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ESA公布木衛二(Europa)最新發現的消息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眼球(然而可惜和外星生命並沒有關係),但本文的還是要向大家講述一下離太陽最近的水星。根據NASA信使號探測器收集的水星表面、空間環境、地理化學探測數據,這顆小星球仍然像地球一樣,有著活躍的構造活動,而此前大家認為它沉寂已久。數據採集自該探測器於2015年4月30號撞向水星地表前的18個月任務期。
在此期間,該太空飛行器得以在低軌上探測這顆行星,拿到了比此前獲得的細節更加豐富的高解析度照片。(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美國地址勘探局/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正是新拍攝的這些圖像,讓科學家們首次注意到了一些小峭壁。這種地質形成有點像階梯,在收縮之下,給星球表面留下了幾縷彎曲的「皺紋」。
我們曾在1970年代觀察過更大的裂縫,其由行星內部冷卻而造成,只是這種活動被認為很早就結束了。
新發現的裂縫表明其『年輕』許多,意味著水星時至今日仍在收縮。據NASA所述,這樣讓它成為了太陽系中構造活動仍活躍的唯一行星。
金星或許也活躍著,但很難分辨,因為我們難以接近它的表面,其構造或與地球有很大的差別。木衛二(Europa)和土衛六(Titan)也可能有構造活動,但可惜它們屬於衛星而不是行星。
首席作者、來自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史密森學會自身科學家Tom Watters在一篇聲明中提到:
水星上面的小裂縫很年輕,這意味著該行星和地球一樣有著構造活動,而不是錯誤地被認為其內部已經冷卻收縮。
這與水星聲稱的活躍的內部磁場相一致。在太陽系中,只有水星和地球有這種現象,這表明行星有熔融內核或外在核心。NASA行星科學主任Jim Green表示: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探索的原因,多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水星的構造活動發生於遙遠的過去。令人激動的是,這顆比地球衛星大不了多少的小星球,時至今日仍然活躍著。
然而大家也無需過於擔心,因為水星的收縮是有極限的,且仍然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於行星認證的標準(而不是像冥王星/Pluto那樣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
[編譯自: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