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e Booth:設計臨床試驗要注意這4點

2020-12-06 健康一線視頻網

▎藥明康德編譯整理(來源:LifeSciVC)

今年4月,IQVIA人類數據科學研究所發布了名為「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深度研究報告。對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和臨床開發現狀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藥明康德的微信團隊也與讀者分享了這篇報告的精彩內容。

近日,知名投資人,Atlas Venture公司合伙人Bruce Booth博士在其博客LifeSciVC上,發表了他對這一報告中關於臨床試驗部分數據的進一步分析。生物醫藥領域的臨床試驗活動在過去幾年增長了35%,在2018年有4700多個臨床試驗啟動。在這一背景下,Bruce Booth博士分析了2018年獲批新藥的臨床試驗的特徵,並且分享了他自己從中獲得的洞見。

2018年獲批新藥臨床試驗的特徵

隨機對照試驗(RCTs)仍然是獲得批准的金標準:接近90%獲批藥物的監管申請中包含RCTs。

包含活性對照組的臨床試驗正在變得越來越常見。2018年獲批的藥物中接近一半(46%)藥物的臨床試驗包含活性對照組。幾年前,這個數值只有20%,這標誌著在已經存在標準療法的疾病領域,比較不同療法之間的有效性正在得到重視。

2018年獲批的新藥中,超過40%(25/59)的批准只基於一項註冊性臨床試驗。過去「需要兩項包含適當對照組的3期臨床試驗」的獲批標準在2018年並不適用。

有12%(7/59)的新藥只依靠1期或2期臨床試驗獲得批准,它們沒有進行3期臨床試驗,這些是比較特殊的情況。

患者暴露(patient exposure)水平和臨床開發時間分析

2018年獲批新藥之間,臨床試驗招募患者的數目有非常大的差別。大約一半的批准只需要少於500名患者接受治療。

▲獲批新藥申請中臨床試驗患者人數分布(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5種新藥的申請中只包括了少於100名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這些新藥都是孤兒藥。其中4種新藥只需要一項臨床試驗就獲得了批准,而第五種是治療腺苷脫氨酶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症(ADA-SCID)的elapegademase,它是基於總計包含10名患者的兩項註冊性臨床試驗結果獲得批准的。

在2016-2018年間,支持新藥上市的臨床試驗中患者-年(patient-years)暴露指數在1800-3800之間。患者-年暴露指數由接受治療的患者數乘以接受治療的年數得出,是一個理解藥物安全性和長期療效的重要指標。

孤兒藥平均需要1000患者-年才能獲得批准,雖然這一數值小於非孤兒藥,但是比人們的預期值還是要高一些。

達到這些患者暴露水平需要大量的開發時間,這導致近年來新藥的平均臨床研發時間仍然在12年以上,並沒有出現顯著改善。

雖然孤兒藥的註冊性試驗中包含的患者數目遠小於非孤兒藥(平均430人比2300人),但是這些研發項目仍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事實上,基於過去4年的平均值,孤兒藥的臨床試驗長度比非孤兒藥反而要長12%(7.6年比6.7年)。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這可能由於除了罕見單基因遺傳病以外,孤兒藥認定還包含了很多其它類型的適應症。而且,孤兒藥研發項目需要在更少數量的患者中積累到足夠的安全性和療效數據。

臨床開發需要注意的問題

Bruce Booth博士結合這些數據和自己作為早期投資者的經驗,分享了下面幾點洞見:

在隨機對照試驗中使用活性對照將變得更為常見,即便是對於孤兒藥來說也是如此。在研發過程中儘早了解在研療法與已有標準療法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重要。試圖不使用活性對照來節省臨床試驗成本的策略不可取。設計正確的臨床試驗,說服投資人支持這些試驗,不要偷工減料。

從歷史經驗來說,單臂試驗、沒有合適對照的試驗,通常後來會面對更多問題。例如在癌症研究中,這常常會導致假陽性結果,從而導致後期臨床研發失敗。有些罕見病甚至缺乏相關長期自然疾病歷史作為對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藥物開發公司應該在臨床前研究階段就及早投資開展觀察性臨床研究,旨在積累足夠的疾病歷史對照和比較療效的基線指標。

對於「主流」孤兒藥來說,它們將來仍然需要大約1000患者-年的數據才能獲得監管批准。對於非孤兒藥來說,需要的數據量大概會是2000~3000。具有顯著療效的基因和細胞療法可能需要的患者暴露水平會低一些,這些一次性療法得益於在進行一次治療之後仍可通過隨訪持續積累患者-年數據。

雖然特殊的成功案例存在,但是除非在早期試驗中表現出非常顯著的療效,很少有在研療法能夠直接從1期或2期臨床試驗直接獲得批准。藥物研發團隊不能依賴這一加速批准策略作為藥物研發的基本方案。

參考資料:

[1] Getting Clinical On New Drug Launches. Retrieved May 17, 2019, from https://lifescivc.com/.

