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曾光:北京新冠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
這幾天北京又發現了多起新冠病毒確診病例,而且多與新發地農產品批發中心有關, 在切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也發現病毒存在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提到,北京新冠病毒毒株不像國內流行類型。
-
曾光:全球新冠感染數或多SARS百倍 中國還沒近尾聲
(原標題:曾光: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可能比SARS多百倍不止,中國還沒近尾聲)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2日晚20:57,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179萬,死亡人數超過11萬。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4月1日表示,過去5周,確診病例接近爆發性增長,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報告了確診病例。
-
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1000萬!曾光:這既是「天災」,又是「人禍」
為什麼新冠病毒引起全球這麼大的疫情?曾光:既有「天災」因素,又有「人禍」因素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新冠病毒之所以能引起全球這麼大的一個疫情,既有「天災」因素,又有「人禍」因素。曾光教授首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作為一個新發傳染病,全世界每個人都是易感者,新冠病毒以一種「星火燎原」之勢蔓延開來。
-
曾光: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為,現有的證據只能得出如上結論。至於為什麼首先在武漢率先發現了疫情?
-
中疾控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
「武漢是疫情發現地,不是起源地。」11月19日,在Cell Press 細胞出版社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學術會議「新冠直擊:認知、防控和預後」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認為,現有的證據只能得出如上結論。
-
新冠「頻發多發」,防疫大考驗,疫苗怎麼打?曾光全解讀:非常時期用...
時代財經專訪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共同探討——疫情新常態,中國的安全與機遇。時代財經:中國啟動新冠疫苗接種,您本人也已經接種了第一針,目前疫苗的安全性有沒有保障?哪些人需要接種疫苗?曾光:接種疫苗是有風險的,但是這種風險比患病的風險要小得多。因為在新冠疫情的猖獗流行下,病毒正在奪取大量的生命,所以從國際上對疫苗的研究,都會把過去的研究程序、研究規則,和現在形勢的迫切需要相結合,在這兩點找一個平衡點。
-
曾光:病毒比疫苗跑得快!全球疫情進入第二階段,死亡率或許更高
2020年12月22日,在全國老齡健康傳播與促進行動項目「積極應對,預防流感」主題宣傳活動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介紹,從人類發現新冠病毒到目前為止是人類和病毒鬥爭的第一階段
-
流行病學專家曾光:現在還不清楚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到底來自哪裡
記者/張蕊編輯/石愛華 宋建華3月31日,國家衛健委宣布,自4月1日起,開始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公布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數據,一同需要報告的還有無症狀感染者轉歸和管理的情況。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為陽性者。
-
曾光:從SARS到新冠,我們積累了哪些疫情防控經驗?
11月28日,由新華網主辦,新華網思客、新華網浙江分公司承辦的「2020新華網思客年會」在杭州舉行,本次年會聚焦「中國經濟的下一程:新理念 新徵程 新藍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
-
曾光訪談:健康人攜帶H7N9病毒的科學價值
《北京日報》採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談健康人攜帶H7N9病毒的科學價值。 問:北京發現了健康攜帶者,有什麼意義? 曾光(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北京市發現首例健康人攜帶病毒,對病毒研究是新的進展,不僅對北京,對全國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新病毒的自然史、將來的防控措施都有價值。 健康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對於流行病學調查意義重大。健康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提示未來防疫舉措的方向。
-
冰凍的三文魚怎麼可能帶新冠病毒
根據2010年的文獻,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病毒在冰箱裡面肯定是凍不死的。不僅如此,它們在冰箱環境裡面可能還比在室溫環境下更Happy。至於它們在冰箱裡面到底能存活多久,還要看它們是存在於什麼物體的表面上。美國頂級的病毒學家WarnerGreene博士還就這個話題接受了NBC的採訪。
-
曾光:恐懼的傳染比病毒快百倍
「但H3N2流感其實是『老病毒』的再次瘋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對《環球人物》記者說。「遠遠不止327人」「1968年和1969年,H3N2流感病毒就曾在香港肆虐,致50多萬人患病。」
-
曾光:病毒第一病例從哪來,不清楚是正常,搞清楚一定是例外
「大家都非常關心(病毒)溯源,到底第一病例是從哪來的。不清楚是正常的,搞清楚一定是例外。」11月7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智慧醫療論壇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回應了新冠病毒溯源的問題。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做客「南開公共衛生講堂」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 攝影報導)「疫情防控新常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有能力應對疫情反覆,同時也應高度警惕秋冬季節新冠病毒與流感疊加感染。」10月20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做客「南開公共衛生講堂」,並以「新冠肺炎防控與公共衛生改革」為題,為南開大學師生解析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原因,分享了他對我國公共衛生改革的諸多思考。 南開大學副校長王磊出席報告會並向曾光致送了「南開公共衛生講堂紀念證書」。
-
曾光:國外真的在群體免疫嗎?中國的防疫會陷入被動嗎?
群體免疫就是一個理論,轉化成實踐是行不通的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在做客中新網直播時說,群體免疫的觀點是一種理論,當這種理論化成實踐的時候是非常可怕的。群體免疫說白了就是讓病毒傳播吧,最後70%、80%的人都得過了就安全了,疫苗也不用打了。
-
衛健委流行病專家曾光解讀疫情反彈:再停止春運是因噎廢食
新冠疫情後的第一個聖誕節,有些地區迫於病毒變異和疫情再次爆發而取消了節日慶祝,有些地區頂著病毒威脅想出了其他替代方案,也有些地區已經因為各種各樣的變故和坎坷,變得毫無節日氣氛。中國群眾雖不用為聖誕而苦惱,想和親人團聚的心同樣滾燙。作為中國人心中地位斐然的節日,春節向來是家庭與團結的象徵。在此特殊時刻,春節引起的春運為疫情防控帶來新的挑戰。
-
曾光:病毒溯源應該適可而止,不可能徹底搞清楚|鳳凰《封面》
曾光:中國疫情是公開的,傳到其他國家的病例還是比較少的,武漢初期傳出的病例最多是武漢市,其次湖北省,再是內地,然後才是傳到境外,特別傳到國外的病例是比較少的。而西方那時已經知道存在人傳人的現象,他們還只當成大號流感。現在義大利、西班牙發現汙水中有病毒,要早於武漢疫情爆發的時候,這說明病毒是不是也在這些國家隱匿地潛伏、傳播。
-
曾光:當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省市主要領導,是遺憾
2020.03.24 17:11【曾光:當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省市主要領導,是遺憾】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
-
流行病學、重症醫學、病毒學、疫苗研發四大領域專家:「我與新冠...
曾光在中國疾控中心做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已有19年,從事公共衛生事業長達41年,他經歷過一系列傳染病事件,包括像「非典」那樣的大風大浪。但他認為,新冠肺炎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難對付的傳染病。他說:「這次的病毒十分狡猾,潛伏期長達14天左右,無症狀感染者多,讓人防不勝防,而且治癒後還可能反覆,十分頑固。」
-
曾光解讀疫情反彈:停止春運是因噎廢食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反彈。以河北為例,截至1月6日,河北5天內共報告確診病例90例、無症狀感染者114例。對此,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鳳凰網財經《封面》專訪時解讀了此輪疫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