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採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無欺於死者,無負於生者,無愧於來者
第4254回:先驅本茨發明汽車,首次駕駛汽車奔馳
《採風追影文化傳播》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
本茨的妻子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司機;
本茨的妻子並不只是在駕駛汽車,她是在駕馭了一個時代的來臨。。。
貝爾塔?本茨紀念之路是一條位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旅遊主題路線,隸屬歐洲工業遺產之路項目。自2008年開通以來,大眾再次有機會重溫1888年世界第一次汽車長途旅行的路線。
1886年卡爾·本茨博士在德國曼海姆發明了汽車(1886年1月29日,德國皇家專利號37435)。可惜在汽車剛剛誕生的歲月,人們普遍對汽車沒有好感,並沒有人願意購買。
然而,貝爾塔·本茨卻非常相信丈夫的事業,對他的發明深信不疑。在1888年8月的一天,她瞞著丈夫,帶著兩個兒子,十四歲的理察和十五歲的歐爾根,駕著本茨新設計的三輪汽車出發,從曼海姆向104公裡(約64英裡)之外的普福爾茨海姆進發。
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輛汽車跑過這麼遠的路程,在這次歷史性的創舉之前,所有的汽車旅行都是短途的試驗性質。所以現在普遍認為貝爾塔·本茨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的人。
雖然表面上的原因是要回趟娘家,其實貝爾塔還有更深的考慮,由於卡爾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作過充分市場推廣,她希望藉此告訴她傑出的丈夫,一旦大眾認識到汽車的實用性,這項發明就會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成功。
路上險情不斷,她解決了種種難題。燃料告罄,她不得不去路邊醫院的藥房購買粗汽油。因此,位於海德堡以南幾公裡的威斯洛赫城的城市藥房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加油站。
布魯赫薩爾的一個鐵匠幫助她修補鏈條,在普福爾茨海姆北部的保釋羅特她又更換了剎車片。汽化器被堵住了,她用帽子上的發針將其修好,點火導線和發動機其他部分發生短路時,聰明的她用吊襪帶作絕緣墊將導線絕緣。。。
母子三人的汽車之旅吸引了很多群眾的圍觀,有小孩說她是巫婆,更多的群眾則是在看「猴把戲」。。。
貝爾塔和她的兒子們黎明時分從曼海姆出發,直到日落西山,母子三人又餓又累地到達目的地普福爾茨海姆。興奮的貝爾塔立即給丈夫拍了一個電報,告訴卡爾他們成功的旅行。三天後,他們又開車回到曼海姆。
沿路上的人們都紛紛圍觀,汽車之旅正如貝爾塔預期的一樣,取得了重要的公眾效應。對卡爾·本茨來說,這次旅行也十分有幫助,在妻子的協助下,他對汽車做了種種改進,經過長途旅行,貝爾塔也提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諸如增加一個額外的傳動裝置幫助上坡。。。
2007年由埃德加·邁爾和芙郝克·邁爾(Edgar und Frauke Meyer)夫婦領導的非營利組織創立了兩個新的協會,一個是貝爾塔·本茨紀念之路協會,另一個是一個是貝爾塔·本茨紀念俱樂部,
以此紀念貝爾塔·本茨和她的歷史性創舉。 2008年2月25日,貝爾塔·本茨紀念之路由德國晸府正式批准認可為旅遊觀光路線,成為了全長194公裡的德國工業文化動態紀念碑。
貝爾塔·本茨的原始路線不僅重現了她那快要被人遺忘的旅行,更是途徑德國繞具風味的巴登州葡萄酒產區。
這條被視為人類工業遺產的路線,沿著萊茵河上遊平原地區的幾條羅馬之路,諸如貝格施特拉瑟(山路),一路來到奧登瓦爾德山和克萊希高,在距卡爾斯魯厄不遠的普福爾茨海姆轉入黑森林北部地區。
由於山勢陡峭,貝爾塔在回程時選了另一條路徑,最後再次沿著萊茵河回到曼海姆。
貝爾塔·本茨紀念之路於2008年9月開通,而當時巴登-符騰堡州州晸府建議將其官方首跑與「2011年汽車之夏」的盛典結合起來,成為這個框架中的一部分。這一盛典是為了紀念125年前卡爾·本茨發明汽車的德國官方大型活動。
