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為何很少有中國人被提名,主要是這個原因

2020-12-04 多邊形的歷史

昨天比較重大的新聞就是諾貝爾獎的揭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揭曉,因為這個獎項有個中國作家被提名了,這個作家的筆名是殘雪。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被提名也是被國際上的一種認同。如果熟悉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會發現一件事,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一直以來中國作家都比較少,這個可以說是個很奇怪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的產生呢?

諾貝爾文學獎在諾貝爾去世後的遺囑裡就有明確的規定,「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這個獎項也是最早設立的,從設立之後,這個獎項也是所有作家的夢想。這個獎項是瑞典文學院平定的,瑞典文學院選出3至5名院士(如今為五名)組成諾貝爾委員會。瑞典文學院院士基本都是著名作家和學者,一般都精通四、五門外語 ,多數都能直接閱讀英、法、德、西以及北歐原著,也有幾人熟悉俄語。 而每年的提名和獲獎者都是這些人決定的。

按我們仔細看一下上面那些規則,能夠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文學獎並沒有說必須是哪一個國家或者用哪種文字寫作的人才能獲得,所有人都有這個權利。但是評選的院士一般都只會閱讀英、法、德、西以及北歐原著,熟悉俄語的都比較少。裡面基本上沒有懂漢語的,即使是有也都非常少。這也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我國的作家如果想要獲得這個獎項,就必須讓這些人看到自己的作品。而我們使用的是漢字,必須有人把這些作品翻譯成其他文字才能讓這些人看得懂。否則是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不過任何語言之間的翻譯都會存在一定的失真,畢竟每種文字都有每種文字的特別出處,不是其他文字一定能夠表達的。

可以說,就是因為這個規定讓很多人看不到我國作家的作品。即使能看得到也沒有原著好看。不得不說,這也是這個獎項的不公平之處。因為有很多國家因為這個原因而錯失諾貝爾文學獎,這也是這個獎項的缺陷。

