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媒體國際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時代的新興媒介(一)

2020-12-06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8日電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算法推薦、機器寫作、圖像識別以及人機互動等智能化產品快速迭代,未來的媒體將被怎樣重新定義?5G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應際而生的新興媒體,將會突破人類的哪些想像?

  10月26日,以「人工智慧時代:新興媒介、產業與社會」為主題的2019新媒體國際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開幕。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與國際傳播學會(ICA)共同主辦,國際傳播學會主席TERRY FLEW教授、海內外專家學者500餘人,以及近40位新聞與傳播院院長分享了AI時代各種新興媒介、智能傳播產業及其社會影響,以及智能新聞傳播教育等前沿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昊致歡迎辭,上海報業集團副社長季穎、國際傳播學會(ICA)主席 Terry Flew先後講話,對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李本乾教授主持論壇。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胡昊致歡迎辭

上海報業集團副社長季穎致辭

國際傳播學會(ICA)主席 Terry Flew致辭

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李本乾教授主持論壇

  ICA 主席、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Terry Flew針對AI時代的新聞特點,圍繞技術與信任的話題展開演講,通過研究不同國家政府網絡信息治理的不同方法,提出了網絡治理金字塔模式。同時提出了在網際網路技術發達的當下,不能忽視倫理道德,並且還要考慮新的技術如何為社會創造福祉。

ICA 主席、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Terry Flew

  史丹福大學社交媒體實驗室主任Jeffrey Hancock教授演講的主題是數字時代的真相與信任,他指出傳播學研究已經從CMC(計算機為中介的傳播)轉向為AI-MC(以AI為中介的傳播)。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更高效的交流,但也使人類面臨更多的謊言,挑戰社會信任的基礎,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與自己交流的是人還是機器。

史丹福大學教授、社交媒體實驗室主任Jeffrey Hancock

  ICA 前主席、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教授Patrice Marie Buzzanell通過3個研究個案,發現不同性別、不同種族的人對於AI輔導的需求和利用程度不同。根據數據捕捉的個人特徵,AI會在不同階段提出更個性化的指導,從而論證了 AI 在學術生涯輔導方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ICA 前主席、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教授Patrice Marie Buzzanell

  ICA 前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Ang Peng Hwa研究發現,性別、膚色、族群等的差異會影響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率。他認為,全球範圍內應該有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發揮作用,讓AI數據囊括足夠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提升數據質量,使人工智慧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ICA 前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Ang Peng Hwa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國際傳播學會會士Jonathan Zhu通過對過去30年傳播學學術論文的出版數據進行研究發現,傳播學的學術圈已經從美國主導的格局,發展到多國合作,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的狀態,國際學術研究的網絡逐漸擴大,國際學術圈得到整合。其中,中美學術合作的質和量都有長足的發展,合作趨勢明顯,學術論文出版的量和質都有明顯提升。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國際傳播學會會士Jonathan Zhu

  法國信息與傳播科學學會榮譽主席、勃艮第大學教授Daniel Raichvarg通過對一系列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影片的剖析,指出人工智慧研究與傳播研究相似,都是科學、文化、媒介等研究的結合,我們不僅應當將人工智慧視為科技存在,也應該在傳播語境下,將它看作社交關聯的生產者進行研究。

法國信息與傳播科學學會榮譽主席、勃艮第大學教授Daniel Raichvarg

  首爾大學教授、人類傳播研究期刊主編Eun-Ju Lee後真像時代、錯誤信息和假新聞被機構選為年度關鍵詞,表明社交媒體信息的真實性面臨嚴峻的挑戰。AI應用的流行,越來越難辨別對方的身份,甚至不能辨認對方是否是機器。人工智慧時代,傳播中真實性的問題愈加凸顯。

首爾大學教授、人類傳播研究期刊主編Eun-Ju Lee

  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Fritz Cropp以生動的案例,介紹了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在信息爆炸,和AI對信息真實性造成挑戰的當下,如何進行新聞學教學改革和課程創新,來訓練學生成為當代優秀的記者,迎接新興技術的挑戰。

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Fritz Cropp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藉助上海交大強大的工科資源,通過文理交叉的辦學理念,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國際化辦學的發展道路,在建院17年的歷程中,在全國新聞傳播教育界異軍突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目前,該院已有11人次擔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21項。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和客座教授2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名,以及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5名。

