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水星磁場太奇葩:北極比南極強近3倍

2020-12-08 中國青年網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水星和地球一樣,都是擁有堅硬內核的巖石星球,但水星內部的不同構造令其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磁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簡稱UCLA)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一問題,並進行了相關研究。

  美國宇航局NASA的信使號(Messager)太空飛行器對水星的磁場進行了測量,為該研究提供了基本數據。之所以說水星磁場特殊,是因為北半球磁場幾乎是南半球的三倍。UCLA博士後學者Hao Cao是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建立了一個模型以解釋水星的內核如何引發了這麼不尋常的磁場。

  磁場圍繞在行星周圍,將太陽高能粒子屏蔽於其外,磁場的強度各有不同。儘管地球的磁場已經相對較強,但木星磁場是地球的12倍。水星的磁場相當微弱,金星幾乎沒有磁場。地球、木星和土星的南北半球磁場相差無幾。

  地球內核中,鐵在液態內核和固態內核交界處,會由液態變為固態。固態部分因此不斷增加,由此產生了地球磁場。(註:也有假說認為,地球或其它行星由於某種原因而帶上了電荷或者導致各個圈層間電荷分布不均勻。這些電荷由於隨行星的自轉而做圓周運動,由於運動的電荷就是電流,磁場同時產生。)許多人錯誤地認為,水星的情況應該與地球近似。

  UCLA地球、行星和空間科學部門教授Russell表示:「Hao Cao的突破在於理解了水星與地球存在哪些不同,我們可以藉此分析水星兩個半球磁場的差異根源。過去,我們認為地球與水星的產生磁場的方式應該是一致的,但我們錯了。」

  Russell解釋道:「就像在暴風雪中,雪在雲端形成,雲的中部、底部同樣也會形成雪花。我們對水星的研究顯示,內核的液態鐵在流動時也會發生凝固,這導致了該星球的奇特磁場。」

