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的運行軌道存在不確定性,將來有可能會擾亂太陽系的秩序

2020-08-27 探尋原野

在太陽系中有一顆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的名字叫水星。在1973年11月3日,美國發射了水手10號宇宙飛船,首次對水星進行飛近探測,此後人類便開始了對水星的各種科學研究。


研究表明水星的星體表面和月球比較相似,它的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星羅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還有峻峭的懸崖峭壁。整個星體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組成,內部結構很像地球,也分為地殼、地幔、內核三層,其中內核質量佔到其總質量的2/3。由於內核的的主要成分是鐵、鎳和矽酸鹽,以致水星的密度非常大,在太陽系中排第二,僅次於地球。

水星距離太陽非常近,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面的溫度最高時可達430℃,而背陽面的夜間溫度卻可降到零下160℃,晝夜溫差竟然高達近600℃。引起這巨大溫差的背後原因,主要是在水星上沒有形成足夠厚的大氣層進行調節。其實在水星上的大氣極為稀薄,無法像地球一樣對溫度進行一定程度的調節。在它稀薄的大氣中主要含有氦、氫、氧、碳、氬、氖、氙等元素。


由於水星距離太陽很近,熾熱的蒸烤,使得在這顆行星上不可能存在著液態水。但可喜的是,在2014年,美國航天局的探測器信使號,在傳回的照片中,卻發現水星北極地區一個隕石坑附近有冰的存在,這是人類首次真正發現水星有冰。

此外,水星還擁有顯著磁場,但強度卻不到地球的1%。我們都知道,足夠強的磁場能抵擋有害的太陽射線和其它宇宙射線,它被稱為防輻射保護傘,但在水星上,它的微弱磁場卻起不到這樣的保護作用。


水星圍繞太陽在軌道上高速飛奔,平均運動速度達48公裡/秒,是太陽系中運動速度最快的行星。它繞太陽公轉一周只需88個地球日。而在水星上自轉三周才是一晝夜的時間,它的一晝夜相當於176個地球日,與地球上自轉一周就是一晝夜不同。當水星完成一個晝夜時,它正好也圍繞太陽公轉了兩周。所以人們常說水星上的一天等於兩年。


水星在太陽系中的運行軌道,呈橢圓形並且是偏心的,而且偏心率在8大行星中最大。簡單的說,就是它的軌道是最&34;的。科學家們經過模擬計算,在未來數十億年間,水星的這一軌道還將變得越來越扁,這會增加它和太陽或者金星發生撞擊的風險。同時由於運動軌跡的不確定性,它還有可能通過引力場,打亂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的運行軌道,甚至導致水星、金星或火星的軌道發生變動,並最終和地球發生相撞。從而引發災難性的後果。但這天的到來也許對我們人類來說太遙遠了。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早已找到了應對的措施。

