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間歇性自律,持續性自虐」嗎?不懂這4點,永遠白努力

2021-01-08 進擊的文山

自控力,一度是個很熱的詞。

它很重要,幾乎能包治百病:減肥、學習、拖延、戒菸、運動…….

自控力是自律的標配,而自律是成功的標配。

因此市面上很多「爆火」的成功學書,教人如何才能自律,如何才能有自控力。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方法,當屬「自控力肌肉」的概念。

其意思是指,自控力就像一塊肌肉,你使用得越多,它越發達,你越是刻意鍛鍊,它越是強壯。

時間一長,肌肉越強大,自控力也就越強。

乍一聽,好像真就是這麼回事。自律的人不都越來越自律嗎?牛人不都越牛越會管束自己嗎?

這跟肌肉越用越發達的現象很符合。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01為什麼自控力肌肉不靠譜?

你有想過這樣2個問題嗎?

第一,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

假如一個人自控力很差,但他很喜歡喝酒,結果越喝越上癮,最後徹底淪陷在酗酒之中。那很明顯在這樣一個極端案例中,自控力肌肉壓根就沒起到作用。那就然起不到作用,為何自然進化的過程中會保留這麼一個設置呢?

第二,從自控力會莫名崩潰的角度來說。

生活中會有自控力比較強的人,戒菸了很長時間,他經過了長時間的自我約束,理論上自控力肌肉應該會發達到一種程度。

但事實告訴我們,這樣的人一旦受挫折,陷於麻煩抽了一根煙,就會逐漸破功,後面要麼再也改不過來,要麼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

如果自控力肌肉真的存在,它為什麼會這麼脆弱呢?似乎根本就不存在越練越強的證據。

你看,自控力肌肉是個不恰當的比喻,最陰險的是它把人們對自控力的認知帶偏了。

你要是按照訓練肌肉的原則,去琢磨如何讓自己越來越自律,到頭來肯定是反反覆覆的自我折磨。

自控力不像肌肉一樣可鍛鍊加強,那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02 為什麼自控,比的是「聲音」大?

腦科學的一個解釋更有說服力。

麻省理工學院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員給實驗參與者人均100美元,讓他們上網想買啥就買啥,然後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技術對他們的大腦活動進行觀察。

實驗表明,當實驗者看見令自己興奮想買的東西時,大腦的伏隔核會變得活躍;看見自己不願買或者讓他討厭的東西時,大腦的島葉會變得更加活躍;而如果一個商品讓他想買又不想買無比糾結時,兩個區域的活躍度幾乎是一樣的。

這個研究結果揭示了人做選擇的本質。

人決定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完全是由大腦相應模塊的活躍度決定,哪個模塊活躍度更高,產生的情感衝動更強烈,人就更願意做什麼事,僵持不下時,就是糾結時刻。

所以,人們做決定不是理性思考驅動,而是情感驅動,並且情感不是單一的,可能是多種情感同時存在,哪種情感強烈就被哪種情感主導。

戒菸的人最終沒抵抗住誘惑吸了煙,完全是想吸菸的情感,大過了戒菸的情感;減肥的人最終吃了炸雞、可樂,也是因為想吃的情感比不吃的情感更加強烈。

也許你會問了,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也在思考啊,這部分理性對情感沒有抑制作用嗎?比如吸菸有害健康的思考,就會抑制想吸菸的情感衝動。否則的話,人類的思考價值體現在哪?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這本書告訴我們,理性思考的作用不在於抑制情感,而在於給另一種情感提供信息和輔助。

比如,吸菸有害健康的思考,其實是在傳遞信息,從而激活另一個控制情感的模塊,讓大腦產生更強的情感衝動信號,當信號大於想吸菸的衝動信號時,你就控制住了自己不吸菸。

你看,理性思考只是情感的工具,它和我們平時所認為的理性戰勝了感性是相悖的。人腦內部的鬥爭,從來都是感性戰勝另外一種感性,感情戰勝另一種感情,僅此而已。

由此可見,自控力肌肉的說法就更站不住腳了。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塊肌肉來控制自己的情感。

