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20%會發生什麼|觀點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疫情之後,高密度的城市發展受到質疑。

在6月28日舉行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青年論壇NO.3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指出,這個問題需要澄清。

「疫情傳播中產生影響的是群聚意義上的密度,而不是城市的平均密度。」陸銘說,發生疫情以後,把群聚意義上的密度和社交距離阻斷,就可以起到隔離作用。

「而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仍會對經濟活動有利,大型城市可以在疫情防控期間快速地開展大量核酸檢測,也是城市人口密度在發生規模經濟的效應。」

論壇上,陸銘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如果真的相信城市人口平均密度是和疫情有關係的,把城市人口規模和密度降低20%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

在他看來,「疫情的傳播不會發生什麼太大變化的。」如果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下降了20%,經濟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高度聚集於中心城區

實際上,發揮大城市的集聚效應是陸銘的一貫主張,人口的大規模聚集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使得市場擴大且更加多樣化,同樣生產的專業化程度也得到提高。

就服務業而言,陸銘近來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口密度與三產GDP佔比、三產就業佔比均呈正相關。論壇上,他提前展示了部分研究成果,分析人口密度如何影響著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消費與服務業發展。

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突破60%,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3.9%,城市化與服務業發展,有什麼關係?

在國際視野中,研究發現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明顯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國家,服務業在GDP和就業中所佔比重越高。

從城市之間來對比。如下圖所示,無論把城市分為兩組:非大城市和大城市,還是把城市分為三組:特大城市、大城市、非大城市,結果都顯示出,越大規模的城市,其服務業在GDP中所佔的比重越高,尤其是特大城市。

從城市內部而言。以上海為例,白天人口高度集中在市中心;晚上則開始往市中心外圍居住地擴散。藉助大眾點評大數據,考量餐飲服務在全市的分布,可以看到餐館分布是高度集中於上海內環以內。

而從質量維度來看,以下圖大眾點評餐館好評數作為參數,會發現高質量服務業同樣集中在綠色內環以內。再看餐館的多樣性,這表示餐館所屬菜系的豐富程度,而這一項仍是高度集中在外環以內,尤其是內環以內。

「這驗證了前面的一個問題,以餐館為代表的服務業數量、品質、多樣性都與人口密度有關係。」陸銘表示,研究中還補充了公共服務的維度,以學校和醫院的分布來看,也都高度集中在市中心,尤其是醫院服務。

從生產方面,藉助城市數據團提供的數據,2000-2008年兩輪經濟普查期間,新增生產性服務業、新增生產性服務業的就業崗位,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的營收比都顯示出了在中心城區高度集聚的特點。

「服務業有兩大特性,第一,絕大多數服務業是不可運輸的;第二,絕大多數服務業是不可儲藏的。」陸銘指出,由於消費集中在中心城區,服務業的生產活動也相應地集中在市中心,所以不管消費性服務業還是生產性服務業,都集中在市中心。

低密度抑制服務業發展

如果把中國服務業放到世界去做比較,並通過技術將下圖其他國家「拉到」可比的人均GDP階段上,陸銘認為,在任何一個經濟發展階段上,中國服務業的GDP就業佔比和GDP佔比都低於其他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發展早期,我們和其他國家還沒什麼差距,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我們的服務業就業佔比與和其他國家走過的路徑開始出現越來越大的偏離(其他國家服務業隨著經濟提升而佔比提高)。」陸銘說,這被稱之為「受抑制」的服務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

在陸銘看來,過去的三個方面的政策對此有所影響。

第一,人口流動障礙(尤其是戶籍制度)阻礙了人們進入大城市,而大城市恰恰是服務業高的地方。

第二,有一些政策引導人口流向人口密度更低的農村、小城市,和大城市邊緣地區。對於大城市而言,是希望人口不集中在中心城區。

第三,土地的城市化快於人口城市化,導致中國整個城市人口密度快速下降。

「這三個政策都是讓人口分布從高密度地區向低密度地區分布,根據前面所講的推斷,它應該對服務業發展起到了抑制作用。」陸銘表示。在他收集的數據中,2000-2015年的時間裡,中國城市人口平均密度下降了一半。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內部的人還區分本地人和外地人。「當一個人是『外地人』時,其實他會減少自己的消費。」陸銘說,我們曾做了一個研究,在其他所有因素(如年齡、性別、教育、收入等)都已經被控制的情況下,一個外地人如果沒有本地的戶籍,他會比其他人的消費偏低16%-20%,能省就省了。

這同樣會引起連鎖反應——他削減的是所居住城市的消費需求,一旦所居住城市的需求減少以後,自然會對城市經濟發展不利。而在當地從事服務業的許多人其實正是本地人,外地人削減的消費進而也會影響到本地人的收入,實際是雙輸的局面。

「今天我們城市常住人口裡接近20%的人口沒有當地戶籍,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陸銘說。

減少行政力量幹預

上述三方面因素可能對城市服務業產生多大的影響?