  有來自包括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莫斯科大學、利茲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在內的58個國家的近300名留學生在院攻讀各類學位,其國際化辦學已處於國內一流水平。2012年學院媒體與傳播學科已躋身QS學科排名百強;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該院新聞傳播學科創造了以碩士點身份躋身全國新聞傳播學科A類學科的記錄;2017年成功申報到新聞與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8年被列入校「雙一流」骨幹學科建設項目。2018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進入全國前三。該院畢業生也已在國內外新媒體等行業發揮出重要作用。(完/官方供圖)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達利敏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與國際傳播學會(ICA)舉辦2019新媒體國際論壇
    5G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應際而生的新興媒體,將會突破人類的哪些想像?10月26日,以「人工智慧時代:新興媒介、產業與社會」為主題的2019新媒體國際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開幕。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與國際傳播學會(ICA)共同主辦,國際傳播學會主席TERRY FLEW教授、海內外專家學者500餘人,以及近40位新聞與傳播院院長分享了AI時代各種新興媒介、智能傳播產業及其社會影響,以及智能新聞傳播教育等前沿成果。
  • 上海交大與國際傳播學會(ICA)舉辦2020新媒體國際論壇
    10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與國際傳播學會(ICA)共同主辦的2020新媒體國際論壇在該院演播廳隆重開幕。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本屆論壇以「智能傳播與社會關懷」為主題,通過「在線會場 + 線下會場」聯動的方式進行。
  • 上海交大與國際傳播學會(ICA)舉辦2020新媒體國際論壇——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智能傳播與社會關懷」
    10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與國際傳播學會(ICA)共同主辦的2020新媒體國際論壇在學院演播廳隆重開幕。
  •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聚焦新生代 賦能新生態」分論壇舉行
    「聚焦新生代 賦能新生態」分論壇舉行。論壇邀請嘉賓分別聚焦傳播語態創新、精品內容打造和媒體智慧化傳播等話題展開討論。紅網時刻11月20日訊(記者 王詩穎 李璐 攝影 朱麗萍)11月19日下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聚焦新生代 賦能新生態」分論壇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舉行。
  •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確認出席2019鳳凰網科技峰會
    鳳凰網科技訊 (作者/鄭媛)8月9日消息,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中央網信辦智庫專家趙子忠確認出席2019鳳凰網科技峰會,本次峰會主題為「5G時代·智連聚變」,由鳳凰網與鳳凰新聞客戶端主辦、人民網協辦,由新奧迪A8L冠名贊助。本次峰會將於8月15日在望京凱悅酒店舉辦,為期一天。
  • 一文看懂國內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之路
    摘要: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三個最核心的基本特徵:一是傳播媒介由傳統媒體轉移到了網際網路和手機媒體;二是內容導向、平臺導向、算法導向三種模式,組成了新媒體的組織架構;三是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
  •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素養提升路徑研究
    「面對以大互聯為基礎的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作為信息傳輸重要一環的播音員、主持人要有更強的聽解能力、鮮明的主持風格、回歸本源的個人化表達、人際化的互動傳播、多向性的語言策略,才能適應這個時代複雜的角色分工和激烈的文化衝突。針對這一需求變化,在播音主持人才培養目標上要更加突出網際網路思維下創新能力的培養。」
  • 新媒體時代的量子化生存與離散式聯結
    針對當前網絡統戰工作中的新媒體觀念表象化、工具化問題,大統戰工作格局要打破統戰工作的專業化、部門化,將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貫徹到國家治理的每一領域、每一環節、每一崗位;在多樣化的行動中建立多元化的聯結形式,尤其是針對個體、具體事件的微聯結;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增強新聯結的可見性和感染力。
  • 2019中關村論壇16日開幕 聚焦5G、腦科學等話題
    (原標題:2019中關村論壇16日開幕 聚焦5G、腦科學等話題)
  • 《解放日報》專版聚焦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2019年9月,徐匯區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列入全國首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成為其中4個人工智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2020年5月,徐匯區人工智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受國務院表彰激勵。
  •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
    8月29日,在上海「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 Tom Mitchell教授作為第一演講嘉賓直擊第六屆平安集團3A論壇 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方向在備受矚目的AlphaGo2: 0 再次戰勝柯潔的比賽當天,人類面對AI是否還有翻盤機會的問題受到了平安集團3A論壇現場的熱烈關注。
  • 這項技術入選《科學美國人》2019十大新興技術,能讓攝像頭變得更小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新媒體專電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2月1日發表文章稱,《科學美國人》月刊聯合世界經濟論壇,召集了一個由知名技術專家組成的國際指導小組,並展開對2019年「十大新興技術」的評選,微型「超透鏡」技術入選。
  • 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12月15日,首屆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IFARM-2020)在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自動化所)
  • 甄選人工智慧棟梁 小狗機器人2019校招首站走進北航
    9月17日,小狗機器人「走進AI 觸摸成長——2019全球校園招聘活動」首站,在有著「航天搖籃」之稱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正式啟動,拉開了小狗機器人全國六大高校招攬未來技術人才的序幕,也為2019年畢業的青年學子投身人工智慧提供了極具機遇和挑戰的全新平臺。
  • ISC19國際E級超算高峰論壇,中歐美專家將發表演講
    德國當地時間 6 月 18 日,在 2019 國際超算大會(ISC2019)期間,第 22 屆國際超算高峰論壇(HPC Connection Workshop)將在法蘭克福舉行。
  • 2019文化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 國內外學者熱議「數字人文」
    2019文化科技創新論壇2日在深圳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兩岸三地的知名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兩百餘人齊聚論壇,圍繞「數字人文與文化創新」主題展開熱議。當前,「數字人文」的概念正受到全球學者尤其是人文學者的矚目,同時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正伴隨這一浪潮挑戰著人類文明的根基
  • 打造新媒體矩陣 傳遞公安正能量 ——關於新媒體如何助推公安宣傳...
    ,並依託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興平臺正逐步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載體。面對新一輪媒體革命,公安宣傳工作如何順應新媒體時代要求,革新宣傳理念,創新工作模式,開拓公安宣傳的新陣地,以此搶佔新媒體至高點,發出警察好聲音,已成為當前公安宣傳工作最重要的課題。
  • 盧永春:新媒體時代下如何處置負面新聞
    在網際網路媒介空前繁榮、媒體高度商業化的今天,社會「公器」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信息藉助新媒體平臺,傳播即刻遍及全國,輿論「殺傷力」越來越兇猛。這一時代背景下,一旦發生不良事件,極易吸引大批媒體的「捕捉」 報導以及招來網民的聚焦。特別是負面新聞如果沒有積極有效的應對,很有可能引發影響深遠的輿情危機,不利於事件的良性解決,同時傷及公信。
  • 人工智慧青年科學家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
    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人工智慧青年科學家高峰論壇於11月29日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深圳市人工智慧學會和上海傳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 國際醫學科技創新領導力論壇聚焦醫療科技創新
    光明網訊 5月11日,「2019國際醫學科技創新領導力論壇」在成都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四川省醫學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主辦,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和醫聯承辦,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