大腦遵循的原則是,誰最衝動就聽誰的,誰的聲音大就聽誰的,這才是自控的本質。

所以真正的想要實現自律,實現自我約束,靠意志力來正面碰撞對抗,只會更加折磨。

03 調配情感,才是自控的邏輯

自控的關鍵不是調動理性拼意志力,而是如何調配情感。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中講到了耶魯大學賈德森幫助菸民成功戒菸,他的方法非常實用,一共包含4個要點。

第一點,識別感情。

當你想做什麼事時,你要意識到它其實是一個感情信號。

比如想抽菸,它只是個大腦感情信號;想吃甜食,它也是個感情信號。

這樣做的好處是,當你清楚看到它時,問題其實已經解決了一半。就像一個大哭的人,對著鏡子就很難哭出來。因為情緒被看見了就容易消散,感情也是如此。

第二點,接受它。

不要對這個感情有太多的抗拒,接受它承認它的合理性。

比如想吃甜食的感情信號出現時,你不要責怪自己為啥又想吃了,而是自然而然的接受它,承認自己此刻就是想吃,並且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不對。

第三點,旁觀它。

從第三者的視角自我提問。比如:

這個感情的程度有多衝動?是具體某個身體部分特別想吃東西嗎?這個身體部分是怎樣的?它有顏色嗎?

當你像個旁觀者一樣,從各個角度去分析它時,就會發現這個感情似乎不再與你相關。你越分析它,它就離你越遠,它對你的影響也就越弱。

第四點,分離它。

這點就像是,把自己置身與馬路旁觀看來往車流,而不是站在馬路中央與車流對抗。在你能做到這一步時,你會越來越不受車流的刺激,漸漸的就約束住了自己。

這個方法的本質就是情感調配的小技巧,它不讓我們去對抗某一模塊的情感衝動,而是弱化它的衝動,讓它低於其他感情的強度,從而實現自控。

我自己有個小毛病,假如背上有個地方發癢,只要我撓了幾下就會一直想去撓,最後越撓越癢越癢越撓,撓個不得安生。

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問題。既然不是生理問題,多半就是習慣問題。

但忍痛易,忍癢難。為了止住這個一癢就撓的小毛病,我費了不少功夫,可惜都沒能管住自己,還搞得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自控力極度低下。

直到後來套用了書中說的這個方法,才完美解決。

04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是本著實驚豔了我一把的書,它不僅搞定了我背部瘙癢死循環的小問題,還肅清了我對自控力的認知,讓我對如何自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這件事給我提了一個醒,其實我們很多固有的認知可能完全是錯的,我們只是聽了某大牛怎麼說,某高手怎麼說,就信以為真。比如自控力肌肉,就是這樣。

那我們到底該信誰的觀點呢?

答案是,信科學的觀點,信數據統計的結果,信實驗調查的研究。而不是信某些雞湯書籍的滿篇空道理,光是引用某些名人的言論就推導出來的觀點。

前物理學家現科學作家萬維鋼,在《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中寫的很多顛覆性觀點,就全部是基於科學界最前沿的相關研究,包括腦科學、醫學、數學、物理學等領域。他的論據來源要麼是科研論文,要麼實驗數據結果,要麼是經典著作的內容。

他更牛的地方還在於,雖然內容和這些枯燥的領域有關聯,寫卻寫得非常引人入勝,而且每一個都直擊讀者認知深處,給人以醍醐灌頂的快感。

關於中國足球為什麼老輸球的問題,他指出原因不在錢,不在教練,不在球員。他用一個通俗易懂的拓撲結構,講透了足球的奧秘,道出國足的本質問題。

關於炒股投資的問題,他用最簡單、權威的方式,給讀者講清楚了巴菲特所說的複利式增長只是個夢想。真實世界的增長,殘酷得令人難以想像。

他還在書中講到了獲得快樂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這個世界由男性主導?美國教育有什麼缺點?等等非常實用性的觀點。

他還在書中講到了,宇宙和計算機有什麼關係?世界為什麼是數學的?人為什麼會有意識?等等細思極恐富有哲學性的問題。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原來有些問題不是我以前理解的那個樣子,以前的自己視野真的太過狹隘。

我們普通人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陷在自己給自己講的故事裡而不自知。

有的人,還會給自己講一個坎貝爾式的英雄之旅的回歸故事。

自己是故事裡的主角,有著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將歷經磨難的主旋律,而最後的結局一定是美好的,完美的。

而事實上呢?

