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戰爭上使用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人類模仿鳥兒發明了飛機,如今,戰鬥機成為空戰的主力裝備。在海戰中,有一款武器裝備能夠像魚一樣潛到水下工作,這款武器裝備就是潛艇。
一戰之後,各國都開始將潛艇投入到戰爭中。潛艇隱蔽性良好,因此能夠執行近岸保護、破除封鎖等海上任務。如今,潛艇種類很多,大一些的潛艇能夠帶數百號人在水下工作。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能夠在水下潛航半年,萬一氧氣不夠用怎麼辦?
潛艇空間比較大,但是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潛艇上至少有上百號人,如果潛艇艙內的氧氣呼吸完了怎麼辦?由於作戰環境特殊,部隊自然會有很多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常見的供養方法就是攜帶氧氣儲蓄罐。
大家都見過醫院的氧氣管,這種氧氣管大多都是金屬製成,一般都比較重,而且很不方便攜帶。潛艇上除了氧氣,還要攜帶食物等物資。而且,氧氣儲蓄罐能夠攜帶的氧氣有限。一旦短缺,整個潛艇裡的士兵都會有危險。
除了氧氣儲蓄罐,潛艇裡還會用再生藥板製造氧氣。在密閉環境中,再生藥板會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這種再生藥板一般都鎖在鐵箱裡,當潛艇裡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長官就會下令將再生藥板裝入空氣再生裝置中使用。但是,每箱再生藥板只能讓4個人使用不到20個小時。
為了解決潛艇中氧氣不足的問題,人們研製了一種全新的供氧方式。目前的潛艇都在使用水電解制氧。利用水電解法可以製造氧氣,潛艇在水下工作,有著源源不斷的水資源。只要潛艇能夠持續供電,那麼潛艇艙內就可以有用不完的氧氣。
儘管在潛艇裡能夠維持生存,但是長期在水下工作,潛艇兵心理會受到很大影響。一名合格的潛艇兵需要通過文化、心理測試,而且還需要通過氧過敏試驗。長期呆在密閉環境中,需要有強大的心理調節能力。因此,潛艇兵都是性格開朗的士兵。
在完成作戰任務的時候,潛艇內不僅溫度很高,而且空氣還很潮溼。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滋生負面情緒,因此,潛艇兵都在努力調節自己的情緒,如果是一般人,估計用不了多久就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