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寧)經過50天的走航、作業,執行中國大洋第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按計劃順利完成在印度洋的調查作業,於當地時間4月30日停靠模里西斯路易港補給。
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鄧顯明介紹,自3月15日起航後,全體科考隊員齊心協力,共同奮戰,克服多次西風帶氣旋的影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合同區硫化物資源勘察與評價取得進展。本航段「向陽紅10」船通過深海電視抓斗取樣,在合同區的一個區塊內採集到少量熱液產物,現場分析測試結果表明,樣品內部以黃鐵礦為主,其外部大都已氧化為褐鐵礦,該區域位於龍旂礦化區以東15公裡處,基本可以判斷為一處獨立硫化物礦化區。除此,本航段還通過海底熱液綜合異常拖曳探測和沉積物化探,在勘察合同區內新發現兩處硫化物礦化異常區,兩處水體異常區。
首次進行了單拖體瞬變電磁儀試驗和應用。本航段開展了兩條約6公裡的瞬變電磁測線,探測結果表明,單拖體瞬變電磁儀具有較好的拖曳穩定性和近底作業能力。在測線偏移精度控制、離底探測高度和海上施工及探測效率方面較雙拖體瞬變電磁探測儀具有一定提升,將成為硫化物資源勘探的有力裝備。
國產「潛龍二號」水下無人無纜潛器工程化應用取得重要成果。本航段「潛龍二號」共進行了4個潛次的作業,成功率達100%,水下航行時間累積達到130.2小時,水下工作時間總計116.5小時,最大下潛深度3804.47米,創造了「潛龍二號」除南海海試外的最大作業深度,提升了水下無人無纜潛器工程化應用水平,使「潛龍二號」初步具備業務化運行能力。
目前,大洋49航次第三、四航段已完成人員、設備交接,「向陽紅10」船將於近日起航,開啟第四航段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