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籃球場,一半被幾棵鬱鬱蔥蔥的大榕樹籠罩著,在這樣一個位處鬧市區不足1500平方米的院子裡,駐紮著某信息通信旅六連。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千裡線路上辦起毛主席思想大學校」,到改革開放後建設「精神文明好六連」,再到進入新時代用黨的科學理論建連育人,一代代六連官兵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與時俱進推進連隊全面建設,趟出一條連隊全面過硬、官兵成長成才的星光大道。
學習氛圍濃厚,不學習就落後
作為一支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英雄連隊,紅色基因、光榮傳統是六連代代相承的傳家寶。
連隊完好保存著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用黨的科學理論建連育人的珍貴資料,在六連,新兵下連、幹部入職的第一課,就是參觀連隊榮譽室,從歷史中汲取精神養分。
歷史是最寶貴的財富,連隊把幾十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故事編成紅色故事集,新兵下連、新幹部報到,就讓他們在參觀連隊榮譽室、學習紅色故事集中感受理論武裝的巨大力量。
六連的老故事給人鼓舞,新故事也讓人奮進。
「我第一次到六連的時候是晚上11點30分,按照部隊正常作息,我以為那個時間大家都睡覺了,但是當我上到2樓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燈火通明。大家有的在剪輯第二天用的音視頻,有的在撰寫心得體會,雖然在新兵連的時候就聽說過六連,但真正看到這一幕我還是感覺很震撼。」這位99年的小夥子叫蔣博文,剛讀完大一當的兵,一說到理論學習,蔣博文的話匣子就打開了,「理論學習讓我看待問題更加客觀,更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班長黃華榮說:「我剛到連隊的時候,看到大家認真學習的勁頭,還以為到了高中重點班。」
官兵正在收看《新聞聯播》在六連大家有這樣的共識:不學習就落後。在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大家你追我趕。
方法對了,效果自然好了
剛到連隊的時候,指導員段玉洋很苦惱,自己精心準備的理論學習課,大家聽後反響很平淡。苦惱之餘,她向官兵討教,發現隨著資訊時代來臨,傳統教育「單向灌輸」「教案授課」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被官兵認可。
為此,連隊邊探索邊分析,邊實踐邊總結,逐步形成了「短、小、快、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子。每節教育課20分鐘左右,大膽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想方設法激發官兵內在動力。
授課方式改變了之後,蔣博文說:「指導員的授課很有意思、很有趣。」
除了改變授課方法之外,連隊主動對接資訊時代官兵思想行為特點,探索實踐出「理論武裝15法」,包括「傳統導學」「載體拓學」等,量身定製的學習方法推出後,官兵們學習理論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原本枯燥無味的理論書籍大家越讀越有味。
連隊圖書室一角
為激發官兵學習興趣,連隊針對青年官兵特點,以「六小陣地」為基本載體,不斷濃厚學習氛圍:黑板報常年設置理論「金句」欄目,全體官兵每周輪流擔任編輯;在連隊學習閱覽室開闢學習園地,遴選優秀心得體會,表揚「理論學習之星」……
連隊學習閱覽室中的「學習園地」
連隊注重用好「社會大課堂」,把理論課堂開在具有改革開放象徵意義的紀念廣場,把閱覽室延伸到駐地圖書館,把讀書學習與參觀當地高新技術企業結合起來,不斷豐富理論學習的載體和內容,受到官兵們熱情響應。老大難老大難,找對方法就不難。別人一直頭疼的理論學習難題,六連指導員段玉洋卻信心滿滿:「方法對路,就能讓黨的科學理論走進官兵心裡,在連隊落地生根。」
有了科學理論的武裝,官兵實現能力、品德雙升級
近年來,連隊先後圓滿完成數百次通信保障任務,獲得全國、全軍性表彰獎勵13項,戰區級表彰獎勵33項,2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榮立集體二等功,年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28次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黨支部41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黨組織)。
打仗當尖兵、退伍當標兵。士官支委王兆寶轉業到地方居委會後,用5年的時間,從一名臨時工成長為優秀的黨支部書記;戰士肖思明退伍後到地方企業應聘,被公司領導任命為總經理助理……一代又一代的六連人,始終保持本色,用智慧和汗水繼續書寫著六連的輝煌。
維吾爾族士兵艾力西爾來自新疆,他的父親是一名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幹部,有一次和父親的聊天中,他得知,家鄉創辦的扶貧企業效益不好。他就向父親建議,組織鄉親們學習中央的扶貧政策,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一段時間之後,父親高興地告訴他:「思想教育真的有用,現在鄉親們的幹勁都很足,廠裡的效益也好了。」
2019年4月,駐地某公司施工時不慎將國防光纜挖斷,施工方怕承擔法律責任,找到連長章佳楓,許以重金想私了,被章連長嚴詞拒絕,按法律程序妥善處理。
連隊連續30多年與駐地敬老院結成愛心對子,幫助照顧孤寡老人;官兵自發組成「愛心小組」,為社區群眾幫困解難,為駐地學校培養「升旗手」,擔任編外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和國防知識教育。
這些年來,在當地,六連就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張閃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