真實的世界沒有主旋律,自我感動的情結並不能幫助你在真實世界裡大殺四方。

真實世界沒有水到渠成的童話,也沒有苦盡甘來的完美結局,當你對這個世界了解越多,你越會發現: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

這是一本好書,強烈推薦給你。如果你覺得很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卡片購買,現在商家活動,只需59元,一頓飯錢即可入手。

這本書物超所值,看完它也許不能改變你的世界,但是一定會改變你的世界觀,趕快行動吧。

#讀書#

相關焦點

  • 都什麼年代了,你還靠「意志力」堅持自律嗎?
    這篇文章介紹的這個方法,就將改變你對自律的認知,從本質上刷新你的自我成長之路,帶你真正走向自律的開掛人生。01 什麼是「真」的自律每天把日程表精細到5分鐘,從起床、吃飯、上班、下班到睡覺,一整天的所有事情都在一張表裡,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是自律嗎?看似規律森嚴,但這並不是自律。
  • 生命是什麼 | 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優秀的樣子,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真的把所有碎片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
  • 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我們每天的學習、自律與努力都是在汲取能量同無序的熵化對抗。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優秀的樣子,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真的把所有碎片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
  • 真正的自律,其精髓就是一個「狠」字!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一把
    所謂自律,其精髓就這一個字,不過大多數人做不到,你能做到嗎?這個字就是一個「狠」字!原因眾多,做不到自律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觀念,對自己不夠狠,捨不得壓榨自己,狠狠地逼自己,做事不上心,太過貪圖安逸……所以說,真正的自律,其精髓就這一個「狠」字!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一把!
  • 努力努力白努力了……
    今天,我再次不厚道地笑出了聲黃明昊粉絲真的是努力努力白努力了。1,眼看隔壁「賴子」周震南引起眾怒(目前已經影響到事業),黃明昊又因為媽媽上失信名單而受到同款質疑……粉絲就開始著急了!粉絲瞎忙活了一場2,因為周震南受到抵制很大程度上是他仍在過著富貴的生活所以哪怕黃明昊外號是「賈富貴」,《偶像練習生》那會兒家境就受矚目,和範丞丞的西皮還叫「皇權富貴」……粉絲卻還是總結了周震南的經驗教訓,開啟了下面醬紫的洗白路線。最近到處控評說黃明昊從來沒賣過富二代人設!
  • 適度懶惰,能更有效地促進自律?| 如何讓新年flag不倒
    想要像你一樣自律!怎麼堅持下來的?你完全不會犯懶嗎??相信許多人都希望,也嘗試過讓自己變得更自律。無論是想要實現某些自我提升的目標,還是想要保持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豐滿的理想總是少不了自律屬性的加持。但現實往往瘦骨如柴。給自己精心制訂了健身、看書、背單詞等等計劃,咬牙努力堅持,結果一個不小心,就又被懶惰「打回原形」。
  • 睿智燈塔-「二十英裡法則」真正自律的人,大都是因為做到這一點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自律的品質。每天,都會有太多人跳出來告訴我們,要自律,要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成為自己的主人。
  • 關於自律的經典句子
    3.經歷了很多事後,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不自律的行為,都可能給你帶來更大的痛苦.所以不要做欲望的奴隸,自律可以令我們活得更舒適高級.4.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如若你想徵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徵服自己.5.很多時候,你要清楚自由的本質並不是放縱自己,無所不為,而應該是自律之後的一種舒暢,是有所為,有所不為!6.你需要明白:哪怕是只對自己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登峰造極的成就往往源於自律.
  • 什麼決定了你人生的上限,是智商和能力嗎?是自律帶給你的財富
    真正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反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和一種覺悟。它可以讓你發覺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自律蒙田曾說過,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的時候都能控制自己,你永遠不知道一個自律的人他所蘊含的能量有多大。在這,小編就談幾個身邊的例子。
