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最近時相距6000萬公裡,天問一號為何六個多月才到達?

2020-12-04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今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承載著我國深空探測的首顆探測器將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航行6個多月的時間,預計於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軌道,屆時探測器將繼續環繞火星運行2個多月的時間,一方面通過環繞監測火星基本情況,包括整體的地形地貌、磁場、太陽風等,另外還要對火星地表進行深入探測,以尋找合適的火星車降落地點和時機。如果按照火星和地球最近的距離5600萬公裡計算,「天問一號」的飛行速度,似乎平均只有3.5公裡每秒,這個速度遠低於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為何還能飛到火星呢?

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環繞速度,它指的是一個物體在星體表面,能夠圍繞星體做環繞運行所需要的最小速度。這個速度,早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後就已經通過理論推導計算出來了,其表達式為V1=√(GM/r),其中G為萬有引力常數、M為星體質量、r為物體與星體質心的距離。

從立體空間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當一個物體圍繞星體運行時,如果其受到的萬有引力完全充當了環繞運行的向心力,那麼這個物體沿著軌道切向運行,所拉大的與星體質心的距離,將與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向質心墜落的距離相抵消,從而在空間上表現出穩定的環繞運行狀態,在星體表面曲率的影響下,永遠也墜落不到星體的表面。

如果物體的環繞線速度持續加大,那麼它運行時與星體質心的距離也會不斷增加,當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使得物體運行軌道變為不封閉的拋物線,這個時候物體就會表現出脫離了星體的引力束縛,所以這個時候的最小速度也被稱為逃逸速度,其表達式為V2=√(2GM/r)。

在理論上,我們從地球上發射人造衛星,其要達到的線速度必須要滿足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7.9公裡每秒;如果要向其它行星發射探測器,則要達到的線速度必須要滿足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即11.2公裡每秒。

節省燃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於火星和地球都屬於太陽的行星,雖然軌道相鄰,但是由於和太陽的距離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各自的軌道上公轉線速度也有一定差異,其中地球公轉速度30公裡每秒,火星24公裡每秒,火地之間的距離也是時刻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最近距離為5600萬公裡左右,最遠可達到4億公裡。

由於地球和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它們之間最近的距離要間隔16年左右循環一次,這是「地火大衝年」,在兩個大衝年的間隔期內,又會有若干小衝年,平均間隔在2年多一點。因此目前發射火星探測器,需要選擇這樣的「地火相衝」年(大衝年或者小衝年)擇機進行,以確保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完成探測任務。比如今年就是一個「小衝年」,地火之間的最短距離大約為6300萬公裡。

雖然理論上火箭發射以後,隨著燃料的持續供給,其飛行速度就會一直增加,這樣就可以給火箭規劃一個最短的路線,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火箭的有效載荷僅有以探測器為主體的極小一部分,探測器與火箭本體脫離的時間越長,那麼所需要的燃料就會越多,那麼無效的能源消耗率將越大,所以為了儘可能地減少因攜帶過多燃料、以及推進大質量火箭本體帶來的無效負荷,所有火箭發射都是儘可能縮短探測器與火箭分離時間,也就是說儘快地使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並達到相應逃逸速度。

當探測器分離後,就可以應用慣性、引力彈弓效應等進一步減少燃料消耗,探測器有效的燃料加載,將留在推動探測器幾次關鍵的變軌上面,「好鋼用在刀刃上」。否則,如果燃料供應不上去,即使火箭發射成功,在後續的探測器飛行過程中,又會有脫離預定軌道或者墜毀的風險。

「天問一號」的飛行軌跡

在剛才的分析中,無論是大衝年還是小衝年,我們在計算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時,採取的都是二者的直線距離。而在探測器跟隨著火箭從地球發射,然後再到一定的軌道處與火箭分離時依靠慣性飛行,它所經歷的路線肯定不是直線,而是一種弧線或者拋物線。從目前來看,將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到火星,主要有三條航線:

第一條是衝點航線,也就是探測器不是直接飛行火星,而是先向太陽飛行,利用太陽的引力彈弓效應,給探測器提供超強的動力。然後進行適當的姿態調整,即可再反方向朝著火星行進。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速度最快、所需時間最短,缺點也非常明顯,即行進路線最長、經過的星際空間環境最複雜、不可控因素最多、難度最大。

