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活千年的海底珊瑚,一朝回到岸上便成了人們參觀的標本

2021-01-21 剛行路上

珊瑚是一類生活在海洋裡的原始無脊椎動物,包括現代的海葵、石珊瑚、紅珊瑚以及已經滅絕了的四射珊瑚、橫板珊瑚等等。

同時,珊瑚也是生命力很強的動物,從遠古的時候,珊瑚就已經在大海裡繁榮起來。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堆積形成了珊瑚礁。

起初,人們把珊瑚當成植物,後來又把它當作礦物。直到18世紀,一個叫林奈的人才把珊瑚叫成植形動物。雖然辨不清珊瑚是動物、植物還是其他,人類卻從未停止過對珊瑚的破壞。

曾經發現的一株微孔珊瑚,,高達十二公尺,以珊瑚每年生長一公分的速率推估,,這株微孔珊瑚應該已經有一千兩百年的壽命了,也就是說從元 朝、宋朝時代,還沒有漢人居住、僅有少數南洋移民起,這株珊瑚就已經生長在綠島海域了。

如果當時不要受到太大的人為或環境幹擾,這株微孔珊瑚應該可以一直生長、存活下去,因為珊瑚沒有老化現象,永遠不擔心變老!年齡愈大珊瑚越不容易死亡。

同時,珊瑚是著名的佛教七寶(金、銀、青寶、車渠(殼)、珊瑚、瑪瑙、珍珠)之一。在我國西藏,珊瑚和綠松石曾是最流行的寶石,具有強烈的宗教信仰色彩,教徒們用珊瑚做成的神像、佛珠等用來裝飾寺廟和作為布道的禮皿。

而在古代的王公大臣上朝穿戴的帽頂和朝珠也用珊瑚做成。在世界各地,人們相信紅色的珊瑚是如來佛化身的象徵。因此很多國家的人們把珊瑚做成的飾品掛在小孩脖子上,以保護他們免受危險。

在義大利,則流行用珊瑚做成闢邪的護身符,婦女甚至有用珊瑚來醫治不育症。目前,義大利和日本最喜愛珊瑚的國家。

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珊瑚蟲和珊瑚藻共生,一個提供庇護所,一個提供營養源,通過珊瑚礁這個骨架,構築海洋生物完美的家園。

珊瑚對於海洋,就像是陸地上的森林,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面積雖然不到海洋總面積的千分之二,但卻養育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有4萬種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態系統中,幾乎所有門類的海洋動物都以珊瑚礁為家。

而在我們中國的珊瑚礁種類約佔全世界的13%,當我們看到這些在海底被人們挖出來或者死亡後,被人們移動到陸地上供人參觀的時候,也有幾分感慨。

如果說沒有了珊瑚,海底就成了陸地上的沙漠。珊瑚礁對於人類的貢獻不僅於保護呼吸,它還能保護脆弱的海岸線免受海浪侵蝕。同時珊瑚蟲在造礁過程中,通過體內珊瑚藻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會減輕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那麼,我們一起來呵護海洋中最美的珊瑚,讓她們長命百歲,其實也就是對我們自己生命的延續。