[2]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trieved May 17, 2019, from https://www.iqvia.com/institute/reports/the-changing-landscap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

相關焦點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期臨床試驗
    其中臨床試驗耗資/耗時基本佔整個新藥開發的60%~80%,可謂是新藥開發最耗錢耗時的階段。FDA將臨床研究分為三期,這三期臨床研究通常按期依次實施,但也可以有重疊;另外針對新藥批准上市後的臨床研究,FDA定義其為IV期臨床試驗。ICHE8根據臨床研究的目的將臨床試驗同樣分為4期。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期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是新藥臨床研究階段的關鍵性試驗,是新藥能否最終獲批上市的臨床基礎。2.4 怎麼做(How)試驗原理:一般通過新藥與現有標準治療的比較,III期臨床試驗分為優效性試驗和非劣效性試驗。試驗過程常採用隨機盲法、陽性對照試驗;無市售陽性藥物時,可選用安慰劑進行對照。
  • 第四節 臨床試驗設計原則
    這是一種非隨機、非同期的對照研究。如某病於一段時間內,自然病程、診斷方法、診斷標準和治療水平比較穩定或變化不大,並注意兩組患者在臨床特徵、主要預後因素等保持均衡,採用此型對照評價一種療法的療效還是可以的。這種對照的資料來自文獻和醫院歷資料。   此型對照的優點是:①易為患者接受,也符合醫德;②省錢、省時間。
  • 毒理數據對臨床試驗設計的重要指導意義
    同時,動物毒理試驗要和臨床周期相匹配:有些情況,如抗腫瘤藥,I期臨床可能受益的病人從倫理角度不能停藥,一個月長毒試驗可能無法支持長期臨床試驗。很多國內臨床醫院在過倫理時候因為這個問題通不過,而國外鮮有。這情況下,可以先報IND,藥監局不會因為四周的毒理試驗不讓上臨床。在不清楚人體代謝的情況下,IND前做很長的毒理試驗沒有太大意義。
  • 雙盲試驗的注意點
    大家平時聽的最多的,可能就是雙盲這個詞,但其實我們在試驗設計時,經常用到的盲法一共有三種,單盲、雙盲、三盲,如果出現對照藥和試驗藥劑型或外觀不同時,還會涉及到雙盲雙模擬技術。下面這個表格簡單描述了三種盲法的區別:今天的重點是雙盲實驗。
  • 臨床試驗 I 淺析臨床試驗的 ALCOA+原則
    ICH-GCP E6(R2)中臨床試驗數據要求4.9.0:The investigator/institution should maintain adequate and accurate source documents and trial records that include
  • 臨床試驗的原則和方法
    二、臨床試驗的起源  醫學科學領域首次引入觀察性臨床研究見於希波克拉底的著述,提出不僅要依靠合理的理論,也要依靠綜合推理的經驗,動物實驗結果並不能證實在人體的效果,因此藥物實驗應當在人體進行。但實際上這一藥品嚴重阻礙胎兒四肢的發育,導致嬰兒出生時嚴重形體缺陷,被稱為海豹肢畸形。由於當時歐洲各國對藥品臨床試驗沒有嚴格的要求和管理,所以該藥未經臨床試驗就在歐洲和一些國家上市並被廣泛使用。數千名服用這種藥品的懷孕婦女生出相同的畸形胎兒時仍未能引起注意,致使20多個國家上萬個這樣的畸形胎兒出生。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臨床試驗設計和評價考慮要點
    >   首次人體試驗和人體藥代動力學研究   HCV DAA的早期臨床評價應遵循藥物研發的一般規律,提供足夠數據確定藥物的安全性、抗病毒有效性,為後期臨床試驗設計提供依據。
  • 規範藥物臨床試驗各方論道臨床研究能力提升
    徐院長指出要做好臨床研究,從知識積累到提出問題再到課題設計,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他結合實際例子分析了研究設計的基本思路,並著重指出幹預性臨床試驗從設計到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需注意的要點和原則。結合國內外婦產科領域臨床研究的動態和熱點,徐叢劍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精準醫學理念的創新性臨床試驗——「籃子試驗」和「雨傘試驗」的理念和特點,通過基因組學指導臨床治療和藥物發展。
  • ​關於交叉設計臨床試驗的問題
    統計問題(28):關於交叉設計臨床試驗的問題(多選)下列哪些陳述適用於交叉設計臨床試驗(crossover
  • 新冠疫苗預計4月中旬臨床試驗,對於疫苗,我們要了解什麼?
    新冠疫苗預計4月中旬臨床試驗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市科委透露:為應對疫情,加快推進科研攻關,上海聚焦「臨床診治」「藥物和疫苗」「病原學與流行病學」「醫療器械及診斷檢測試劑其中,抗體新藥研發取得積極進展;通過178萬樣次化合物的篩選,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多路線部署推進的疫苗研發均取得良好進展,mRNA疫苗,已啟動靈長類動物毒理和藥效預實驗,預計4月中旬臨床試驗;病毒樣顆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實驗已產生特異性抗體。為什麼我們需要疫苗?
  • 我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現狀和痛點
