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在水下潛好幾個月,氧氣不夠用怎麼辦?還好有很多辦法

2020-12-05 烽火瞭望塔

隨著科技發展,戰爭上使用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人類模仿鳥兒發明了飛機,如今,戰鬥機成為空戰的主力裝備。在海戰中,有一款武器裝備能夠像魚一樣潛到水下工作,這款武器裝備就是潛艇。

一戰之後,各國都開始將潛艇投入到戰爭中。潛艇隱蔽性良好,因此能夠執行近岸保護、破除封鎖等海上任務。如今,潛艇種類很多,大一些的潛艇能夠帶數百號人在水下工作。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能夠在水下潛航半年,萬一氧氣不夠用怎麼辦?

潛艇空間比較大,但是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潛艇上至少有上百號人,如果潛艇艙內的氧氣呼吸完了怎麼辦?由於作戰環境特殊,部隊自然會有很多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常見的供養方法就是攜帶氧氣儲蓄罐。

大家都見過醫院的氧氣管,這種氧氣管大多都是金屬製成,一般都比較重,而且很不方便攜帶。潛艇上除了氧氣,還要攜帶食物等物資。而且,氧氣儲蓄罐能夠攜帶的氧氣有限。一旦短缺,整個潛艇裡的士兵都會有危險。

除了氧氣儲蓄罐,潛艇裡還會用再生藥板製造氧氣。在密閉環境中,再生藥板會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這種再生藥板一般都鎖在鐵箱裡,當潛艇裡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長官就會下令將再生藥板裝入空氣再生裝置中使用。但是,每箱再生藥板只能讓4個人使用不到20個小時。

為了解決潛艇中氧氣不足的問題,人們研製了一種全新的供氧方式。目前的潛艇都在使用水電解制氧。利用水電解法可以製造氧氣,潛艇在水下工作,有著源源不斷的水資源。只要潛艇能夠持續供電,那麼潛艇艙內就可以有用不完的氧氣。

儘管在潛艇裡能夠維持生存,但是長期在水下工作,潛艇兵心理會受到很大影響。一名合格的潛艇兵需要通過文化、心理測試,而且還需要通過氧過敏試驗。長期呆在密閉環境中,需要有強大的心理調節能力。因此,潛艇兵都是性格開朗的士兵。

在完成作戰任務的時候,潛艇內不僅溫度很高,而且空氣還很潮溼。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滋生負面情緒,因此,潛艇兵都在努力調節自己的情緒,如果是一般人,估計用不了多久就受不了了。

