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探測的意義

2020-12-05 搜狐網

  水星是地球附近行星中人類了解最少的一顆。這次水星探測有什麼意義?這次探測與人類對太陽系內其它行星的探測有什麼不同?

  上海天文臺佘山站站長、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林清認為,人類對太陽系中任何一個行星的探測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因為每一次探測所獲得的資料,都能幫助科研人員修正太陽系形成和起源有關假設模型或理論,使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實。這也是「信使」探測水星的最重要意義。

  水星體積與月球相當,但重量卻與地球差不多,如此高的密度成為科學家渴望解開的一個水星之謎。「信使」的近距離探測也許能幫助科學家了解水星的組成成分。此外,1992年天文學家用電磁波望遠鏡首次觀測描繪的水星照片中發現兩極有類似火星兩極的明亮區域,非常類似外行星上冰的反射,因此,水星上是否有水或冰的存在,肯定也是「信使」號的重要探測目的之一。

  記者請林清按照離太陽距離的遠近比較人類探測九大行星的特殊性。林清指出,與太陽系中其它行星相比,水星探測的難點主要表現在溫度上。由於水星距離太陽最近,水星表面白天溫度大概相當於在地面上11個太陽照射的溫度,而且因為水星沒有空氣,沒有傳熱介質,水星的日夜溫差甚至達到600攝氏度,這對「信使」號探測器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酷的環境。而在金星厚厚的大氣層中,含有厚達20公裡、腐蝕性極強的濃硫酸霧,這對空間探測器的著陸探測是個不小的挑戰。太陽系行星中被探測得最多的火星,則相對探測難度最低,而且因為在九大行星中最像地球,最有可能存在生命,因此被探測次數也最多。此外,木星和土星由於皆非固體行星,因此探測器無法著陸,如:不久前進入土星軌道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就只能將一些探測器投擲在木星的最大衛星———木位六上進行進一步探測。至於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則因為距離地球實在太遠,至今未被專門探測過。本報記者孫佳華

