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下記憶都是空白?但這兩件事,孩子不僅不會忘還會損傷大腦

2021-01-08 錦春育兒經

我們很多人在翻找自己的記憶的時候,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3歲以前的記憶都很模糊,甚至完全想不起來,這是因為我們當時的大腦沒有發育完善,思維空間沒有構成,導致根本記不住事。大部分的記憶就在腦海中飛速的經過,很少停留,或者存在於很短時間就會直接被忘記,所以家長們也都認為所有的孩子3歲之前都是空白記憶的狀態,無論發生什麼長大後都是想不起來的。

但是雖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沒有完全發育,但是中樞神經系統卻在迅速地完善,即使很多記憶並不穩定,可是一些記憶深刻的畫面還是會保留在腦海中,一直影響到未來的生長發育,研究人員們證明:人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這些情緒會轉變成一種生理本能,變成身體記憶,影響這個人的一生。因此家長們如果在孩子3歲之前做了一些讓孩子很在意的事情,那麼這種瞬時記憶就會變成長遠記憶,一直存在於孩子的腦海中。

3歲之前,這兩件事孩子並不會忘記:

(1)所感受的恐懼

3歲之前,雖然寶寶的各項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好,但是他們已經明白了什麼是恐懼,有了害怕的情緒,如果此時父母因為孩子的調皮搗蛋,就採用過分的方式去懲罰孩子,孩子就會對這件事產生恐懼感,而一般家長們都會採取把孩子關禁閉的方式來讓孩子長記性,這樣孩子就會對黑暗的區域和密閉的空間感到害怕。但是孩子長大以後不敢自己處於封閉狹小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童年陰影。

所以家長們在懲罰孩子時,一定要採用溫柔輕緩的懲罰措施,例如讓孩子罰站、做家務之類的,而不是採用極端的手段去恐嚇威脅孩子們。孩子們會因為這種恐懼的記憶,變得膽小,總是注意身邊的風吹草動,很不利於之後的生長發育和性格的形成。而且家長們也要注意孩子的周圍安全,一些孩子被動物傷害到了,長大後就會對類似的生物感到害怕,嚴重的缺乏安全感,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2)飢餓的感覺

孩子們在小的時候是不能自主的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的,因為自理能力的缺乏,他們的飲食都需要家長來負責,而有很多家長因為缺乏育兒經驗或者因為事情過於瑣碎,總是不能及時的餵養孩子,很容易讓孩子挨餓。挨餓是一種很深刻的身體記憶,這種飢餓感會牢牢地存在孩子的記憶深處,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和人格塑造。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很護食或者不知饑飽,嚴重損害損害身體健康。

一群研究者們曾經對羅馬尼亞的一所孤兒院的孤兒們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這個孤兒院因為缺乏工作人員,很多寶寶不能及時的得到哺乳,總會挨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孩子有了新家之後。而在10年後,研究員們再次對這批孩子進行了觀察,觀察到了這些孩子無論是被領養走了還是之後一直生活在孤兒院中,他們日常生活中跟其他孩子相比總是存在很多障礙。這是因為之前的飢餓感損傷了孩子們的大腦發育,影響了孩子們之後的正常發育。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杜絕給孩子造成這種身體創傷,不要等到孩子開始哭鬧才意識到孩子需要哺乳了。

三歲之前,家長們應該怎樣照顧孩子?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他們的日常需求就是吃飯和睡覺,所以首先家長們要及時的給孩子哺乳或者更換尿布,然後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體溫度,多多的陪伴孩子。然後要注意孩子的環境,不要讓外界的一些因素傷害到孩子,以免造成陰影。最後一定要採取溫柔的教育方式去養育孩子,不要採取一些極端手段教育寶寶們,防止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正常發育。

很多孩子長大後過得不幸福,就是因為他是在用之後的人生去治癒自己充滿傷痕的童年,所以作為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小,記不住事,就任意的傷害孩子。我是錦春,一位正在成長中,擁有豐富的育兒經驗的多平臺作者,關於今天的話題,各位家長們如果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定期查看。我們一起解決,共同進步,讓你我的育兒道路互相陪伴,不再孤單。

