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界,大部分的生物都是有雌雄之分,在雙方的配合下,得以將遺傳基因延續下去,然而,有的生物已經克服了這種需要配合的障礙,憑一己之力完成繁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單性生殖。
單性生殖是一種無性生殖形式,在較為低等的生物中較為常見,比如軟體動物和環節動物,在脊椎動物中雖然罕見但也存在,大概只有0.1%的概率。
動物的單性生殖原因很複雜, 有時僅僅是一種獨特的繁殖方式,天生就有,有時是因為異性追求者數量較少或者不存在時,為了繼續生存不得不擁有的技能,而有時是因為外部的刺激,比如細菌傳染或人工幹預。
1、蠍子可以一次製造幾十隻小蠍子
蠍子是蛛形綱動物,最出名的是捲曲的尾巴上端攜帶的毒刺。
但更讓人吃驚的是,有的可以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繁殖。
單性生殖的蠍子有9種,它們能大量繁殖出有毒的小蠍子,根據種類的不同,一窩的數量從兩隻到幾十隻不等。
2、奇特的鯊魚繁殖令科學家們擔憂
據了解,有幾種鯊魚會單性生殖,例如黑鰭鯊、斑馬鯊、白斑竹鯊和一些錘頭鯊。
這種現象主要是在圈養環境中觀察到的,當雌性與雄性隔離後,雌性動物有能力從有性生殖轉變為單性生殖。
雖然這可能是一種進化特徵,使一個物種在配偶稀少的情況下得以生存,但研究人員擔心,這可能會導致基因多樣性的缺乏,危及野生鯊魚的長期生存。
3、科莫多巨蜥的生存環境決定了它們的生殖方式
科莫多巨蜥和蠍子一樣有毒性,嘴裡長滿了像鯊魚一樣鋒利的牙齒,形似迷你的恐龍,是一種令人生畏的生物。
再加上科莫多巨蜥的單性生殖能力,它們或許是地球上最迷人的物種。
在這種物種中,單性生殖被認為是為了適應環境而進化的,在有的地方,總是不能找到配偶。
雌性通過單性生殖的寶寶,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克隆,而是將雌性的卵子基因加倍後,傳遞給後代。
4、有時,竹節蟲只是它們母親的克隆
竹節蟲,是強大的擬態高手,顏色和身體結構,完全融於棲息的環境中,這種有效的偽裝,以及其他防禦特徵,被認為是為了幫助昆蟲躲避捕食者而進化出來的。
有的物種還擁有一個驚人的進化特徵,它們能夠在沒有另一伴的幫助下生育後代。它們的後代有時是它們母親的克隆,有時不是,這使得竹節蟲更加難以捉摸。
5、單性繁殖的蛇可能是由感染引起的
巨蟒、網狀巨蟒和響尾蛇都是能夠單性生殖的蛇類。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無性繁殖的能力往往在沒有雄性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然而根據觀察後發現,雌性銅頭蛇即使有合適配偶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單性生殖能力。
為什麼在正常的交配條件下會出現這種現象仍在研究中,但由於蛇的單性生殖通常會導致後代更小,壽命也更短,因此理論上認為,可能是外部因素,如細菌或病毒感染觸發了這一過程。
6、偏愛雌性的細菌,導致寄生蜂單性生殖
沃爾巴克氏菌是一種偏愛雌性的細菌,它可以將蜂卵由雄性轉為雌性。
感染了這種細菌的雌性會進行單性生殖,下一代都帶有這種細菌,產生有生育能力的雌性和沒有生育能力的雄性,而被感染的雄性則會被殺死,甚至變成雌性。
沃爾巴克氏菌感染的影響是巨大的,也許有一天會產生一種全新的無性黃蜂。
2隻沙原鞭尾蜥
7、沙原鞭尾蜥只有雌性,模擬交配行為
沙原鞭尾蜥分布在灌叢和沙漠,它們完全是單性生殖的,全員皆是雌性。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沒有雄性,但是它們仍存在類似的交配行為,一隻雌性趴在另一隻雌性身上,相互刺激,最後兩者都會產生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下一代。
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由模擬繁殖刺激才誘發了生殖。
8、雞和火雞有一小部分未受精的卵子會發育成嬰兒
在某些家養的雞和火雞品種中,已經觀察到單性生殖現象。
早在20世紀中期,一項研究表明,一些火雞卵中,有14%的未受精卵發育成胚胎。
而另一項研究顯示,在某些品種的母雞中,也有類似比例的單性生殖。
這種現象顯然可以通過基因選擇得以加強,這也意味著,在火雞和雞的某些譜系中,單性生殖比其他譜系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