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新聞|潛艇被困水下可撐多久?除氧氣外,還有兩因素是關鍵

2021-01-19 澎湃新聞

17年前,當俄羅斯核潛艇「庫爾斯克」號因爆炸沉沒於108米深的水下後,艇上尚有20多名艇員倖免於難,躲在艇艉的艙室等待救援。

「我們沒有人可以出去。」這是一名艇員在艙室中寫下的臨終遺言。

沒人希望這一悲劇會在阿根廷的潛艇上重演,但對於一艘喪失動力、坐沉水下的潛艇來說,除了氧氣、補給、溫度這些艇員維持生存必不可缺的條件外,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25,樂觀的數字

從上周三失聯至21日,載有44名艇員的阿根廷海軍潛艇「聖胡安」號已經失蹤了近7天。儘管來自美歐多國的艦艇與飛機已在南大西洋搜尋數日,但除了兩次「烏龍」外,相關信息仍近乎一無所獲。

一位失聯艇員的兄弟Carlos Mendoza20日對《紐約時報》表示,他們(指失聯艇員的親屬們,編者注)試著保持樂觀,但也清楚隨著時間的流逝,好消息越來越不可能出現。

阿根廷國民在海軍基地外對艇員及其家人的祝福與鼓勵

如果這艘不幸的潛艇仍有艇員尚存,在救援到達前,他們可以堅持多久呢?

25天,是阿根廷海軍給出的數字。但其前提是,潛艇只是因失去動力漂浮在海面,而且成功挺過令人恐懼的風暴。

距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432公裡的南大西洋,位於地球盛行西風帶,常年風大浪急。在前幾日的搜索當中,海域浪高均在6米以上。再加上這裡是北上的西風漂流所經海區,海水更為冰冷;而從北面來的巴西暖流在附近海域與西風漂流相會,則使海況更顯複雜。正如美國廣播電視公司21日報導,搜索海域接下來幾天可能會有更大的風力出現。

阿根廷海軍發言人20日向外界表示,如果潛艇已經浮在水上,在水和食物充足的情況,潛艇艇員能夠支撐30天。如果潛艇在通氣管狀態下,艇員能夠支撐7天。但是,這一估計已經顯得非常樂觀。

而阿根廷海軍司令加布裡埃爾·加萊亞齊此前明曾確表示,這艘潛艇曾浮出水面,報告其發生了電力故障,並在隨後消失。

「對於一艘出現電力故障的常規潛艇來說,浮出水面航行畢竟是第一選擇。」海軍問題專家石宏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潛艇失聯海域的海況非常惡劣,潛艇作為一種以水下航行為主的兵器,水面航行性能與水面艦艇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浮出水面的『聖胡安』號潛艇是否被惡劣海況掀翻是值得關注的

。」

「潛艇很可能已經沉入水下。」海軍專家張曉林持類似的看法,「如果它還在水面,那麼經過長時間的搜尋還沒被發現的可能性是極低的。」

電力與心理至關重要

如果專家判斷屬實,那麼艇員能夠支撐多久呢?

「聖胡安」號潛艇屬於德國製造的常規動力潛艇,排水量約2000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曾報導稱,其在正常條件下自持力為90天。

但是,石宏對澎湃新聞指出,這個自持力指標是指潛艇沒有出現技術問題下的數據,這一數字可謂非常樂觀。

潛艇自持力是指潛艇一次裝足按設計要求規定的燃料、淡水、食品、氧氣再生藥板等,中途不加補給,在海上連續活動的最長時間。自持力是衡量艦船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對軍事作戰而言更為重要,自持力的優劣決定軍艦連續作戰、控制海域的能力。

雖然阿根廷官方稱「聖胡安」號潛艇的水和食物足夠支撐近30天,但在水下,氧氣顯然才是最貴重的奢侈品。阿根廷海軍發言人20日也承認,在極端的情況下,失聯潛艇的氧氣只能支持艇員生存兩天。

常規潛艇失事後,水下的氧氣來源一般是潛艇上攜帶的氧氣再生藥板和氧氣瓶,再氣藥板產生的氧氣一般可使用500~1500小時,氧氣瓶則為應急用,只能支撐幾小時

。」 海軍問題研究人員徐依航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已過了近7天,即約160個小時。再過一周,如果還沒有找到(潛艇)位置,恐怕很難再有希望了。」