    我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發展開始向備案制過渡,這意味著從監管層面對試驗要求的進一步提高,而藥品臨床試驗機構(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在臨床試驗的規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作用。這是臨床試驗經過30年發展和經驗積累之後,為適應行業需求快速發展而適時作出的改變。然而,取消資質認定和簡化監管流程並不意味降低臨床試驗要求,而是直接對臨床試驗項目質量進行全過程的監管,機構資質不再是門檻,但對試驗機構和參與方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1月1日起便開始實施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備案管理,而藥品臨床試驗的備案制仍未落地。
  • 速遞II CDE公開徵求《藥物臨床試驗富集策略與設計指導原則(徵求...
    二、富集策略與設計的適用性 廣義來講,所有臨床試驗設計都在運用富集的概念,這主要反映在受試者的入選和排除標準上,其目的是儘可能入選對試驗藥物有應答的受試者,從而提高臨床試驗的效率。例如,研究降膽固醇藥物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時,臨床試驗只入組血液中總膽固醇濃度高於某一閾值的患者。
  • 對2020新版GCP的臨床試驗數位化理念解讀
    2020版《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於4月26日發布,將從2020年7月1日起執行。細細品味新版GCP,我們欣喜地注意到這份新版法規文件較舊版在方方面面都做了很多改進,理念與時俱進,不僅與國際ICH E6 R2的內容更趨一致,而且更順應信息化的時代發展趨勢。在本文中,筆者將摘錄新版GCP中與數位化相關的部分基本要求和章節,與大家共享。
  • Agenus啟動自主CTLA-4抗體和PD-1抗體組合療法的臨床試驗
    今日,Agenus公司宣布正式啟動臨床試驗來檢驗該公司獨創的CTLA-4抗體 (AGEN1884) 和 PD-1抗體 (AGEN2034) 構成的組合療法治療晚期實體瘤患者的療效。Agenus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發展腫瘤免疫療法並且擁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癌症疫苗藥物研發管道的生物科技公司。
  • 臨床I 最新臨床試驗通用稽查標準
    4.2 主要問題影響科學、倫理、法規或執業誠信的問題,以及那些如果不予以及時處理則有可能發展成重大問題的問題。這些問題要求及時採取行動。4.3 次要問題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如果及時解決不太可能 對臨床試驗產生重要影響。
  • 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結果發表,未達研究方案設計的預期療效
    瑞德西韋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一直備受關注。4月29日晚,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論文《瑞德西韋用於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自2月6日開始,在湖北省武漢市共計10家醫院啟動瑞德西韋針對重症患者的臨床試驗。這是針對瑞德西韋的全球第一項按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進行並完成分析的臨床試驗。研究後期,因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3月12日後再未篩選到合格的受試者。3月29日在數據安全和監察委員會(DSMB)建議下,研究者根據試驗方案設計的「試驗終止標準」停止了臨床試驗。
  • 劍指臨床試驗的設計難題!達摩院提出新模型EBM-Net,比最強基線模型...
    這篇論文在BioBERT(在醫學數據上訓練的BERT模型)的基礎上,設計了針對醫學臨床試驗的進一步預訓練任務(Post-Pre-training),最終在真實醫學臨床試驗數據上微調(Fine-tune)後,取得了超過10個百分點的結果提升。
  • 服用地高辛,這4點要注意了!
    地高辛是臨床常用的強心苷類藥物,具正性肌力作用,能減慢心率,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狀和心功能,降低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並縮短其住院時間,臨床常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及其他心律失常等。 地高辛體內過程的個體差異較大,治療窗窄。
  •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4月揭曉 中國三項專利已獲批
    針對吉利德公司倍受關注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的進展以及相關的專利申請授權情況,2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臨床試驗目前正在進行,4月27日公布初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