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跟同事聊到PBN這個話題,感覺這是一個自己總在工作中遇到、卻又不能全面透徹了解的概念。最近,筆者認真查閱了相關的文獻和規章,把自己之前模糊的部分概念整理出來,在此寫一些心得。PBN運行內涵很廣,本文不能全面俱到,只是儘量把和飛行相關的內容梳理出來,如有謬誤,請業內人士指點。
1.PBN RNP RNAV的關係、含義和由來;
RNAV(Area Navigation)
圖:傳統航路
最早的航線飛行中,電臺(VOR、NDB等)是主要的導航依據,飛機跟著電臺的信號走。可想而知,電臺的設立受地形影響極大,因此相對應的航線設計和空域的使用也隨之大受制約。
後來隨著衛星導航(如GPS系統)的應用,人們引入了RNAV(區域導航)的概念,RNAV的一大技術突破就是利用衛星技術將經緯度坐標納入導航點的設定。
同時RNAV本質上說,是一種傳感信號源導航,其導航源不僅包括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還包括傳統的電臺導航(如VOR/DME)。
RNAV的應用,使得空域和航線的規劃脫離了地形和傳統儀表導航設備的制約,如下圖所示:
圖:RNAV航路
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隨著RNAV的應用,人們發現RNAV一個重要的技術缺陷,就是缺少機載設備導航能力的自我監督,因此在RNAV的運行中,飛機的飛行狀況始終需要管制人員的雷達監控,由於很多地方雷達管制難以覆蓋,為了進一步利用空域資源,人們給具備RNAV能力的飛機又添加了自我導航能力監控設備。
於是RNP(所需導航性能)的概念應運而生。
RNP的概念簡單理解就是為具備RNAV導航能力的飛機提供自我導航精度監控的能力,這樣做的意義就是能使飛行在雷達管制覆蓋不到的地方也可以實施。
同時可想而知,RNP航路的設計上,自我監督能力的實現使得導航精度提高,航路可以規劃得更窄更靈活。
但是,RNP技術的應用使得航空公司、設備商、管制單位以及民航當局之間產生了矛盾——如果航空公司願意,他們可以憑藉財力引入任何先進設備,那麼管制當局改如何在現有的航線體系下來提供服務?民航當局既要考慮批准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同時也要思考新技術帶來的安全隱患和其他管理成本。
因此,國際民航組織(ICAO)針對這一現象出來了相應的規章(如《ICAO-Doc9613》),來對RNAV和RNP做出相應的規範,因此,PBN(性能基導航)的概念就出現了。
PBN(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
基於上述提到的種種矛盾,國際民航組織在提出PBN時,是緊密結合空域設計理念的。空域的概念包含了通信、監督、管理以及導航,其中導航當仁不讓是重中之重,而導航的最重要核心是PBN,PBN最重要的就是Performance(性能)。
那麼如何描述「性能」呢?它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Navigation Specification(導航規範)、Navigation Application(導航應用)、Navigation Infrastructure(導航設施)。這三個當中與飛行最相關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導航規範,它實際上是對運營人實施PBN運行進行了程序、設備、人員資質等等的規定。
由於技術等原因,很多空域和機場設施依舊只有RNAV能力,而有些空域和航空器具備了PNP能力,因此PBN的範疇裡,不僅包括RNAV導航規範,也包括了RNP導航規範。其基礎內容如下:
圖:導航規範
在RNAV和RNP不同種類的規範中,其準精度以海裡數表示,即在95%的時間內應達到的導航精度,例如RNAV 5要求在飛行的95%的時間內,導航精度達到航線左右5(nm)海裡(95%概率)。常用的RNP精度值為10、5、4、2、1、0.5、0.3,甚至0.15,數值越小,精度越高。
2.機載設備的性能要求
準確性:航空器必須滿足在95%的總飛行時間內,橫向TSE和沿航跡誤差必須不大於要求的導航精度。
完好性:有航空器導航設備故障導致TSE超過RNP值兩倍,被認為是主失效情況。
連續性:如果運營人能夠使用其他導航系統,並能安全地飛往適當的機場降落,則失去功能被認為次要失效情況。
性能監控和告警:飛行中當沒有滿足準確性要求,RNP系統提供相應警告。
3.RNAV(GNSS)、RNAV(GPS)、RNAV(RNP)有何區別?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是一個包含GPS、GLONAS以及GALILEO在內的衛星導航系統。美國機場的進近航圖往往會標識有RNAV(GPS)進近,表示導航源來自美國GPS系統,而美國以外的進近航圖都會顯示GNSS,其導航原理大致類似。
例如倫敦機場的進近圖中,就有標識著RNAV(GNSS)的進近圖。
圖:RNAV(GNSS)
而洛杉磯的進近圖中顯示RNAV(GPS)。
圖:RNAV(GPS)
綜上,我們可以把RNAV(GNSS)和RNAV(GPS)看做同類型的進近模式,他們往往要求起始進近航段和中間進近航段達到1.0nm的精度,而最後進近航段達到0.3nm的精度。
而RNAV(RNP)則要求達到更精確的0.1nm精度,並且最後進近航段可以是非直線的RF(Radius to Fix)航段,其保護區的規定也更加嚴格。
注意:一般RNAV(GNSS)和RNAV(GPS)指的是RNP APCH;而RNAV(RNP)指的是RNP AR。
4.什麼是FRP、FRT和RF?
