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要具備強大的軍事能力,就必須擁有領先全世界的軍事戰略武器。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應用於廣闊海洋的潛艇。國家對此十分重視,投入了很多的心血和物資進行研製升級。從概念到實操,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眾多且必要,諸如在水中潛行怎麼保持艇內的空氣水平。畢竟人是必須生活在空氣之中。
保持穩定的空氣水平,是因為人類需要每時每刻保持進行氧氣的吸收,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因此潛艇要想正常工作,第一步就是制氧來維持潛艇內正常的氧氣含量,以及保證氧氣的供應。
早期人們會攜帶制氧劑放置在潛艇內可以進行氧氣製取,但治標不治本。要想更加高效制氧,還需要有更先進的方法。德國人就提出了裡程碑一般的通氣系統來解決空氣的流通問題。各國的軍工依據該理論加以改進,用於實踐,技術變得更加成熟,現在潛艇都能有一個空氣調節系統來保證艇內的空氣水平,給潛艇員提供氧氣。
而這個空氣調節系統是根據什麼原理來進行的呢?大家都知道潛艇是在水裡工作的,水資源是十分豐富。而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該系統便是利用電能對水進行化學電解,生成氧氣,再通過通風系統將其輸送到集體內部。電能的獲取也跟著技術水平的提升一直在升級,從剛開始的柴油機、電力混合機器,到如今的斯特林柴油機,實現了無時無刻都能保持電力驅動狀態。
在對水進行化學電解時,除了會產生有益於艙內空氣水平的氧氣,還會產生大量的氫氣。氫氣含量一旦過高,會對潛艇的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因此解決了制氧的問題後,就必須解決氫氣的排放。在每一艘潛艇都會有專門儲存氫氣的罐,當外界環境合適時,工作人員就會將相對應的管道升出水面,直接排放氫氣,高效進行內外的空氣對流,保障內部的空氣品質。
利用電能對水進行化學電解,解決了制氧和排氫兩個問題,以此來保證潛艇的空氣品質,這樣潛艇也就能安全在水裡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