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合成與科研創新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科研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創新、創新、創新!!!

 

如何創新?

這是一個重大課題。

不如看看Phil. S Baran的現身說法。

?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教授

? 美國科學院院院士,2017年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2013年(MacArthur Fellowship)

? 主頁:http://baranlab.org/

? 研究方向:有機合成

? 發表文章130多篇,其中11篇Nature,7篇Science


套用Phil. S Baran的原話,主流合成化學領域中嘗試做電化學都是出於一種原因:絕望。


譬如:

如何突破傳統合成的瓶頸?傳統合成的研究從1840年發展到現在,要創新談何容易?!那是否可以在方法創新?!電化學合成方法進入他的視線了。



 Phil. S Baran用電化學合成法同時上Nature和Science 

1. 《Nature》上發表的文章為:電化學方法氧化烯丙位碳氫鍵(C-H鍵)。(Scalable and sustainable electrochemical allylic C–H oxidation. Nature, DOI: 10.1038/nature17431)


2. 《Science》上發表的文章為:烷基-烷基交叉偶聯的電化學方法(A general alkyl-alkyl cross-coupling enabled by redox-active esters and alkylzinc reagents. Science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f6123

1. Nature文章電化學方法氧化烯丙位碳氫鍵的背景:


烯丙基的氧化是有機合成中的經典反應,傳統方法需要藉助高毒性的氧化試劑,如鉻和硒;還有很昂貴的催化劑,如鈀和銠,難以放大工業級別的合成,如下圖1-a、b所示。這篇文章改用電化學氧化的方法,結果到底如何呢?

 

電化學烯丙位的氧化早在1968年就有報導,電化學氧化α-蒎烯(1),如下圖1-C(2)所示,直到1985年才有個重大的提升,可以直接實現氧化,如圖1-C(3),只是產率比較低,都在13%-24%之間。


圖片來源:Nature, DOI: 10.1038/nature17431


2.Phil. S Baran實驗室對電化學合成條件做的優化、擴展。


第一步:選擇合適的電極


Phil. S Baran實驗室未採用昂貴的金/鉑電話,改而採用比較經濟的,惰性也非常好的石墨電極和網狀玻碳電極(RVC電極)。但是石墨電極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回收率偏低。而RVC電極表現出更穩定的反應性能。


第二步:篩選最佳的反應媒介和共氧化物,如Fig.2所示 

圖片來源:Nature, DOI: 10.1038/nature17431


第三步:從朱欒倍半萜烯丙位的氧化擴展到烯丙位的氧化的通用電化學合成方法

圖片來源:Nature, DOI: 10.1038/nature17431


 圖片來源:Nature, DOI: 10.1038/nature17431


 從「電化學方法氧化烯丙位碳氫鍵(C-H鍵)」中看到的社會價值 

1. 更經濟、環保:從昂貴、有毒金屬催化劑到經濟、環保「電」催化的轉變

2. C-H氧化批量生產藥物/化學品:從不可能變成可能

3.  電化學合成方式或可創造一個全新的合成世界!


這還不是尾聲,Phil. S Baran還有更大壯舉:


雖然發表了Nature,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但是實驗中還有小小遺憾。當時做C-H氧化電化學合成設備,全部都是自行搭建,恆電位儀、電極、反應管、電極固定夾、數據分析和記錄器等等10多項產品,即便專業人員也需要耗費超40min的時間才可以完成搭建,且合成反應的重現性很差。他能否彌補這份遺憾?

 

2017年8月22日,美國秋季化學會上,Phil. S Baran帶給大家更多的驚喜:一份對電化學合成不一樣的解讀 + 一個全球標準化的電化學合成儀「ElectraSyn 2.0」。點擊視頻,了解更多關於美國秋季發布會現場情況。



