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說起戴森,人們都會把它跟奢侈聯繫在一起,一把電吹風要幾千元,一根捲髮棒幾千元,顏值確實高,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12月1日,英國家電品牌戴森在中國舉行了首場雲發布會,發布了一款吸塵器產品Omni-glide萬向吸塵器。
其實這並不能算是一款新產品,今年7月已經首先在韓國上市銷售,時隔數月才在中國市場發布。背後原因不免讓人好奇。
戴森確實做出了不少非常具有顛覆性的產品,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其實可以明顯看到到國內的很多小家電產品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並且,市場始終是快速地翻滾著發展變化的,要經久不衰,靠的未必是一直顛覆,而是首先要做到能夠跟上變化。
1神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幾年前,戴森在為無線吸塵器打的廣告中用了這樣一句廣告語,叫做「顛覆你的清潔方式」。在當時看來,戴森的吸塵器確實像是行業的一股清流,顏值夠高,吸力夠大,沒有塵袋的產品設計足夠人性,加上單手可操作的便捷性,讓用戶眼前一亮。
2012年11月進入中國市場,這麼多年以來,有「吸塵器界的蘋果」之稱的戴森有兩點始終沒有變。
第一,一如既往那麼貴,所有產品都那麼貴,常常是同行的兩倍以上。
第二,產品本身沒有太大改變。設計風格可以始終保持統一,但產品性能應該有用戶能夠直接感知的進步和創新。
以Omni-glide這款產品為例,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雖然一改傳統的槍式設計,氣旋系統、馬達、濾網和手柄完全處於一條線,還在地刷上安裝了萬向輪,改變了需要持續按壓電源開關才能運轉的設計,但具體到各項數據指標上:
1、馬達轉速105000轉,最大吸入功率僅有50AW,只能用於灰塵和細小顆粒的清掃,深度清潔任務無法完成。
2、單塊電池正常模式最長僅可使用18分鐘左右,無法完成大戶型的全屋清潔。
3、塵杯容量僅0.2L,實際更小,在實際清潔中,需要清理塵杯。
4、主機的重心分布不合理,雖然主機實際重量只有1.07kg,但是因為重心分部的問題,操作時的體感更重。
5、3390元的起售價格(另有一款增配窄縫照明吸頭的亮金色機型售價3590元),對於這樣一款性能不夠強大的小型吸塵器而言,真心太貴了。
戴森有自己的技術,在小家電領域確實一度被行業視為學習和超越的對象,但事實上,很多現實問題是其必須要面對的。
2019年3月,美國權威消費雜誌《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將戴森V系列的5款吸塵器移出了類別推薦清單,稱原因是相關產品的可靠性問題。在其可靠性測試中,戴森手持真空吸塵器產品在10分制中只得到2分。
在此之後,戴森的銷量和關注度快速下滑。全球五大市場研究公司之一,德國GFK2019年的統計顯示,戴森在英國本土市場的份額1年內從45.8%下降至36.4%;在中國市場,據國內ZDC網際網路消費調研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吸塵器市場2016年戴森品牌的關注度達到34.33%,到2019年則下降到了22%。
戴森在神壇上的位置,還能坐多久呢?
2從標杆到涉嫌模仿,天花板已見
戴森在中國市場把無線吸塵器帶火了,其對中國吸塵器市場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催生了很多做吸塵器的企業和品牌,模仿戴森做無線吸塵器也一度成為一種現象。
但反觀現在的戴森,似乎應該站在用戶角度重新深入地思考一下產品的問題,作為行業標杆一樣的存在,到底應該給消費者提供什麼樣的產品。
在剛剛召開的發布會上,戴森打出「全面轉變你的清潔方式」廣告語。新產品屬於一款輕量級家用吸塵器,輕量化更便於用戶的使用,採用了雙滾地刷的設計,來提升清潔能力,外觀配色依然是經典的紅藍灰搭配。
但有心之人卻發現,這款新產品在外觀設計上與小狗手持吸塵器A10以及萊克吉米的「小輕杆」吸塵器非常相似。
(圖左為小狗手持吸塵器A10,圖右為萊克吉米的「小輕杆」)
雙滾地刷則與小狗吸塵器T12主刷頭也相差無幾。
(小狗吸塵器T12主刷頭電動雙滾地刷)
不能否認,戴森在某些功能點上做了創新,但核心性能點上,如功率、吸力、塵杯容量、續航能力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減配,價格依然保持高位,對比國內新興家電品牌的產品,說服力顯然不足。
儘管根據相關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戴森的用戶有九成以上屬於收入較高的人群,但消費升級之下,用戶更加看重的是價與質的匹配度,而不是以品牌效應為唯一導向。
在網上,其實可以看到很多關於戴森產品的問題,且一直以來大多源自於戴森吸塵器的核心賣點。
