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2019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2020-11-27 近代史研究所

 

 

會議日程

 

開幕式1214 900-930 京師大廈三層第六會議室

 

主持人周文玖

 

致歡迎辭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院院長

楊共樂

 

大會主題演講

 

1214日  950-1200

 

京師大廈三層第六會議室

 

主持人汪高鑫

 

發言人

 

劉家和

史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科學

Histor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瞿林東

關於「三大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Reflec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Three Systems

 

龐卓恆

古代史分期大討論:一大成就和一大教訓

The Debate on Period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 Achievement and a Lesson

 

喬治忠

中國史學起源問題及其學術啟示

The Problems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Its Academic Inspiration

 

保羅·羅斯(Paul A. Roth

庫恩對常規科學的敘事性建構

Kuhn's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Normal Science

 

分組討論 

 

第一組  中國古代史學

地點:京師大廈三層第一會議室

 

第一場

1214日  14:00-15:40

 

主持人:姜海軍

評議人:王記錄、趙梅春

 

周文玖:回顧與思考——70年來中國史學史學科的軌跡及未來發展

趙梅春:70年來中國史學史研究範式的變遷

朱洪斌:「把雙臂張得更開闊」:史學史的新想像與新維度

廉敏:歷史理論·歷史教育·歷史真實——關於中國古代史研究七十年的三點觀察

朱露川:類例與類敘——關於中國古代歷史撰述一個方法論的考察

 

第二場

1214日  16:1017:50

 

主持人:劉開軍

評議人:姜海軍、吳鳳霞

 

唐明亮:論史料研讀的歷史主義原則——從《左傳》「宗」、「族」、「家」、「氏」、「室」之種屬關係談起

駱揚:試論春秋筆法及其歷史書寫中的客觀性

陳金海:杜注《春秋》隱公七年「以歸」為「非執」辨析

曲柄睿:天命、天道與道論:先秦天人關係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劉亮:《新語》「思想近於韓非」榷論

汪高鑫:漢初儒學思想的「駁雜」性特徵——以陸賈、賈誼為中心

 

第三場

1215日  8:30-10:00

 

主持人:廉敏

評議人:時培磊、朱洪斌

 

吳海蘭:唐代的私修譜牒初探——以家傳、家譜與家狀為中心

程源源:論呂祖謙的歷史編纂學成就——以史書體裁為中心的考察

吳鳳霞:70年來《遼史》研究述評

時培磊:近百年來《元典章》的整理與研究

卞利:王圻《續文獻通考·節義考》再探

郭琳:七十年來國內佛教史籍研究現狀與展望

朱冶:史學視野下《四書輯釋》東傳朝鮮半島考

 

第四場

1215日  10:3012:00

 

主持人:金久紅

評議人:廉敏、卞利

 

王記錄:乾嘉時期經學與史學的互動與融通

劉開軍:紀昀《史通削繁》的評點之學

姜海軍:章學誠的經學思想與「六經皆史」的本旨

周毅:明清安慶方志的理學傳與理學書寫

董根明:管同與梅曾亮史學思想比較

王學斌:重振北學的嘗試:《大清畿輔先哲傳》編纂緣起與內在意蘊

 

 

第二組:中國近現代史學

地點:京師大廈三層第五會議室

 

第一場

1214日  14:00-15:40

 

主持人:陳峰

評議人:李勇、張秋升

 

王傳:西方人類學輸入後中國現代史學之走向(19031949)

徐國利:傳統史學理論的傳承和闡釋與何炳松新史學理論的創建

趙少峰:土山灣印書館與《漢學叢書》的編纂

趙滿海:文化人類學與中國近代經史嬗變研究——以古禮研究為中心的考察

李玉莉:略論經學家派與近代地域性史學的流變

王應憲:「讀經救國」:無錫國專的經學課程及其實踐

 

第二場

1214日  16:1017:50

 

主持人:崔巖

評議人:徐國利、趙滿海

 

李勇:郭沫若古史研究的反響、自省、辯護與細化——《中國古代社會》民國時期遭受的批判及其學術意義

陳勇:錢穆治古史地理的理論、方法及其思考

顏克成:繆鳳林的民族史研究

單磊:呂思勉史學札記對趙翼考論成果的繼承與發展

孫衛國:鄭天挺與明清史料整理會

陳峰:民國時期史語所學人與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第三場

1215日  8:30-10:00

 

主持人:邱鋒

評議人:李孝遷、張越

 

郭蔚然: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教育實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語境下的中國史教科書問題

謝輝元:民國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撰述的演進

張越:回瞰「十七年時期」的中國史學史學科

崔巖:兩部同名《民國人物碑傳集》淵源及價值述考

李孝遷:「結構種魂」:橫陽翼天氏《中國歷史》

張峰:重返歷史現場:認識民國史學的一個新維度

 

第四場

1215日  10:3012:00

 