第二條是快速合點航線,主要是利用燃料「硬驅動」的方式,在探測器飛行途中持續供應燃料,推動探測器也持續改變航線,從而獲得最佳的捷徑。它的優點是路程最近、所需時間較少、安全性也較高,但致命的缺點就是耗費燃料量太大,經濟性最差,通常不被科學家們所選擇。

第三條是霍曼轉移軌道航線,這是一條首尾分別與地球和火星相切的巨大橢圓形軌道,在探測器運行過程中,只需要兩次較大規模的變軌操作,其中一次是推動探測器從地球低軌升至高軌的轉移軌道,第二次是到達火星軌道之後,通過轉移軌道降速行進到繞火星運行的低軌道。這個航線的優點是最節省燃料,同時飛行的難度最低,成功率最高,唯一的缺點是所需的時間最長。

「天問一號」採用的正是上述第三種方案,也是最常用的霍曼轉移軌道航線,由於發射時機是火地相合(距離最遠)時,這個時期探測器除了通過燃料推進之外,還會有一部分的地球公轉線速度的加持。

所以它在擺脫地球引力時的速度可以達到30公裡每秒,而通過這種轉移軌道的航線,探測器所行經的總路程要達到近5億公裡之遙,所以換算下來,「天問一號」從地球到達火星的總時長,也得需要200天左右,這就是為何需要經過這麼長時間到達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今年火星距地球最近時為6300萬公裡,天問一號為啥要飛6個半月?
    一般來說,火星探測器發射是在火星距離地球比較近的窗口發射,今年是地火相衝年,也就是有一次比較近的窗口,最近時距離地球只有6300萬公裡。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暱稱「胖五」)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軌道,開啟了中國深空之旅的首航。
  • 火星到達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天問一號飛到哪裡了?
    10月6日火星行至距地球最近點,只有6,200萬公裡,10月14日火星衝日,即火星、地球、太陽連成一線,衝日時火星最亮,最適合觀測。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茫茫太空走了75天,並在10月1日國慶節發回自拍,祝福祖國繁榮昌盛,他已經飛行超過2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3000萬公裡
    就在10月6日「火星大接近」與10月14日「火星衝日」之間,探火三劍客來了最新狀況報告。今晚,天問一號剛好距離我們超3000萬公裡,同時天問一號、希望號相距火星只有3500萬多公裡。北京時間10月9日23:00,在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持續推進480秒+,既定執行一次更大推力的深空機動操作,目的是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此時距離地球約2940萬公裡。這次操作比前兩次推力更大。
  • 飛行1月餘、距地球超1000萬公裡,「天問一號」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8月25日22時45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已在茫茫太空中飛行了1月餘,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刷新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裡程的新紀錄。「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還很長,它還將面臨哪些風險點,科研人員都有哪些保障技術和措施?
  • 飛行1月餘、距地球超1000萬公裡,「天問一號」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天問一號」主要飛行階段示意圖。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8月25日22時45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已在茫茫太空中飛行了1月餘,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刷新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裡程的新紀錄。「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還很長,它還將面臨哪些風險點,科研人員都有哪些保障技術和措施?
  • 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天問一號」在太空飛行1月餘,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8月25日22時45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已在茫茫太空中飛行了1月餘,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刷新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裡程的新紀錄。「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還很長,它還將面臨哪些風險點,科研人員都有哪些保障技術和措施?近日,航天領域相關專家和研製單位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對「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的奔火旅程進行了詳細解讀。
  • 天問一號4個月後有望到達火星
    此次天問一號的軌道機動,是在距離地球大約 2940 萬公裡的深空實施完成的。   今年8月2日,距地球約300萬公裡處,天問一號就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據了解,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與火星交會,期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飛了8650萬公裡,離地球僅只有927萬公裡,為何?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近狀怎麼樣了,又以怎樣的雄姿在遠離我們,距離有多遠了,這可能是國人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有一條關於它的好消息來了,「天問一號」在8月23日12時已經來到927萬公裡遠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如果按每天遠離地球約30萬公裡速度來計算,那麼預計在8月26日與地球距離將突破1000萬公裡,刷新我國航天紀錄。