FRP:Fixed Radius Paths 固定半徑航跡
固定半徑航跡在PBN飛行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終端區和航路轉彎航路設計的基礎理念,FRP有兩類,一類指終端區進近程序中特定的轉彎半徑RF,RF(即固定半徑轉彎)航段指開始並終止於定位點,有確定轉彎圓心和半徑的圓弧航徑。RF如下圖所示:
圖:RF
FRP的另一種形式,指的是主要運用在航路上的轉彎航路設計,由RNP系統計算飛機從一段航路過渡到另一段航路的弧形轉彎路徑。
圖:FRT
根據FRT設計原理我們有了預計航路,可實際飛行中,飛機的性能和外界條件各不相同,因此實際計算出來的航徑和設計航徑總有誤差,PBN誤差的概念也相應而生。
5.關於誤差
PBN運行中有多種誤差,筆者在此梳理一下各種誤差,理解這些誤差對於了解PBN運行有重要意義。
PDE航徑定義誤差:定義航徑與要求航徑之間的差別。
FTE飛行技術誤差:控制飛機的精度,根據飛機指示位置與期望位置之間的差異來確定。FTE不包括操作失誤所引起的誤差。
NSE導航系統誤差:真實位置與估計位置之間的差值,也稱為位置估計誤差。(PEE)
TSE總系統誤差:實際位置相對於期望位置的偏差。TSE等於前三種誤差的矢量和。
圖:誤差
其中,根據IACO9613文件(如下截圖),TSE標準差的平方等於前三者標準差的平方和,且TSE呈高斯分布。
圖:TSE
聽到上述結尾的話,可能很多人會糊塗,什麼是標準差?什麼是高斯分布?首先,理解這些概念不難,而弄清這些概念,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理解下一部分的內容。
6.95%從哪裡來?為什麼是95%?到底是時間還是概率?
首先,筆者先闡明結論:
-當我們描述PBN性能之一準確性(accuracy)的時候,通常的表述是:要求飛機95的概率在預期航線XX海裡以內;
-而當我們描述精確度的時候,我們往往說:要求飛機在95%的時間內,達到XX海裡的精確度。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是各數據與均值間差值(離差)的平方和後的方根,用σ表示。實際飛行中,標準差可以理解為實際位置與預期位置偏離的大小程度。
而實際飛行中,飛機的機載設備會搜集大量的位置偏航信息數據(TSE),每次機器所取樣本偏航數據的用x表示(樣本均值),而總體飛行位置偏航數據則用希臘字母μ表示(總體均值)。
這好比飛機位置的所有數據被放在一個大籃子裡,我們每隔一小段時間,就伸手把這一時間段內的部分數據抓出來測量。大籃子裡的數據為全體數據,而每次抓的一把數據為樣本數據,我們期望兩者的均值相等。
在統計中,我們稱總體均值μ為數學期望,同時當樣本量足夠大,抓取的次數夠多,我們可以相信x=μ=0(見下圖中線)。對於實際飛行而言,這條中線意味著:我們期望飛機始終在預期的航線飛行且沒有任何偏離。
然而實際飛行中,誤差總會有。
因而飛機測得的實際TSE,總是在代表期望為0的直線兩側分布。人們測量誤差時,很少直接說:「某點距離和均值相差多少海裡」,而是會說:「某點和均值之間,相差了多少個標準差σ」
這裡,我們只需要用TSE去除以σ,得到TSE距離代表0誤差的直線有幾個標準差。
由上文可知TSE呈高斯分布(即正態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正態分布(高斯分布)
由於樣本平均TSE呈正態分布,在正態分布圖中,曲線下方的表示TSE分布概率,其總面積等於1(100%概率),也就是說所有TSE都在這個曲線下方分布。
所以上圖也可以看做是TSE的概率分布圖,兩側可以表示飛機偏移到航路一側的概率分布。
在大量的實驗中,人們還發現正態分布中:
總是有大約95%的樣本分布在均值兩側2個標準差σ所包含的面積區域內
總是有大約99.999%的樣本分布在均值兩側4.45個標準差σ所包含的面積區域內
然而,如果我們期望樣本的均值在兩個標準差內,我們就必須接受5%的容錯率,而從統計學起始,人們在大量行業和領域約定:5%是可接受的容錯率,小於這個概率往往被稱為小概率事件,而95%的準確率,被視為可以接受得準確性。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當我們要求RNAV導航精確度,以95%的概率達到4海裡,那麼我們可以得出TSE最大值不能超過兩個標準差,也就是一個標準差σ的範圍約為2海裡。
有些RPN運行甚至要求達到99.999%的準確性,也就是說我們希望樣本均落在期望值左右4.45個標準差內,如果是RNP4航路,我們希望σ=4/4.45,標準差σ值小於1海裡。
由此可見,標準差越小,說明TSE變化的範圍越窄,導航準確度越高。
看了上面的解釋,想必大家也會明白95%同樣可以用於對時間的期望。
綜上所述,
-當我們描述PBN性能之一準確性(accuracy)的時候,通常的表述是:要求飛機95的概率在航線XX海裡以內;
-而當我們描述精確度的時候,我們往往說:要求飛機在95%的時間內,達到XX海裡(95概率)的準確性。
(重要的結論再重複一遍)
18薦聞榜
(供稿: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飛行總隊, )
更多文章和觀點請訪問馬驍飛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