2011年1月25日,德國群聲頻道在其「德國製造」節目中面向全球播出了卡爾·本茨發明汽車的一部電視紀錄片,強調突出了他妻子貝爾塔·本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份報導不僅僅針對汽車的歷史,還展望了汽車的未來,這兩者在貝爾塔·本茨挑戰賽中也得以體現。
第一屆貝爾塔·本茨挑戰賽於2011年9月10-11日舉行,之後也會成為每年一度的比賽。挑戰賽致力於成為汽車領域新突破的一個全球性風向標,體現為參賽車輛只能為可持續性車輛:擁有不同駕駛系統的未來型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及電動車,使用氫能及燃料電池的汽車,以及其他經濟型汽車。貝爾塔本茨在1888年駕駛著的是當時最具創新意義的汽車,所以我們的挑戰賽首跑也定位在了當前最具創新意義的汽車上。
巴登符騰堡州州長溫福裡德克萊切曼作為嘉賓在首跑開幕式上為此次挑戰賽致辭,巴符州秘書希爾克.克雷布斯女士以及巴符州科技部部長特雷西婭.鮑爾女士親自參加了挑戰賽。巴登符騰堡州晸府對貝爾塔.本茨挑戰賽的支持也充分體現了州晸府對於面向未來的機動車發展的支持。第一屆貝爾塔.本茨挑戰賽攜43種擁有不同駕駛系統的未來汽車一舉成為了最大的電動車盛會。
貝爾塔·本茨挑戰賽的格言是:奔跑在世界最古老汽車之路上的可持續性汽車!
參賽的還有一輛仿1888年的德國工程師Flocken(福勞肯)發明製造的四輪電動車,這也證明了,電動車在德國已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了。
第二屆貝爾塔·本茨挑戰賽於2012年9月14-16日舉行,並由法蘭克福貿易展銷會舉行的法蘭克福國際汽車零配件展啟程。這屆挑戰賽包括兩圈霍根海姆賽道,由此向可持續性的未來汽車敞開了大門。
第三屆貝爾塔.本茨挑戰賽於2013年9月13-15日舉行,並於世界最大車展之一的法蘭克福車展的舉辦地啟程。德國聯邦環境部長彼得.艾爾特邁爾,黑森州州長福爾克.布菲耶以及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巴登符騰堡州州長溫福裡德.克萊切曼都作為嘉賓在開幕式上為本屆挑戰賽致辭。..
卡爾·弗裡德利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機械工程師和企業家,他是本茨汽車的創始人,1886年他設計和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能實際應用的內燃機發動的汽車,有三個輪子,現保存在斯圖加特本茨博物館內。1893年製造出第一輛4輪汽車,1899年製造出第一輛賽車,1906年本茨和他的兩個兒子在拉登堡成立了本茨父子公司,本茨汽車成為世界著名品牌,1926年本茨公司和戴姆勒汽車公司合併。
1844年11月25日,本茨出生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卡爾斯魯厄,他是父母在婚前所生的,因此隨母親約瑟芬·瓦蘭特(Josephine Vaillant)的姓,叫卡爾·弗裡德利希·米歇爾·瓦蘭特(Karl Friedrich Michael Vaillant),父親約翰·喬治·本茨(Johann Georg Benz)是一位火車司機。本茨的父母在本茨出生一年後結婚。本茨2歲時父親因一次火車事故喪生,這時他才改隨父姓,叫卡爾·弗裡德利希·米歇爾·本茨(Karl Friedrich Michael Benz,後又改為Carl Friedrich Michael Benz)。
本茨想和他父親一樣從事火車工作,1853年開始在卡爾斯魯厄一所專注教授自然科學的中學就讀,1860年,15歲的本茨通過了大學入學考試,進入卡爾斯魯厄綜合理工大學校(即後來的卡爾斯魯厄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865年畢業。他一直喜歡騎自行車,夢想著有一天會製造出一輛不用人力驅動的車。他畢業後,先後在幾個機械工廠作為設計師工作,還在維也納的一家鋼鐵結構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
此後,作為機械工程師的本茨成為汽車工業的先驅,1914年,卡爾斯魯厄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
1929年4月4日,84歲的本茨因支氣管炎病逝於德國拉登堡。1871年,本茨和奧古斯特·李特爾合夥在曼海姆開了一家機械加工廠,但由於李特爾不可靠,工廠經營不善,工廠的工具被當地晸府沒收,他的未婚妻動用自己的嫁妝,把李特爾的股份買了下來。1872年他和未婚妻結婚,後來他們生了五個孩子。
