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研究組構建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同時在體內對三種細胞群進行...

2020-12-08 騰訊網

11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的科研成果「Triple-cell lineage tracing by a dual reporter on a single allele」。該研究基於Dre-rox和Cre-loxP雙同源重組系統,構建了一種新的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以達到在體內同時標記示蹤三種細胞群。這一研究為新型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進一步擴充了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庫,並為發育、疾病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

基於基因位點特異性重組酶系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器官發育、組織再生和疾病研究。目前,多種重組酶系統被普遍使用,例如Cre-loxP、Flpe-frt和Dre-rox系統。其中使用最普遍的為Cre-loxP系統。Cre重組酶受組織或細胞特異性啟動子驅動,當Cre識別兩個同向loxP位點之後,會誘導Cre-loxP重組,並將兩個loxP位點之間的轉錄終止序列切除,從而使轉錄終止序列之後的報告基因表達。由於這種切除事件發生在基因水平上,具有永久性和不可逆性,因此表達Cre的細胞群及其子代細胞(無論是否還在表達Cre)都將永久性地被報告基因蛋白所標記。

目前,已經有多種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被構建,可多方式地對靶細胞進行標記,進行更精確的譜系示蹤研究。例如R26::FLAP,RC::Fela,R26NZG,RC::RLTG,IR1,NR1,R26-TLR等,可在體內同時標記更精確的兩種細胞群。在以往的雙同源重組系統中,由於兩種重組酶識別位點的排列方式是相間排列或嵌套排列, 其兩種報告基因的表達會彼此影響,無法各自獨立表達。而且它們無法在體內同時標記更多的細胞群。在器官發育或組織再生中,一種細胞可能有多種發育起源,例如在心臟發育中,其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周細胞、冠狀動脈內皮細胞起源於心臟心內膜細胞和心外膜細胞。同時,一種幹細胞可能會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例如小腸隱窩Lgr5+幹細胞能分化為潘氏細胞、杯狀細胞、腸內分泌細胞及腸上皮細胞等各種小腸特化細胞。因此,構建一種新的具有在體內同時對多種細胞群進行標記能力的雙同源重組系統將對發育和再生生物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基於Dre-rox和Cre-loxP同源重組酶系統,構建了一種新的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稱為 R26-TLR(Rosa26-traffic light reporter)。R26-TLR的具體結構為Rosa26-CAG-rox-Stop-rox-Zsgreen-insulator-CAG-loxP-Stop-loxP-tdTomato。當發生Dre-rox重組後,ZsGreen基因會表達,而發生Cre-loxP重組後tdTomato基因會表達。ZsGreen和tdTomato的表達能夠受獨立的重組事件調控而不會相互影響。當一個細胞同時表達Dre和Cre重組酶時,這個細胞會同時發生Dre-rox和Cre-loxP重組而同時表達ZsGreen和tdTomato。所以這個系統可對三種細胞群進行同時標記示蹤。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Sftpc-DreER;Scgb1a1-CreER;R26-TLR三基因型小鼠進行體內驗證。Sftpc是肺臟II型肺泡上皮細胞(AT2 cell)的分子標記,Scgb1a1是支氣管棒狀細胞(club cell)的分子標記。Sftpc+Scgb1a1+雙陽性支氣管肺泡幹細胞(BASCs)位於支氣管和肺泡交界處(BADJs),是一群新發現的多潛能肺上皮幹細胞。對以上三基因型小鼠進行Tamoxifen誘導後,收取肺臟組織進行免疫螢光分析,證實了R26-TLR特異性的在體內同時將Sftpc+II型肺泡上皮細胞標記成ZsGreen+tdTomato–綠色螢光,將Scgb1a1+ 棒狀細胞標記成tdTomato+ZsGreen–紅色螢光,將Sftpc+Scgb1a1+ BASCs標記成ZsGreen+tdTomato+黃色螢光。進一步對肺臟進行損傷,發現可同時示蹤這三種細胞群的在肺損傷修復中的不同響應情況。發現在萘(Naphthalene)誘導的支氣管上皮損傷修復過程中,tdTomato+ZsGreen– 示蹤的棒狀細胞主要負責再生遠離支氣管末端的棒狀細胞和纖毛細胞,而ZsGreen+tdTomato+示蹤的BASCs負責再生支氣管末端的棒狀細胞和纖毛細胞。在博來黴素(Bleomycin)誘導的肺泡損傷後,ZsGreen+tdTomato– 示蹤的II型肺泡上皮細胞負責修復再生遠離BADJ的肺泡上皮,而ZsGreen+tdTomato+示蹤的BASCs負責再生BADJ附近區域的肺泡上皮。總結來講,R26-TLR可在體內同時標記三種細胞群,為發育、疾病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該研究工作在周斌研究員的指導下,由研究生劉擴等完成,並得到了季紅斌研究員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基金委、國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經費資助。

