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在2020上海靜安國際大數據論壇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作主題演講,圍繞空間雷射通信和深空探測中的雷射通信、海洋探測中的雷射通信等方向帶來前沿分享。以下為演講內容精彩節選。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
空間雷射通信
空間技術傳統分類有對地觀測、導航定位、衛星通信、科學實驗。近年來,空間技術對人類的挑戰非常大,國際上提出,把網際網路建到太空中去,這樣一來,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隨時隨地用到網絡。
美國SpaceX提出天上放一萬多顆衛星,就能形成空間網際網路。中國對於空間網際網路也非常重視和支持。空間技術發展之後,通導遙一體化,一顆衛星兼有通信、導航、遙感的性能,綜合性衛星提升了在天上辦事的效率。
目前的空間通信一般採用微波。例如我們以前有調幅和調頻的收音機,調頻收音機頻率較高,含的信息量比較大,音質就比較好。後來有了電視,電視信息量增多,需要更高的頻率去調製。到衛星之後不斷發展,從微波到地面的雷射通信,載波的頻率越來越高,能傳輸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
空間信息怎麼傳送是個大問題,雷射t通信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傳輸上把頻率和數據量提高上去。
光通信特點是高帶寬容量,重量輕、體積小,而且雷射通信不受電磁頻譜限制,佔用的資源非常少。光通信載波頻率可以比一般的微波高三個數量級,重量輕,體積小,另外光打到的地方才能收到,保密性強。
國際上光通信的網絡非常多,專門的光通信網絡包括偵查衛星、多媒體衛星、小衛星、偵查衛星、導航定位衛星。由於光通信怕雲怕下雨,所以往往對地還是採用微波。在空間裡面,可以全部採用雷射的連接。從1995年開始,國際上就有人研究光通信。中國在這個領域也緊跟腳步。
歐洲和日本最早在光通信領域取得了成功。據說美國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沒有捕獲,被歐洲、日本搶了先。美國這個項目壞掉了,就馬上去做別的事,到2013年,美國在月球上,利用雷射通信,把一段視頻從月球傳到了地球,這段視頻的雷射發射終埠徑只有10釐米,傳輸速率達到了622M。
中國也非常重視雷射通信。2011年,海洋二號搭載演示, 2016年,量子衛星墨子號載人航天裡面搭載了雷射通信,特別是第二代相干雷射通信,速率已經能提高到每秒鐘5個G。第二代相干雷射通信,把雷射裡面的相位信息利用起來,通過雷射相互幹涉來傳遞信息,靈敏度能夠提高很多。
最近我們國家對於空間近地組網的計劃非常多。科技創新2030用了雷射通信的手段,計劃2022年示範驗證,中國的航天科工、科技,都在做雷射通信。值得關注的是,雷射通信的商業價值已經被看到,有專門的企業研究在天上能不能進行商業化的數據傳送。中科深鏈準備用商業化的方法,做幾顆高軌的衛星,作為基站,然後把月球作為一個基點,連接數據,再通過一些小衛星,作為低軌的空間中轉,建立起一個以中繼載荷為中心,配備深空、高軌和低軌小衛星構建天地中繼雷射的通信網絡,結合自有的地面運管和商業化運行,為空間數據傳輸提供服務。這套系統具備全天候、全天時,雙向高速數據通信、無需頻譜資源審批、抗幹擾能力強,商業化的開放服務,按需使用的特點。
深空探測中的雷射通信
月地距地大概40萬公裡,如果用傳統的強度調製,要500瓦的雷射,這是衛星的能源系統支撐不起的,所以不具備可行性,即使用相干探測第二代也是由困難的。所以最新的技術是基於光子探測的雷射通信,能把原來的靈敏度提高兩到三個數量級。
研究當中,有一定的難點。比如怎麼把信號調到單光子裡面去,還有探測在深空當中怎麼對準,這些技術還在探索當中。我們要有新的容錯技術,能夠達到日常通信所需要的容錯率,就是讓它誤碼率減少到10的-8到-9次方左右。像這種情況下,如果在光子上不加特別的編碼,它的誤碼率是非常非常高的,加了以後,它馬上可靠度就提高上去了。
還有它要探測一個個光子,而且有些光子同時到來,要把它們區分開。有一種探測器,叫超導納米線探測器,我們先把探測器溫度放在沒有電阻的地方,這個時候一個光子上去,足夠把探測器的溫度,從超導點以下變到超導點以上,這樣電阻變得很大,就會出來一個脈衝。
對比一下,例如月球通信,通信距離是40萬公裡,如果用光子的方法大概能達到兩個G,發射口徑只要20毫米兩瓦。哪怕是到火星通信,兩億公裡,大概還能達到4Mbps的速率,發射功率也就20、10瓦。
如果用最快的微波X波段對比,大概能傳250K,要求衛星上的口徑是1米,地面口徑要30米才能做到。
海洋探測中的雷射通信
水下雷射通信包括水下與水面通信、水下與空中通信,水下與太空通信。
水下通信常用辦法是用聲納,但是聲納通信速率低,保密性差。所以也想用雷射通信,但是水下用光通信存在困難。通過研究,發現在藍綠光這個波段有可能實現。理論上來說,水下通信容量可達到十個G,但是水對光的吸收較大,藍綠光波段穿過的海洋,在大洋深處約200米,近岸約50米,水越乾淨,大概能通的距離越遠。
英國做了一個系統,傳輸速率約12.5兆,通信距離約150米。但是要注意, 12.5兆,一定不是在150米距離完成的,可能10米的時候能達到,但是150米的時候大概只有幾兆。
我們研究跨介質的藍綠雷射通信,並且在深度1120米下做了實驗,已經能夠達到3.2K,這個數據看起來低,但是綜合性能已經優於國際上公開報導的系統。
目前還在做是把量子的辦法用到海裡去,這個也進展良好,國際上報導最遠的是200米、10M,而我們能夠做到500米,通信速率不低於1Mbps。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些雷射通信的新內容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