雖然工廠遇到了困難,本茨仍然繼續自己的新發動機研究,1879年他獲得了自己研究的二衝程發動機專利權,以後又繼續得到加速器系統、電池打火系統、火花塞、汽化器、離合器、變速擋和水散熱器的專利。
但是由於工廠的生產成本增加很快,銀行要求工廠必須升格為大公司,本茨只得吸收其他資金,最後他的公司成為一個合資公司,他在其中只佔有5%的股份和不多的總經理薪金,而且他無法再繼續研究新產品,1883年,他選擇離開自己的公司。
他和曼海姆的一位開設自行車零件商店的老闆合作,又吸收了一些資金,建立了自己的奔馳公司,一開始只有25個僱員,同時出售製造他的專利發動機的許可。
他利用自己的公司實現他的夢想,是採用自行車的原形,將後輪變成兩個,在兩個後輪中間加上奧託發動機。1885年第一次造出三輪汽車。但這個汽車不太容易操縱,
經常在圍觀的人們鬨笑中撞到牆上。但他妻子全力支持他,自己學習開著這輛車上街,所以現在認為波塔本茨,本茨的妻子,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的人。1886年1月29日他取得了「用汽油作為燃料的車子」的專利權。
7月份,他改用戴姆勒發動機,開始製造和出售「奔馳專利汽車」,是世界上第一個出售汽車的人,他一開始製造了25輛,但出售的前景不好,因為當時只有藥店作為清潔劑出售汽油,而且這種汽車在上坡時還得用人推。
第二年,本茨改進推出二型三輪汽車,1887年出現了木輪的第三型,1889年在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奔馳公司的僱員從1890年50人到1899年增加到了430人,當年產量為572輛,成為一個大公司,有了新的投資夥伴。新的股東要求本茨能發明更便宜可以大量生產的汽車。1893年他創造了「維多利亞」型雙人座汽車,3馬力,最大速度每小時18公裡,當年賣車45輛。
1894年推出改進的「維羅」型,成功地賣出1200輛,並參加了首次汽車競賽,賽程為巴黎到魯昂。1895年本茨設計了世界第一輛卡車,1896年他設計了立式發動機。
但是這段時間內他們公司受到斯圖加特的戴姆勒公司的強烈競爭,戴姆勒公司推出「梅塞德斯」35馬力車型,公司董事會未經和本茨商量,就僱傭了法國設計師,1903年1月24日,他正式退休,只終身保留公司董事職務。
1906年,本茨遷居到拉登堡,和自己兒子一起創建了「奔馳父子公司」,生產發動機和汽車,他們的汽車品質很好,成為倫敦計程車的首選車型。1914年11月25日70歲的本茨被卡爾斯魯厄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1923年,公司生產了350輛車,他製作了兩輛25馬力和8馬力的私人用車,一直保存至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奔馳公司和戴姆勒公司都生產軍用品,戰後重新生產汽車,但是德國戰後經濟困難,認為汽車是奢侈品,徵收15%的高稅,同時汽油匱乏。1919年奔馳公司想和戴姆勒公司聯手,但被戴姆勒公司正式拒絕。
德國的經濟持續陷入低谷,1923年,本茨公司生產了1382輛汽車,戴姆勒公司生產了1020輛,每輛車的成本高達2千5百萬馬克,1924年兩個公司開始籤定聯合協議,1926年正式合併為戴姆勒-奔馳公司,生產梅塞德斯-奔馳汽車,汽車標牌採用了戴姆勒公司的標記-三個角的星,代表他們的發動機可以用於「陸地、空中和水上」。1927年,賣出7918輛,並開始生產卡車。
1929年,本茨因支氣管炎死於拉登堡家中,享年84歲。他的故居現在是「奔馳-戴姆勒基金會」的總部。
梅賽德斯-奔馳(根據地區與時期的不同分別有奔馳、賓士、平治、梅賽德斯、朋馳等多種中文簡稱),是一家以豪華和高性能著稱的德國汽車品牌,總部設於德國斯圖加特。旗下產品有各式乘用車、中大型商用車輛。目前梅賽德斯-奔馳是戴姆勒公司旗下的成員之一。
初期主要以梅賽德斯-奔馳S系列為主(1886年推出的),目前是梅賽德斯-奔馳轎車中軸距最長的車,主要競爭對手為寶馬 7系列、捷豹XJ及奧迪A8。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7年)推出了梅賽德斯-奔馳E系列,它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寶馬 5系列、奧迪A6及捷豹XF。其中的E為德語的「Einspritzung(意為噴射)」,原本指發動機採用效率較好的燃料噴射系統而非化油器,燃料噴射發動機普遍後改為代表主管(Executive)的首字母。冷戰時期推出了梅賽德斯-奔馳C系列,它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捷豹XE、寶馬 3系列及奧迪A4。