相關焦點

  • 奧陌陌,可能每隔30年就會進入太陽系,其中有兩次會經過水星軌道
    像Oumuamua這樣的星際物體可能每隔30年左右就會撞向太陽系,其中有兩個會經過水星軌道。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的全景觀測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2號泛恆星系統1號宣布,首次發現了一顆星際物體,命名為2017U1(aka.Oumuamu)。
  • 太陽系一大不穩定因素——水星軌道,未來或導致水星與金星相撞
    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也是離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我國古代稱其為辰星(早晨)和昏星(傍晚),因為它太靠近太陽,在早晨和傍晚的時候,水星經常會淹沒在太陽耀眼的光芒中,所以很難觀測到它。水星還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運行速度最快的行星,速度高達每秒48公裡,比我們地球的運行速度還快了18公裡,由於軌道相對也小,因此水星只需要88天(地球日)就可以圍繞太陽運行一周,不過水星的自轉速度卻非常慢,每58.7天才會運行一周,這也使得水星軌速振諧為3:2,即水星自轉三次的時間是圍繞太陽公轉兩次的時間,相當於說水星上面三天的時間也等於它兩年的時間。
  • 「宇宙」水星可能導致太陽系瓦解?水星名字的由來?
    太陽系中Mercury(水星)的位置這也說得過去,但是天王星和海王星。在那個時期壓根不可能看到,那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呢?西方人稱它為Mercury,在羅馬神話中是專門為各個神傳遞信息的使者,所以之前那個水星探測器,人們就給他起的名叫『信使號』。說了這麼多,然我們來了解一下水星是怎麼瓦解太陽系的?
  • 科學家在水星和金星軌道發現塵埃環,或將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
    相對於土星的行星環,其它行星雖然也有一些小天體碎片圍繞運行,可如果不是近距離觀測,是很難發現這些塵埃環的。在科學家的認知裡,離太陽越遠的天體存在塵埃環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也是正常的天體景象。而離太陽系比較近的行星,存在塵埃環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小,比如水星和金星。
  • 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它與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有關?
    當站在地球上的人們,觀察到太陽的前方有水星在緩慢穿行,便產生了所謂的過境事件。那麼,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它與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存在著怎樣的關聯?頻率和地點-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為什麼科學家們會將水星凌日這樣的過境事件,稱為罕見天體事件?其實,這跟它的出現頻率和觀測地點都有關係。
  • 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軌道上竟然也存在塵埃環!
    兩個關於宇宙塵埃環的發現可能會動搖我們對太陽系內部的理解。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水星的超密軌道上有一個大的塵埃環。另一篇新論文的結論認為,一團尚未被發現的小行星雲可能在金星附近也形成了類似的光環。一個非常接近太陽的光環地球和金星都有共享自身軌道的塵埃環,因為行星用強大的引力牽引著這些粒子。然而,水星的軌道被認為沒有這樣的特徵。
  • 如果水星消失,地球會怎麼樣?太陽系將會一片混亂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星系,太陽系是宇宙中眾多星系中的一員,它誕生於50億年前,在星雲、塵埃等物質進行演變的過程中,太陽系的環境逐漸穩定了下來,目前太陽系的成員也已經固定了,共有八大行星。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雖然水星非常渺小,但是太陽系不能沒有它,因為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都有著自己固定的軌道,彼此之間相互吸引,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這八大行星才能夠平穩運行,倘若沒有了水星,那麼太陽系的運動軌道必然會發生影響。
  • 如果水星消失,地球會怎麼樣?太陽系將會一片混亂!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星系,太陽系是宇宙中眾多星系中的一員,它誕生於50億年前,在星雲、塵埃等物質進行演變的過程中,太陽系的環境逐漸穩定了下來,目前太陽系的成員也已經固定了,共有八大行星。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雖然水星非常渺小,但是太陽系不能沒有它,因為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都有著自己固定的軌道,彼此之間相互吸引,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這八大行星才能夠平穩運行,倘若沒有了水星,那麼太陽系的運動軌道必然會發生影響。太陽系的環境已經處於和諧的狀態,如果有某一顆行星消失,那麼太陽系的環境就會崩潰,變得一片混亂。
  • 平均每10萬年,就有一顆恆星闖入太陽系,擾亂太陽系天體
    不過,目前的理論都支持奧爾特雲的存在,那裡的小天體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主宰和掌控。雖然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但是根據肖爾茨星的亮度可以計算出來,它在0.82光年外的視星等也僅有11.4等,我們那些拿著石矛的祖先眼神再好也不可能看得見它。