石宏則指出,如果存在一些操作失誤,則潛艇的命運恐怕更為堪憂。如潛艇在通氣管狀態下為潛艇充電時,若通氣管上的進氣閥因為技術故障沒有打開,柴油機啟動後大量吸入艇內氧氣,則艇內氧氣含量幾分鐘就會耗光,艇員會因為缺氧窒息死亡。

「此外,電力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生存條件。」 徐依航強調,「食物與水或許可支持30天,但沒電則無法取暖,低溫會把人凍死。」

搜尋海域示意圖,可見水深變化極大。

海洋地理的研究顯示,海水在1000米深度內,水溫會隨深度增加發生明顯遞減,而1000米以下的海水則常年保持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而根據搜尋海域的海底地形圖可以發現,其水深多在200米淺水和3000米深水之間。

更糟的是,當潛艇被困於水溫很低、水壓極大的水下時,出於節約能源與氧氣的考慮,潛艇將被迫採取儘可能減小能耗的方式運作——這意味著潛艇兵很可能要在幽暗密閉狹小的空間內,在黑暗、寒冷、孤獨和死亡的威脅中等待救援,這對心理素質和團隊建設也是極大的考驗。

潛艇兵可以說是最危險的職業之一,緊急環境下的心理素質訓練是潛艇兵的必備科目

。這次事件,肯定是對阿根廷潛艇兵訓練水平的直接考驗。」張曉林說道。

相關焦點

  • 潛艇在水下潛好幾個月,氧氣不夠用怎麼辦?還好有很多辦法
    在海戰中,有一款武器裝備能夠像魚一樣潛到水下工作,這款武器裝備就是潛艇。一戰之後,各國都開始將潛艇投入到戰爭中。潛艇隱蔽性良好,因此能夠執行近岸保護、破除封鎖等海上任務。如今,潛艇種類很多,大一些的潛艇能夠帶數百號人在水下工作。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能夠在水下潛航半年,萬一氧氣不夠用怎麼辦?
  • 潛艇在水下,那裡面的氧氣是怎麼來的?看完之後向我國的軍人致敬
    潛艇上空間狹小,一旦潛艇潛入水下航行,潛艇空間即完全封閉了。潛艇上艇員日常呼吸需要顯得非常重要。潛艇一般具有獨立的空氣調節系統,來保障潛艇狹小空間裡的氧氣濃度,空氣品質。潛艇空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氮氣等氣體濃度,氣體中異味,經過空氣調節系統得以清除或改善。
  • 水下漆黑暗無天日:潛艇兵如何能在潛艇裡堅持生活戰鬥幾個月?
    不要問我在哪裡,問我也不能告訴你,我們是中國海軍潛艇兵,航行在深深的海洋裡!潛艇的最大優勢是能夠長時間的水下隱蔽潛航作戰,一次潛航的時間長短是一艘潛艇戰鬥力的關鍵指標之一。例如我國的039B常規潛艇,使用斯特林閉式循環發動機做水下航行時,可以不伸出通氣管,連續潛航隱蔽作戰,能夠潛航一個多月無需浮出水面。潛艇兵是個很辛苦的職業,在水下的潛艇中執行作戰任務的士兵,通常要在海上待非常長的時間。
  • 潛艇水下航行時發動機是不是都需要空氣?這一技術由德國人首創!
    核動力潛艇的主要動力裝置是核反應堆加蒸汽輪機,而核反應堆主要依靠原子裂變產生熱能從而給鍋爐增溫產生蒸汽驅動螺旋槳,全程無需氧氣參與,因此核潛艇理論上可以無限期呆在水下巡航或者沉底伏擊,並不需要上浮換氣。
  • 世界最快私人潛艇水下試航 外形似飛機(組圖)
    (GrahamHawkes)已經研製出一種名為「超級獵鷹」的新型潛水機器,具有新穎的潛水功能,而且水下運動速度很快,類似於在水下飛行,可供私人購買使用。  當「超級獵鷹」潛入水下後,整個外部世界陷入了一片寂靜。  「超級獵鷹」的內部空間比較緊湊,但是足夠舒服。座位是斜躺式的,我的雙腿跨在一個二氧化碳處理裝置上。我的右肩上方有一個氧氣控制按鈕,同二氧化碳處理裝置一起保證艙內空氣適合呼吸。艙內兩個駕駛位都有全套操縱裝置,油門在左邊,右手處有遙控操縱杆。但是處於前駕駛位的霍克斯是主控。在霍克斯的控制下,我們開始下潛,漸漸被昏暗的墨綠色水籠罩。