相關焦點

  • 水星磁場太奇葩:北極比南極強近3倍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水星和地球一樣,都是擁有堅硬內核的巖石星球,但水星內部的不同構造令其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磁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簡稱UCLA)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一問題,並進行了相關研究。
  • 美國科學家稱水星北極地區發現數十億噸水冰
    新華網華盛頓11月30日電 利用美國航天局「信使」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美國科學家最終證實了一個流傳多年的推測: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北極地區貯存著數十億噸水冰。
  • 發現水星的磁場,也會像地球磁場一樣發生地磁漂移!
    磁場產生了環繞行星的磁層,地球的磁層阻擋了大量的宇宙和太陽輻射,使生命得以存在。水星是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另一個其熔融核心能夠產生磁場的行星。發表在AGU《地球物理研究期刊》上的新研究中:發現水星的古老磁極,稱為古極,在它的過去發生了變化。這項新的研究還表明,水星的磁「遺產」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複雜。研究其他行星的磁場有助於科學家了解磁場如何演變,包括在地球上。
  • 水星上有水嗎?科學家解開水星水冰形成謎團,且含量比月球還高!
    而水星(Mercury)英文名字有『水銀』的意思,但水星和水銀無關,「Mercury」這個名字主要是指希臘神話中的赫爾墨斯,速度超快的一個信使。水星在古代也被稱為「辰星」,離太陽最近。它也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顆,直徑只有4880公裡,體積約為地球的38%,質量則是地球的0.05倍左右。
  • 水星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水星擋住太陽的面積太小了,不足以使太陽亮度減弱,所以,人類用肉眼是看不到水星凌日的天象,只能通過望遠鏡進行投影觀測。水星凌日每100年平均發生13次。最近發生的凌日天象,是在2003年5月7日13時13分。
  • 天文知識__水星
    水星,中國稱辰星,西方稱墨丘利(在古斯塔夫·霍爾斯特的音樂,行星組曲中運動的四稜使者...) 磁場、密度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金星、地球、木星、土星都有磁場,但只有水星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擁有顯著磁場的行星,磁力線的分布圖形簡直就是地球磁場按比例的縮影(不過儘管如此,它的磁場強度也不到地球的1%),水星的偶極磁場與地球的很相像,極性也相同,即水星磁場的南極在水星的北半球
  • 水星磁極或像地球一樣漂移
    地球的磁極已經發生大幅偏移,並不與地極或者地球自轉軸重合;磁北極偏離地理北極600英裡(約合965公裡)。新研究指出水星的磁極也發生類似漂移。科學家知道火成巖在冷卻過程中會保存當時的水星磁場記錄。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能蘊藏著重要線索,有助於確定古代水星磁極的位置以及磁極如何隨時間推移發生改變。奧利維亞說:「對於水星的演化,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模型,但沒有人通過地殼磁場了解這顆行星的演化。」 這些撞擊熔化了巖石,熔巖在冷卻過程中保存水星的磁場記錄。科學家利用5個隕坑的磁數據進行建模,以揭示水星磁場如何隨時間推移發生改變。
  • 水星是怎樣一顆星球,它的磁場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
    水星的磁場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為了更好的理解磁場的演化過程,以更多地了解太陽系行星的不同階段,人類不僅需要對地球的磁場有清晰的認知,同時還需對地球以外的行星進行磁場方面的研究。水星磁場的歷史大約已有將近40億年,儘管這個類似於地球的磁場格外微弱,但這並不影響科學家們對水星磁場進一步探索。
  • 為什麼說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真實的原因在這裡
    從地球的軌道往內數,先是金星軌道,然後就是水星軌道,是太陽系最內圈最靠近太陽的軌道。因為這個特點,從地球上看去,水星和太陽之間的視角距(即兩個天體在觀測者眼裡所張開的角度)不超過28.3度,所以我們看上去水星總是與太陽同升同落,而只有在陽光比較微弱的早晨和傍晚才能看到它。因此,我國古代通常稱它為「辰星」或「昏星」。
  • 水星會擁有生命嗎?科學家正在解開5大謎團
    01水星在哪裡形成?水星僅比月球大一點,每88天繞橢圓軌道繞太陽一次。在最接近的位置,行星僅到達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三分之一。一直都在這個地方嗎?科學家們不太確定。結果,看起來比地球大三倍的太陽射線永遠不會到達極地環形山的內部,從而使它們始終保持冰冷狀態。約翰尼斯希望,藉助MPO的儀器能夠識別出水星表面精確的元素組成,科學家們甚至可以對冰的真正來源有所了解。科學家認為冰可能並非直接來自水星。然而,它的起源是另一個謎。彗星是地球上最可能的水源,但過去很少有星體撞擊過水星。