相關焦點

  • 水下漆黑暗無天日:潛艇兵如何能在潛艇裡堅持生活戰鬥幾個月?
    目前為止,潛艇潛航時間最長的記錄是由中國核潛艇創造的,1985年11月25日至1986年2月18日,我海軍核潛艇進行了最大自給力考核長航試驗,創造了連續潛航90天1小時07分鐘的世界紀錄。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常規潛艇在水下連續潛航一個月也不是什麼難事。
  • 潛艇在水下,那裡面的氧氣是怎麼來的?看完之後向我國的軍人致敬
    潛艇上空間狹小,一旦潛艇潛入水下航行,潛艇空間即完全封閉了。潛艇上艇員日常呼吸需要顯得非常重要。潛艇一般具有獨立的空氣調節系統,來保障潛艇狹小空間裡的氧氣濃度,空氣品質。潛艇空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氮氣等氣體濃度,氣體中異味,經過空氣調節系統得以清除或改善。
  • 釋新聞|潛艇被困水下可撐多久?除氧氣外,還有兩因素是關鍵
    17年前,當俄羅斯核潛艇「庫爾斯克」號因爆炸沉沒於108米深的水下後,艇上尚有20多名艇員倖免於難,躲在艇艉的艙室等待救援。「我們沒有人可以出去。」這是一名艇員在艙室中寫下的臨終遺言。一位失聯艇員的兄弟Carlos Mendoza20日對《紐約時報》表示,他們(指失聯艇員的親屬們,編者注)試著保持樂觀,但也清楚隨著時間的流逝,好消息越來越不可能出現。阿根廷國民在海軍基地外對艇員及其家人的祝福與鼓勵如果這艘不幸的潛艇仍有艇員尚存,在救援到達前,他們可以堅持多久呢?
  • 潛艇是如何控制上浮和下潛的,裡面的氧氣又是從哪裡來的?
    ,所以很多人就會好奇,潛艇到底是怎麼在海洋中上升和下潛的,氧氣從從哪裡來,最久能潛伏多長時間等問題。潛艇的種類和大小有很多,既有只能容下一個操作人員下潛數小時的民用潛水探測器,又有能容下上百人,持續潛航幾個月的戰略性打擊核潛艇。
  • 潛艇如果遇到颱風,躲在水下安全嗎?只要不上浮就沒事
    人類對於大海的徵服,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人類不但有水面上的萬噸巨艦,在水面下也有潛艇在悄悄遊弋。我們知道,颱風天氣對於水面船隻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面對颱風,就算是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航母,都無法全身而退,也要提前到港口躲避。
  • 潛艇在水裡潛行時,怎麼能夠讓氧氣夠用呢?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應用於廣闊海洋的潛艇。國家對此十分重視,投入了很多的心血和物資進行研製升級。從概念到實操,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眾多且必要,諸如在水中潛行怎麼保持艇內的空氣水平。畢竟人是必須生活在空氣之中。保持穩定的空氣水平,是因為人類需要每時每刻保持進行氧氣的吸收,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 潛艇長時間待在水下,船員是如何呼吸的?方法還真不少
    由於潛艇作戰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就需要在水下長時間的潛行,這是對潛艇的安全和質量的一個重大考驗,尤其是潛艇內部的氧氣來源,更是關乎到士兵的生命。世界上就曾經發生過一起因為缺氧而導致士兵喪生的事故。當時有一艘載有70名海軍的潛艇在浮出海面進行換氣時,由於事發海域風浪較大,許多海水倒灌進潛艇的通氣口導致排氣系統自動關閉,由於該潛艇設備落後因此船員們並沒有發現異常,而潛艇內的氧氣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被全部耗光,這70名船員就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犧牲了。此次事故也再一次給世界敲響了警鐘,很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潛艇制氧技術。
  • 潛艇水下航行時發動機是不是都需要空氣?這一技術由德國人首創!
    核動力潛艇的主要動力裝置是核反應堆加蒸汽輪機,而核反應堆主要依靠原子裂變產生熱能從而給鍋爐增溫產生蒸汽驅動螺旋槳,全程無需氧氣參與,因此核潛艇理論上可以無限期呆在水下巡航或者沉底伏擊,並不需要上浮換氣。
  • 水解制氧,氫氣發電,海水補氧氣,潛艇主要用什麼空氣循環系統?
    眾所周知,潛艇在水下活動時不能從外界獲取新鮮的空氣。而潛艇本身的空間極小,在狹小的空間內卻需要保證足夠數十天作戰活動的食物、戰損維修的工具、零件等等。艙室裡不光是艇員的作戰空間,還是生活空間。
  • 水解制氧,氫氣發電,海水補氧氣?潛艇主要用什麼空氣循環系統?
    氧氣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當一定空間內氧氣含量下降到16%時,人員呼吸便會感到侷促甚至出現缺氧。在含氧量達到10%時,大部分人已經缺氧,甚至會出現幻覺,這已經相當於喪失了正產工作的能力。對於艇員來說,可能潛艇上的輪班工作制度會讓人記憶猶新:即便艇員不處於值班狀態、無需工作,但按照流程仍然需要躺在鋪位上休息,哪怕艇員壓根睡不著。
  • 俄羅斯推出食人魚AIP潛艇,用水下燃氣輪機,與其他AIP潛艇不一樣