相關焦點

  • 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人類是如何一步步了解它的-水星探測史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它有些許多的太陽系之最,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軌道速度最快的行星、溫差最大的行星、衛星最少、時間最快也就是水星上的一年在太陽系中是最短的。充滿著種種的神秘,水星探測有著重要的意義。
  • 人類對水星的第三次探測有何難點?
    IT之家10月21日消息 20日上午,歐洲和日本聯合研發的「比皮科倫坡」水星探測器順利升空,它將花七年時間飛往水星,2025年將開始觀測水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無人探測水星,整個任務有哪些看點和亮點?新華社就為我們簡單的梳理了一下。
  • 歐日探測器啟程飛向水星,主要去探測水星的表面、組成和磁場
    歐日探測器啟程飛向水星,主要去探測水星的表面、組成和磁場 10月20日,「比皮科倫坡」由一枚阿麗亞娜5型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 水星是實心的嗎?探測水星的自轉和重力,發現內核是固態的!
    從觀察行星的自轉開始,然後非常非常仔細地測量太空飛行器是如何繞其軌道運行的,這正是NASA行星科學家所做的,他們使用了NASA前水星任務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了一些秘密。人們早就知道水星和地球都有金屬內核。和地球一樣,水星的外核也是由液態金屬構成,但只有跡象表明水星最內層核心是固態的。
  • 水星上有磁場、鐵核、火山,為什麼人類卻不願意探測水星?
    並且,探索水星的價值似乎不高,人們更願意將資源投入到其它更具魅力、更加神秘的行星探索項目之中。在種種原因的導致下,水星就產生了長達數十年的探索空白期。人們對水星缺乏興趣的兩個主要原因可能要追溯到五十年前。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美國曾經發射「水手(Mariner)」十號探測器對水星進行第一次較為完整的探索任務。
  • NASA:水星或含有水冰,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水星
    太陽系在此之前,我們發現了很多星球上都有水資源存在的跡象,比如,月球南極可能含有大量的水冰,所以未來探測月球的重點就在月球南極。在火星上,也有發現水存在的跡象。這一點發現,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因為接下來,我們會在月球南極打造月球基地,有水冰就意味著有氧氣和氫能,既能供太空人使用,也能作為太空飛行器的推進劑。
  • 研究發現水星仍存在地質構造活動:與探測到的磁場相映證
    雖然ESA公布木衛二(Europa)最新發現的消息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眼球(然而可惜和外星生命並沒有關係),但本文的還是要向大家講述一下離太陽最近的水星。
  • 水星上的金屬至少可供人類開採2000億年,為何人類卻不想去探測?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有三顆巖石行星,按照由內到外的順序分別是水星、金星和火星,在它們之中人類最感興趣的就是火星(因為火星有望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其次就是金星,在過去的日子裡,人類向這兩顆行星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相對而言,水星就被人類冷落了。這就有點讓人好奇了,為什麼人類很少去探測水星呢?
  • 太陽系四大水星之謎,水星上的冰山之謎(有不明反光物質)
    由於非常靠近太陽,所以水星只會出現在凌晨,因此被中國稱為辰星,水星一般在太陽的照耀下是看不見的。科學家用信使號探測器對水星進行了探索,發現水星好像有著半液態的核心,水星之謎令科學家匪夷所思。信使號的新任務就是利用高度計,對極地撞擊坑進行測繪,通過對撞擊坑的詳細探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水星極區冰沉積物的含量。
  • 永別了,信使號水星探測器!
    對於「信使號」水星探測器而言,時間已經不多了。4月30日,它將撞毀在水星表面,結束對太陽系最內行星的探測使命。4月30日,「信使號」將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結束它已經被一再延長的探測使命,在水星北極附近留下一個相當於NBA籃球場大小的撞擊坑。或許要等到2024年,歐洲空間局的BEPICOLOMBO探測器抵達水星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看清楚「信使號」的最後一撞留下的遺蹟。
  • 貝皮科倫布號水星探測器最全揭秘:幾經推遲 終於等到花開
    由於水星是與太陽最近的行星,因此,研究水星的形成過程,以及後續的演化過程,有助於揭示靠近恆星的行星的起源和演化過程,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水星作為一顆行星,需要研究它的形成過程,內部結構,地質特徵,物質組成,以及水星表面的撞擊坑分布。
  • 水星記:那些飛往水星的探測器!
    今天,知力君要帶大家看一看那些年飛往水星的探測器!水星探測難在哪?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其次是金星、地球和火星。地球和它之間隔了一個金星。但實際上,從統計結果來看,比較金星和火星,水星反而更像是地球的鄰居,原因就在於地球和這些行星的會合周期(和地球距離達到最大或最小的周期)差距:水星116天,金星584天,火星780天。
  • 水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在中國古代,人們稱水星為「晨星」。受到水星,太陽兩個星體間角度的影響,要觀測水星是較困難的。水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在4500萬千米到6900萬千米之間。公轉兩周的時間內可以自轉3圈,也就是說,水星的公轉周期是自轉周期的1.5倍。在測量出水星的自轉周期之後,天文學家更加努力地研究水星,雖然人們使用了最新的望遠鏡,也不能看清楚水星表面的真實情況。因此,天文學家採用了一種更高端的探測工具,即無人太空船。1973年的11月,美國的「水手10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這也是人類發射的第一艘探測水星的太空飛行器。
  • 距離太陽最近的天體——水星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天體,水星和太陽的角視距(兩個天體在觀察者眼裡張開的角度)只有28°,水星的身影往往被淹沒在太陽的光輝中,所以,從地球上觀察水星,我們只能在日出東方之前或者是在日落西山之後的時間裡,觀察到水星。(一)水星的相關數據,水星的自轉(也就是水星的一天要比地球長很多)非常的緩慢。
  • 太陽系——水星
    最後,催生出了距離太陽最近的4顆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類地行星,這以距太陽由近到遠排列)。水星,是一顆備受摧殘的小個行星。數十億光年的光陰中,他始終承受著比其他所有行星更加狂暴的太陽炙烤。水星是一個充滿謎團與矛盾的世界。
  • 探測到引力波的意義
    【閱讀原文】 【引力波探測將推進黑洞和宇宙學研究】 「此次美國科學家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一方面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另一方面也開啟了人類認識宇宙的一個新窗口——引力波天文學。」2月14日,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
  • 水星,冷熱的「飛毛腿」,百家爭鳴
    水星(Mercury)水星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距離太陽的行星。中國稱為辰星。水星離太陽只有5790萬公裡,是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0.387倍,水星的赤道半徑大約是地球的0.4倍。水星沒有大氣,與太陽非常接近,因此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表面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430℃,但太陽背面的夜間溫度可以下降到-160℃,晝夜溫差接近600℃,他是太陽系行星表面溫差的冠軍。水星是近地行星中最難用肉眼觀測的,因為對水星的觀測對觀測的緯度和時間有特殊的要求。
  • NASA分析:水星與月球隱藏著更多的水冰
    雖然說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星球,但在過去,通過望遠鏡觀測和飛行器的勘測,還是在水星上發現了類似冰川的冰沉積物。現在,科學家們將這一推測延伸到了月球上,認為月球上也存在厚厚的富含冰的沉積物的可能性。如果這一推測得到證實,月球的潛在冰庫可能足夠大,可以長期維持月球探測,這對人類未來登上月球非常有意義。
  • 水星曾經擁有生命的成分嗎?揮發物可能曾經使水星表面破裂
    1973年11月3日NASA「水手計劃」的最後一顆探測器「水手10號」升空,它將對水星和金星進行探測。1974年,水手10號對水星的探測觀察到了破裂,坑坑窪窪的景觀。現在,根據一種新的理論,水星破裂的「混亂地形」可能是由表面下的揮發物(容易從氣體躍遷為液體或固體的元素和化合物)形成的。
  • 第一顆人造水星衛星即將隕落:慢走
    4月30日,「信使號」將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結束它已經被一再延長的探測使命,在水星北極附近留下一個相當於NBA籃球場大小的撞擊坑。或許要等到2024年,歐洲空間局的BEPICOLOMBO探測器抵達水星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看清楚「信使號」的最後一撞留下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