無塵袋、便於傾倒的塵杯、多錐過濾,都是戴森無線吸塵器當年在中國市場引爆的賣點。但是在網上,可以看到不少用戶提到了一個問題,吸塵器出風發臭。無論是更換過濾芯、還是全部拆開清洗,都不能真正解決戴森吸塵器發臭的問題。有人指出,發臭是因為戴森吸塵器採用了不方便普通用戶拆卸清潔內部結構的多錐過濾器的設計,在使用過程中,多錐過濾器很容易積灰,發臭,短則使用1個月至2個月的時間就會出現出風發臭的情況。
雖然塵杯設計方便傾倒,多錐過濾可以防止對室內空氣的二次汙染,但在結構設計上卻並不方便用戶拆卸進行內部清潔。在很大程度上,這就是缺乏用戶思維的一種表現。
大吸力,對於吸塵器而言是一個核心性能點,直接決定了吸塵器的清潔能力。戴森吸塵器的一個核心賣點,就是大吸力。大吸力意味著功率大,意味著耗電量高,這與採用高功率晶片的電腦耗電量更高道理相同。所以,對於無線吸塵器而言,大吸力是對電池續航能力的最大挑戰。戴森吸塵器直接已經推出了很多版本,最高配置的V11性能確實足夠強勁,續航也足夠長,號稱可以續航60分鐘,但不得不說的是,首先V11的價格超過5000元,並不是大眾用戶的選擇;第二所謂60分鐘續航在實際使用中很難達到,低配版本的續航能力更是難以滿足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畢竟使用無線吸塵器的用戶,絕大多數不光要用它去清潔地面,還會用它進行床和沙發的除塵。
V系列需要一直按著電源按鈕才能保持運轉的啟動設計也沒少被詬病,再輕量化的設計,也可能會因為這個看似不起眼但需要持續很長時間的操作而令使用體驗大打折扣。
也有人指出塑料塗層用料太不耐磨、製造精度不夠導致更換吸頭的卡扣和集塵器的卡扣很難打開、售後效率低等情況。
這不能說是對戴森的否定,反倒是用戶對定位高端的戴森的高期望,戴森確實也收穫了不少的忠實用戶。
只是應該看到,如今中國市場的消費力在快速提高,消費升級所帶來的還有消費理念的改變,一個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過去可能更多的是「一分錢一分貨,貴的就是好的」,現在是「買對的,不買貴的」,所謂質價比不局限於低價高質或者平價高質,更多在於產品的質要對得起它的價格。
對於TO C的企業和產品而言,用戶很簡單,但需求很複雜。再高端、高質的產品也不可能沒有被用戶吐槽的點,因為需求很複雜,被吐槽的點可能是很細微的用戶體驗,但任何一個槽點都值得企業關注與推敲。
每年,戴森在產品研發上都會投入巨額資金,但是否能夠做到以用戶真實需求為中心才是其發揮真正技術實力的關鍵,否則就會變成吃老本,而競爭對手的神經是不會有絲毫放鬆的,只會卯足勁奮力趕超。
3PK行業「神話」,國貨崛起靠產品
原地踏步就是倒退,更何況對手都在飛奔。
中國市場是戴森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就目前來看,其主要競爭對手也將來自於中國市場。
近年來,中國市場上湧現出很多以無線吸塵器為主要產品的小家電品牌,比如成立較久的小狗、萊克、科沃斯,以及石頭科技、睿米等小米生態鏈的新興品牌,這些品牌都找到了產品方向,近年來都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究其核心,還是產品,而不僅僅是在價格上相較於戴森的優勢。
同等價位,性能遠超戴森,同樣性能,價格比戴森低很多。
原因在於,首先,中國的製造類企業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研發投入以及自主技術的開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護城河;第二,中國的生產製造業本就位於世界前列,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在新技術的應用、難題的攻關上,都有先天優勢;第三,則是得益於這些企業對於供應鏈的高效管理。
這些都是中國小家電企業快速追趕國際大品牌的關鍵動力。
而最最核心的關鍵在於,中國企業在做產品的時候,不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去做技術攻關,而是從用戶真實需求入手去尋找解決方案,有的放矢,單點打透、擊穿,在滿足80%的用戶的80%的需求之後,再去尋找新的創新點,以此給用戶帶來使用體驗上的超預期,這才是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用戶青睞的真正原因。
基於此,甚至可以大膽預測,中國也必然會誕生如戴森一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小家電品牌。
結語:
國貨品牌的崛起並不能證明外國品牌不行了,但卻說明,國貨品牌在打造產品上掌握了正確的方式和方法:以用戶為中心,深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並通過超預期的用戶體驗贏得市場與口碑。
說到底,是以產品為驅動,而不是靠高定位來賺取高額品牌溢價。
老話說的好,產品是1,營銷是0,這句話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所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