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原位合成In-MOF電極用於電化學CO2還原生成甲酸

2020-10-13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金屬有機框架(MOF)化合物具有無限的金屬位點和孔結構,在催化領域有非常好的應用。MOF的孔道非常有利於CO2分子的吸附,在電化學還原CO2領域有巨大潛力。但是MOF作為電極材料也存在諸多問題:第一,MOF的導電性較差,MOF和基底之間有較大界面電阻。第二,MOF中的金屬離子在負電位下極易被還原成金屬單質。第三,配位飽和的MOF催化能力較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曼徹斯特大學團隊發明了一種在金屬箔上快速生長MOF的方法。利用醋酸根離子液體為支持電解質,成功在銦箔上10分鐘內生長出MFM-300(In)-e。該方法成功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第一,得到的MFM-300(In)/In電極中MOF和金屬基底結合非常強,顆粒分散均勻,增強了反應過程中的電荷轉移。第二,MFM-300(In)非常穩定,與其他In-MOF和氧化物相比,在負電位下可以保持MOF結構而不被還原為In單質。第三,形成的MOF電極有一定的缺陷,提高了催化活性。

圖1. MFM-300(In)-e的製備與表徵


在離子液體乙腈電解質中,利用MFM-300(In)-e/In電極在-2.15 V vs Ag/Ag+條件下產生的電流密度為46.1 mA cm-2,甲酸法拉第效率高達99.1%。通過Qst、原位紅外和DFT分析,電合成的MFM-300(In)-e和CO2之間有非常強的相互作用。與傳統熱合成方法製備的MFM-300(In)-t/CP電極相比,MFM-300(In)-e/In電極在相同條件下可以產生更多的•COOH自由基,促進甲酸的高效合成。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J. Am. Chem. Soc.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康欣晨博士。該論文通訊作者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楊四海教授、Martin Schröder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

Quantitative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 Liquid Fuel over Electro-Synthes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Xinchen Kang, Bin Wang, Kui Hu, Kai Lyu, Xue Han, Ben F. Spencer, Mark D. Frogley, Floriana Tuna, Eric J. L. McInnes, Robert A. W. Dryfe, Buxing Han*, Sihai Yang*, Martin Schröder*

