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基礎圖形題中的精品,簡單卻「含金量」大

2020-12-05 草根話教育

幾何圖形題的解析是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手段,是數學知識的半壁江山。持之以恆的適度練習,既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提升自己的智商高度,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百利於無形中。今天筆者整理幾道小學數學中常規的圖形題,為大家規範性地解析一下,這些題應該算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題,基礎性強,難度不大,容易理解,非常有必要來學習和探究。

〔題1〕圖中正方形的面積為8平方釐米,試求出整個圖形的總面積。

〔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正方形的邊長等於圓的半徑,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即等於半徑×半徑,等於5平方釐米。而圓的面積公式: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圓周率。

所以,據此可計算出圓的面積。接下來分析的焦點集中在兩圓重疊處,通過觀察發現:因為正方形的每個角都為直角,所以正方形以外每個圓的剩餘部分的面積,都是圓的面積的3/4,因此可以得出數量關係:

整個圖形面積=兩個3/4圓的面積之和+正方形面積。

解:S=3/4S圓×2+S正方形

=3/4×5×3.14×2+5=28.55平方釐米

答:整個圖形的總面積為28.55平方釐米。

〔題2〕直角梯形ABCD的四條邊長分別是AB=3,BC=6,AD=2,CD=5,BF垂直於CD,求出BF的長。

〔分析〕根據題意,可先計算出直角梯形ABCD的面積,然後連接BD,因為∠A為直角,所以直角三角形ABD的面積也可以根據已知條件求出,繼而運算出△BCD的面積,最後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求出BF的長。

解:S梯形=(2+6)×3÷2=12

S△ABD=2×3÷2=3

S△BCD=12-3=9

BF=9×2÷5=3.6

答:BF的長為3.6。

〔題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D垂直於AC,AB=4釐米,BC=3釐米,BD=2.4釐米,試求等腰直角三角形AEC的面積。

〔分析〕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條件,先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求出AC的長,然後用輔助線作EF垂直於AC。

觀察上圖發現:因為△AE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EAF=∠ECF=45°

又因為EF垂直於AC,所以:

∠EAF=∠AEF=∠ECF=∠CEF=45°

則:AF=EF=CF=1/2AC

因此可求出△AEC的高EF的長度,進而計算出△AEC的面積。

解:S△ABC=3×4÷2=6平方釐米

AC=6×2÷2.4=5釐米

EF=5÷2=2.5釐米

S△AEC=5×2.5÷2=6.25平方釐米

答:等腰直角三角形AEC的面積為6.25平方釐米。

〔題4〕梯形ABCD中,AB平行於CD,對角線AC、BD交於點O,其中△AOB的面積為25平方釐米,△BOC的面積為35平方釐米,試求出梯形ABCD的面積。

〔分析〕根據題意觀察圖形,首先可以確定的是△AOD的面積也是35平方釐米。因為△ABC與△ABD等底等高(AB為底,梯形的高為它們共同的高),所以面積相等,它們各自分別減去△AOB的面積後仍然相等,所以:

S△AOD=S△BOC=35平方釐米

作AN垂直於BD,CM垂直於BD,會發現AN是△AOB與△AOD共同的高,高相等,底邊的比等於面積的比。同樣,CM是△COB與△COD共同的高,所以它們面積的比等於底邊的比。利用這一比例關係即可求出△COD的面積,繼而計算出梯形ABCD的面積。