  • 潛艇是如何控制上浮和下潛的,裡面的氧氣又是從哪裡來的?
    ,所以很多人就會好奇,潛艇到底是怎麼在海洋中上升和下潛的,氧氣從從哪裡來,最久能潛伏多長時間等問題。潛艇中氧氣從哪裡來‍潛艇長時間在水中航行,這就需要能夠持續給在密閉潛艇內工作的艦員供氧,那麼這些氧氣是從哪裡來的呢。
  • 缺少關鍵零件卻要自制潛艇 蔡英文是在開玩笑嗎?
    目前,已知的是臺灣自製潛艇原型艇的代號為「1168」,長約70米,寬8米,艇體底部至圍殼上方總高18米,排水量2500~3000噸,採用X型尾舵。據了解,除美國批准對臺出售潛艇技術的許可外,其他國家以及各潛艇承包商和子系統供應商均未公開承認參與臺灣自製潛艇項目,臺灣地區官方也未公布有關潛艇技術及系統的採購渠道。
  • 潛艇長時間待在水下,船員是如何呼吸的?方法還真不少
    由於潛艇作戰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就需要在水下長時間的潛行,這是對潛艇的安全和質量的一個重大考驗,尤其是潛艇內部的氧氣來源,更是關乎到士兵的生命。世界上就曾經發生過一起因為缺氧而導致士兵喪生的事故。當時有一艘載有70名海軍的潛艇在浮出海面進行換氣時,由於事發海域風浪較大,許多海水倒灌進潛艇的通氣口導致排氣系統自動關閉,由於該潛艇設備落後因此船員們並沒有發現異常,而潛艇內的氧氣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被全部耗光,這70名船員就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犧牲了。此次事故也再一次給世界敲響了警鐘,很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潛艇制氧技術。
  • 潛艇最關鍵的裝備,看似不起眼,但對潛艇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實潛艇作為海軍的主要裝備之一和軍艦有很大的區別。因為潛艇的主要特點就是可以潛水,而軍艦一旦潛水就等於被擊沉了。軍艦的航行只需要裝備控制方向的垂直舵,而潛艇除了垂直舵之外還有讓自己改變潛深與保持在某一深度的水平舵。
  • 為什麼說潛艇兵的水下生活十分艱苦呢?
    相信一提到解放軍潛艇兵,很多人都是為之很羨慕的,首當其衝的就是潛艇兵的夥食方面的待遇了,要知道,現如今解放軍的夥食標準裡面最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水下生活的時候,沒事做還可以看看水下的生物們。但是,不好意思,今天又來給大家潑冷水,潛艇兵的水下生活可沒有那麼好!要知道近年來潛艇部隊迎來了一次大的發展,因為各種先進的設備相繼投入使用,所以潛艇兵們在水下生活的時間比以前要更加長久了,水下的生活可不想我們想像中那種多姿多彩,相反是相當艱辛的,要知道第一個就是潛艇完全封閉的。
  • 潛艇上沒有窗戶,如何水下航行,怎麼觀察外面?這一資料庫太關鍵
    很多西方潛艇也在圍殼上設置了舷窗/玻璃窗口,不過和蘇/俄潛艇不同,裡面不是水面的操舵室,而是供放置水面航行燈等設備的小艙室,只有潛艇在水面航行時,這個小艙室以及它玻璃窗口的作用才會體現出來。潛艇在水下航行,要藉助潛望鏡去觀察海平面和空中情況。多數潛艇內均安裝有兩部潛望鏡,一部攻擊潛望鏡和一部觀察潛望鏡。
  • 潛艇兵有多難當?專家:遠比特種兵辛苦,一般人根本撐不過三天!
    儘管如此,在三軍所有的兵種中,特種兵仍然不是最難當的,而是隸屬海軍的潛艇兵,這一兵種極其考驗人體極限,服役艱辛程度完全不亞於特種兵。一般人,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是撐不過三天的,海軍軍中甚至經常流行這樣一句話,再苦苦不過潛艇兵。潛艇是一種對安全要求極高的武器裝備,甚至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在高純氧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火點。