    P-750B型潛艇屬於俄羅斯「食人魚」型小型潛艇,「食人魚」型潛艇是俄羅斯孔雀石設計局設計的一系列採用閉循環動力系統的小型近海潛艇代號,有P-550、P-650、P-750等多個型號,項目在蘇聯時代就開始,並且在蘇聯解體前已經趨於成熟,本次展出的P-750B型潛艇相比較之前的設計外形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 潛艇在水下進行飛彈發射時,會不會導致海水倒灌?有這兩種辦法
    那麼這就對潛艇的密封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現代潛艇往往能夠承受數百米深的水壓,這除了其特殊的材質以外,設計方面也需要慎之又慎。那潛艇在水下發射飛彈的時候是必然要打開艙蓋的,這樣豈不是會讓潛艇的密封性下降,海水倒灌進潛艇內部?
  • 世界最快私人潛艇水下試航 外形似飛機(組圖)
    當「超級獵鷹」潛入水下後,整個外部世界陷入了一片寂靜。  「超級獵鷹」的內部空間比較緊湊,但是足夠舒服。座位是斜躺式的,我的雙腿跨在一個二氧化碳處理裝置上。我的右肩上方有一個氧氣控制按鈕,同二氧化碳處理裝置一起保證艙內空氣適合呼吸。艙內兩個駕駛位都有全套操縱裝置,油門在左邊,右手處有遙控操縱杆。但是處於前駕駛位的霍克斯是主控。在霍克斯的控制下,我們開始下潛,漸漸被昏暗的墨綠色水籠罩。
  • 什麼是「水下魔鬼」?潛艇在水下有多危險?
    潛艇在大洋中航行,就像闖龍潭虎穴,步步危機。不但有暗礁、山峰、暗流,還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海中斷崖」和「水下魔鬼」。潛艇有三怕,一怕掉深,二怕進水,三怕起火。掉深是潛艇浮力突然減小,急速掉向海底,若超過極限潛深,就會被海水壓垮,艇毀人亡。
  • 500千瓦燃料電池,將讓我國潛艇脫胎換骨,水下殺手性能飛躍!
    712所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軍用水下平臺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究。 雖然這款氫燃料電池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民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相當強的軍事應用背景,毫不誇張的說,氫燃料電池是潛艇能夠成功隱身的重要功臣。目前世界上一般的常規動力潛艇都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柴油發動機為動力,同時給蓄電池充電,在水下航行則用蓄電池提供動力。
  • 揭秘潛艇兵的生活:在海底不見天日,潛艇兵如何堅持數月的?
    其實除了飛行員之外,還有一個兵種的待遇也是比較好的,這個兵種就是潛艇兵。不過,在工作的辛苦程度上來看,潛艇兵是要遠遠超過飛行員的。原因無他,潛艇光是內部狹小的空間就已經足夠讓人難受了。現在的潛艇改善很多了,內部空間大了很多,布局也更合理了,不會給人很亂很壓抑的感覺。
  • 為什麼說潛艇兵的水下生活十分艱苦呢?
    相信一提到解放軍潛艇兵,很多人都是為之很羨慕的,首當其衝的就是潛艇兵的夥食方面的待遇了,要知道,現如今解放軍的夥食標準裡面最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水下生活的時候,沒事做還可以看看水下的生物們。但是,不好意思,今天又來給大家潑冷水,潛艇兵的水下生活可沒有那麼好!要知道近年來潛艇部隊迎來了一次大的發展,因為各種先進的設備相繼投入使用,所以潛艇兵們在水下生活的時間比以前要更加長久了,水下的生活可不想我們想像中那種多姿多彩,相反是相當艱辛的,要知道第一個就是潛艇完全封閉的。
  • 探秘潛艇兵水下生活:洗澡、吃蔬菜很奢侈
    【網絡媒體國防行】探秘潛艇兵水下生活:洗澡、吃蔬菜很奢侈   中新網7月26日電(記者 張尼)床板寬度不足五十公分、艙內平均溫度高達30多攝氏度、一周只能洗一次澡……這些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生存環境,恰恰是潛艇兵們出海時要面對的常態,在堅守軍人職責的同時,他們也在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
  • 阿根廷潛艇仍然失聯 潛艇內氧氣理論上已經耗盡
    2017年11月20日消息,一艘載有44名船員的阿根廷海軍潛艇「聖胡安號」,自上周三(15日)與國防部失聯後,時隔3日,當局在18日中午收到潛艇發出的求救訊號。(資料圖)阿根廷潛艇仍然失聯 潛艇內氧氣理論上已經耗盡多次燃起的希望被澆滅後,搜救阿根廷海軍失聯潛艇「聖胡安」號的行動繼續緊張進行。根據媒體報導,潛艇艙內的氧氣22日凌晨理論上已經耗盡。2017年11月20日,一艘載有44名船員的阿根廷海軍潛艇「聖胡安號」與國防部失聯。
  • 潛艇在深海工作時,不小心遇到海洋巨型生物該怎麼辦?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潛艇的出現是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代表之一,是海軍中非常重要的武器,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潛心發展自己的武器設備。潛艇一般都會做一些探測任務,會對敵方構成嚴重的威脅,這也是比較厲害的武器之一。有的網友就比較好奇了,潛艇一般都是在水下工作,如果潛艇到達的位置比較深,可能會碰到一下大型魚類,如果不小心遇到了這些海洋巨型生物應該怎麼呢?其實這樣的事情很少發生。在海洋中,雖然生活著很多大型生物,但是這些生物不會隨意的攻擊比自己大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