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門檻效應:步步為營,得寸進尺
成功篇成功,誰不想獲取?然而真正成功的人卻鳳毛麟角。他們之所以成功,在於擁有最初的夢想,並堅持不懈地去實現它,永不言棄。即使身陷困境,他們用自信照亮未來的方向,用執著鋪就前行的道路;即使默默無聞,他們在寂寞中韜光養晦,不斷超越自我,擁抱最後的成功。成功的人到底具有哪些不同於尋常的心理素質呢?
.登門檻效應:步步為營,得寸進尺在《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有一個乞丐到富人家討飯。「滾開!」僕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乞丐說:「我太冷了,我只想在你們的火爐上烤乾衣服就行了。」僕人一想這又不用給他東西,便讓這個乞丐到廚房火爐旁烤火。乞丐把衣服烘乾後,便對廚娘說:「我可以借用一下你們的鍋嗎?我只想用鍋煮一點兒石頭湯。」「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用石頭做成湯。」她爽快地答應了。於是,乞丐到路上撿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裡煮。「可是,我總得放點鹽吧。」他自然地說道。廚娘答應了他的要求,後來又在他一次次的要求下先後給了豌豆、薄荷和香菜,接著又把碎肉末放到了湯裡。最後,這個聰明的乞丐把石頭從鍋裡撈出來,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登門檻效應」正好是與前面提到的「留面子效應」相反,它是指一個人一旦答應了別人一個較小的要求,當對方進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時,他為了避免給人留下前後不一致的印象,即使心有不願也會爽快地答應,因此也被稱作「得寸進尺效應」。這種現象,猶如一步步地登門檻,循序漸進地達到最終的目標。這個效應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和弗雷瑟,於1966年在做「無壓力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實驗者分別到兩個居民區,勸說居民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他們來到第一個居民區後,直接向人們提出了這個要求,結果遭到了大多數居民的堅決拒絕,僅僅只有17%的居民接受了他們的要求。
(2)登門檻效應:步步為營,得寸進尺
隨後,實驗者又來到第二個居民區,召集所有的居民,讓他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字,這個要求很容易辦到,幾乎所有的居民都照辦了。幾周後,實驗者再次來到這個小區,向他們提出豎立標語牌的要求,結果竟有55%的居民同意了他們的要求。國外的很多研究都進一步證明了「登門檻效應」的存在。加拿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倫多居民願意為癌症學會捐款的比例為46%。而如果分兩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請人們佩戴一個宣傳紀念章,第二天再請他們捐款,則願意捐款的人數比例幾乎增加了一倍。心理學家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一旦做出承諾就必須付諸行動,而實現它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不易獲得成功;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一些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舉手之勞便可以博回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呢?人們的心理活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常習慣先接受對方較小的要求,再慢慢接受較大的要求。「登門檻效應」的產生源於人們希望保持前後一致的公眾形象的心理。人們都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前後言行一致,不希望被別人視為喜怒無常的人。當對方提出一個微不足道的請求時,如果加以拒絕就會顯得不近人情。即使對方的要求越來越過分,但為了維護一貫的良好印象,人們還是會繼續答應對方的要求的。再加上人們在不斷滿足小要求的過程中逐漸習以為常,全然不覺對方的要求已經遠遠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向別人提出請求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如果我們先提出較低的要求,得到對方的許可後再逐漸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比如,男士在追求心儀的女孩時,並不是一開始就提出讓她嫁給自己,而是通過頻繁地約會、聊天,逐漸建立起戀人關係,等到時機成熟後再向她求婚;我們到商場閒逛時,銷售員並不是一見到我們就提出購買的要求,而是笑吟吟地讓我們隨意試穿,並不失時機地誇讚一番,這時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買下這件衣服;在職場中,領導擔心給下屬的工作過於繁重,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常常是將一個複雜的項目分解為一個個較小的任務,等到第一個任務完成後,他再接著分配更難的任務,直到完成整個項目。
(3)登門檻效應:步步為營,得寸進尺
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需要向對方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時,如果擔心被對方嚴詞拒絕,不必直接提出,可以先提出一個對方輕易能夠辦到的要求,一旦答應,再提出那個真正的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就會較大。其實,「登門檻效應」不但能夠讓對方痛快接受自己的要求,還能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夢想固然美好,更重要的是將它變為現實。很多人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因為它的遙不可及逐漸產生疲憊感,最終與自己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階段性的目標可以幫助你循序漸進地實現夢想。我們可以根據夢想的藍圖為自己制定一個終極目標,然後將這個目標分解為一個個階段性的目標,通過一步步完成這些小目標,逐漸向終極目標靠攏。再高的樓,也有通向頂層的階梯;再高的山,也有通往頂峰的小徑。再困難的任務也都有完成的途徑,只要找到了借力騰飛的「臺階」,就能夠找到通往成功之路。有的目標看似異常艱巨,如果把它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秒中,每個人都能夠輕鬆完成。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在一家鐘錶店裡,鐘錶匠將一隻剛剛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老鐘的中間。其中一隻老鍾對小鍾說:「這麼小的鐘,真可憐!等你一年走完3200萬次,恐怕會吃不消的。」小鍾驚恐地問道:「真的要走那麼多次嗎?我一定辦不到的。」另一隻老鐘的聲音響起:「我親愛的小鍾,不用擔心,你只要每一秒『滴答』一聲就可以了。」小鍾驚喜地問:「就這麼簡單嗎?」不知不覺中,小鍾在每秒的「滴答」聲中,很輕鬆地走完了一年。它回過頭一算,果然共擺了3200萬次。由簡入繁地做好每一件事,往往能夠步步為營,克服重重障礙,一點一點地朝著終極目標靠近,實現自己的夢想,摘取成功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