陸銘假設了三個條件,進行簡單的測算。

第一個假設:因為中國城市化率比世界上一些國家同發展階段低了10個百分點,假如10個百分點差距被抹平了,更多的人會進到城市裡;

第二個假設:假如中國沒有戶籍制度,所有外地人都和本地城鎮人口消費行為是一樣的;

第三個假設:中國的土地供應速度不像過去那樣快,假如之前土地供應增長速度下降一半,城市人口密度會更加高一些。

「按三個假設來測算,中國服務業的佔比可以增加3%-5%。」陸銘強調,也就是說,中國服務業佔比較世界低出的10個百分點中,有30%-50%的「抑制」是人口從高密度地方轉移到低密度地方所導致的,也和此前所講的戶籍制約服務業消費有關。

因此,陸銘反覆提到,人口向大城市(特別是高密度城市)集中,有人性的基礎、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服務業佔比逐漸提高也是經濟發展必然的規律。

「把人口空間分布從高密度地方引到農村、小城市和大城市郊區部分,就會使服務業發展受到抑制。」陸銘說,這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持續發展、消費的提振都是不利的。

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

1.我們要減少用行政力量幹預人口空間分布,人口的空間分布變化是由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來驅動的;

2.戶籍制度要加快改革,要加快城市移民的融入,尤其是高密度的大城市;