  • 水下「順風耳」——記海軍某潛艇部隊聲納技師張磊
    新華社三亞11月22日電 題:水下「順風耳」——記海軍某潛艇部隊聲納技師張磊曾利輝、黃育平、吳登峰「報告艇長,發現異常噪聲!」聲納兵大聲報告。艇長立即下達「變深機動」命令,大洋深處,鋼鐵巨鯨規避、隱藏、突防……與對手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 揭秘受困俄潛艇救星:天蠍遙控深潛器(組圖)
    2004年5月,美國北島海軍航空站的潛艇營救隊在加利福尼亞外海用「超級天蠍」打撈起了在飛行訓練中墜毀的F14-D「雄貓」戰機的殘骸。  鷹的眼睛:  6枚250瓦特的照明燈和3臺高清晰高倍變焦鏡頭的遙控水下攝像機,當中包括一部固定在機器前上方的黑白攝像機和兩部固定在兩側可靈活轉動部件上的攝影機,一臺黑白,另一臺彩色。
  • 水解制氧,氫氣發電,海水補氧氣,潛艇主要用什麼空氣循環系統?
    眾所周知,潛艇在水下活動時不能從外界獲取新鮮的空氣。而潛艇本身的空間極小,在狹小的空間內卻需要保證足夠數十天作戰活動的食物、戰損維修的工具、零件等等。艙室裡不光是艇員的作戰空間,還是生活空間。
  • 水解制氧,氫氣發電,海水補氧氣?潛艇主要用什麼空氣循環系統?
    眾所周知,潛艇在水下活動時不能從外界獲取新鮮的空氣。而潛艇本身的空間極小,在狹小的空間內卻需要保證足夠數十天作戰活動的食物、戰損維修的工具、零件等等。艙室裡不光是艇員的作戰空間,還是生活空間。當然了,潛艇內的環境是相當惡劣的。
  • 什麼是「水下魔鬼」?潛艇在水下有多危險?
    潛艇在大洋中航行,就像闖龍潭虎穴,步步危機。不但有暗礁、山峰、暗流,還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海中斷崖」和「水下魔鬼」。潛艇有三怕,一怕掉深,二怕進水,三怕起火。掉深是潛艇浮力突然減小,急速掉向海底,若超過極限潛深,就會被海水壓垮,艇毀人亡。
  • 潛艇如果遇到颱風,躲在水下安全嗎?只要不上浮就沒事
    人類對於大海的徵服,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人類不但有水面上的萬噸巨艦,在水面下也有潛艇在悄悄遊弋。我們知道,颱風天氣對於水面船隻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面對颱風,就算是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航母,都無法全身而退,也要提前到港口躲避。
  • 095會不會成為水下速度100節的磁流體潛艇?(完整篇)
    水下航速高達150節,也就是接近300公裡的時速,和高鐵的速度都接近了。如此高的速度之下,絕大多數魚雷都追不上,想對付這種潛艇幾乎毫無可能,因此一旦研發出來就是絕對領先,成為水下跨時代的不明物體。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對任何大國,真正實現這個技術並不容易。因為其中有很多難關需要去克服。首先還是要先解釋一下水下超導磁流體的基本推進原理。
  • 水上水下環境中,常規潛艇的柴油機如何進氣排氣?有幾種系統?
    結果第三帝國沒救成,潛艇卻從此進入嶄新時代,從以往傳統意義上的潛水艦,變成了真正在水下航行的潛艇。通氣管成為提升戰力的革命性裝備,美英蘇聯等國也紛紛跟進。潛艇在水面航行時,海面空氣由水上進氣道經舌閥、進氣管道進入機艙,柴油機從機艙中吸取空氣工作。廢氣經內舌閥、排氣管、外舌閥和排氣管口排出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