解:S△AOD=S△BOC=35平方釐米

OD:OB=35:25=7:5

S△COD:S△COB=OD:OB=7:5

S△COD=35÷5×7=49平方釐米

S梯形=49+35×2+25=144平方釐米

答:梯形ABCD的面積是144平方釐米。

相關焦點

  • 小學四年級數學期末卷,圖形題新穎,解答題實用,快來讓孩子試試
    高中家長關心高考,初中家長關心中招,小學家長當然關注孩子的成績了,現在每所小學開始進行期末考試了,期末測試是對學生一次總結與摸底,孩子成績好的,可以在暑期自由玩耍,成績差的,家長得考慮下如何利用暑假提升下孩子對學習的樂趣;今天花小妹給大家分享下小學四年級數學期末卷,看看孩子們的數學題難不難
  • 小學數學簡單?不會這3道畫圖題,證明不會空間想像
    最為根本的數形結合思想,一至三年級同學也會學到,比如,各類平面圖形的認識、各類立體圖形的認識、四邊形的周長計算、旋轉平移等,也會在這個階段出現。通過授課,老師發現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低年級小學生對於空間的想像能力,是十分弱的!甚至,一些小同學頭腦當中,根本就沒有空間想像的概念,這對於打好數學基礎,進而在初中乃至高中學好數學,是十分不利的。
  • 小學一年級數學很簡單?看看這4道題,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智商
    如果你也像我如此無知,認為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數學題很簡單,那就看看下面這4道題,著實難住了不少家長,看完你以後,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智商,可能會懷疑自己曾經上的是不是假小學。第3道題下圖是讓孩子根據給出的等式,推論出圖形等於幾。我的第一反應是列方程,我還在那設X和Y呢,但我忽略了這是小學一年級的題啊,方程要等到5年級才可能學到一元一次方程,我們那個年代初中才學。請問不藉助方程你怎麼解出來呢?
  • 小學幾何基礎:認識圖形,了解圖形!
    適用年齡:7-9歲,二、三年級小可愛們,我們今天來學習幾何基礎,這是打開我們幾何圖形的第1堂課,大家都知道在整個數學的階段中,幾何的題目幾乎佔到了整個數學學習生涯中30%以上的比重。尤其是在高中階段,計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幾何空間能力更是對學生全面的考察,所以幾何圖形的認識以及幾何圖形的基礎,就是我們所必須要掌握的能力。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幾何,從最基礎的認識圖形開始,當然老師在之前的視頻中也給大家講解了,嗯,正方體展開圖的11種畫法,以及將房體展開圖找對立面的方式,那麼今天我們首先來認識幾何圖形,再來說一說,正方體展開圖的11種方式,以及找對立面的規律。
  • 小學一年級數學期末必備,易錯題大匯總?
    家有一年級小朋友,每天輔導作業,真是錯誤百出,在大人看來,一年級的題太簡單了,但是孩子卻錯的五花八門,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對所學知識不理解。二、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造成對與生活聯繫緊密的數學知識缺乏基本的認知和理解,如認識位置、認識圖形、認識鐘錶等。
  • 跟老師學數學,小學數學立體圖形裡的「坑」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關注作者,和老師一起學數學。第一題 如圖,大正方體的稜長為6米,在它的一個角上挖去一個稜長為1米的小正方體,剩下的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思路點撥 :這種題給人一種錯覺:從大正方體上挖去一個小正方體,其表面積好像也減少了。其實不然,看右圖,我們會發現,凹進去的三個面向外平移,正好把大正方體補全,此時表面積沒有變,也就是說現在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正好是大正方體的表面積。所以可求出表面積為:6×6×6=216(平方米)。
  • 小學二年級圖形找規律題,找對規律,做題不用怕
    在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目中,出現需要找規律的題目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不是數字找規律,就是圖形找規律平常遇上了簡單的找規律題,學生自己就可以解決了,再不濟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但是遇到了那種出題角度刁鑽的題目,就連父母也沒有辦法了。
  •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專題訓練,題目簡單,爭議題較多
    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的這份試題,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這份試題題目新穎,題型多樣,整份試題以圖形為依託,考察學生觀察能力和識別圖形的能力,但這份試題的題目設計爭議較大,題目如下:試卷01這份試題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比較簡單的是第一大題連一連和第四大題數一數,比一比的第1小題,這兩道題旨在考察學生對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的認識和理解,只要能認出這些圖形,這兩道題算是送分題,但在答題過程中,數圖形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 延伸解讀:從一道小學網紅題中解密數學概念的運用技巧
    近期,一道看上去並不複雜的小學數學題居然盛傳網絡,吸引了眾多愛好數學的孩子的目光。這道題極具構圖簡約巧妙和解法曲折隱蔽的特點,並據此一躍成為了浩瀚題海中的小小網紅。說起這道網紅題的解法,不得不提及一個簡單的數學概念:平移。
  • 小學數學,數圖形個數 家長:小學二年級的!我竟然不會
    網上有段子說,家長在子女三四年級前可以大聲吼叫,這麼簡單的都不會。慢慢的家長的對孩子的吼叫少了,到了初中以後態度好多了,基本上就不怎麼大聲說話了,因為不少題目家長自己也不會做。這只是個段子笑話,最主要是孩子年齡也大了,家長哪好意思大吼大叫的,此時以互相理解包容為主。
