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城市人口疏散可能適得其反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長期以來,關於城市有一個流行的看法,通過疏散人口,可以治理城市病,特別是擁堵。

傳統的思維模式往往是直接而粗暴的:大城市人多,擁堵問題似乎也更嚴重,所以人多是擁堵的原因;那麼,哪裡擁堵更嚴重呢?答案是中心城區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所以減少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擁堵程度就下降了。聽起來似乎是蠻有道理的,但是有沒有嚴謹的研究來作為支持呢?

在回答人口、人口密度與擁堵之間的關係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大城市的人口和人口密度是怎麼形成的?

一個國家的大城市人口到底有多少才是合理的,取決於很多因素。在國家層面,總人口越多,人地關係越緊張,大城市人口就越多。具體到每一個大城市,這個城市如果有大量古建築要保護(比如巴黎),或者處在地震帶上(比如東京),都會影響這個城市的人口承載力。除此之外,一些城市對建設用地供應和建築物容積率的管制政策,也會影響城市人口數量。

而人口密度的影響因素就更多了,簡單做城市之間的比較,更加需要小心。對於東京和上海這樣地處人際關係緊張的國家,並且受到過戰爭嚴重破壞的亞洲大城市來說,把倫敦和巴黎作為比較對象,並無太大意義。而在做東京和上海之間的比較的時候也要注意,我們所講的「東京都」這樣的地區,其面積是上海的1/3,而在東京都管轄範圍之內又有大約1/3是山地,集中位於西部多摩地區,是關東山地的一部分。

簡單說明了每個城市之間的個性之後,接下來,就可以講城市的共性了。在千差萬別的城市形態背後,影響城市發展的基本因素是共通的。世界上的大城市,除非中心城區有大量古建築,否則,一定是中心城區集中大量的服務業,既包括以信息和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包括大量的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以及餐館等消費性服務業。服務業的特點是不可存儲,難以運輸,因此必須藉助於面對面來完成。市中心的地段便於服務業的生產者服務於城市四面八方的需求,這是服務業集中在城市中心的基本原理。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信息和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佔比越來越高。同時,隨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於服務消費的數量、質量和多樣性的需求也進一步提高,這使得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日漸加強。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後,發達國家的大城市就逐漸出現了人口重新回到中心城區的現象,逆轉了之前所謂「郊區化」的趨勢。

再說回擁堵現象本身。人們的習慣思維只看到擁堵,卻很少進一步問一個問題,擁堵的背後是什麼?擁堵的背後,其實是出行,而出行的背後,本質上就是服務的生產和消費需要見面。當服務業大量集中在城市中心的時候,為了減少利用或者消費服務的成本,人們的選擇就是更多地居住在市中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則通過更多更高樓宇的建設和城市中心的垂直發展來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

我的團隊有研究發現,在人口眾多的特大超大城市造高樓,提高人口密度,反而能夠緩解擁堵,原因恰恰在於,人口密度的提高其實減少了服務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不僅如此,高人口密度還可以提高公共運輸的利用率,減少人們對於私家車的依賴。

那麼反過來說,如果疏散中心城區的人口會怎樣呢?答案是它會造成兩個分離,一是人口與服務消費(包括公共服務)之間的分離,第二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職住分離,也就是人們的居住轉到了郊區,而上班則集中在市中心,通勤距離更加遠。這樣你就能解釋,為什麼在特大超大城市,會看到人們在外圍和中心之間鐘擺式的通勤。

我知道有人會說,人們搬到郊區,難道不是因為希望房子更大一點?這不就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嗎?這樣的看法,看到了問題的需求一面。如果居住和消費、就業之間的空間分離是消費者自主選擇的,的確無可厚非。但我在這裡討論的問題是由公共政策所推動的人口疏散,典型的做法就是通過控制建築高度和密度來減少中心城區的住宅供應,由此造成的居住和消費、就業之間的空間分離就不是「最優的」了。

我也知道,有人會說,把人口疏散和交通擁堵之間建立聯繫,也不是必然的因果關係。為此,我的團隊專門做了北京的研究,在北京的城市地塊更新中,有大約一半左右的地塊在更新之後,不再作為居住的功能。同時,又由於大量的地塊更新發生在中心城區,實際上,這就減少了中心城區的住宅供應。結果呢?如果以那些家周圍沒有受到地塊更新影響的居民為參照組,地塊更新會使周邊受到影響的居民通勤距離增加,增加幅度約為平均通勤距離的7.3%。也就是說,通過行政力量疏散人口的結果其實是增加了人們的通勤距離。