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創始人是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本茨這兩位德國出身的工程師,但這兩個人在世時並未實際見面過。相反的,他們分別創立的車輛段在當時是互相競爭的對手。1880年6月28日,高轉速發動機的概念被發展出來後,歐洲地區的汽車製造廠如雨後春筍般大量開設。1885年,卡爾·本茨在當時巴登大公國的曼海姆創立了Benz & Cie.車輛段。
1890年,高特裡·戴姆勒也在符騰堡王國境內的康斯塔特(Cannstatt,今日斯圖加特市一部分)創立了戴姆勒發動機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簡稱DMG),而真正創造Mercedes這品牌名稱的人,是一位奧地利商人埃米爾·耶裡內克(Emil Jellinek)。Mercedes這品牌名其實是來自他的女兒Mercédès的名字,這名字原本是一個西班牙文裡稱呼女孩子用的名字,意指「優雅」,但因為當時歐洲普遍流行與法國有關的事物,
因此反而是以法文的方式發音。耶裡內克原本只是一位DMG汽車的忠實愛用者,他洞悉了剛萌芽的汽車工業無可限量的前景。於是從1898年開始,利用自己在國際金融界的人面與豐富的資金,開始替DMG銷售汽車。除此之外他也曾駕駛著DMG的汽車參加了在法國尼斯附近舉辦的賽車活動,在賽場上他有個綽號叫「梅賽德斯先生」(Monsieur Mercédès),漸漸的,Mercedes這名字變成DMG汽車的暱稱。
1900年4月,耶裡內克與DMG實現一個協議,將原本只是暱稱的「Mercedes」正式用來作為新產品的品牌,而搭載的新發動機則用「Daimler-Mercedes」的名稱。1900年12月22日,第一輛懸掛Mercedes品牌的新車問世。這輛35匹馬力的賽車是出自另外一位德國汽車工業界的重要人物,威廉·梅巴赫之手,當時他是DMG的首席工程師。新車款的登場帶給汽車產業非常大的震撼,例如它那劃時代的低重心衝壓製造鋼質車架,輕量化高輸出的發動機與蜂巢格狀的水箱。這輛Mercedes車的優異表現使得耶裡內克手上拿到的訂單,很快地就超過了DMG的產能上限。1902年6月23日,「Mercedes」這名字被正式放在該品牌的商標上,同年9月26日正式註冊成功。有趣的是,耶裡內克在1903年中時申請更改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為Jellinek-Mercedes,他可能是歷史上少數以女兒的名字為名的人物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急速通貨膨脹,造成許多奢侈品產業、例如汽車輛段在銷售上的困難,這導致整個產業界的萎縮。雖然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財務狀況健全、產品強度不錯的車輛段仍能度過難關,但難免還是常見到一些如企業合併之類的商業手段被使用。1924年,DMG跟Benz & Cie.合併,企圖以生產設計標準化、共同使用銷售與廣告通路的方式,來提升競爭力。不過該廠在剛合併的前兩年,是以共同管銷的方式銷售兩個不同品牌的車子,直到1926年6月時兩品牌正式合併,新公司改名為Daimler-Benz AG(戴姆勒-奔馳),而產品的品牌則改為今天大家所見到的Mercedes-Benz。
車輛段所使用的歷代商標,其中最下方的簡化版是目前標準的企業識別標誌,但在部分房車版本上,仍會使用右上包含有桂冠設計的較複雜版本,作為車首處或輪胎鋼圈車軸中心處的平麵廠徽或立體廠徽之基座裝飾使用。
雖然DMG車輛段已經運營了好幾十年,Mercedes也成為頗出名的汽車品牌,但是一直到1909年為止,DMG都從未擁有過屬於自己的商標。在老戴姆勒過世、車輛段的運營由他的兩個兒子保羅·戴姆勒(Paul Daimler)與阿道夫·戴姆勒(Adolf Daimler)接手後,他們想起父親曾在1872年至1881年、在另一家著名德國燃氣渦輪發動機製造廠道依茨(Deutz)擔任技術總監的期間,在一張寄回家中的明信片上畫著一個三芒星標誌。他們將這三星標誌的提案送交車輛段的董事會並且立刻被接受。