  • 小學數學,如何巧妙求看似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第1題是最好的例子
    自從學了加減法之後,數學作業中也就隨之出現了應用題。應用題考查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以及運算能力。應用題的分值也是比較高的,一般佔到卷面30%的分值。所以學生要拿得比較靠前的名次,應用題是必須全部拿下。應用題也是拉開大家分數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
  • 小學數學教師招聘-杭州市教師招聘聯考小學數學常考題型及考點分析
    一、填空題填空題考察的知識點大部分集中在小學,主要考數的運算、數的變化規律、數的實際應用,以及數的分類、幾何問題等,具體考點如下:1.數的運算數的運算這一塊通常考數呈規律變化的的計算題,實際考察的就是奧數中一些簡單的計算。比如計算題或者涉及一些實際問題抽象成簡單的等差等比數列的計算,或者彈性球落地再次彈起離地距離的變化問題。
  • 小學數學中的數立方體,標數法是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由小立方體堆成的圖形,無論是算它的表面積,還是數個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想像力。一般來說採用三視圖法。比如下面這一道小學的數學題。根據立體圖形的透視原理,數一數下圖由多少塊積木堆砌而成?之前我們也介紹過用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數。這裡再簡單介紹下。把我們看得到的小正方體,從上往下做標記。比如下圖的第二個圖,最上層我們能看到3個小正方體,那麼我們就在上面從1~3標好數字,下面一層能看到6個,也是一樣的方法。但下面一層在標註的6的基礎上,還有3個被上層遮住的,所以這一層真正來說有3+6=9個。
  • 一道小學數學競賽題,居然是現代數學分支拓撲學的基礎,我服了
    這是一道第六屆華羅庚金杯賽複賽試題,這類最早由數學家歐拉解決,歐拉由此奠定了現代拓撲學的基礎。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性質的學科,早期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多面體歐拉定理、四色問題等都是拓撲學發展史中的重要問題。
  • 這道小學數學圖形題難倒很多人,若將陰影部分適當分割則容易解決
    今天,數學世界繼續為大家分享一道小學數學圖形題,這道題是求陰影部分的面積,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三角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計算方法及靈活運用。請朋友們先嘗試自己做一做,再看下面的分析和解答過程,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收穫! 例題:(小學數學圖形題)如圖,已知扇形ABD是其所在圓的四分之一,AD的長為4釐米,BC的長為6釐米,求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 小學數學:圖形求面積方法技巧總結,基礎差的同學,請多一點吧!
    小學數學:圖形求面積方法技巧總結,基礎差的同學,多一點吧!在小學二三年級,孩子們經常會遇到數圖形個數問題,比如數線段的個數,數三角形的個數,數四邊形的個數等問題。很多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會總結出一套所謂的公式讓孩子們去記,實際上這種方法對孩子的害處很大,一方面這種方法並不是普遍適用的,如果題目稍作調整和改變,這種方法就無所適從了,另一方面,簡單的讓孩子記公式會嚴重的限制孩子思維的發展,容易讓他們養成固化的思維習慣,十分不利於孩子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的提高。
  • 和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相同點兩者都離不開數和計算、代數式、方程、平行線和相交線、多邊形、圓、統計學這幾大模塊,並且都離不開「數的計算」和「幾何圖形」兩大主題。而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之間的區別和差異,則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一、總體差異小學數學更側重於一些基礎知識和計算法則、運算定律,並最多用兩三步來解一些簡單的應用題;而初中數學則更側重於理論層面,用數形結合或函數建模的方法來解一些綜合的、複雜的實際問題。
  • 小學數學中關於幾何圖形的常識性概念
    幾何圖形在小學數學中僅限於常識性的初步認識,以及簡單的初級運算。但在概念的認知上往往很混亂,這不利於將來的深入學習和探究,要知道幾何學佔據著數學的「半壁河山」,況且它的作用遠遠超出了數學本身,在其它學科的學習,以及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上都作用巨大。
  • 小學數學各年級學習規劃以及重點
    除此之外、三、四年級的孩子還會接觸到難度加大的幾何圖形以及大量的應用題;五、六年級又稱小高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的知識難度會增大,針對小學的知識點學習也比較系統了。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小學各個年級數學學習的重難點,為小學做好學習規劃。
  • 一年級數學期中試卷,第八題是智力題,難度較大,只有學霸才能做對
    中小學期中考試如火如荼進行中,各位學生是非常緊張,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績;對於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第一次經歷期中考試,非常害怕,但若是學霸,也沒有關係,畢竟一年級知識點較為基礎,非常簡單,並且語文、數學很多知識點在幼兒園就已經學習過,今天花小妹整理了一套一年級數學期中試卷分享給大家,家有一年級學生或幼兒園的家長可以保存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