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0c05913

相關焦點

  • CO2陰極還原和甲醇陽極氧化同步進行實現甲酸的電化學合成
    CO2陰極還原和甲醇陽極氧化同步進行實現甲酸的電化學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1:47:41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施劍林團隊的最新研究提出了通過電催化,同時進行二氧化碳還原和甲醇氧化以製取甲酸的方法
  • 鹼式碳酸鉛作為電化學穩定的活性相用於電催化CO2還原製備甲酸鹽
    CO2RR測試以0.5 M NaHCO3水溶液為電解液,在三電極體系中進行。以TA-Pb為預催化材料的CO2RR產物以甲酸為主,伴隨著少量的氫氣和CO。在-0.92 V vs. RHE 時,TA-Pb產甲酸的法拉第效率高達96.4 %,並且在-0.82到-1.12 V的電位範圍內,甲酸的法拉第效率都在90 %以上(圖1c)。
  • 清華陸奇課題組:CO2與O2共電解提升CO2電化學還原活性
    該工作將電化學測試與原位光譜、理論計算相結合,證實了氧還原反應引入了電極表面羥基(surface hydroxyl group),並闡明了表面羥基對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的促進作用的機理。背景介紹工業的快速發展與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導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正在逐年上升,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等。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為乙烯、乙醇等化學品也作為一種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儲存能量的方法成為了研究的熱點。
  • 限域的Bi納米顆粒作為一種高活性、高耐久性的CO2還原電催化劑
    得益於均勻分布的超細Bi顆粒和原位退火形成的碳納米片,經優化的電極在還原CO2的過程中化中不僅表現出較高的甲酸選擇性,而且展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與穩定性。2.PVP在退火過程中不但限制了Bi的生長得到超細Bi顆粒,而且原位形成超薄碳納米片。3.優化後的電極材料在還原CO2的過程中化中不僅表現出較高的甲酸選擇性,而且展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與穩定性。
  • 關於電化學合成氨的一些思考-離子液體作為溶劑用於電化學合成氨
    科學家們針對能源和環境問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以電能作為中間介質,然後進行能源存儲或者化學品的合成。當然這個體系的核心是發展高效的催化劑。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水的分解,製備氫氣(HER)和氧氣(OER),用於能源的存儲。而二氧化碳和氮氣的還原主要是製備一些高附加值的化學品。
  • 華科錢立華教授:納米多孔金的電化學製備與CO2還原時的活性恢復
    有機合成的納米顆粒通常需要負載在導電基底材料上進行反應,催化活性增強可能存在基底的協同作用。納米多孔金屬由於不需要基底材料的支持,所以在納米多孔金屬上的催化反應可以很好地排除這些幹擾因素的影響。同時,由於納米多孔金屬表面具有大量的表面缺陷(臺階/扭結,平臺,晶格缺陷等),使其對CO, CH3OH, C2H5OH氧化以及氧還原反應都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
  • Nature Energy最新綜述:CO2還原的影響因素及反應機理
    圖二展示了與CO2活化相關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1)和(2)被稱為質子耦合電子轉移(CPET)步驟。在計算模擬中,通常基於該反應推導過渡金屬催化劑的產物選擇性。作者認為*COOH更可能是CO形成的中間體,而*OCHO更可能是生成甲酸的中間體。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對反應能的理論熱力學分析表明,將銅摻入錫中可以抑制氫的釋放和CO的產生,從而有利於生成甲酸。與理論結果一致,通過共電沉積設計的CuSn3催化劑,在-0.5 V vs. RHE時對甲酸生成的法拉第效率為95%。此外,催化劑在運行50小時後未發生分解。
  • 原位製備納米片陣列雙功能電催化劑用於共電解制氫與甲酸
    而甲酸作為甲醇氧化的中間產物,工業應用十分廣泛,價格也高於甲醇。因此需要發展非貴金屬催化劑,即可選擇性的氧化甲醇生成增值化學品替代CO2又提高陰極產H2效率。本文亮點工作的新穎性和意義在於:1)製備簡便,成本低。
  • JACS:CO2還原和HER,必有一戰!
    一氧化碳(CO)作為合成氣一部分,由於可用於一系列增值化學品合成,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效益的C1化學品。電化學CO2還原為CO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要實現經濟的電化學CO2還原為CO,同時實現高法拉第效率和高能源效率至關重要。考慮到酸性電解質在電化學CO2還原中的優勢,在低pH的電解液中實現高CO生成的法拉第效率具有重要意義。近日,荷蘭萊頓大學Marc T. M. Koper報導了弱酸性條件下在金電極上的電化學CO2還原。
  • 分子篩限域亞納米Pd-Mn雙金屬團簇用於CO2加氫及甲酸分解產氫
    ▲第一作者:孫啟明;通訊作者: 顏寧、于吉紅 通訊單位:新加坡國立大學、吉林大學 論文DOI:10.1002/anie.202008962 全文速覽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顏寧教授課題組和吉林大學于吉紅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配體保護—原位合成策略
  • 電子科技大學肖旭教授綜述MXene插層用於電化學電容器等方面
    第二類ECs被稱為偽電容器或氧化還原超級電容器,利用電極材料表面或近表面上快速可逆的氧化還原反應;或電解質中的離子在層狀結晶材料中插入/脫插入時產生電容量。氧化還原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比碳材料更高。但是,大部分的電子導電性較差,導致功率密度較低。而MXene作為一種新型的二維贗容性材料,由於其固有的高填充密度、金屬導電性以及表面贗容性激活終端,其體積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均達到了最高值。
  • 淺談CO2電化學還原中Au的角色
    Au是一種常用的電還原CO2合成CO的催化劑,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幾種提高Au在CO2RR中催化性能的方法,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發。<20 μA cm-2,並且還原產物幾乎都是H2。由於氧化處理能夠增加Au電極表面的粗糙度和比表面積,為了探求這種Oxide-Derived Au高活性背後的原因是否與此有關,研究人員合成了幾種高比表面積Au催化劑,如納米多孔Au、15 nm的Au納米顆粒作為對比。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CO2作為人力生產的廢物,能夠通過電化學方法轉化為可重複再利用的化石燃料。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製備甲烷研究中取得...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導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逐年升高,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沙漠化等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解決方式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潮汐能等產生的電能,通過電化學的方式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產品,如甲烷、乙烯、乙醇等。
  • 約稿|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原位XRD檢測技術應用解析
    近日,儀器信息網有幸邀請國產XRD生產廠商丹東通達分享了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原位XRD檢測技術應用,及對應應用方案。專題約稿|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原位XRD檢測技術應用——「鋰電檢測技術系列——晶體結構分析技術」專題約稿作者:丹東通達科技有限公司可充電電池的發展促成了電動汽車的復興,同時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推動著可充電電池技術的快速進步,隨著研發的深入
  • 構建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複合電極材料用於催化新型陽極增值反應
    得益於其豐富的表面活性位點及鎳鈷間的相互作用,經優化的電極在尿素氧化及生物質(5-羥甲基糠醛/生物甘油)平臺分子的電化學增值氧化中不僅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與穩定性,同時對於高附加值產物(2,5-呋喃二羧酸/甲酸)的製備也展現出較高的選擇性。
  • 分子工程調控強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實現高效穩定的電化學CO2還原
    Sn基催化劑CO2RR現狀利用可再生電力將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成有價值的燃料和化學品是二氧化碳循環利用的一種新興技術。系統表徵清楚地揭示了SnO2 NPs和摻雜碳載體之間存在著強烈的金屬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SMOSI),其可以顯著提高SnO2在生成HCOOH時的CO2RR性能,法拉第效率(FE)、部分電流密度及耐久性等各方面。
  • CCS Chemistry | 金屬陽離子缺陷原位構築新方法
    南開大學程方益和嚴振華等人報導了一種電化學還原-刻蝕法實現了室溫條件下鐵基氧化物中鐵缺陷的可控原位構築,揭示了鐵缺陷的存在增強Ni-O共價性,促進H2O吸附和H-O鍵活化,通過調節表面電子結構優化氧中間體吸附能,從而提升氧析出電催化性能。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餘穎教授、邱明副教授課題組與美國休斯頓大學任志鋒教授課題組合作,在非典型含氧銅促進電催化還原CO2合成CH4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對於電催化CO2RR生成C2或C2+產物的過程,C-C偶聯反應是非常關鍵的中間決速步驟,這個中間過程需要催化劑的表面牢固地結合*CO中間體,以建立足夠的*CO覆蓋範圍,從而進一步進行*CO二聚。含氧銅結構(含有Cuδ+)被認為是有效進行*CO二聚反應的關鍵,但是由於含氧銅在電催化還原體系中不穩定,以及人們對含氧銅結構認識不足,導致人們對其作用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