文學成長的肥沃土壤。」
  • 嫦五設計師:建月球村已被提上議程,星際旅行不再是科幻場景
    嫦五設計師:建月球村已被提上議程,星際旅行不再是科幻場景 @中國新聞網 11月24日消息,嫦娥、玉兔、廣寒宮……你對月球的想像還只停留在神話故事?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在與西方碰撞的現代化進程中,充滿「救亡」和「振興」的基調。當時的作者所創作出的《新中國未來記》《新紀元》,都把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復興作為想像內容,寫出了那個時代的焦慮。在本土化的創作外,更多是翻譯作品,尤其是凡爾納的小說,還有來自日本的作品,提到了太空,提到了很多物理問題,國人為小說所展現的形式感到新鮮。飛氘發現,中國科幻一直延續著生存焦慮。
  • 英特爾向科幻小說作家要靈感
    為了打破思維的固有模式,英特爾去年聘請了4名科幻小說作家加入團隊。    在過去幾十年時間內,衡量半導體行業進步的標準很簡單——變快就是進步。然而現在,速度已不再是王道了。為了打破思維的固有模式,英特爾的產品設計團隊竟從科幻小說中找靈感。他們在去年聘請了4名科幻小說作家加入團隊,並出版了一本名為《明日計劃》的文集。這些作家在書中對尖端處理器在不久的將來會派上什麼用場盡情想像了一番,該書已於今年2月在網上面世,其中包括英特爾公司未來學家布賴恩·戴維·詹森新近創作的一組有關人工智慧的短篇小說。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華裔科學家參與隱身試驗 實現物體可見光下隱身
    華裔科學家參與美國重大科學突破:首次實現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隱身  本報特約撰稿 池晴佳  披上隱身衣,瞬間便可隱匿行蹤,哈利•波特的魔幻本領有望藉助現代科技而成為現實。隱身衣看似只是科幻小說裡的離奇情節,事實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 可以「隱身」的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
    還記得小說《哈利·波特》中的「隱身鬥篷」嗎?或者你是否也嚮往能擁有變色龍一般瞬間變色的神奇皮膚?如今,藉助可以「彎曲光、改變波」的超材料,這些原本聽起來科幻味十足的場景或將變為現實。
  • 這五本好看的科幻未來世界小說,帶你一起暢遊未來
    推薦五本好看的科幻未來世界小說,帶你一起暢遊未來大家好,我是小編(我愛小小書),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五本科幻未來世界類的小說,高人氣高質量高收藏,本本是經典,篇篇是回憶,書荒的你值得再看一遍,希望大家喜歡,分別是:《吞噬星空》、《修真四萬年》、《人道天堂》、《破滅時空》、《紂臨》。
  • 2020年,我們終於踏入了科幻電影中的「未來」
    這一年,《史前星球之旅》中人類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銀翼殺手》中汽車已能夠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穿梭飛行;《捍衛機密》中人類只要戴上一個「頭盔」,無需說話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腦運輸資料;《機器戰警》中被科學家改造成了半人半機器人的「鐵甲威龍」守衛著城市的和平;《終結者》中人類打造的機器人甚至開始統治世界。 在科幻世界裡,2020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
  • 隱身在未來將不再是一種超能力…
    從秦漢方士的隱身術,到哈利波特的隱身衣,再到軍事上的隱身飛機,哪些是幻像魔術?哪些又是科學前沿?隱身在未來將不再是一種超能力。人類是否能煉成「隱身術」?這種「超能力」又該如何實現呢?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講,它們都是一種偽裝術,並不是一種高級意義上的隱身。因為你畢竟是可以看到它的,只是無法分辨它和它所在的環境。光線繞行的隱身原理那麼更高級的隱身術其實也可以用中國古人的思想來闡述。
  • 看完《星際穿越》,再來拜讀高階科幻小說 對宇宙的探索上 小說比...
    原標題:看完《星際穿越》,再來拜讀高階科幻小說 對宇宙的探索上 小說比電影先走了幾十年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正在熱映,並且點燃了科幻作品的討論熱情,網上各種分析解密文章也層出不窮。
  • 移民其他行星不再是科幻小說,霍金:我深信人類需要離開地球
    移民其他行星不再是科幻小說,霍金:我深信人類需要離開地球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17-06-21 21:15 來源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在我們先民的記憶中,月球並不遙遠,傳說中身形輕盈的嫦娥就飛到了那裡,而且月球上還有漂亮的宮殿,潔白乖巧的玉兔,以及被罰無休止地砍伐桂花樹的吳剛。只是這神話女子沒法飛回地球,只能住在月球上,與我們遙遙相望。這,可能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吧?!
  • 科幻小說《高鐵》: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中新網1月24日電 題: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評科幻小說《高鐵》  吳巖  韓松不是速度的崇拜者,他是速度的敏感探測器。 這再一次印證了他所宣稱的,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而他本人恰恰要成為這種科幻現實的描述者。剛剛讀完的小說《高鐵》,可能是作者相關理論的又一次實踐。  對於讀過《地鐵》的人來講,閱讀《高鐵》會有一種審美疲勞之感。小說的構造模式基本一致。
  • 培養科學大腦 讀玄幻小說不如讀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雖然也天馬行空匪夷所思,但它不是完全蹈空,而是與科學有著或深或淺的連結,它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暢想和反思。「華語科幻第一人」劉慈欣,認為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是「一部恢弘壯闊的未來史,銀河系的史詩,一部奠定現代科幻基石的經典。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可以說是基地系列的通俗版本。」《銀河帝國》系列小說共15部,由「基地」、「機器人」、「帝國」三大系列,共同構建一個宏大的銀河帝國世界。三大系列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錯綜複雜,講述了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軍事科幻深刻影響軍事科技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熱播的電視劇《霹靂遊俠》,演示了無人駕駛汽車,這一幻想現在已經被人類親密擁抱。智能眼鏡、智能盔甲、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全息投影、手勢操控、虛擬視覺、機器警察等,這些不久前的科幻智能產品已不鮮見。20世紀50年代幻想的人工智慧不僅改變了人類現實,還將加速改變人類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