主持人:王應憲

評議人:周祥森、朱發建

 

張昭軍:中國文化史學的過去與未來

張秋升:馬克思主義史料學研究的現狀及進路

朱發建:改革開放以來有關「五四運動」歷史記憶的研究

錢茂偉:口述史是通過大腦記憶進行的當代公眾歷史研究

周祥森:創傷經驗的符號化與假設性歷史的多重建構——關於華北移民社會祖根傳說研究的思考

邱鋒:土改運動的圖像敘事兼論圖像敘事的層次問題

 

 

第三組:外國史學

地點:京師大廈三層第二會議室

 

第一場

1214日  14:00-15:40

 

主持人:孫立新

評議人:吳曉群、徐松巖

 

李淵:《歷史》中的夢境

徐松巖:修昔底德選擇史料和考信方法芻議——兼及修昔底德陷阱

李永明:試論修昔底德的求真思想

王海利:埃及學學科性質反思

呂厚量:古典時代西西里文明邊疆形象的二重性及其歷史源流

劉林海:36世紀西方史學發展特點探析

 

第二場

1214日  16:1017:50

 

主持人:王海利

評議人:劉林海、侯樹棟

 

吳曉群:文明與野蠻:試析1300年以前西方文明史書寫範式的形成、特徵及影響

李騰:「全球中世紀」的理論建構與東方視角

侯樹棟:蠻族王國與羅馬制度

鄭鵬:論比德的神跡書寫

張井梅:文藝復興與西方史學的近代轉型

孫立新:哈特穆特·茨瓦對馬克思主義工人階級史研究的學術貢獻

李恆:試論理解敘事主義歷史哲學的三個維度——以安克斯密特的敘事實體理論為視角

 

第三場

1215日  8:30-10:00

 

主持人:李永明

評議人:鄧京力、王利紅

 

鄧銳:從「普遍歷史」到「特殊歷史」——略論中西史學的形而上起源

陳安民:王夫之與維柯的學行和影響述略

王成軍:劉家和先生比較史學的理論初探——以同與異的關係為據

王振紅:作為體認與呈現的傳統史學——兼論先秦史學範疇的文化型態

吳英:在史實的檢驗中重建唯物史觀的解釋體系

鄧京力:思想史的「全球轉向」

陳新:歷史研究中的證據與證明——自柯林武德以來的討論

 

第四場

1215日  10:3012:00

 

主持人:王成軍

評議人:吳英、李恆

 

張駿:近代歷史主義認識論反思芻議

呂和應:克羅齊的「語文學批判」述評

董立河:麥卡拉真理批判理論釋讀

王利紅:詩與真:試論歌德的歷史哲學

尉佩云:約恩·呂森對德羅伊森史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兼論德國史學理論的現代演化

蘇萌:歷史敘事與表現理論——論安克斯密特歷史表現理論的前提

 

大會發言

1215日  14:00-16:15

京師大廈三層第六會議室

 

主持人:張越

評議人:蔣重躍、陳新

 

陳其泰

白壽彝先生治學的使命意識和堅韌精神

The Sense of Mission and Tenacity Displayed in Professor Bai Shouyis Research

 

周少川

新中國女史學家的傑出代表——論劉乃和先生的史學成就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Female Historians:

On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of Liu Naihe

 

牛潤珍

歷史學的新時代新使命——如何用歷史研究解決現實中的重大問題

The New Mission of History in the New Era:

How to Use Historical Research to Solve Major Problems in Reality

 

鄒兆辰

從耿淡如到張廣智:西方史學史學科建設的代際傳承

From Geng Danru to ZhangGuangzhi: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the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張耕華

論歷史陳述之「真」的界定——驗證曼德爾鮑姆的一個觀點

On the Definition of truthin Historical Statements:

Testing Mandelbaums Point of View

 

 

尤尼-馬蒂·庫卡寧(Jouni-Matti Kuukkanen

何以走入歧途:史學、規範性與大屠殺之爭

How to get it wrong:

historiography, normativity and the Holocaust debate

 

大會總結及閉幕式

1215日  16:30-17:35

京師大廈三層第六會議室

 

主持人

董立河

 

小組總結

第一組代表 周毅副教授匯報

第二組代表 張峰副教授匯報

第三組代表 呂和應副教授匯報

 