相關焦點

  • 李敖:諾貝爾文學獎不給中國人 因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日前,本報記者書面採訪了李敖,他談到了自己的作品、臺灣文化、「民國熱」及父子親情等,更談到了眼下正熱的莫言被博彩公司看好、成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一事。他在回復的字裡行間中依然不改狂傲不羈的本色,直言諾貝爾文學獎帶有偏見,而提名本身不算啥,最重要的還是看被提名的小說是否有足夠的分量。
  • 林語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最多的中國作家
    近日,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出爐了,讓大家又開始關注這一文學界最高獎項。那麼在我們中國作家中,誰是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次數最多的中國作家呢?他就是林語堂。他獲得過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名單是保密的,期限是五十年。目前可以查到的,都是五十年前的名單。目前能夠查到的確切名單,中國作家只有兩位獲得提名:胡適與林語堂。胡適一次,林語堂兩次。
  • 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始末
    2008年11月29日,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在一個主題為「諾貝爾文學獎與華文文學」的主題講座上第一次公開闢謠,指瑞典學院從來沒有問過魯迅願不願拿獎而被魯迅回絕。還有人稱,所謂的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事,實際上只是魯迅的朋友們的一廂情願,而並非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和瑞典皇家學院的意見,有點中國作家自擺烏龍的意思。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如果真如傳言所說,如果老舍沒死,那麼中國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就不是莫言而是老舍了。 諾貝爾獎其實還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獎項,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獲獎的更多的還是西方作家。 在一九四、五十年代,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將頒給中國人的傳說就已經在文學界流傳。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等級最高含金量最大的一個文學獎項,得次獎者也定能流傳百世,留名史書。可惜的是我國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到現在還沒有第二人能夠在獲此殊榮。
  • 為什麼中國作家很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領域最高的獎項和榮譽,儘管從來沒有人站出來這樣說過,但是人們確實達成了這樣一種約定俗成的共識。其實談到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很多中國人心中難免就有點義憤填膺,其緣由自然是因為此文學獎長久以來被歐美作家「壟斷」,而中國自近代以來誕生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家,卻愣是連一個作家都沒有評上。
  • 哪些中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今年殘雪只是進了博彩公司的賠率榜單,就有不少國內媒體下大標題:殘雪「入圍」諾獎。按諾獎委員會的規定,入圍名單50年後才會公布,入圍與否那時才能見分曉。好在殘雪清醒,她的話很值得點讚:這不過是一個獎而已。 趁著這個機會,記者理一理這些年來的「諾獎提名」流言。 上世紀90年代,「辜鴻銘熱」成為一個文化現象。
  • 諾貝爾文學獎2019提名名單
    據媒體報導,諾貝爾基金會5日表示,瑞典學院今年將同時頒發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2018年,受性侵醜聞影響,文學獎的評審機構——瑞典學院陷入信譽危機,多名院士先後辭職抗議,導致評審無法繼續,瑞典學院決定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而瑞典文學院表示,今年將會恢復頒發,並會產生兩位得主。 ​諾貝爾獎2019年頒獎時間是哪天?
  • 中國有哪些作家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魯迅無緣諾獎的理由令人振奮
    說到文壇,就不得不提提享譽世界、被廣大文學家津津樂道的「諾貝爾文學獎」了。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設立以來,除了因戰亂中斷外,每一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一次隆重授獎儀式,在5位提名者中評選出1名摘得桂冠,成為諾獎的得主。這種享譽世界的獎項雖然跟我們無緣,但是卻跟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息息相關。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提名者作品推薦
    [摘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對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無論獲獎者還是提名者,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一讀。根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瑞典皇家學院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有21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36位是首次獲提名。歷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5歲,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46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
  • 諾貝爾文學獎的20個當然與20個遺憾
    最新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諾貝爾文學獎提出了看法——誰是中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桂冠作家、誰是諾貝爾文學獎永久的遺憾、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是否公正等等。這份報告是由汪劍釗主編、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大師經典》一書透露的,該書分上下兩卷,根據調查結果選錄了20位諾貝爾文學獎領銜作家和20位諾貝爾文學獎錯失的文學大師的作品。
  • 莫言之前獲得過世界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們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世界文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了,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世界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莫言之前,在中國有很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有的人可能知道一兩個,但是知道的也不全面,今天我特意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些作家。
  • 漢學家馬悅然,竟最看好中國詩人裡的他,推薦他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古文學研究者曾對馬悅然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假如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古代詩人開放提名,您會推薦中國的通俗詩歌作者還是其他詩人?」對此,馬悅然教授坦言:「如果我有權力推薦中國古代詩人參評諾貝爾文學獎,我會選擇辛棄疾。」
  • 諾貝爾文學獎10月10日揭曉 作家餘華再次入圍提名
    都市快報(記者 潘卓盈)每年十月的「諾獎季」,是文學愛好者特別關心的一件大事,大家競相猜測,誰將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諾貝爾獎官網顯示,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在瑞典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揭曉。今年最大的看點,是諾貝爾文學獎將同時公布2018年與2019年獲獎作家,也就是一次發兩個獎。
  • 諾貝爾文學獎如何選出?瑞典學院安德斯·奧爾森獨家解答
    諾貝爾文學獎如何選出?誰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間的接洽人,就是劉半農與臺靜農。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  從這段回憶錄來看(前提是:臺靜農的回憶是真的),在1927年,中國有兩個人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個是魯迅,另外一個就是梁啓超。但是,魯迅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還欠努力。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賞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魯迅先生曾經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他之所以沒有被提名,是因為他拒絕了提名,這一段塵封的歷史,是在20世紀的80年代被發現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高本漢,曾經通過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間的接洽人,就是劉半農與臺靜農。1927年,臺靜農致信魯迅,魯迅的回信是:「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
  • 作家曹乃謙稱未獲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複評通知
    對曹乃謙這個人我也不太了解,他主要是一些中短篇作品。  諾貝爾獎是獎給一個作家的,不是針對某一部作品的,這個獎項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指標或者數據指標,不能量化,而且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年獲獎的作家水平也有參差不齊的情況,很多優秀作家也沒有拿到過這個獎。但是這個獎運作了這麼多年,本身是有一定權威性了。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是什麼情況 諾貝爾文學獎名單都有誰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他們將享有這一殊榮和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 諾貝爾文學獎,昆德拉今年有戲嗎
    至於獲獎作家的作品,看得很少。就看過的少量而言,似乎都是通俗的作品吧。在我的印象裡,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文學水平並不高。他們基本上都是那種現實主義的觀念。即使他們有時評出了好作家,那也是因為該作家在讀者中的呼聲很高。而他們,仍然用現實主義的框框來解釋有創新精神的作家。這種情況同中國國內也有某種相似。文學無國界嘛,不論在哪裡,傳統保守往往佔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