通勤距離的增加,在金錢和時間兩方面都會增加出行的成本。除了增加擁堵以外,另外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是中心城區的服務需求相對下降。在這方面我沒有看到特別過硬的實證研究,但從生活的感受來看,疏散了大量人口的上海中心城區同時出現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商業的衰落,恐怕不能僅由電商發展這一點來解釋。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運用政策把位於中心城區的服務業也疏散到郊區去?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完全來自於計劃經濟,如果真的這麼做,那麼將會加劇中心城區的衰落。而且,在市場經濟主導的國家事實上也很難疏散企業,否則,它們一開始就不會大量集中在中心城區。如果藉助於行政幹預,硬要疏散一些受控的企業或機構,那麼,時間會告訴你最後的結果。東京曾經被疏散到郊區的大學,後來又回到了中心城區。上海曾經被搬到外圍辦公的報業集團,最後也回到了市中心。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銘心而論」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陸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20%會發生什麼|觀點
    陸銘說,發生疫情以後,把群聚意義上的密度和社交距離阻斷,就可以起到隔離作用。「而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仍會對經濟活動有利,大型城市可以在疫情防控期間快速地開展大量核酸檢測,也是城市人口密度在發生規模經濟的效應。」論壇上,陸銘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如果真的相信城市人口平均密度是和疫情有關係的,把城市人口規模和密度降低20%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
  • 十四五開局之路④丨陸銘:若能使城鎮外來人口市民化,城鎮化將成...
    比如去年年底中辦、國辦發文,取消城區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戶限制。中國城區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可以說涵蓋了絕大多數城市。這一政策能起到什麼作用?最近上海的落戶也在放寬。中國現在的戶籍制度,「十四五」期間有可能做出哪些調整?陸銘:中國的戶籍制度,應該說對於城鄉和區域發展以及整個中國經濟的結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每經專訪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陸銘:「十四五」成渝雙城...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如果真的稍微放手市場一點,其實可能未來就會走向分工。如果今天不放手,反而就會導致惡性競爭的情況。所以我的意見是政府應該做的事一起去做,比如說成渝在招商引資過程當中有統一的稅收,在土地方面有統一的規劃,還有交通基建等內外聯通做好,其他的事情我覺得稍微放鬆,反而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 陸銘:必然是個漸進的過程
    但由於我國現有戶籍制度與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掛鈎,且不同城市的社會福利及保障差異較大,租售同權的實施無疑也將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其中最直接的就包括教育資源如何共享、公共服務資源投入等問題。近期,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話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陸銘,陸銘從「效率和公平兼顧的教育」角度給出觀點。
  • 陸銘:「上海大都市圈」會有多大想像力? ∣交大安泰百家爭鳴系列課程
    陸銘教授從實證角度為你剖析「上海大都市圈」會有多大想像力?中心城區集聚服務業,產生人口回到市中心的需求,導致高密度的高收入低收入者共居;部分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在郊區居住,地鐵通勤導致低密度的郊區以低收入者聚居區,產生高失業或長途通勤;盲目疏散人口導致職住分離、居住與公共服務分離。上海的人多嗎?
  • 中央定調區域發展新思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經濟、人口承載力
    在規模效應的客觀作用下,城市發展不平衡凸顯,出現了「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人口流出並存的現象: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的大城市過度膨脹,城市病嚴重,而產業基礎較差的中小城市人口流失,急劇收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些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紛紛提出了「控制人口數量」的目標,而許多中小城市試圖通過建新城、工業園區來吸引企業和人才。
  • 早期乳腺癌可能偽裝成纖維瘤,針灸按摩適得其反
    早期乳腺癌可能偽裝成纖維瘤,針灸按摩適得其反 澎湃新聞記者 陳明明 2017-02-21 07:15 來源:澎湃新聞
  • 美發動貿易戰「適得其反」 戰火幾乎燒垮美小企業
    原標題:美發動貿易戰「適得其反」戰火幾乎燒垮美小企業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16日報導,TIAA銀行全球市場總裁克裡斯·加夫尼(Chris Gaffney)表示,鑑於中國和其他國際市場的需求減弱,投資者對於小型美國公司將遭遇的情況可能做出錯誤的推斷。「小型股不會被貿易戰保護,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不向中國出口產品,但他們為那些做產品的公司提供供應。」他說。