  • 牛頓力學在預測水星軌道時存在偏差,是不是說明牛頓力學是錯誤的
    在預測水星運行軌道時,牛頓力學存在偏差,廣義相對論更加準確,是不是說明牛頓力學是錯誤的,應該推廣廣義相對論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科學觀講起。我的科學觀:1、這個世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充滿各種不確定性2、這個世界也許並沒有真相,或者即使有真相但是太複雜
  • 我們的太陽系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快解體
    由於這種複雜性,不可能對太陽系天體超出特定時間尺度的軌道做出確定性預測。但是,如果我們能弄清楚太陽系將會發生什麼,這將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宇宙可能如何演化的信息,其時間尺度遠遠長於目前138億年的年齡。大約50億年後,當太陽消亡時,它將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吞沒水星、金星和地球。
  • 塑造宇宙的力量(5)不存在的行星 與 水星軌道
    它決定了每顆行星、恆星以及每個星系的軌道。我們曾經以為掌握了它的全部規律。但事實上,我們的引力理論,我們對這種力的理解存在瑕疵,被我們地球的一個近鄰暴露了出來。上圖中左下角的黑色圓點 即是水星(Mercury),背景是巨大的太陽。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驚奇於這顆匆匆掠過太陽的行星。但在150年前,天文學家注意到水星軌道的奇怪之處。水星的軌道相當複雜。至少它不是一個完美的圓,而是一個拉長的橢圓。它距離太陽最近處大約4600萬公裡,然後又遠至將近7000萬公裡。
  • 水星軌道混亂,可能會在未來導致火星撞地球,我們需要警惕嗎?
    水星」是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雖然我們稱呼這顆行星為水星,但是因為它距離太陽很近,這顆星球上是沒有液態水存在,甚至大氣層也幾乎沒有,甚至在數十億年前,水星可能是一個炙熱的火球,巨大的熔巖海洋遍布整個地表。
  • 周期性出現的「火星合日」,會成為將來地球和火星通訊的最大障礙
    太陽系中還有八大行星圍繞著恆星太陽運行,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木星及其軌道以外的三顆行星都是氣態行星,火星及其軌道以內的三顆行星都是固態行星,其中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也是目前太陽系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行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水星
    水星繞太陽一圈需要88天,地球則需要365.25天。因為水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所以它的公轉速度最快,之後的每顆行星的公轉軌道依次增長。水星上的一天幾乎和它的一年一樣長:相當於地球上的58.6天。水星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材料組成,其密度為5.427g/立方釐米,在太陽系中是第二高的,僅次於我們地球的5.515g/立方釐米。
  • 信使號探測器發現水星存在周期性流星雨
    藝術示意圖:研究顯示水星上可能會周期性發生流星雨,原因是其軌道會周期性的穿越恩克彗星留下的碎屑物區域北京時間12月23日消息,據Sciencedaily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我們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大行星似乎會周期性地上演流星雨,而為其帶來這些流星體的也正是每年為地球上的人們獻上夜空大禮的同一顆彗星
  • 為什麼水星上會有水的存在?它離太陽那麼近,是如何實現的?
    而水星它其實跟月球非常相似,都是沒有大氣層的星球,所以晝夜溫差會非常大。最初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水星離太陽如此近,它的表面不會有水的存在。可是隨著觀測的不斷深處,對月球認知的不斷提升,科學家認為水星同樣也是有水存在的。相信現在很多朋友仍然會認為水星上沒有水。可是探測器的觀測數據卻告訴我們,水星大概率是有水存在的。於是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水星上會有水存在?
  • 太陽系——水星
    靜謐的夜空中繁星閃爍,單純我們的銀河系裡的恆星,就有數千億顆,其中有些比太陽更大 更亮 也更輝煌。從銀河系和恆星的角度說,太陽系中的行星不過是陽光偶然掠過的一個沙粒。它的運行軌道呈橢圓形,這意味著它在遠日點離太陽是7000萬公裡,近日點卻只有4600萬公裡。所有水星的地表溫度高達430攝氏度。到了夜晚,因為他很小,本身沒有大氣層 溫度會驟然降至零下170上攝氏度。同時,水星又是一個巖石行星 到處都是隕石坑,他就如同一個千瘡百孔的巨大巖石。
  • 浩瀚宇宙探秘:太陽系行星系列科普《水星》
      在1992年,科學家發現了令人驚訝的現象,水星的北極竟然有冰,這些冰存在於陽光永無法照射到的環形山底部,形成這些冰的水資源可能是來源於彗星撞擊和行星內部的氣體。水星的密度僅次於地球,科學家們估計水星內部必定存在一個超大的內核,其內核質量甚至可以佔到整個水星總質量的三分之二,而地球的內核質量只佔地球總質量的三分之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水星與地球的密度差別這麼大呢?科學界一致觀點認為是在太陽系早期,水星曾遭遇嚴重撞擊,導致其失去了密度較低的一部分外殼,因此留下了密度相對較大的部分成為內核。
  • 太陽系大部分行星都有天然衛星,水星金星:我們兩個為什麼沒有
    地球:有一顆衛星,就是美麗的月亮。旁邊的火星不服氣我2個呢!天王星:弟弟們不好意思,我有27個。木星:都讓讓,我63顆的都沒說話。水星和金星:嗚嗚,為什麼我們兩個沒有。對呀,太陽系大分部的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為什麼水星和金星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