致閉幕辭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院院長

楊共樂

相關焦點

  • 第21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日程
    唯物史觀的理論闡釋亟須正本清源(20分鐘)發言人:龐卓恆(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2.與時代同行: 史學理論研究40年(20分鐘)發言人:於沛(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3.社會史視域下的中國農戰史研究論域 卓立(西南政法大學) 走出歷史認識論——論改革開放四十年史學理論話語範式的局限與出路
  • 北京師範大學,問鼎2020中國師範大學教學質量排行榜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校辦學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 2019年語料庫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理工舉行
    年語料庫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跨學科視角」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  本次研討會是2019年度全球重要語料庫語言學學術會議之一。大會以「跨學科視角」為主題,圍繞語料庫語言學發展現狀和熱點話題,展望語料庫的多領域應用前景。來自國內外兩百餘名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盛會。  本次大會規模大、規格高。
  • 近代北京史研究的新起點學術研討會會議議程
    內容 會議開幕式暨《北京史學《北京史學》2018年春季刊執行主編王建偉介紹本刊編輯情況 5.
  • 「中美競爭時代中國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議程」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魏穎琦)11月21日,「中美競爭時代中國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議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外交學院、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及學術科研機構的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 「中美競爭時代中國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議程」研討會召開
    光明網訊(記者劉夢甜)11月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主辦、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承辦的「中美競爭時代中國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議程」研討會在京舉行。
  • 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吉首大學召開
    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紅網時刻12月30日訊(通訊員 馬媛)12月28至29日,由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和吉首大學共同舉辦、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湘西吉首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與世界社會主義」。
  • 第八屆晚清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被捲入世界的晚清中國暨戊戌變法120周年——第八屆晚清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離  會  會議議程>主持人:郭常英 華林甫 《清史地圖集》的學術理論與編纂實踐
  • 2016年國際圖論研討會在青海師範大學成功召開
    10月29日至11月2日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院系列活動——2016年國際圖論研討會於在青海師範大學舉行。青海師範大學副校長趙海興代表學校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包括享譽國際圖論專家、匈牙利科學院院士Miklós Simonovits在內的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匈牙利、臺灣的圖論研究專家。會議安排了14場學術報告。
  • 「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學術評價」研討會在京舉行
    「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學術評價」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7年06月09日 20: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禧玉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禧玉)2017年
  • 海洋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海洋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山大學歷史系 中國·廈門 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 會議日程 第一節(14:00-15:30) 一、嘉靖年間的中日貿易與東方停滯論的破解(徐曉望) 二、延續、漸變與裂變:海洋史視野下的元明鼎革理論
  • 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 通訊員楊富斌)1月9日,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榮譽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全人教育辦公室共同主辦,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國內外的6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2020年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學術會議在北京舉行
    打開APP 2020年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學術會議在北京舉行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3 17:02:46
  • 「歷史上的危機與女性」婦女/性別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
    「歷史上的危機與女性」婦女/性別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5日,由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世界史系與女性研究中心主辦的「歷史上的危機與女性」婦女/性別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
  • 「2019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學術研討會」在閩南師大舉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4日—5日,由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閩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聯合主辦的「2019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學術研討會」在閩南師大舉辦。譚忠指出,此次研討會匯集了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領域諸多專家學者,希望通過會議加強國內外數學物理與偏微分方程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相關領域研究的發展。  研討會期間,香港中文大學辛周平教授、南京大學程崇慶教授、中山大學姚正安教授、南京大學楊孝平教授、哈爾濱工程大學沈繼紅教授等15位專家分別作了學術報告。與會代表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氣氛熱烈。
  • 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學術年會(2018)暨新時代的...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2018年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學術年會暨「新時代的編輯出版理論創新與產業發展」論壇在陝西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主辦,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陝西師範大學西部數字出版協同創新中心和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承辦,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協辦。
  • 西南交大 | 2019建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
    【MBA中國網訊】「2019建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院長系主任大會」(2019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年會)定於2019年10月18日(周五)~20日(周日)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學舉行。
  • 臺灣五十年來「史學理論」的變遷與發展:1950-2000
    [17]蘇文特別敘述了蘭克的學生伯倫漢(Ernst Bernheim,1854-1937)所編寫的《史學方法論》教材如何影響近代中國史學界對「史學」的認知並及於臺灣史學界。[18]  史料考證與臺灣史學界的關係中,蘭克與臺灣史學界的關係幾乎已成為臺灣史學史上的一個課題。
  • 中西比較視域中的宋代史學近世化:基於歷史觀與史學方法的考察
    作者: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鄧銳  內容提要:對比西方來看中國歷史與史學問題,是中國史學近代轉型接受西方學術框架所帶來的一種學術視域。(參見王晴佳:《中國史學的科學化——專科化與跨學科》,見羅志田主編:《學術與社會·史學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81-712頁。)杜維運以明確的比較史學方法撰述《中國史學史》,所以其《史學方法論》重視通過比較史學建立世界史學。(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3、4頁;杜維運:《中國史學與世界史學》,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201-220頁。)
  • 首屆國際分布式AI學術會議議程全公布:姚期智、劉鐵巖主旨演講
    無論是哪一位,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是舉重若輕的存在,而在將於 10 月 13 日至 15 日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分布式 AI 學術會議——DAI(Distributed AI)上,這幾位大咖都將悉數出席!大家對於 DAI 這一學術會議可能還比較陌生,然而對於 AI 領域尤其是分布式 AI 領域的研究者而言,它的召開,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