相關焦點

  • 珊瑚沒了難道可以再養?
    參觀巴拿馬珊瑚修復組織周邊海域的我@周小小小飛珊瑚礁面臨的嚴峻生存危機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當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都在縮小,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拯救它們,珊瑚修復便是其中較為新穎奇特的一個,這個方法在包括巴拿馬在內的許多地方萌芽壯大。為什麼我們這麼care珊瑚礁的生死?何謂「珊瑚修復」 ,它真的有用嗎?
  • 海底的珊瑚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萬裡挑一
    就像珊瑚居於海底的中心位置並四處存在。   庇護著海底的生物一樣,溫暖地包圍著我們。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令人更加舒適愉快。   在我們日常的大多數新聞裡,「珊瑚」這個詞一般很少會與「活」字聯繫在一起,卻常常伴隨著 「消失」一次次地出現
  • 在海底「種」珊瑚
    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
  • 在海底「種」珊瑚
    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海南熱海所供圖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
  • 海底是一個生命的世界,千奇百怪、色彩斑斕的海生植物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看看那一半金黃一半碧綠的豔麗色澤;會想盤桓於珊瑚叢中,掬起那一片片火紅;你或許還想同鯊魚周旋,體驗鬥鯊的感覺……海底是一個美麗的世界,蔚藍、透明、清澈的海水:潔淨、平緩、溫柔的白沙平原;搖曳生姿的藻類植物;追來逐去的龐大魚群;茂密而奇形的珊瑚叢林…令陸地上最驕人的圖畫也相形見絀
  • 你有去過青島的海底世界嗎?
    海底隧道:海底隧道的長度86.2米、寬2.5米,它全部是由從國外進口的20公分厚的拱形亞克力玻璃(我們俗稱的有機玻璃)建成的環形封閉空間。青島海底世界主水體約為4000噸,裡面放養著幾百種上萬種海洋生物。在這兒是欣賞海洋生物的最佳場所。隧道地面的一部分是自動步行梯,遊客朋友們可以在站在步行梯上駐足參觀。
  • 中國第一座水族館,每年遊客200多萬,有抹香鯨,珊瑚,海螺等
    青島水族館海洋生物非常豐富,有夢幻水母宮,海獸館,海洋生物館,淡水生物館,還有青島海底世界等。海洋生物館有許多生物標本,圖中這個是抹香鯨骨骼,22噸,13.95米,有37歲了,製作這樣的骨骼標本,需要地下埋3年。青島水族館現在有海洋生物標本2萬多件,是全國唯一的海產博物館。館中這個紅珊瑚很漂亮,想起《甄嬛傳》裡就有這樣的道具。
  • 三亞環保志願者李波潛心淨海十八年:是珊瑚衛士,海底清潔工
    李波在清理海底垃圾。資料圖片中秋節第二天,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志願者李波早早便來到離家6公裡外的大東海景區,清理海洋垃圾。李波是吉林人,今年40歲。每次下水,少則十幾斤,多則幾十斤,18年來,李波無數次潛下海底,不知道撈起了多少漁網,挽救了多少珊瑚礁。海南全島的珊瑚生長海域,他幾乎都去過,對海底植被及海洋生物的生長、活動情況一清二楚。儘管保護海洋困難重重,他卻從未想過放棄。去年初,李波在大東海清理垃圾時,聽到不遠處傳來叮叮噹噹的鑿壁聲,有人正用錘子在海底採集珊瑚和螺化玉。
  • 海底綠洲——珊瑚礁--中國數字科技館
    多數造礁珊瑚組織本身並沒有色素,它們美麗的顏色多半來自於體內的共生藻;在正常水溫條件下,蟲黃藻總是與珊瑚蟲共生,給珊瑚礁染上金色、紅色或黃色的光彩。而我們通常看到的那些潔白如玉的珊瑚,其實是珊瑚蟲死後經人工浸泡衝刷而成的珊瑚骨骼。  這些微型共生藻類為珊瑚蟲提供能量並在兩者之間形成物質循環,如珊瑚藻類和仙掌藻類是海洋珊瑚礁的組成者。
  • 科技中學貝殼館下月開放 陳列世界珍稀物種標本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杜世成)科技中學有一個小小貝殼館,專門面向廈門的中小學生,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布展,預計下月中旬就可以開放了展館內,將有實物標本展部分,主要標本有中華白海豚一具、寬吻海豚一具、鯨魚骨架一具、鯨魚標本一具,以及中華鱟標本、文昌魚標本、太平洋麗龜標本等。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
    珊瑚礁堪稱地球上最複雜、生物種類最豐富的物種資源寶庫,被譽為海底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常常被那些漂亮的珊瑚礁魚類吸引,而忽略了默默無言、巋然不動的珊瑚——它們才是這片美麗的生態系統的締造者。
  • 潛入深藍色的海底「種珊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了吧