1909年,三芒星正式註冊。1910年,開始出現在毎一輛Mercedes新車的前護柵上。要注意的是,Mercedes的商標原本有三芒星與四芒星兩種不同的設計,而且也都有註冊,但只有三芒星曾實際被車輛段使用在產品上。Mercedes的三芒星象徵了DMG創廠人對於未來全球人類的機動化所抱持的遠見與野心,三個星芒分別代表著陸上、海上與天上之意。
1916年,商標的造型經過修改多出了一個繪有Mercedes品牌名與四個小星的外環,後者是代表當時車輛段擁有的幾家工廠。1921年11月,DMG正式申請了環島內有立體三星標誌這商標設計的著作權,並且在1923年8月時正式成為一個註冊商標。
1926年,DMG與Benz & Cie.的完全合併,促成了該商標的又一次設計修改,這次的新商標組合了DMG的三星與Benz的桂冠兩個造型元素,商標上的品牌名稱也變成Mercedes與Benz共存。目前該車輛段所使用的商標,是以1926年的設計逐漸簡化之後而成的。
除了質量與性能外,奔馳造車也很重視安全,其工程師Béla Barényi發展出撞擊吸能緩衝區等多種汽車安全技術,他個人擁有的專利數甚至超過愛迪生的一倍以上。
早在1930年代賽車運動的啟蒙時期,梅賽德斯-奔馳就已開始涉入格蘭披治大賽的領域。在當時主晸的納粹黨大力金援下,包括梅賽德斯-奔馳與汽車聯盟(Auto Union,今日奧迪車輛段的前身之一)等德國汽車品牌的車隊,以德國國家代表隊(又經常被稱呼為「銀箭」車隊,Silver Arrows)的身份囊括了1932年之後所有的歐洲格蘭披治大賽(European Grand Prix Championship)冠軍。直至二次世界大戰前,因為時局動蕩而暫時停止對國際性賽車活動的參與。
1950年時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開始舉辦,而梅賽德斯-奔馳則是在1954年時以「戴姆勒-奔馳公司」(Daimler-Benz AG)作為隊名重返賽車界,開發出W196賽車,而1954年賽季半途才離開瑪莎拉蒂車隊加入梅賽德斯-奔馳的胡安·曼努埃爾·方吉歐(Juan Manuel Fangio)則成為該廠旗下第一位F1車手,在1954年7月4日舉辦的法國大獎賽中首度出賽,並贏得當年的車手冠軍。
該車隊在1955年賽季原本也擁有非常優異的表現,旗下兩名最重要的車手方吉歐與史德靈·摩斯(Stirling Moss)輪流拿下5個分站的冠軍,但是在1955年6月11日發生的利曼慘劇中,代表梅賽德斯-奔馳參加利曼24小時耐久賽的法國車手皮耶·列文(Pierre Levegh)在高速直線道的末端與對手擦撞失控、撞擊路邊之後騰空並解體,著火的車體碎片射入直線道末端的觀眾席,造成列文本人與83名觀眾死亡,超過百餘人受傷。在這次重大的意外之後梅賽德斯-奔馳全面撤出所有的賽車活動,從此從賽道上銷聲匿跡。
在離開賽車場超過30年之後,梅賽德斯-奔馳在199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重返F1賽場的布局。一開始時該廠是與英國賽車工程公司伊爾摩(Ilmor)合作,由梅賽德斯-奔馳提供發動機本體,再由伊爾摩進行調校之後,以伊爾摩的名義成為1991年賽季萊頓房產車隊(Leyton House Racing)的發動機供應商。1992年賽季萊頓房產車隊改回原本的馬爾齊(March)隊名並繼續由伊爾摩供應梅賽德斯-奔馳基礎的發動機,除此之外伊爾摩也成為泰利爾車隊(Tyrrell Racing)的發動機供應商。
1993年時,梅賽德斯-奔馳擴大對伊爾摩的持股,並且透過其成為索伯車隊(Sauber)的實際發動機供應者。雖然在官方名義上索伯車隊在1993年賽季中並沒有冠名發動機供應商,但該車隊的發動機上蓋卻可以看到「Powered by Mercedes-Benz」的字樣。1994年賽季是「梅賽德斯-奔馳」這個名字正式重返F1場上的第一年,這一年除了以車輛段本名作為索伯車隊的冠名贊助商之外,也透過伊爾摩的名義同時供應發動機給新成立的太平洋車隊(Pacific Racing)。
1995年時,由於原本與梅賽德斯-奔馳合作並獲得不錯成績的索伯車隊改籤下福特作為發動機供應商,梅賽德斯-奔馳轉與以英國沃金(Woking)為基地的麥拿輪車隊合作,並且在1998年時拿下車隊冠軍,以及1998及1999兩年,芬蘭飛人米卡·哈基寧所贏得的車手冠軍。2000年,當時梅賽德斯-奔馳的母集團戴姆勒-克萊斯勒買入了麥拿輪集團40%的股份。2008年,麥拿輪車隊英國新秀車手路易斯·漢密爾頓奪下車手冠軍。
2001年時伊爾摩的靈魂人物、創辦人之一的保羅·摩根(Paul Morgan)因為駕駛古董飛機發生空難而身亡,原經營團隊淡出,當時梅賽德斯-奔馳的母集團戴姆勒-克萊斯勒增加持股率至55%而成為絕對大股東,並將該公司更名為梅賽德斯-伊爾摩(Mercedes-Ilmor)。