相關焦點

  • 4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實驗證實:什麼都能忘,但2件事孩子忘不了
    4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實驗證實:什麼都能忘,但2件事孩子忘不了  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在幼兒園選了年齡不同的兩個班的孩子,小班孩子大概三歲半多一點,大班的孩子大概4歲多。
  • 3歲孩子沒有記憶?記憶儲存也分「情景」,兩種恐懼難以忘卻
    在生活中每一位寶爸寶媽或多或少的都會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在3歲之前是沒有相關記憶的,相較於3歲後的時期,沒有「記憶」的0~3歲的寶寶似乎也不會被世俗的煩惱所「拖累」,無憂無慮的快樂成長。這不由得讓每個人產生疑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又是如何將自己0~3歲的親身經歷「清除」的?
  • 和遺忘作鬥爭,這兩件事哪個都不能少,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如何引導孩子和遺忘作鬥爭,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辦法其實有很多,其中「複習和總結」這兩件事哪個都不能少,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學習內容少,學習周期不長的話,可以從頭到尾複習一遍;而針對學習內容較多、學習周期較長的情況,則可以進行階段性的總結。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聰明的孩子讓人喜愛,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娃有個聰明的大腦。雖然智商是天生的,但後天的培養也不容忽視,0-12歲這個大腦發育期,父母一定要把握好。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 西格爾(Daniel J.
  • 孩子對知識點總是記不住?缺乏「長期記憶」能力,孩子學完就忘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家裡看著孩子學習,最深刻的一個體會就是:孩子的學習效率太低了!經常出現的狀況是,昨天學的今天就忘,早上學的下午就忘,前一天學習的內容,第二天早讀的時候需要完成,孩子依舊會忘的一乾二淨,像是沒有見過一樣,讓人頭疼。
  • 3歲前寶寶真的沒有長期記憶?這2件事可能記一輩子,家長別大意
    很多人在被別人欺騙的時候,往往會說一句「你當我是三歲小孩呀」,因此很多人一定會認為三歲或比三歲小的小孩對世界和身邊發生的事情什麼都不懂,除了吃喝拉撒,就只剩睡了,平時看起來也傻傻的,發生了什麼也不會記得。
  • 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孩子的智商高低和記憶力如何一直都是許多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一個聰明的頭腦不僅有助於學習,對於以後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們判斷孩子的大腦聰不聰明呢?案例:李女士本身是一個學霸,因此當她孩子生下來以後,她就想著自己的寶寶應該和自己一樣有著一個聰明的腦袋。然而讓李女士感到納悶的是,寶寶的智商沒有表現出來,甚至學東西都要比別人慢幾拍。
  • 為什麼孩子會喪失3歲之前的記憶?原來是大腦,被「動了手腳」
    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的科技可以說是進步飛速,世界上很多未知的領域都已經被揭曉,人們也開始探索未知的宇宙,而我們大腦中的記憶神經究竟是什麼,如今科學家依舊無法解釋。舉個例子:每個人對童年都有著自己的記憶碎片,你可能記得幼兒園時零散的記憶,也可能記得小學升旗時的場景,但是一個人很難記起3歲之前的記憶。為什麼孩子會喪失3歲之前的記憶呢?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伶俐,那麼作為父母既然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
  • 三四十歲就忘東忘西,是正常記憶衰退還是老年痴呆?關鍵看這點!
    關於健忘這件事,許多人都會有類似的體驗:正準備去做個事情,突然室友來找我說話,後面就再想不起來要做啥了。趕著上班,但是手機怎麼也找不到了,最後發現手機在自己手裡握著……一次出門玩,坐上了車,卻突然懷疑家門鎖沒鎖?結果都沒心思玩了。
  • 孩子5歲前做到3個「堅持「,不僅能提高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更高
    執筆:木子插畫:Juice定稿:蘇子後在後天成長階段,擁有良好的記憶力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家長們也應該要知道,5歲之前,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關鍵時期。如果還在在5歲前能做到3個「堅持」,不僅可以提高自身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會高於同齡人。
  • 不可思議的記憶——大腦的神奇之處
    大多數人都不會記得。這些記憶什麼時候開始褪色的呢?埃默裡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了人們什麼時候開始「童年健忘症」。他們發現,五歲到七歲的孩子記得60%或更多的早期生活事件,而8歲和9歲的孩子記不到40%。白天記住的東西大多是短期記憶。大腦在深度睡眠階段會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 寶寶3歲前的記憶會消失?如果你家孩子記不住,那他可能會很幸福
    研究證明:三歲之前的記憶,會隨著時間而消失有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尤其是三歲之前的記憶,「忘」得更徹底,你知道這是因為什麼嗎?其實,三歲之前的記憶一直都在我們大腦的深處,只是那個時候的記憶離我們太遠了,想不起來了而已。
  • 孩子3歲前沒有長期記憶?可能還不夠深刻,這些事孩子會一直記住
    三歲的孩子確實很難記住之前的事情,就算記住了過一段時間就會忘,不信你自己回憶一下,你三歲的時候發生過什麼?想必很難想起點事情吧。而孩子三歲前沒有長期記憶也不過是印象不深刻而已,如果孩子經歷過這些事,一定會記住的。
  • 孩子3歲前有沒有記憶?爸媽的粗暴對待,不會毫無痕跡
    比如我兩歲多的時候被剛燒開的開水燙到了,我連當時家裡人都在幹什麼還記得,那個畫面一直到現在還有很深刻的印象。」以前也曾經和寢室的同學討論過這個話題,大部分是不記得三歲前的事情的,但有一個說,兩歲多的時候媽媽一邊說著你走吧,我不要你了,一邊把她推出家門,她對這件事記得特別清楚。
  • 0-3歲是寶寶右腦開發的黃金期,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右腦的儲存量是左腦的1萬倍,而右腦的記憶潛能是左腦的100萬倍。但是現實生活中95%的人,只運用了大腦的3%~5%,其餘的都蘊藏在右腦的潛意識之中。根據研究表明,大部分智商高的孩子右腦都很活躍,而且擅於思考和總結,所以,家長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我們就要從開發孩子的右腦開始。不過,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開發,從而錯過了0-3歲開發大腦的機會,家長只要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 睡前帶孩子做2件事,幫助開發右腦,不僅聰明情商也高,但難堅持
    導讀孩子聰不聰明,始終是父母最為關注的中心點,那現在在智商的基礎上,父母同時還希望孩子情商也高。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劃分為「左半腦」和「右半腦」,這兩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分工,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左半腦控制著身體的右邊,右半腦控制著身體的左邊。
  • 美國研究表明,房間雜亂程度與孩子大腦發育有關,爸媽注意兩件事
    研究表明,6月齡~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孩子的的大腦發育將完成80%~90%,而且此時寶寶的大腦活躍度是成人的2倍。編輯:邱寫寫不少寶媽都發現,在2~3歲這個階段,小傢伙們幾乎成了「萬人煩」,總是把房間弄得亂糟糟,讓爸媽們陷入焦灼。
  •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這也說明想要讓孩子更聰明,要從開發孩子大腦入手,美國神經心理學家斯佩裡曾提出過這樣一個理論: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邊,胝體讓兩邊大腦連接在一起,左腦負責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記憶、感官問題。右腦主要負責想像力、創造力、智力、靈感等。如何開發孩子的左右腦呢?