  • 每天吃雞蛋好處雖然多,可如果犯了這兩個錯,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每天吃雞蛋好處雖然多,可如果犯了這兩個錯,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如今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飲食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供選擇的食物種類更是越來越豐富,所以人們在滋養身體方面也就有了更多想法,合理的飲食能夠給身體帶來不少好處,可不當的飲食卻會給身體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
  • 北大教授唐曉峰:北京首都功能應當集約化,疏散人口是必然的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作為國家政治、科技、文化、信息的中心,社會資源高度集中,因為首都的吸引力而招致眾多人口,也導致了北京「城市病」的凸顯。如何解決,成了一個問題。2014年初,國家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其中,首都功能疏解即是題中之義。近日,北京市政府東遷通州以及其他一些傳言風起,又一次引發人們熱議。
  • 美國再制裁5家中企 央視:極限施壓只會適得其反
    國際銳評|繼續施壓只會適得其反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21日以國家安全關切為由,將中科曙光和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等5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禁止它們從美國供應商採購零部件。相關決定於6月24日生效。
  • 別適得其反
    別適得其反中國人喜歡曬被子,尤其是天氣好的時候,有大太陽的時候,曬曬被子,讓潮溼的被子有一股暖意,冬天蓋上被子更舒適。到了夏天也喜歡曬被子,把放置已久的被子在太陽底下曬曬,殺死蟎蟲和細菌,還有一股陽光沐浴的味道,就感覺很舒服,可是你真的會曬被子嗎?別不會曬被子,而適得其反。
  • 其實人口越多環境可能越好-虎嗅網
    人們總是舉出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主張限制城市人口規模。特別是,對於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們,主張控制人口,意味著別人離開和自己留下。而在各種主張控制城市人口數量的主張中,其中一個就是,認為大城市不利於環保。其實,未必。
  • 這個時候塗藥膏適得其反
    這個時候塗藥膏適得其反 2019-12-27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工人幹活挖出重磅炸彈,上萬人被疏散,倒黴城市曾被炸成月球表面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11月23日德國科隆市政府網站發布消息稱,科隆發現了一枚二戰時期500公斤的英式炸彈,為此疏散約6500人。網站稱,22日下午,在卓爾斯託克區進行施工的時候發現了一顆炸彈,事發地周圍500米範圍內被封鎖,約6500人被疏散。
  • 美國佛州確定將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會不會「適得其反」?
    上面我們也提到了,「轉基因蚊子」的主要作用就是減少美國佛羅裡達州的蚊子生物種群情況,蚊子隨著生態環境的發展,變化是越來越強,很多蚊子可能都因為環境問題而出現了變異的情況。其實從我們身邊大家應該也了解到了,那就是蚊子對人類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強,動不動吸血一下,人類的身上可以瞬間出現「紅包」,這說明蚊子比以往的蚊子可能更強了,同時蚊子還能夠攜帶不少的病毒。
  • 消防工程師規定了疏散照明地面的最低照明要求
    消防工程師規定了疏散照明地面的最低照明要求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是指在發生火災時,為人員疏散和消防作業提供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的建築消防系統,《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的制定有效規範了系統的工程設計、施工、調試、檢測、驗收與維護保養等。詳細介紹了疏散照明在地面上的最低照度。今天,我們正在了解地面上的最低照度。
  • MTV反人口販賣行動最新MV全球亮相
    MTV反人口販賣行動今日推出最新音樂錄影帶《When Will I Feel Love》,這也是MTV反人口販賣行動繼與電臺司令(Radiohead)、繆斯(Muse)和殺手樂隊(The Killers)合作後,推出的第四支宣傳音樂錄影帶。
  • 國內「最多」外來人口的城市,被稱為「山城」,人口數量全球第二
    對整個中國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來說,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廣東,但是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建在山上的山城重慶,而且重慶不僅外來人口多,人口數量也很大,它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城市。重慶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依山而建,擁有夢幻般的地形、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和夢幻般的旅遊景點,成為著名的網紅城市,很多遊客都在拍重慶卡拍照留念。去重慶旅遊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重慶有點太擁擠了,剛開始以為觀光地有很多遊客是正常的,但是我從沒想過,如果在平凡的街道上閒逛,會感覺到人山人海。
  • 廣深實際管理人口均超2000萬 哪些城市人口數被低估?
    佛山市政府網站的佛山簡介則顯示,2019年,全市戶籍人口為466萬。這也意味著,戶籍人口和新市民相加為1013萬人,突破了千萬。而佛山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為816萬。二者之間約200萬的差距,不大可能是因為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佛山人口暴增,而是統計口徑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