    陸上植樹造林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或許你聽說過在海底世界「植樹造林」的嗎?聽上去像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但中國科學家們卻早已付諸行動在海底培植了20多萬平米珊瑚讓越來越多的海域再現五彩斑斕的世界近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學家黃暉,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
  • 珊瑚寶石:深海精靈的千年傳說
    《財富來了》珊瑚寶石:深海精靈的千年傳說  說起珊瑚,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它們原本是大洋深處的一種奇特生物。但是提到珊瑚寶石,普通消費者或許有些詫異,珊瑚如何能成為珠寶首飾的呢?淺海珊瑚不能製成飾品的。  深海珊瑚需要的生存溫度是20攝氏度左右,只有在火山附近才能生長。主要產區在臺灣、日本、地中海海域。由於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所以它的生長速度極慢,無法人工養殖。深海珊瑚,20年長1寸,300年生長1公斤,極為稀有,俗語「千年珊瑚萬年紅」。
  • 保育海底長城_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今年4月至9月,大鵬新區經濟服務局海洋科再次對大鵬周邊海底珊瑚進行探查,發現這四片海域的珊瑚種類各具特色,同時也存在蓋度較低,人為破壞嚴重的現象。在大澳灣調查站位,活珊瑚的平均蓋度為34.4%,該海區的優勢種為角蜂巢珊瑚、角孔珊瑚和十字牡丹珊瑚。大鹿港監測站位,活珊瑚的平均蓋度為39.4%,優勢種以盾形陀螺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精巧扁腦珊瑚為主。
  • 揭秘水族館鯨魚標本:埋地下腐爛2年 挖骨拼裝
    記者跟隨來自國內外的遊客走進青島水族館,千姿百態的魚類在池中穿遊,構成光怪陸離的魚類大世界,生活在水族館中的兇猛的皺唇鯊令人不寒而慄,婀娜多姿的珊瑚礁魚宛若美麗動人的仙子徜徉在水中,美麗的大海葵如綻放的秋菊,古老而頑強的綠海龜在向人們訴說著它的故事。標本陳列館中如花似玉的珊瑚、五光十色的貝類及高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標本,揭示著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由低等向高等的進化、演變和發展。
  • 《海底珊瑚》小李廣-協助拍攝
    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骨骼叫珊瑚。產在熱帶海中。珊瑚蟲種類很多,是海底花園的建設者之一。它的建築材料是它外胚層的細胞所分泌的石灰質物質,建造的各種各樣美麗的建築物則是珊瑚蟲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外骨骼。平時能看到的珊瑚便是珊瑚蟲死後留下的骨骼。
  • 高大上 杭州一小學建了條「海底隧道」
    走進海洋館,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泛著幽藍波光的海底隧道,沿著透明的玻璃長廊走入,恍如置身海洋動物世界。綠蠑螺、藍珊瑚、中華鱟……以往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到的珍貴動物標本都可以在這裡看到,館內珍藏的50餘種螺貝,20餘種珊瑚以及十餘種魚類標本和各類水生植物,讓不少參觀的學生驚嘆不已。據悉,丁蕙小學海洋館初期耗資就超過20萬,今後杭州其他學校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第二課堂、江幹E教育等渠道免費參觀。
  • 海底真的有世界?珊瑚有自己的秘密花園!
    海底水波不興,夜行生物慣例出行。一切都井然有序,看似無奇。 可是,在一片鹿角珊瑚四周,魚蟲聚集,盤踞珊瑚之上,等待一年一度的盛宴……那是珊瑚和大海的秘密,千萬年來從未爽約。 ▲ 每一個珊瑚水螅體都包含新生,蓄勢待發。
  • 世界上最奇怪的小島,海底隱藏著神秘雕像,遊客需潛水才能參觀
    現如今有很多人都喜歡去國外旅遊,而在國外也有很多比較獨特的旅遊地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號稱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小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在小島的海底卻隱藏著很多神秘的雕像,想要參觀必須要學會潛水。
  • 珊瑚與魚兒複雜有愛的親密關係
    珊瑚礁是一種多樣的立體結構,這樣就可以給許多生物提供了足夠的棲息空間。魚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甲殼動物都喜歡居住在此。此外珊瑚礁還是大洋帶的魚類幼魚的「幼兒園」。珊瑚礁是維繫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被譽為「海底森林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