2005年時伊爾摩成為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的獨資子公司,並改名成「梅賽德斯-奔馳高性能發動機公司」(Mercedes-Benz High Performance Engines Ltd.),也就是之後的梅賽德斯-AMG高性能動力總成(Mercedes AMG High Performance Powertrains)。2009年開始,梅賽德斯-AMG高性能動力總成同時供應發動機給麥拿輪車隊、布朗車隊以及印度力量車隊。2014年加入供應威廉斯車隊。2015年加入供應蓮花車隊。
2009年戴姆勒集團買下當年的冠軍布朗車隊後,開始回售手中的麥拿輪持份。2012年,戴姆勒集團已不再擁有麥拿輪任何股份。而梅賽德斯-奔馳和麥拿輪車隊的發動機贊助合同則到2014賽季。2015年賽季麥拿輪車隊結束與梅賽德斯-奔馳二十年的合作,改採用本田發動機動力。
戴姆勒收購布朗車隊後,2010年賽季更名為梅賽德斯GP車隊,之後再以旗下高性能改裝部門AMG品牌,冠名為梅賽德斯AMG車隊。2014年賽季,梅賽德斯AMG車隊19個分站中取得18次杆位,12次取下前排1-2起跑位置,16次分站冠軍,強勢奪得年度車隊冠軍。旗下車手路易斯·漢密爾頓、尼可·羅斯堡包辦了年度車手冠亞軍。更創下自1969年F1賽季後,全賽季19個分站中,所有分站杆位的賽車發動機都來自梅賽德斯-奔馳的驚人記錄。。。
Jumbo Huang Notes: Mercedes-Benz is both a German automotive marque and, from late 2019 onwards, a subsidiary – as Mercedes-Benz AG – of Daimler AG. Mercedes-Benz is known for producing luxury vehicles and commercial vehicles. The headquarters is in Stuttgart, Baden-Württemberg. The name first appeared in 1926 as Daimler-Benz. In 2018, Mercedes-Benz was the largest seller of premium vehicles in the world, having sold 2.31 million passenger cars.
The company's origins come from 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s 1901 Mercedes and Karl Benz's 1886 Benz Patent-Motorwagen, which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firs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 a self-propelled automobile. The fuel was not gasoline, but rather a much more volatile petroleum spirit called ligroin. The slogan for the brand is "the best or nothing".
Carl Friedrich Benz (German: (About this soundlisten); 25 November 1844 – 4 April 1929), sometimes also Karl Friedrich Benz, was a German engine designer and automotive engineer. His Benz Patent Motorcar from 1885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practical automobile. He received a patent for the motorcar in 1886.
第4255回: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七冠王舒馬赫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