Phil.S Baran 發布會現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關於電化學合成氨的一些思考-離子液體作為溶劑用於電化學合成氨
    研之成理關於合成氨有過一些報導:比如說利用金屬鋰作為中間介質,通過電化學方法電解出單質鋰,然後與氮氣進行反應得到Li3N,Li3N和水反應的時候會釋放出氨氣,而生成的LiOH可以用於電解製備金屬Li的原料,從而構成一個循環。(基於Li元素實現氨的可持續合成);又比如使用固氮酶,構築生物燃料電池,在產生電能的同時還能實現氨的合成。(厲害了!!!能合成氨的電池!!!)
  • 今日Nature: 大佬教你做實驗之電化學合成氨
    本文報導了一種電化學合成氨活性測試的標準方法,並闡明了可能的產物幹擾來源。 2. 利用此標準方法,作者發現在水溶液中,文獻中的許多結果,包括貴金屬在內的催化劑體系均無電化學合成氨活性;而四氫呋喃電沉積的Li有陽性結果。
  • 伍暉:進軍「電化學」
    「從本科時的小打小鬧,到能夠設計科研計劃,繼而做一些具有創新性、獨創性的研究,最後發表論文。這種掌控全程的訓練,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2009年,伍暉申請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後。史丹福大學的材料系是雖然只有十幾名教授,但它的學術地位卻在美國排名第三,在材料專業方面,僅次於麻省理工大學和西北大學。
  • 試試這種電化學合成方法
    引人矚目的不僅是他「足夠好」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年近百歲的他仍舊堅持在科研一線工作,努力尋找進一步優化鋰電池的方案,日復一日、風雨無阻。人們還搜集了他年輕時的傳奇經歷,其中不乏趣事甚至糗事,就連「小時候扒臭鼬的皮,被禁止上桌吃飯」也有所記載。與此同時,科研工作者也在感慨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科研不僅要做好,還需身體好;只有熬得久,才有希望獲諾獎……
  • ...化學合成方法|過氧化氫|諾貝爾化學獎|鋰電池|催化劑|電化學|科學
    引人矚目的不僅是他「足夠好」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年近百歲的他仍舊堅持在科研一線工作,努力尋找進一步優化鋰電池的方案,日復一日、風雨無阻。人們還搜集了他年輕時的傳奇經歷,其中不乏趣事甚至糗事,就連「小時候扒臭鼬的皮,被禁止上桌吃飯」也有所記載。與此同時,科研工作者也在感慨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科研不僅要做好,還需身體好;只有熬得久,才有希望獲諾獎……John B.
  • 棉花為原料合成蜂窩狀碳材料,可增強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Low-Cost Synthetic Honeycomb-like Carbon Derived from Cotton as a Sulfur Host for the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設計並製備了由棉花合成蜂窩狀多孔碳作為硫磺基質
  • 【科研方法13】電化學阻抗譜(EIS)相關知識及數據處理
    ,通過EIS,可以測定等效電路的構成以及各元件的大小,利用這些元件的電化學含義,來分析電化學系統的結構和電極過程的性質等。2.2 電荷傳遞和擴散過程混合控制的EIS如果電荷傳遞動力學不是很快,電荷傳遞過程和擴散過程共同控制總的電極過程,電化學極化和濃差極化同時存在,則電化學系統的等效電路可簡單表示為:
  • 科研人員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西安交大:棉花為原料合成蜂窩狀碳材料,增強鋰硫電池電化學性能
    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Low-Cost Synthetic Honeycomb-like Carbon Derived from Cotton as a Sulfur Host for the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設計並製備了由棉花合成蜂窩狀多孔碳作為硫磺基質
  • 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TIB-VIB合成生物學聯合中心揭牌成立
    天津工業生物所所長馬延和,黨委書記、副所長邢雪榮,副所長孫際賓、王欽宏,相關科研人員和職能部門人員,VIB執行院長Jo Bury博士,VIB戰略顧問Boerge Diderichsen教授和VIB相關科研人員等出席。籤約儀式由王欽宏和Boerge Diderichsen主持。 馬延和與Jo Bury代表雙方籤署共建聯合中心協議
  • 葉建山:電化學傳感器發展步入「春天」——訪華南理工大學葉建山教授
    20世紀60年代離子選擇性電極及酶電極相繼問世,電化學傳感器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在環境監控、醫藥分析、在線分析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利用化學修飾電極,改變電極表面結構以控制電化學過程,標誌著電化學傳感器的功能化修飾和控制進入分子水平。
  • 科研人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等帶領的研究團隊,與維也納工業大學、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巴黎薩克雷大學等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操控原子-分子體系的所有自由度是量子體系調控的夢想與挑戰。
  • :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一維 TMNs納米線/棒/管的合成策略,主要有化學氣相沉積、拓撲化學轉化、模板法等。 二維TMNs納米片的合成策略,主要包括拓撲化學刻蝕(當前廣泛研究的 MXenes 材料)、拓撲化學取代、鹽模板輔助外延法等。
  • CO2陰極還原和甲醇陽極氧化同步進行實現甲酸的電化學合成
    CO2陰極還原和甲醇陽極氧化同步進行實現甲酸的電化學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1:47:41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施劍林團隊的最新研究提出了通過電催化,同時進行二氧化碳還原和甲醇氧化以製取甲酸的方法
  • 阜師大教師團隊在電化學領域取得新突破
    安青網訊 近日,阜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夏娟博士、武海教授、凡素華教授合作在金屬納米材料的製備及其在電化學領域中的應用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圖1.催化劑的表徵和電化學傳感器對Hg(II)的電化學檢測課題組設計合成出三維疏鬆多孔花狀結構的三元MnCo2O4催化劑用於電化學傳感器的構建。
  • 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
    Interfaces: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DOI: 10.1021/acsami.0c06254鑑於其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人們對基於多孔碳納米纖維的複合納米材料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然而,將無機組分引入多孔結構操作複雜且產率低。
  • 鋰釩磷酸鋰正極材料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在這些合成方法中,碳熱還原法由於製備設備和工藝簡單,製備條件容易控制,適用於工業化生產,是目前在科研和工業化生產中採取的最主要的製備方法。它是將固體前驅體研磨或球磨後在鳳谷旋轉燒結爐中進行熱處理所得混合物的方法。
  • 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原標題: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導讀]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
  • 四方光電電化學甲醛傳感器技術創新與突破
    甲醛淨化器與甲醛檢測儀中甲醛濃度檢測的核心都是甲醛傳感器,目前,由於電化學檢測原理的高精度、高靈敏度及使用便捷性佔據市場主流,但是由於室內環境複雜,電化學甲醛傳感器在室內應用依然存在一些挑戰。由於電化學甲醛傳感器中的電解質以電解液作為載體,當溫度過高時,會造成電解液迅速流失,影響到傳感器的使用壽命。當溫度過低時,電解質會凝固,傳感器無法工作。4、使用壽命。電化學甲醛傳感器依靠電解質與甲醛氣體反應產生的電子移動來識別甲醛氣體濃度,在反應過程中,電解質不斷被消耗,而電解質時有限的,當電解質消耗殆盡時,傳感器壽命截止。
  • 快速原位合成In-MOF電極用於電化學CO2還原生成甲酸
    MOF的孔道非常有利於CO2分子的吸附,在電化學還原CO2領域有巨大潛力。但是MOF作為電極材料也存在諸多問題:第一,MOF的導電性較差,MOF和基底之間有較大界面電阻。第二,MOF中的金屬離子在負電位下極易被還原成金屬單質。第三,配位飽和的MOF催化能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