3.城市建設用地總量供應該放緩,尤其是在低密度的中小城市,特別是人口流出城市,甚至應該隨著人口流出做縮減型規劃,防止人口密度過低對未來城市發展,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文中圖片均來自陸銘報告《中國消費城市和服務業的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陸銘:城市人口疏散可能適得其反
    在回答人口、人口密度與擁堵之間的關係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大城市的人口和人口密度是怎麼形成的?一個國家的大城市人口到底有多少才是合理的,取決於很多因素。在國家層面,總人口越多,人地關係越緊張,大城市人口就越多。具體到每一個大城市,這個城市如果有大量古建築要保護(比如巴黎),或者處在地震帶上(比如東京),都會影響這個城市的人口承載力。
  • 陸銘:「上海大都市圈」會有多大想像力? ∣交大安泰百家爭鳴系列課程
    陸銘教授從實證角度為你剖析「上海大都市圈」會有多大想像力?第二個問題,如果在一個國家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是高度不平衡的,那麼在沒有戶籍制度的國家,人口可以自由流動的,你會怎樣選擇?人總是從收入低的地方流到收入高的地方,從工作機會少、失業率高的地方流動到收入高的、機會多的地方。什麼情況下地區之間勞動力流動會趨於穩定的狀態?是當每個地方收入水平差不多時候,否則你就一直會流動。
  • 十四五開局之路④丨陸銘:若能使城鎮外來人口市民化,城鎮化將成...
    比如去年年底中辦、國辦發文,取消城區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戶限制。中國城區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可以說涵蓋了絕大多數城市。這一政策能起到什麼作用?最近上海的落戶也在放寬。中國現在的戶籍制度,「十四五」期間有可能做出哪些調整?陸銘:中國的戶籍制度,應該說對於城鄉和區域發展以及整個中國經濟的結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陸銘:必然是個漸進的過程
    但由於我國現有戶籍制度與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掛鈎,且不同城市的社會福利及保障差異較大,租售同權的實施無疑也將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其中最直接的就包括教育資源如何共享、公共服務資源投入等問題。近期,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話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陸銘,陸銘從「效率和公平兼顧的教育」角度給出觀點。
  • 北京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 2020年常住人口1085萬
    北京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 2020年常住人口1085萬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於立霄)北京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引導人口在更大區域空間有序流動,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將控制在1085萬人左右。
  • 每經專訪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陸銘:「十四五」成渝雙城...
    NBD:成都和重慶發展階段類似,甚至支柱產業有重疊的部分,如何理解這兩座城市的競爭與合作?陸銘:就產業鏈和工業集聚的發展趨勢來看,在產業集群裡面,龍頭企業非常重要的。如果現在有兩家龍頭企業,一家選在重慶,一家選在成都,然後各自讓自己配套的企業在周圍集聚,我覺得沒問題。
  • 中國31省人口密度排名:這個城市人口密度居然最低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26日訊  目前,住建部發布《2016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各省市人口密度超全國水平的有19個,12個省市低於全國水平。
  • 如果一座百萬人口城市被核武器襲擊了,會發生什麼?
    他們共同對核爆炸進行研究計算,最終在本月,模擬出了一座遭受核武器攻擊的城市。 動畫中核彈被引爆的瞬間,一顆「滾燙的發光球體」吞噬了市中心,一座城市自此變成人間煉獄。
  • 中國人口密度排名分布:哪些城市人口最密集?
    ,哪些城市密度最高?  通過對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裡的城市及其他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統計發現,目前深圳、上海和東莞的人口密度最高,整體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最為密集。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人口密度,是按照建制市範圍內的總面積來計算。
  • 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不是香港、上海,與深圳隔海相望
    就拿中國目前人口最多的城市重慶來說吧,如今這裡的人口數量超過了三千萬,但是重慶的城市面積比較廣,而且城市擁有著大大小小的45個工業區,因此城市不會顯得十分的擁堵,而且城市的就業壓力也不會很大。說到中國目前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很多人會覺得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這些一線城市,實際上,在中國南部還有一座城市,它的人口密度要比以上這些城市更大,這座城市就是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的澳門。
  • 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是哪個?不是香港上海,那裡生活水平令人羨慕
    其實人們想到的是上海、北京、香港、廣州等,更不用說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重慶了,當討論這些城市的發展是否飽和時,他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城市面積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上述城市可能出了香港面積較小之外,哪個城市不是體量巨大,就人口密度而言排在第一的是澳門。
  • 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哪?不是香港上海,生活水平讓人羨慕
    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沒有人的城市也將是一座空城,沒有川流熙攘的市井氣息,也就沒有打工人一磚一瓦用汗水堆砌起來的摩天大樓,當然一城一人之間是相互關係,雙方互相成就,城市需要人,人在大城市中實現自身的價值,當然隨著城市愈加發達,人口也趨於飽和,不過飽和是相對於城市體量而言的,看上去人很多的大城市香港上海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那我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哪呢
  • 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人數卻早已超千萬,卻不是我國香港
    隨著現在城鎮化的發展,各地的大都市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大家應該都有發現這個問題,就是農村的人口越來越少,而城市的人數在逐漸地的增加,很多年輕人們也都在前往發展較快的大都市中奮鬥。由此,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也在不斷的增加。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世界上人口最為密集的城市,有人可能會想到我國香港,但其實是日本的第一大都市東京。
  • 我國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不大的面積上生活著近70萬人,不是香港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著名的人口大國,在看似極為遼闊的土地面積上,也擁有著極為驚人的人口數量,伴隨著我國整體的不斷快速發展,如今國內眾多地區的人口數量也出現了不斷的變化,而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國一座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
  • 2020年全國各省市人口密度排行榜:天津第二
    中商情報網訊:人口密度是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口數量。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分布狀況的重要指標。 據《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8年全國人口密度2546人/平方公裡,17省市人口密度超全國平均水平。
  • 江蘇境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你猜到這是哪三座城市了嗎
    說到江蘇,我相信小夥伴們不知道,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江蘇省已經成為中國唯一的地級市進入百強省,已經成為中國唯一的地級市水平,目前江蘇省不僅經濟非常發達,國內旅遊資源也豐富,如5A級旅遊地達22個,首先,最初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無錫、無錫是江蘇省中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南部地區,
  • 中央定調區域發展新思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經濟、人口承載力
    在規模效應的客觀作用下,城市發展不平衡凸顯,出現了「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人口流出並存的現象: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的大城市過度膨脹,城市病嚴重,而產業基礎較差的中小城市人口流失,急劇收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些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紛紛提出了「控制人口數量」的目標,而許多中小城市試圖通過建新城、工業園區來吸引企業和人才。
  • 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人多到不堪重負,政府:離開就給300萬
    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人多到無法承受負擔的程度,政府:離日本300萬人,大家都不知道,在亞洲東部,那個國家領土由四個大島和很多小島組成,其佔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裡,在大家固有的印象中,國土狹小,日本人個子矮這兩個方面,可以說對日本這個國家印象最深,但是,實際上,日本這個國家雖然地方小,
  • 當核彈落在一個400萬人口的城市裡,會發生什麼?
    如果一座百萬人口城市被核武器襲擊了,會發生什麼?Youtube博主@Neil Halloran與諾貝爾和平獎研究單位決定用動畫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共同對核爆炸進行研究計算,最終在本月,模擬出了一座遭受核武器攻擊的城市。動畫中核彈被引爆的瞬間,一顆「滾燙的發光球體」吞噬了市中心,一座城市自此變成人間煉獄。
  • 城市人口承載力,多大才合適?
    科學的人口預測,要在科學研判未來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態勢、城市轉型深度、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科學合理預測和判斷未來人口規模。  從城市規劃角度看,每個特大城市人口承載力的約束條件應包含這樣一些主要內容,如建設用地規模和結構、人口密度、交通設施和公共運輸、城市安全和環境保護等。目前,我國一些特大城市的人口布局和規模合理性程度與國際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