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我們公司快要發年終獎了,能幫我算算發多少嗎,我好緊張。」
老和尚微微一笑,並不做答,卻給我看他手機裡的段子。
「噢!大師您是想說,好的年終獎就像好段子一樣,在一年的結尾處給人足夠的意外或者優越感,讓人開心地笑出聲來!」
「不!」
「我是說,你的年終獎就是個笑話,在意它幹嘛…」
年關將近,年終獎是個全民性的敏感話題。
疫情常態化階段,對於「緊日子」過了一整年的民航人來說,早已乾癟的錢包正嗷嗷待哺,許多人拿出多年的積蓄苦撐了一年的支出,信用卡花唄分期分期又分期,許多年輕的民航人又紛紛加入「啃老族」隊伍…
而今年民航系統的年終獎能不能發,能發多少,仍是個未知數。
人家的年終獎
XXXXX.
俺們的年終獎
XXX.XX
有的人喜歡飛機划過的轟鳴聲,
有的人喜歡空姐廣播的甜美聲,
有的人喜歡下班打卡的籤出聲,
有的人喜歡回家路上的音樂聲,
而對民航人來說,
年底,那一聲清脆的到帳提醒,
無疑比什麼聲音都好聽。
然而,一個可怕的現實是,目前的國家法律、法規並沒有專門要求用人單位發放年終獎的具體規定。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及《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範圍的解釋》兩個文件規定,「年終獎」是工資的組成部分。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通常情況下,年終獎由各個企業綜合自身年度盈利情況後再決定怎麼發、發多少。當然,經營狀況很重要,老闆的心情也很重要。
雖然年終獎並不在國家法律強制規定的範疇之內,但並不代表每個老闆都可以完全隨心所欲的決定發或不發。
一般來說,年終獎的計算應該根據勞動合同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發放,它作為約定工資的一種,其發放時間、範圍、形式均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自主約定。
2018年國家發布《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認為,當前國企工資市場化分配程度不高,分配秩序不夠規範、監管體制不健全等問題,已難以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意見》賦予國企極大的漲薪自主權,不再嚴格限定國企的工資總額,並要求國企進一步做好薪酬改革工作。
《意見》指出,要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要綜合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職工工資水平市場對標等情況,結合政府職能部門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合理確定年度工資總額。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由國有企業自主編制…要將員工工資與效益掛鈎…
圖自@薪酬網
最高領導人一直在強調: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中國民航報》曾發表評論員文章提到:「人民群眾對民航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人民群眾作為勞動者通過民航業獲得謀求幸福生活機會的間接需求……民航業要把服務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民航發展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文章明確指出了要努力解決民航員工作為民航業勞動者對幸福生活的需要與民航目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馮局長也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做好真情服務,既是對旅客的真情,也包含對民航職工的真情。」「要把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檢驗發展質量的試金石…」
中國民航正飛快走在「民航強國」建設的大路上,而民航人的收入這些年已經開始拖後腿了,相當一部分民航一線員工,甚至都已經追不上個稅的起徵點。
正所謂,只有員工感到幸福才會把幸福的感覺傳遞給旅客,如果你不是直接服務旅客,那就要服務好服務旅客的人。正如弗裡施定理所言:「沒有員工的滿意,就沒有顧客的滿意」。
聽說廈航前段時間開了個會,內容相當鼓舞士氣,也讓各大友航小夥伴兒秒變檸檬精。
據說會議傳達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
1、今年公司達產保平希望很大。
2、達產保平是全體幹部員工的努力,這個成果要和全體員工分享。
3、要儘可能保證公司員工今年拿到全民航最高的薪資。
4、這個月就會發績效獎金。
5、估計這兩個月只發績效獎金的話,達不到讓員工拿全民航最高的薪資。可能年底還有其他動作。
這樣的廈航,能不能給我們來一沓?
今年疫情下,大家都很不容易。我們體諒公司,也希望老闆們也多多體諒一線員工,有時候哪怕給我們一點點陽光,我們也能燦爛一年。
還要囑咐下一線的小夥伴兒們,年底快到了,全行業安全壓力都很大,無論如何,我們都一定要堅守崗位,認真履職,全力以赴做好份內的事情。
在崗一天也不要忘記,保障安全,是我們的良心和初心。
熬過這個冬天,春天花會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