相關焦點

  • ...組構建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同時在體內對三種細胞群進行標記示蹤
    該研究基於Dre-rox和Cre-loxP雙同源重組系統,構建了一種新的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以達到在體內同時標記示蹤三種細胞群。這一研究為新型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進一步擴充了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庫,並為發育、疾病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
  • 研究構建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
    該研究基於Dre-rox和Cre-loxP雙同源重組系統,構建了一種新的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以達到在體內同時標記示蹤三種細胞群。這一研究為新型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進一步擴充了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庫,並為發育、疾病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基於基因位點特異性重組酶系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器官發育、組織再生和疾病研究。
  • 【學術前沿】周斌研究組利用譜系示蹤技術無縫隙捕捉體內腫瘤轉移...
    傳統的依賴Cre-LoxP的單同源重組譜系示蹤技術雖然可以在體揭示細胞命運,但一般示蹤的是他莫昔芬誘導時標記的那群細胞,並且標記的這些細胞的分子標記一般是在細胞中穩定表達的,而誘導型的單同源重組體統難以捕捉體內這些瞬時表達的基因。因此單同源重組系統不適用於示蹤腫瘤模型中瞬時的、可逆的EMT過程。
  • 看懂質粒圖譜,學會同源重組構建質粒
    理想的運載體是質粒(plasmid),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構建的質粒作為載體。載體構建即是構建含外源DNA的質粒。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質粒圖譜的閱讀及通過同源重組構建質粒的方法:構建質粒,學習閱讀質粒圖譜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下圖為實驗室常用的一種質粒:(1)箭頭:大多數質粒都會有箭頭,箭頭有兩種解釋。
  • 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
    大致流程(以稻瘟菌為例):1、同源臂片段的獲取、敲除質粒構建(省略載體構建的步驟,一定要驗證,確保質粒的正確,否則以後實驗失敗溯源很難查到這一步);2、含有Ti質粒的農桿菌製備:將Ti質粒導入到農桿菌中,常見運用的方法就是電擊轉化,將感受態農桿菌和質粒同時置於電擊杯,電擊後於培養基培養兩至三天(本方法為電擊轉化方法),菌落PCR驗證轉化結果。
  • 科研人員解析同源重組保障的新機制
    減數分裂過程中,性母細胞會主動產生DNA雙鏈斷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起始同源重組。
  • 肺多能幹細胞可「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最新研究證實,在人體中存在一種參與肺臟再生的肺多能幹細胞,它可以「按需分化」,完成肺臟內部的「跨界維修」。相關成果2月19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已有研究表明,在肺組織受到損傷時,多種肺支氣管上皮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替代補充受損死亡的細胞,以維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運行。
  • 雙鏈DNA同源重組與修復研究
    雙鏈斷裂的DNA能夠以其同源染色體為模板,通過同源重組的方式修復,這一過程對DNA複製、DNA損傷的修復及減數分裂中重組和同源染色體分離等有重要作用。
  • RNA為模板 首次實現植物同源重組修復
    科技日報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瞿劍)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轉基因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合作,使用核糖核苷酸(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HDR)的模板,成功獲得後代無轉基因成分的抗ALS抑制劑類除草劑水稻植株。
  • 科學網—科學家以RNA為模板首次在植物中實現同源重組修復
    RNA/DNA雙重切割能力的基因編輯系統,獲得後代無轉基因成分的抗ALS抑制劑類除草劑水稻植株。該研究在植物中首次利用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模板,開闢了利用植物RNA作為同源供體模板進行同源修復的新思路。相關論文當地時間3月1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據介紹,基因組編輯首先在基因組靶向位置產生DNA雙鏈斷裂,這些產生的雙鏈斷裂可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或者同源重組修復途徑進行修復。
  • 基因日籤【20210207】適合於實驗系統的重組途徑(內含第15章同源重組與位點專一性重組小結)
    DNA的雙鏈斷裂會引發重組。斷裂點先擴大為一個含單鏈末端的缺口,然後,游離單鏈末端與等位基因序列形成異源雙鏈體。校正事件可發生在異源雙鏈體DNA錯配的位點。發生斷裂的DNA實際上摻入了它所入侵的染色體序列,因此起始DNA被稱為受體。重組熱點是指雙鏈斷裂起始的位點。基因轉換的頻率梯度由一段接近游離末端的序列轉換為單鏈的可能性所決定;離斷裂位點越遠,梯度越下降。
  • Cell Research:童明漢研究組合作揭示減數分裂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的...
    與之前PRDM9決定DSB熱點研究不同,該文提出PRDM9及其介導的H3K4me3協同局部染色質環境可能參與了DSB修復過程,與同源重組命運決定相關;發現早期生成的DSBs更傾向於修復形成交叉。本文不僅為同源重組命運決定和交叉穩態的調控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也證實了遺傳物質交換機制和表觀遺傳調控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