  • 營銷努力人設卻努力努力白努力!好強的藍盈瑩為何不討喜?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營銷努力人設卻努力努力白努力!好強的藍盈瑩為何不討喜? 藍盈瑩親自證明她沒有觀眾緣是有理由的。 按照浪姐每期狙擊一個新對象的定律,芒媽因為拖延症沒來得及寫第四期還以為這幾期播出後會有新狙點,又有誰能想到,誒嘿,還是藍盈瑩!那,或許這就是天意。
  • 自律的人是不是大多都無欲無求?
    比如說:你很想考入某個心儀大學的研究生;你想穩定一點,考上家鄉的公務員;你渴望做點副業來提升收入。你的欲望越強,執行力就越強。關於這點,有類似經歷的人更容易理解。總之,我想說的是,一個人對某事有了強烈的欲望,就會爆發出強大的動力,這股動力會讓你克服一切困難,向著目標奔跑。而那些安於現狀、及時享樂的人,哪怕再詳細的計劃也沒用,他根本沒有動力,何談自律。
  • 自律的人,最值得深交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位商業學家說過:「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自律與否,也和朋友密切相關。在一群放縱的人中間,很難想像自己能努力進取。走過半生,遇到過樂觀的人,悲觀的人,智慧的人,愚蠢的人,形形色色。
  • 早安勵志心語:你的努力和你所得到的,永遠成正比
    【導讀】人生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真正能讓你走遠的,是自律、積極和勤奮。你的收穫取決於你有沒有努力,收穫和付出都是成正比的,永遠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半途而廢,只要我們心有陽光,每天都能過得滾燙,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 親身體驗:間歇性禁食到底是種什麼感覺?
    間歇性禁食的感覺如何?和大多數人想像的相反,當你開始間歇性禁食的時候,不會一直感到餓。當然,你的身體需要時間來適應。這就是為什麼你應該逐步引入間歇性禁食,而不是突然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在最初的幾天裡,要堅持吃早餐,但要晚一點吃。然後,稍微早一點吃晚餐。慢慢地,把你的進食時間窗口限制在12點到下午8點,或者類似的適合你的時間。
  • 間歇性節食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控制糖尿病是間歇性節食好,還是持續性節食好?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研究組新近給出的答案是:間歇性節食是一種有效的糖尿病營養幹預手段。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營養與代謝》上。但間歇性節食和持續性節食孰優孰劣尚不清楚,科研人員首先比較了不同方案的間歇性節食對於糖尿病的幹預效果,即2-5方案和5-9方案。2-5方案,即使用FMD飲食2天、然後自由進食5天;5-9方案,即使用FMD5天、然後自由進食9天。使用FMD期間,每天的總熱量攝入為正常進食的1/3。
  • 自律的4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律的人,看似日子過得如苦行僧般辛苦,卻因為這種「辛苦」,獲得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和說「不」的底氣。
  • 因為你不跑,所以你不懂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不跑,所以你不懂。有一些風景,如果你不跑步,將永遠無法看到;有一些感受,如果你不跑步,將永遠無法體會。有一些體驗、有一些道理,只有在你跑過之後,才會懂得。01你不跑,所以你不懂。其實在沒跑步之前你覺得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跑完42.195公裡的距離,但當努力嘗試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到。跑過馬拉松後你才明白,人與人的區別,或許就在於想和做。你不去努力,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04你不跑,所以你不懂。
  • 16/8間歇性斷食法能減脂?不會掉肌肉嗎!
    今天的文章就用科學論據,以及當前最新的研究來表明一下間歇性斷食的好處與壞處!如果你能閱讀完這篇文章,我會很高興 !記得關注【健身食課】:陪你一起學,健身的知識! 陪你一起學:「16/8間歇性斷食法能減脂?不會掉肌肉嗎?!
  •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他以20多年的從業經驗為基礎寫出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傑作,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本書一共有4個部分,分別是自律、愛、成長和信仰、恩典。今天重點來跟大家分享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講解了心智成長的核心是什麼,以及通過4個行之有效的原則,幫助人們建立成熟的心智。
  • 間歇性禁食101—終極入門指南
    間歇性禁食(IF)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健康和健身趨勢之一。人們正在使用它來減肥,改善健康並簡化生活方式。許多研究表明,它可以對你的身體和大腦強大的影響,甚至可以幫助你活得更長(1. 2. 3)。這是間斷性禁食,初學者的終極入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