  • 科學家發現地磁北極正加速移動,向俄羅斯西伯利亞進發,或將反轉
    地球有強大的磁場,這被認為是地球大氣層賴以存在的保障,我們也生活在其中,指南針就是憑藉地球磁場才指示南北的,極光現象也是因為地球有磁場才出現的,科學家認為它源自於地球的鐵鎳內核,但是由於地球內部的熔巖也是可以流動的,因此地球磁場的強弱以及磁極都會有變化。
  • 水星也會有磁極漂移?與地球又有何異同?
    磁層及其磁極是地球核心熔融狀態的產物,科學家認為水星核心也存在一部分熔融狀態。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兩磁極發生漂移呢?這種被稱為磁極漂移的現象,在地球上是由於地核中熔融狀態的鐵水流動變化而引起的。地球上,北極每年漂移約55至60公裡(34至37英裡),南極每年漂移約10至15公裡(6至9英裡)。兩極也會發生翻轉,這在地球的歷史上發生過大約100次。
  • 揭秘你最陌生的水星:太陽比地球上大了2.5倍,僅1秒鐘,你就死了
    由於科學家早就已經確定這顆星球不可能成為地球的宜居星球,以及這顆星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所以科學家們才沒有浪費太多的航空資源去探索水星。不過,水星畢竟也是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之一,若是水星有朝一日真的從太陽系內消失不見了,那對於地球來說,其實也將會是莫大的打擊。
  • 小個子行星水星揭秘:有大氣層和顯著磁場(圖)
    這是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回傳的首張高解析度水星圖像,圖像採用假彩色,使用11個窄帶濾光鏡獲取據美國太空網報導,你或許曾在夜空見到過其它太陽系大行星,但是你見到過水星嗎?由於水星太靠近太陽,它淹沒於太陽的巨大光輝之中,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它的觀測少之又少。
  • 地球磁場將顛倒 科學家:磁場逆轉會在百年內重演
    ,同時南極變成了北極,我們的地球將如何?  驚人發現 地球磁場減弱速度 快了10倍   據科技網站Techtime報導,地球磁場每隔數十萬年便會逆轉一次,過去研究估計,距離下次地磁逆轉就在未來的幾千年內。不過,美國、法國及義大利等多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這一進程近年來在不斷加速,下次地磁逆轉很可能在100年內發生。
  • 一起聊行星(1)——水星
    它不僅離太陽很近,離地球也不遠,最近和最遠距離分別約為7700萬千米和2.2億千米,以最近距離而論是離地球第三近的行星(僅次於金星和火星)。這麼一個鄰居,我們多少還是應該了解了解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水星。
  • 26秒聽完地球磁場的聲音(內置視頻+解析)
    導語:地球磁場均勻地分布在這個世界的周圍空間,僅憑肉眼是無法看到磁場存在的。但NASA發射的一架探測衛星就在繞地球飛行期間記錄下了地球磁場的聲音,眾多網友在聽完後表示:這樣的聲音太奇妙了!BepiColombo在達到水星後就要開始完成自己的探測目標,一個是探測水星的表面和內部結構,另一個是考察太陽風和水星磁場之間的相互關係。但就在它正式飛向水星之前,科學家先將它放到了地球軌道上,在繞地球飛行期間測量了地球磁場。下面的視頻就是水星探測器所捕獲到地球磁場的聲音,但卻不是太空中的實際聲音。
  • 水星的運行軌道存在不確定性,將來有可能會擾亂太陽系的秩序
    在太陽系中有一顆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的名字叫水星。在1973年11月3日,美國發射了水手10號宇宙飛船,首次對水星進行飛近探測,此後人類便開始了對水星的各種科學研究。整個星體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組成,內部結構很像地球,也分為地殼、地幔、內核三層,其中內核質量佔到其總質量的2/3。由於內核的的主要成分是鐵、鎳和矽酸鹽,以致水星的密度非常大,在太陽系中排第二,僅次於地球。水星距離太陽非常近,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面的溫度最高時可達430℃,而背陽面的夜間溫度卻可降到零下160℃,晝夜溫差竟然高達近600℃。
  • 水星記:那些飛往水星的探測器!
    水星距離太陽平均下來僅為4600~7000萬千米,面對的條件卻更加惡劣——它面對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高達430℃(中餐的大火爆炒也僅在300℃以內),而背對太陽的一面則是低至-170℃的極寒地帶。水星太小,引力不足以維持任何大氣,那裡幾近完全真空。同時,越小的體積就越容易散失熱量。在經過億萬年演化後,水星現在內部地質活動幾乎停止,所以也不會產生足夠強的磁場。
  • 地球北極磁場「私奔」到俄羅斯,每天前進150米,後果難以預料
    地球磁場對於保護地球生命免受宇宙射線和太陽風的傷害至關重要,然而,最近科學家們卻發現地球北極磁場正在發生詭異的變動。許多科學家對此持悲觀態度,因為在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南北極磁場翻轉現象,這對地球生命來說將是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