  • 天問一號一個月後到達火星,最難的一關還沒到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近期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火星探測每一步都有風險,風險最高的一步,是4個月之後的火星著陸。奔火之旅最後一個月還要飛多遠?據國家航天局消息,截至1月3日,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了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 一天飛30萬公裡!天問一號已來到823萬公裡外,最近做了什麼
    在前往火星數千萬公裡的漫長旅途中,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不再感到孤單,因為前方有阿聯的「希望號」,後方有美國的「毅力號」。一個月內有三個探測器先後飛向同一個星球,這在人類航天史上還是頭一回,表明人類航天科技又向前邁進一步。
  • 一天飛30萬公裡!天問一號已來到823萬公裡外,最近做了什麼
    在前往火星數千萬公裡的漫長旅途中,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不再感到孤單,因為前方有阿聯的「希望號」,後方有美國的「毅力號」。一個月內有三個探測器先後飛向同一個星球,這在人類航天史上還是頭一回,表明人類航天科技又向前邁進一步。
  • 天問一號即將跨越2億公裡,卻還沒脫離地球軌道,第一步還很漫長
    火星是地球軌道外距離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科學家們認為將來可以對火星開發和向火星移民,因此火星被認為是現階段極具探索研究價值的星球。10月6日晚22:18時,火星到達近地點,與地球相距只有6207萬公裡
  • 天問一號已距離地球927萬公裡!9月擬第二次修軌火星移民近了
    8月,天問一號探測器不斷傳回好消息,引發了 不少人的關注。根據科學最新報告指出,在8月23日,天問一號迎來了「奔火滿月」,如今也是一切正常,各種信號都正常,所以這也說明了「天問一號」正在不斷往火星著陸的那一刻靠近,這也預示著我們火星探測工作大規模開展也近了一步,當然火星探測器的著陸才是最為關鍵的,我們也是期待這一過程的早點實施。
  • 天問一號已向火星出發,要飛七個月才能到達,超過5000萬公裡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們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上天,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因為路途遙遠,「天問一號」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的時間飛行抵達火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到達火星要多長時間 到達火星詳細日期時間
    7月23日12時41分,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中國火星探測之旅,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天問一號到底要多久才可以到達火星呢?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 已飛行一個月「天問一號」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  「天問一號」還要連闖七大難關  8月25日22時45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已在茫茫太空中飛行了1月餘,距離地球超1000萬公裡,刷新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裡程的新紀錄。為何大家都紛紛趕著7月下旬到8月上旬這個時間點呢?航天科普專家龐之浩告訴記者,因為這是26個月才輪到一次的「探火窗口」時間。  龐之浩介紹,地球和火星都圍繞著太陽公轉,這好比它們在田徑場「賽跑」。地球在裡圈,跑得快,365天跑一圈;火星在外圈,跑得慢,687天跑一圈。地球和火星在各自「奔跑」時,最近相距5500萬公裡,最遠相距可達4億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衝向火星,離地球120萬公裡回眸傳來地月合照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天問一號」任務。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外媒指出,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不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漫遊車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並運行的國家,也將成為首個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在哪裡發射天問一號?中國的長徵五2016年11月首次發射就是在海南文昌,長徵五號B是長徵五號系列的第二個型號,今年5月5日首次在文昌發射成功,海南文昌是中國最新建設的一個航天發射場,是專為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新建的發射場。
  • 56000000公裡之外!「天問一號」火星之行飛行200多天將要闖四道關
    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入軌,我國行星探測邁出關鍵重要的第一步。不過,「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它要自己跟大家說說,它的火星徵程:第一關:抓住發射「窗口期」 開啟「地火轉移」大家好,我是「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只是我闖過的第一關。
  • 天問一號探測器就要抵達火星了,只剩最後的一億公裡
    火星地表平均溫度為-55度,打壓密度相當於地球的1%,晝夜交替也與地球相當,而且也擁有跟地球類似的河川峽谷,如今還在火星的極地冰蓋之下發現了液態水的存在,綜合考慮,火星可以作為人類第二個家園使用,所以中國也有理由進行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